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的价值、规划原则与管理规范研究——以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5
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介绍柳舞清风、青山含黛、水光涟漪、山色空濛、犹在白云深处。
拟建的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包括常水位下白云湖水面及周边部分林地,以及白云湖大坝流经至县城区的巫水河段和“十万古田”。
公园主体由北向南呈树形结构伸展。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59"~114°23′34",北纬35°53′22"~35°56′32",规划总面积1198.6公顷。
公园内湿地主要有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以及拥有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等完整演替系列的“十万古田沼泽地”,湿地面积为856.6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1.47%。
共同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协同的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我国中部中亚热带丘陵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白云湖水质清纯,岛屿点缀,岸线优美,素有“苗岭千岛湖”之称。
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状况,为我国南北迁徙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地点和栖息环境,孕育了白云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依据科学考察,有维管植物149科,413属,833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香榧Torreya grand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桢楠Phoebe zhennan、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野大豆Glyeine soj a Sieb. et Zucc,同时还有一些珍贵种类,如鹅掌楸Liriodendron ehinense、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等,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有野生脊椎动物178种,隶属于5纲26目71科。
其中:鱼类有28种,为湖南省已知种类的13.66%;两栖类15种,为湖南省已知种类数的24.19%,爬行类17种为湖南省已知种类数的19.1%,鸟类92种为湖南省已知种类数的20.54%,哺乳类26种,为湖南省已知种类数27.37%。
湿地公园的管理制度范文湿地公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众的参与,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
第二章湿地公园的划定和分类第三条湿地公园划定应以科学论证为基础,根据湿地的生态特征和重要性进行划定。
第四条湿地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
第五条核心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六条缓冲区是核心保护区的环境过渡带,主要保护湿地公园的水质和景观。
第七条合理利用区是湿地公园的边缘地带,主要用于公众活动和科学研究。
第三章湿地公园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八条湿地公园的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第九条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设立主任和副主任,由相关专业人士担任。
第十条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应设立多个部门,包括保护管理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
第十一条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应配备专业人员,包括生态学、环保学、考古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
第四章湿地公园的设施和设备第十二条湿地公园应设立必要的标识牌和导向牌,明确景点和设施的位置和使用规定。
第十三条湿地公园应设立观景台、步道和休憩区等设施,便于公众观赏和欣赏湿地景观。
第十四条湿地公园应购置必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用于湿地的保洁、维修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湿地公园应设立停车场、厕所和食品供应点,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第五章湿地公园的参观和活动管理第十六条湿地公园的参观需要购买门票,门票价格通过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七条参观湿地公园的游客应遵守公园的规定和管理制度,不得损坏湿地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湿地公园可以组织举办自然科学普及讲座、主题活动和体验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第十九条湿地公园可以举办专业培训班和科研交流活动,提升湿地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第六章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和监测第二十条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工作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计划进行。
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一、湿地公园的概述湿地公园是指经过人工修建或自然形成的湿地区域,通常作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倡导环境教育的场所。
湿地公园具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和管理湿地公园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湿地公园的重要性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生态脆弱的生境之一。
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护物种多样性:湿地是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湿地公园的建立和保护有助于保护和丰富物种多样性。
2.水源保护: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可以调节水文循环和维持水体的稳定性。
湿地公园的管理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碳汇功能: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发挥重要的碳汇功能。
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4.生态教育:湿地公园是宣传环境保护和加强生态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参观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三、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为了保护和管理湿地公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保护计划:制定湿地公园的保护计划,并明确目标和措施。
保护计划应考虑科学研究、监测、管理、宣传和教育等方面内容,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
2.建立保护区域:将湿地公园划定为保护区域,并设立边界标志。
确保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和破坏。
3.强化法律和政策保护: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湿地公园。
严禁非法捕捞、乱倒垃圾等破坏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4.建立监测和管理系统:建立湿地公园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定期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
5.加强公众参与:在湿地公园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
组织公众参与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并使他们成为湿地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四、湿地公园的管理经验与案例1.潮汐湿地公园:加利福尼亚州的潮汐湿地公园是全美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典范。
通过植被恢复、水质治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该公园成功保护和管理了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及其景观设计探讨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作用。
它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舒适优美的园林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本文讨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的同时,对其在形态、植物配置、水岸空间、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的景观设计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景观设计Abstract: urban wetland park city i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have very important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improve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the city 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s, creating comfortable elegant garden environment, rich people’s cultural lif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in its form, plant configuration, waterfront space and environment art sketch and structures of landscape design also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landscape design1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的界定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
