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小脸症之三维网格模型重建与分析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23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光谱和3D模型重建的人脸图像分析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五光谱皮肤检测仪、云端服务器和显示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五光谱皮肤检测仪获取五种光谱下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肤质检测以及评估分析,得到分析报告和三维图像信息;最后通过显示控制模块进行显示。
本技术不仅能满足日常客户需求,还能为人脸面部皮肤的美容或者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技术要求1.一种具有3D模型重建功能的五光谱皮肤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C形架,C形架的中部安装有高清摄像头,以及以高清摄像头为中线左右对称安装有五光谱光源和深度摄像头,五光谱光源位于高清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中间;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与高清摄像头、五光谱光源和深度摄像头连接的处理模块,用于控制五光谱光源发出不同的光、控制高清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上传;它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支架上还安装为高清摄像头、五光谱光源、深度摄像头和处理模块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3D模型重建功能的五光谱皮肤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光谱光源发出的光包括白光、正偏振光、负偏振光、伍氏光和UV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3D模型重建功能的五光谱皮肤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位于五光谱光源背光面设有挡光板。
4.基于多光谱和3D模型重建的人脸图像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光谱皮肤检测仪,用于采集人脸皮肤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包括高清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以及深度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五光谱皮肤检测仪采集的人脸皮肤图像信息,并对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肤质检测以及评估分析,得到分析报告和三维图像信息;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包含用于对肤质进行检测的肤质检测模块、用于对肤质进行分析并能生成分析报告的分析报告生成模块和用于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的3D图像重建模块;控制显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五光谱皮肤检测仪、以及用于显示所述五光谱皮肤检测采集的人脸皮肤图像信息和所述云端服务器得到的分析报告和三维图像信息。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2.4三庭五眼关系本文根据MPEG-4以及人脸的生理特征选择出其中具有能够反映人脸几何特征的特征点,如图2.5所示。
图2.5特征点定义其中眼睛上有四个特征点,鼻子上有三个,眉毛上有三个,嘴巴上有四个,脸的轮廓上有五个,共25个特征点。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2.6侧面特征点定义图图2.6给出了侧面特征点,其中耳朵上有三个特征点,其余与正面人脸相同.2.4本章小结本章作为本文的建模分析部分,酋先对人脸的生理结构特征进行了介绍,其中骨骼和肌肉组织形式基本上组成了人脸的几何特征。
其次,再对MPEG-4进行了简单介绍,MPEG-4中对于人脸特征点的定义对于本文中的特征点的选择有部分的参考作用.最后,在分析MPEG-4的基础上在本文提取的人的正、侧面照片上手工标出了能基本反映人脸几何形状和特征点的特征点。
4人脸的三维重建根据上文中提到立体视觉原理,我们可以从正,侧面人脸图像中定义的特征点出发.对通用人脸的模型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使通用人脸变形达到与照片上人脸特征的匹配。
在调整人脸特征点的同时,对于入脸特征点邻域内的非特征点,也要按照DFFD算法进行相应的变形,以达到曲面的光顺。
4.1经典人脸模型与技术回顾当前存在许多种人脸模氆,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基于参数的模型、肌肉模型,简单弹性网格模型、物理学模型。
4.1.1经典人脸模型(1)基于参数的模型用计算机模拟人脸可追溯到1974年,由FredericParke嘲手工测量假人模型的方法,第一次在计算机中生成了3D人脸。
他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个假人的面部进行划线分割,之后采集分割之后的多边形顶点的数据,由采集到的数据得到.r头部的分片模型。
并且Parke使用了双线性插值来创建不同的人脸形状,他假定人脸之间的差异可以从单一拓扑上变形而来,他通过改变一般人脸的构造参数创建了lO个不同的人脸。
如图4.1所示。
图4.1Parke的参数化模犁(2)肌肉模型为丫提高逼真度,Waters提出r一种基于肌肉物理特性的模型。
收稿日期:2020-03-28作者简介:刘政(1992-),男,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三维人脸重建、计算机视觉等;董洪伟(1967-),男,博士,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高性能计算、数控技术等;杨振(1990-),男,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三维人脸重建。
0引言三维人脸重建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
目前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可大致分为基于仪器扫描的方法和基于图像的重建方法。
使用仪器扫描虽然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人脸模型,但被扫描对象需与扫描仪器进行交互,且扫描期间目标对象需尽可能保持静止;通过扫描设备扫描得到三维人脸模型后,还需对扫描数据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三维人脸模型。
另外扫描设备价格高、操作较复杂性,使该方法难以普及。
基于图像的重建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三维人脸重建[1-4]、基于多视几何的三维人脸重建[5]、基于光照立体的三维人脸重建[6-11]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人脸重建[12-14]。
基于统计模型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依赖于大量的三维人脸数据,这些数据一般是对扫描得到的人脸模型进行PC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处理后获得的。
另外,该方法重建结果严重依赖于数据库中的人脸模型,数据库中模型空间有限,限制了重建灵活性。
传统基于多视几何的方法需获取不同角度的多张正交人脸图像,为计算图像匹配点,首先需足够多的匹配点数量,然后匹配精确度也要求很高。
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则需要大量三维人脸数据用以训练,其最终重建结果同样依赖于训练样本数量,与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有相同的弊端。
本文采用基于光照立体的方法,利用人脸图像实现三维人脸重建。
具有网络一致结构的三维人脸模型重建研究刘政,董洪伟,杨振(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针对传统方法及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三维人脸数据、训练样本数量与质量依赖性大的问题,采用基于光照立体的方法,利用人脸图像重建三维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