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活动.探究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优质课教案_8
- 格式:doc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
第3课“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生动形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3.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2.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圈点关键词、合作探究、朗读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播放10米跳水比赛视频导入(导入课文并让学生对跳水项目有初步了解)【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学习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生动形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3.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讲解新闻特写相关知识(完成学习目标一)新闻特写:1.定义: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2.主要种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等。
3.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背景介绍:在1982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亚运会上,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吕伟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冠军。
夏浩然,樊云芳在现场采访。
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四】字词积累(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后再展示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凌.空( ) 屏息敛.声()翘.首( ) 眼花缭.乱()悄.然()震.耳欲聋()【五】听读课文(播放课文视频再次加深学生对跳水项目的了解并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艺术美。
通过听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要求: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2.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六】问题探究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来刻画的?(孩子对课文整体内容把握同时训练孩子的总结概括能力。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特写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新闻特写的生动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新闻,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新闻特写特点,体会为国争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炼的语言。
【课时计划】2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飞天”,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敦煌兴起的著名壁画之一,画面内容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衣裙飘曳,巾带飞舞,横空而飞,四周天花飞落。
这里喻指中国跳水队员吕伟。
“凌空”,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通常用来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课题交代了人物,概述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妙用比喻,形象描写,展示了我国年轻跳水新秀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2、背景链接:第9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共有33个国家4500队职员,3345名运动员,参加21种运动196项比赛。
该届运动会共破90多个亚运会纪录。
参赛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过以往各届亚运会。
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3、基础积累读准字音酷.似(kù)翘.首(qiáo)轻盈.(yínɡ) 潇.洒(xiāo)悄.然(qiǎo)震耳欲聋.(lónɡ)由衷.(zhōnɡ)屏.息敛.声(bǐnɡliǎn)慷慨..(kānɡ kǎi)眼花缭.乱(liáo)凌.空翔.舞(línɡ xiánɡ)如梦初醒.(xǐnɡ)多音字理解词语翘首:抬起头来。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写作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新闻,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写的主要特点和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
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
2.品读文中极具镜头感的跳水动作的描写,感受画面体会其运动美。
3.掌握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放大某个局部进行形象化描写凸显事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文系新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第3课。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其基本学习任务是新闻阅读,即:通过阅读本单元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并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如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以及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学会把新闻当新闻来读。
本文系第三课,学生已经对最常见的新闻体裁---消息的文体特点已有了解,所以本文除了继续加深对新闻要素的理解外,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及写法特点,其中品读描写语句,欣赏所呈现的画面及运动美是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教案是针对本人所在的农村校学情来设计的。
农村校由于区域原因,大部分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有的可以说是零阅读,而且也没能养成“预习复习”等良好学习习惯。
所以有限的“当堂掌握”是一大任务;其次是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些;第三是较为灵活的整合方法不适合他们,课文的分析还是老一套的从头到尾,从初读的整体感知到精读品析到揭示主题主旨再到写法借鉴。
当然字词、文学常识等的教学也是必须的,通过课前布置抄写和课上品析文本时部分加以强调的方式来落实。
其他的如拓展就比较少,而把重点放在文本的熟悉和分析上。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基础差,文本的分析意义重大,一个是带领学生阅读了解文本,另外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立足文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法分析:本文内容不难理解,结构也很清晰。
在正面描写整个跳水过程:“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后,通过描写现场,如观众整体反应、个别观众采访、专业记者反应、裁判亮分等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也借以反衬吕伟跳水技术之高超、娴熟、优美,为体育健儿夺冠做铺陈,进而来体现我国人才之多。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作者简介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二、写作背景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三、字词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哧地(chī)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悄然(qiǎo)2、解释词语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qiáoshǒu( 翘首 )而望,bǐngxī liǎnshēng( 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2)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sǎ( 潇洒)自如。
(3)还没等观众从yǎnhuā liáoluàn( 眼花缭乱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插进碧波之中。
(4)rúmèng chūxǐng( 如梦初醒 )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拓展阅读下文中的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朱光亚的什么特点,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一生就做一件事“一生就做一件事”,这句话的原创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光亚自己。
他的原话是:“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大音希声。
一辈子少言寡语的朱光亚,一生也喊过惊天动地的“两嗓子”——一嗓子喊在大洋彼岸。
1950年3月18日,52名中国留美学生发表《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朱光亚的另“一嗓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炸”出来的!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戈壁滩一道强光闪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史称“东方巨响”。
那天,在撤离试验现场时,司机驾车走错了路。
当朱光亚转过身来,正好看到半空中升腾的蘑菇云,顿时潸然泪下。