摘要: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于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因此,湿地的保护和景观规划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湿地景观,在湿地景观的设计上要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并重。
同时,湿地景观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大力拓展和丰富湿地文化,最后,湿地景观的成果要求立法保障并监管到位。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胡泊的中间地带。
它有着面积广阔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植物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地球的生态、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湿地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区的特色,以及如何加强湿地景观保护与规划原则。
一、湿地生态景观及其保护意义(一)湿地生态景观概述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愈加重视。
各地也纷纷建立和健全湿地立法,并建立湿地保护区,以更好的保护湿地的生态资源,发挥湿地的城市之肺的作用。
(二)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意义1、湿地景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资源第一,湿地有丰富的水资源,以盘锦的红海滩为例,红海滩的水域面积多达120万余亩苇海湿地。
第二,湿地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红海滩中栖息着二百六十余种数十万只鸟类。
同时,红海滩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碱蓬草。
这种植物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由红变紫。
红海滩湿地还有大片的芦苇丛,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
丰富的水资源滋养出丰富的物种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的环境,他们共同构成湿地的可循环、可持续系统,共同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湿地景观对于城市来讲功能强大湿地景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建议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对策建议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而湿地公园建设即能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
笔者以X市的花溪、小车河等湿地公园为例,基于湿地经济理论,积极探索X市湿地公园建设模式。
近年来,X市在中心城区挤出商业价值可观的“风水宝地”,已相继建成了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等,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
多样的城市湿地公园给X的生态系统增添了活力,给这座高原城市增加了灵韵。
通过修复城市中的水——林——湿地生态系统,打造城市“绿色净化器”,X市的湿地资源将得到有效的保护。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公共生态产品已经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管理不善,会损害X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形象,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为X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生态优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生态第一是所有城市湿地公园最突出的特征。
由于湿地公园建设工程的巨大和生态系统自身运行的长期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生态自身特点之上再辅以人工的帮助,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公园运行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生态保护,要对水质、动植物生长情况,甚至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检测,以做出适当的防护措施。
湿地保护要加以人工手段,对湿地进行规划设计,使遭到人为影响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慢慢能够成为真正的“城市之肾”。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从根本上树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必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资源环境观,强化湿地公园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湿地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特殊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湿地保护是一项群众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完成,要对员工和游客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更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公益性原则,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窗口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探析摘要: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其具有蓄水、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希望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后期管理1引言我国是一个湿地大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而城市湿地公园就是以保护湿地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湿地公园事业的发展。
以下将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策略展开分析。
2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后期管理2.1 制定科学方案,优化规划效果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环境等,对当地城市湿地公园的具体功能进行明确,并且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发展特点。
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时,还需要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且根据周边环境来进行景观设计,最终形成一个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湿地公园。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文情况,因为城市湿地公园在建设时,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文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比如:在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湿润,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设计时,可以考虑到南方地区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文情况,因为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涉及到河流,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需要对河流的具体流向和水位变化进行全面考虑,并且要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并且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历史传说等,因为城市湿地公园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底蕴和发展特点,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去,由此使其形成一个独具本土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2.2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施首先,对于湿地公园建设来说,要想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做好湿地公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公园管理办法1. 背景介绍湿地是自然界中非常宝贵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旨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利用,并提供适当的游客服务。
2. 湿地公园管理目标湿地公园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通过限制开发和污染,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
- 维护湿地水质。
管理和监测湿地水体质量,保持水质清洁,预防污染。
- 控制人类活动。
限制湿地公园内的商业开发和旅游活动,确保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提供环境教育。
开展湿地环境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 保障游客安全。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在湿地公园内的安全。
3. 湿地公园管理措施为实现上述管理目标,湿地公园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3.1 划定湿地保护范围湿地公园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保护范围,并确立相应的边界。
这些边界应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进行划分,确保湿地生态环境不受非法开发和破坏。
3.2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湿地公园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具体目标、管理措施和时程计划。
