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商学院 财政学 第一章政府、市场与公共财政
- 格式:pdf
- 大小:581.20 KB
- 文档页数:74
2024年《财政学》第01章课件一、教学内容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二、教学目标1. 掌握财政学基本概念,理解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财政的职能和任务,认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3.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为实际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分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财政的职能和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引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学基本概念、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1)介绍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社会公平。
(2)分析财政任务: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1)讲解财政政策的概念。
(2)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5.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政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财政学基本概念2. 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3. 财政的职能和任务4. 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学基本概念。
(2)分析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
(3)论述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
(4)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
2. 答案:(1)财政学基本概念:研究政府收支活动、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与联系: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标,私人财政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标。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3)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任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经济稳定(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可以定义为:政府为了满足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3、市场失灵新的市场失灵是以不完全信息、信息有偿性及不完备的市场为基础的;而原始的市场失效是与诸如公共物品、污染的外部性等因素相联系的。
这两种市场失效之间主要存两点差别:原始的市场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的,其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
4、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
诸如社会公共秩序、防治水旱灾害、环保、国防安全等等。
这种需求不是个别需求简单累加的总和。
二、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1、财政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受一般经济原则支配,但又不同于普通的私人经济,属于政府专门的经济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
(T )2、在经济社会中,满足公共需求,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既定目标,一般很少涉及到如何最优化地使用经济资源的问题。
( F )3、“公共财政”可以定义为:政府为了满足其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T )4、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需要明确政府事权,并配之以相应的足够的财权。
(T )5、从政治学角度考虑,人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危险的,因此任何权力都要受到限制。
所以,唯一公道的政府只能是权力受到限制的政府。
(T )6、政府依靠其财政信用,向其公众或者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借钱来满足追加的财政开支需要,即采取“量出为入”原则,可以用来解决其短期的“入不敷出”问题。
(T )7、经济社会赋予政府以满足公共需求的任务,客观上要求政府一定要像私人那样亲自从事各种物质生产与经营活动,如建立国有企业从事直接生产性活动等。
( F )8、政府财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如预、决算程序)和规范监督下有序地进行。
市场、政府与财政间的关系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氏族成员之间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形成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提高,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客观存在着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自然地域分工,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随着邻近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接触,相互交换各自所需要的产品,它们之间形成了某些经济联系,交换是产品逐渐转化为商品,交换的扩展和经常化,是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确定并巩固下来,从而逐步出现了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的形成,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的范围逐渐扩大,频率更高,而支持这些活动的发生的场所便是市场。
政府是由被授权制定公共政策与处理国家事务的个人和机构组成的政治组织,其重要作用在于妥善安排、协调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系,这些关系往往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从经济学角度看,搞好这些关系只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集中地体系那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公共需求。
而政府财政的本质就是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
从古至今,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便要开始考虑市场、政府与财政之间的关系了。
从财政学角度来看;市场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市场能够自发的调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如资源配置领域,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等。
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由于其固有的特点,使其在经济运行中导致失灵。
如对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市场经济不稳定。
而政府在这些方面可以给补充和调控,它能够通过微观和宏观等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尤其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面。
在古典经济学里,亚当·斯密主张政府应该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看不见的手”的经济理论论证了限制政府权力,减少政府干预的社会经济意义。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限制政府职能做两个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财政: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私人商品:由市场提供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商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外部效应: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或者说是某人或某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财政职能: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内在的、客观上固有的经济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B )。
A.社会B.国家C.市场D.企业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 )。
A.社会总产品价值B.物化劳动价值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D.剩余产品价值3.财政分配的最基本特征是(C )。
A.强制性B.无偿性C.国家主体性D.公共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B )。
A.企业引进外资B.企业购买公债C.企业发行股票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5.下列关于财政收支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既包括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也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B.是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C.既不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也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D.是指国民收入再分配6.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始终是(C )。
A.经济稳定B.经济公平C.高效配置资源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ACE)。
A.税收B.财政拨款C.行政性收费D.财政补贴E.国债2.下列选项中,属于纯公共商品的有(ACE)。
A.法律法规B.教育C.行政管理D.社会保障E.货币发行3.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主要手段包括(AC)。
A.税收B.发行国债C.转移支出D.投资优惠E.罚款4.政府职能包括(ACD)。
A.政治职能B.政府行为C.经济职能D.社会管理职能E.决定企业生产5.宏观经济稳定的含义有(ACE)。
A.充分就业B.经济发展C.物价稳定D.进出口相等E.国际收支平衡四、判断题1.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对象不同。
第一章――讲义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何谓市场和市场效率?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3、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有何区别?
第二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definition of public finance)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features of public finance) 1
第三节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二、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 allocation)
1、如何理解资源配置职能?
4、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
三、收入分配职能(income distribution)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B.公共产品C.公平分配D.市场失灵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D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竞争性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BCD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BC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第一章第二节财政概念;答案:ABC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私人提供D.混合提供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B.收费C.价格D.税费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A.拥挤性物品B.价格排他物品C.外部效应的物品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CD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讨论分析题答案第一章财政学导论请联系实际,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评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政府收支活动现象。
从老百姓的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大量地依靠着政府提供的财力来举办或维持运转,最典型的事例是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
我们手里有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食品、衣服、图书,甚至可以买到住房和汽车,但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由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所提供的国土安全和社会秩序,这些与我们百姓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政府不但有支出行为,还有收入行为。
人们的许多活动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费,这些税费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用于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
例如,就工商企业而言,因为工商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他们不仅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同时也要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款。
居民个人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也是纳税人。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公共财政2002年,南京市下关区一户人家在接受保洁服务时,因所谓的种种原因拒缴应付的费用,令这户人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区区每月5元的垃圾费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这户人家被南京市容部门告上了法庭,这是我国首例“垃圾官司”。
很多人对南京市容部门这一做法不太理解,认为为了每月5元钱,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吗?南京市容部门说出了他们的苦衷,其负责人认为某些市民是在恶意拖欠或拒缴垃圾费。
有关人士介绍,在南京市区500多万人口中,约有90万户居民,按每户每月5元的垃圾费收取,南京市一年收取的居民生活垃圾费为5000多万元,然而南京居民垃圾费的收取率仅为15%左右,这说明还有近50万户南京居民在拖欠或拒缴垃圾费,这50万户居民是潜在被告。
这50万户居民都企图免费搭车。
讨论分析题: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评析:从这样的官告民的案件中,看出了公共产品的尴尬:谁该给公共产品买单?如果每个南京市民都企图免费搭车,那么南京市容部门将没有足够经费来维持运转,那么也就没有能力来提供保洁服务这一公共产品。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ni ijj X X 1✓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