当晚,朱光亚在庆功宴上喝得大醉,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醉酒。
大有大无。
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两弹一星”元勋的传记很丰富,但唯独没有《朱光亚传》。
不是没人写,而是到他那里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
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父亲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长子朱明远也是猜出来的。
他回忆道:1967年的一天,院子里一群孩子聊天。
有人突然问: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没有人能答出来。
有人说,咱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报纸上公布核试验,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北京?大伙一想,果然如此。
顿时,我们感到非常神圣,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朱光亚85岁生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主编出版了《战略科学家朱光亚》。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设计说明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在此之后,她又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世界大赛的女子跳水冠军。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此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跳水是一项极富美感的体育项目,它的美既包括人体本身的美,也包括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美。
新闻特写以展现形象、刻画瞬间为主的写法,非常符合跳水项目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厘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并感受跳水之美。
2.引导学生根据新闻的特点,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并初步了解新闻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音素材:奥运会、亚运会中跳水比赛的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看了杭州亚运会吗?有没有关注其中的跳水项目?中国在跳水项目上一向表现很出色,作为观众,我们总是为运动健儿们矫健的身姿所倾倒,被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所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姑娘吕伟精彩的跳水瞬间。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掠.(lüè)过翘.(qiáo)首kù(酷)似líng(凌)空xiāo(潇)洒慷慨..(kānɡ kǎi)轻盈.(yíng) 悄.(qiǎo)然由衷.(zhōnɡ)一刹.(chà)那屏.(bǐnɡ)息敛.(liǎn)声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抬起头来:翘首形容寂静无声:悄然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息敛声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优质课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材分析】《“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最早见于《光明日报》。
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在新闻摄影上,指的是把精彩的瞬间场景固定下来。
由于瞬间稍纵即逝,人们很难快速判断其中哪些是值得把玩的,所以就把片段摄录下来,然后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把瞬间中的永恒之美离析出来,放大突出给受众仔细察看。
而这些蕴含精彩内容的瞬间才最能够展现出整体的精妙。
从捕捉瞬间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篇出神人化的人物特写。
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
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
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
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入碧波之中”等等。
这一系列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是一大特色。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人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
第3课“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生动形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3.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2.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
圈点关键词、合作探究、朗读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播放10米跳水比赛视频导入(导入课文并让学生对跳水项目有初步了解)【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1.学习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生动形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3.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讲解新闻特写相关知识(完成学习目标一)
新闻特写:
1.定义: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2.主要种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等。
3.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背景介绍:
在1982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亚运会上,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吕伟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冠军。
夏浩然,樊云芳在现场采访。
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四】字词积累(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后再展示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凌.空( ) 屏息敛.声()
翘.首( ) 眼花缭.乱()
悄.然()震.耳欲聋()
【五】听读课文(播放课文视频再次加深学生对跳水项目的了解并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艺术美。
通过听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要求: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2.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六】问题探究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来刻画的?(孩子对课文整体内容把握同时训练孩子的总结概括能力。
)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请概括出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找出相应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为完成目标二做好铺垫,学生更容易掌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
①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
动态美。
②第二段中“被空气托住”
犹如定格空中,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
的特点,为下文精彩表现埋伏笔。
③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3..吕伟完美的一跳,如此短暂的1.7秒,作者如何实现让读者体会到比电视画面更有视觉冲击的效果?(完成目标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①采取分镜头、慢镜头、特写镜头的方式。
②动词运用的精妙。
③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三)
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精彩表现,赞美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七】拓展延伸(针对目标二进行训练)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成功描绘了吕伟夺冠的瞬间。
请你选择一个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进行描写。
(提示:运动会、升旗等)
范例展示:播放刘翔110跨栏夺冠视频。
后展示对刘翔夺冠的描写语段(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110米跨栏的体育项目。
展示描写的刘翔夺冠的文字使之与本文构成群文阅读。
学生更容易掌握描绘某一场景的方法。
)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八】布置作业
读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好像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速写画,更像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立体电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请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九】教师总结(完成目标三)
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你们能带着吕伟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一飞
冲天,为祖国做过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