规划应综合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3.3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湿地公园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科学研究,监测涉及湿地水质、植被、鸟类和其他动物种群等方面。
通过科学研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3.4 加强执法和监管湿地公园加强执法和监管,对湿地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止。
同时,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确保游客在湿地公园内的安全。
3.5 促进环境教育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环境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湿地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的理解和关注。
湿地公园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湿地公园保护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实施保护措施,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和提高,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2. 原则,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公众参与、持续改进。
三、保护措施。
1. 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生态修复,对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3. 管理规划,制定湿地保护管理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范围、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管理。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湿地保护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5.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社会共识和责任感。
四、保护效果评估。
1. 生态效果评估,定期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评估保护措施的效果。
2. 社会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社会反馈,评估公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工作。
3. 经济效果评估,评估湿地保护工作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湿地保护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和展望。
湿地公园保护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六、联系方式。
如果您对湿地公园保护实施方案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XXX-XXXXXXX,邮箱,************。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探析引言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等多重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空间。
首先,规划应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湿地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其次,规划应将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
最后,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础。
规划应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首先,规划应确保湿地的水质和水量,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保持湿地的水循环和水质净化功能。
其次,规划应合理布局湿地植被,保护湿地的植物物种和生物群落。
最后,规划应注重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接,提供野生动植物迁徙和繁衍的通道。
2. 多功能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充分发挥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规划应考虑到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规划应注重湿地公园的教育功能,提供自然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机会。
此外,规划还应考虑到湿地公园的科研和科普功能,为科学研究和公众科普提供平台。
3. 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原则。
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动能源的低碳化和循环利用。
同时,规划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持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三、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原则1. 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应注重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设计师应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措施,保持湿地的水环境和土壤质量。
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相关思考作者:李东宁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湿地公园的相关特征,提出了当前我国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相关原则,并提出了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湿地公园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建议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
湿地以其独特且重要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功能,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洪蓄水、储碳固碳、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全市湿地保护,高标准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针对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相关原则1.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湿地公园建设应以保护湿地资源、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基础,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湿地公园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以湿地自然生态和地域特色景观为建设重点,结合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湿地合理利用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因地制宜,体现区域资源和文化特色。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湿地公园建设根据湿地保护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建设内容,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4.合理利用,依法建设。
湿地公园资源利用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严禁过度干预、过度开发。
湿地公园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
二、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加强组织领导在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统筹市林业、环境保护、财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务等部门,共同抓好湿地公园建设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方案第一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利用现状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境内地势已中低山为主,白云湖水面较宽阔,拥有丰富的水文景观、地貌景观、人文景观和生物景观。
湿地分类系统采用《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为主要依据,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分为湿地、林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工建筑用地。
(1)湿地:主要指湿地公园内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等各个湿地类型。
规划前用地面积856.6公顷,占总用地的71.47%,除对现有的游路、土路进行适当的改造外,对湿地均进行严格的保护,未改变原有用地性质。
(2)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等。
规划前用地面积330.6公顷,占总用地的27.58%,规划后由于新修游路,以及部分监测站点的建设等,拟征占用一部分林地,面积为2.6公顷。
规划后林地面积328.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7.36%。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间接为游人服务的游览设施、生产管理、居民社会等用地。
主要包括游览设施、居民点建设用地、管理机构用地、工副业生产用地等。
规划前用地面积为0.7公顷,占总用地的0.06%,由于进行各项必要的湿地公园管理服务以及休闲体验设施建设,面积为1.4公顷,规划后用地面积为2.1公顷,占总用地的0.17%。
(4)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经过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所有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规划前用地面积5.7公顷,占总用地的0.47%,规划实施后由于改造公路及规划有各类巡护道,需占用其他土地面积为1.2公顷,规划后用地面积6.9公顷,占总用地的0.58%。
