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9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对动物作用进行概括,正与前两册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一脉相承。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在本节课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对事实材料和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相关的课件、材料、视频、图片等。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羊吃草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1的“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提问:适度的放牧对羊草的生长有好处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由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2)食物链的书写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2.阅读教材P61-62“资料分析”。
让学生写出资料1和资料2的食物链,分析一种动物的增减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
(学生写出食物链后教师可展示相关食物链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增减关系)学生分小组,对三则资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提示:资料1: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消灭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资料2: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这种动物的数量。
此外,由于生存所需的食物和空间有限,某种动物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长。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动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 保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 帮助植物授粉和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杀死一些动物。
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
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6.仿生学:通过模仿生物体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和创造各种仪器和设备。
例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模仿长颈鹿)、冷光灯(模仿萤火虫)、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薄壳建筑(模仿乌龟的背甲)、智能机器人。
以上是bionet编撰的人民教育版八年级第一卷生物学第三章的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你还满意吗?我希望它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同时,我也祝你学习进步,考试成功!。
初二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假如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打算开始。
有了打算,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泛,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
上文为您预备了初二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的内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1、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要紧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2、消费者(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截了当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坚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截了当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2)类型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3 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1)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 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 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3、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稳。
三、动物对环境的阻碍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阻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阻碍:(1)积极阻碍:关心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育和分布。
(2)不良阻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育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阻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期望为大伙儿提供的初二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对大伙儿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增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人类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如果人类为了一已私利而捕杀了所有的动物,这个地球将会怎样?环节二讲授新课: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问题】有些动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危害,如“麻雀吃稻谷”“狼吃羊”,我们能不能因此对它们大量捕杀呢?阅读教材,分析资料,写出食物网。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用以解决新问题。
【资料分析】出示教材“资料分析”中的资料1和2,要求学生写出资料中的食物网。
【讲解】资料1和2中的食物网:资料1资料2分析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关专家呼吁要保护麻雀?如果大量捕杀狼,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引导学生分析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讲解】1.人类不能肆意捕杀某一动物,否则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因为会受到生存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过渡】动物虽然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却因为食物网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有时候间接保护着农作物和牧草等植物,除此之外,动物对植物有直接的好处吗?我们来看看。
【资料分析】出示教材“资料分析”中的资料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分析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有蚂蚁的金合欢组,金合欢幼苗的成活率,以及两个时间段的生长速度均高于没有蚂蚁的金合欢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必背知识点一、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维持生态平衡动物在生物圈中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系,与其他生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狼控制野兔的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破坏草原植被。
生物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2.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将有机物摄入体内,并通过消化、吸收、呼吸和排泄等过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等),释放回环境中。
这些无机物又成为植物等生产者的养分来源,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许多动物在觅食过程中会接触到植物的花粉或种子,通过身体接触或行为活动 (如飞行、跳跃等)帮助植物完成传粉或传播种子的过程。
这不仅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群扩散,还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二、具体实例动物传粉实例:蜜蜂在花丛中采蜜时,会接触并携带花粉,从而帮助植物完成传粉过程。
动物传播种子实例: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容易被动物(如鸟类)带到远方并排泄,从而帮助苍耳传播种子。
三、生物防治与仿生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例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这种方法安全、经济且对环境友好。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例如,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雷达;模仿鸟类的翅膀发明了飞机等。
四、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基础。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将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等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综上所述,“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必背知识点涵盖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生物防治和仿生的应用等内容。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主要阐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是在前两章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内容安排: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知识,了解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学习本章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都比较熟悉,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的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
已有技能:学生已具备较强的举例说明、资料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为学习本章知识打下基础。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理解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材料分析、列举实例来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态度责任: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本章节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组间互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本单元作业设置为三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4、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说明了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真菌的菌落比细菌的菌落大。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3、琼脂是制作固体培养基的常用材料之一,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真菌细菌生活的基本条件:①水分②适宜的温度③有机物4、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是广泛分布的,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都有他们的踪迹。
细菌的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的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也是第一个发现了细菌的人。
5、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巴氏消毒法,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6、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果,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地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7、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N个细菌分裂M次后,细菌的个数为:N×2M8、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他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真菌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