(5)水工建筑用地:主要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
湿地公园主要为白云湖水电站大坝等用地。
湿地公园策划1. 引言湿地是自然界中一种珍贵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作为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促进公众对于湿地保护的认知和意识。
本文旨在以湿地公园策划为主题,介绍湿地公园的意义、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湿地公园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用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增强公众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湿地公园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健康。
此外,湿地公园还可以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措施,吸收和滞留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3. 湿地公园规划湿地公园的规划应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公众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以下是湿地公园规划的几个重要方面:3.1. 地理位置选择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供应和排放情况,以及公众的便利性和可访问性。
通常,选择离城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的地点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3.2. 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公园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确定湿地公园的边界,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湿地的植物和动物。
3.3. 设施建设湿地公园的设施建设是为了提供给公众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
设施可以包括步道、观景台、休息区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
3.4. 宣传与教育湿地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宣传和教育的平台。
在规划过程中,可以设置展览馆、讲解员等,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知识。
4. 湿地公园管理湿地公园的管理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湿地公园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4.1. 生态监测与管理湿地公园需要进行定期的生态监测,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健康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湿地水位的调节和植被的管理等。
4.2. 清洁与维护保持湿地公园的整洁和良好的环境状态是重要的管理任务。
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规划方案第一节保护规划总则一、保护要求(一)整体性保护以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并对其周边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并在整体结构层次上,采取统一规划下的相对独立的保护措施。
湿地公园内一切工程设施均不能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和自然景观,进入湿地公园内从事的一切活动均要符合湿地公园的有关规定。
(二)就地保护和积极恢复相结合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护现存的珍稀物种、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已经退化或丧失的生境进行恢复和修复。
(三)展示性保护在资源保护基础上,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和科研、宣教,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重要性能被广大民众所认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区域内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使资源、环境保护、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四)被动保护与主动保护相结合被动保护是指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惩罚等手段,强制性地要求群众被动地去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主动保护是指通过让群众得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实惠而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自发地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例如,通过保护生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和发展生态农业,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在进行简单的比较利益计算后,群众会自发、主动地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二、保护目标根据白云湖湿地各类资源的稀缺性、承载力、敏感度、保护价值等特征,针对不同资源存在和面临的威胁因子,制定好各类包括保护的具体对象、范围、方式和措施等在内的专项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资源的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与多样性。
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目标主要分为4类:水系和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生境)保护和湿地文化资源保护。
(一)水系和水质保护畅通的水系水文联系,建立水文水质监测体系,开展定点定时采样、监测,建立巡查应急措施制度,定期对水域进行污染物清理;加强外源污染的控制,减少进入水系的污染物;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提高自身的净化能力。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活动过度开发等原因,湿地面临持续退化和破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在于,通过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可以有效保护当地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湿地公园作为具有教育和科研功能的生态景区,也能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湿地公园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与恢复行为,更是一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将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 正文2.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维护: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灾害调节等,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资源保护: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含量,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维护地下水位和水文循环的平衡。
3. 气候调节:湿地具有较强的碳吸存功能,可以减缓气候变化速度,稳定气候系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4. 经济价值:湿地是许多珍贵物种的栖息地,为渔业、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重要的经济资源,保护湿地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还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促进湿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方案第一节合理利用规划要求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服从于保护,并与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开发项目只有在通过严格的环评可行之后才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建设,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游客人数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以内。
二、资源与市场相结合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倡导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合理利用项目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合理利用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合理利用要把环境保护、生态教育、休闲娱乐融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游人享受自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布局、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辐射范围广、服务当地民众多的项目,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实现永续利用。
五、突出特色公园开发建设要大力弘扬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情民俗,合理利用项目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自然特点、本地特色及民族风格。
第二节资源利用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当代人,还是未来人都需要利用资源。
人口和贪欲膨胀驱使当代人过度利用资源,破坏资源再生能力,损害未来人的利益,甚至人类生存的基础。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更应该树立整体的、长远的、合理的资源观,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良好实践,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在湿地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