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68例
- 格式:pdf
- 大小:108.75 KB
- 文档页数:2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二仙汤加味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李某,女,47岁。
初诊:1983年10月12日。
主诉及病史:两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时多时少。
近3个月来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心烦心悸,少寐多梦,腰膝酸软;时有烘热,面颊发红,自觉热自胸中上冲头脑,随之汗出而消失,每日发作数次;便秘溲赤。
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查:面色红润,血压150/100mmHg,心肺未见异常。
舌胖嫩,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冲任虚损,阴阳失调。
治法:调补冲任,温下清上,协调阴阳。
方用二仙汤加味。
处方:仙灵脾20g 仙茅10g 巴戟10g 当归10g 知母10g 黄柏15g 紫草10g 山栀10g 珍珠母3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5g 二诊:服上方药7剂,症状减轻。
宗原方加夏枯草10g、丹参10g以和阳养阴、安神定志。
三诊:服药7剂,诸证悉平。
再予3剂,以巩固疗效。
1按语患者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虚损,精血不足,而致阴阳失调。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阴阳失调)、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证候群。
治病必求于本。
方中以仙灵脾、仙茅、巴戟温肾调补冲任;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珍珠母、知母、黄柏、夏枯草、紫草、丹参等以清热凉血、养血平肝治其标;且阴虚火旺,故重用黄柏以泻相火,共奏温下清上而达阴平阳秘之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171,李裕蕃医案。
李裕蕃,1915年生,河北省北戴河人。
主任中医师。
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其妹染伤寒而夭折,痛惜之余,矢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13岁时即随姑父抓药、侍诊,诵读《本草》,钻研历代医著,及至年长,又拜东北名医高仲山、李春元、王仙舟、张志纯为师。
寒暑8载,业成之后,悬壶于燕赵民间。
新中国成立后又辗转京、津等高等中西医学府进修深造。
后就职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李氏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治学严谨,博览广采,虚怀若谷,不断进取,学验俱丰。
中医偏方验方治更年期综合征1.疾病综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更年期内由于生理功能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减退。
中年进入老年阶段的过渡期被称为更年期。
一般女性在45~55岁,男性在55~65岁。
更年期综合征的初期呈现为阵发性面部发红、盗汗、心悸、失眠、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怒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
其中女性的更年期表现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功能丧失,而生殖器官开始从萎缩向衰退过渡。
最明显的标志是月经的终止,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数年,是循序渐进地完成的。
而男性则体现在阳痿、性欲冷淡等。
在中医学理论当中,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气血津液损虚不足引起的,从而导致脏腑失于濡润滋养,素体的阴阳失于平衡,造成诸多更年期的症状。
2.民间验方⑴远志加白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如果保养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腰背酸痛、下痢便秘、恶心、疲劳等症状,而且,具体表现还会因人而异。
西方国家多采用注射雌性激素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安定,有时也用雄性激素来治疗,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
有位郭女士患了更年期综合征后,采用的是传统中医的偏方,效果不错。
这种方法不但没有副作用带来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激活身体机能,达到滋补保健的功效:远志、白术、仙灵脾、茯苓、仙茅、柴胡、白芍药、人参、茯神、甘草、酸枣仁各2钱,生地黄、党参、黄芪、胡桃肉、浮小麦各3钱,当归、龙眼肉各1钱半,薄荷5分,红枣6枚,把药材用一碗水煎熬成汤药,剂量达到1碗半为度,连服3天,停2天再服用2天即可。
⑵豆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李大婶今年快50了,近一段时间,在单位吃饭,她几乎每天都点一道豆腐菜,但是她原本并不爱吃豆腐,怎么就一下子这么喜欢吃豆腐菜了呢?李大婶自己为大家揭开了这个谜底。
原来最近她感到自己有不适症状,但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就是心烦意乱,虚火少寐。
到医院一咨询才知道,是早期的更年期综合征。
医生建议她补充些雌性激素,但她又觉得吃药会有副作用,况且现在她的症状还不算严重,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食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多吃豆腐。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解郁安神除脏躁病案:郑某,女,52岁,2007年3月22日。
主诉:情绪低落,郁闷不舒,善悲欲哭半年余。
病史:岁值更年,断经半年余,半年来自觉周身乏力,情绪低落,郁闷不舒,善悲欲哭,伴有烘热汗出。
初诊:乏力神疲,情绪低落,郁闷不舒,无明显诱因而悲忧不解,时而哭泣,伴有烘热汗出,双目胀痛,周身肌肉关节痛。
舌淡红,苔白微黄,脉沉细稍弦涩。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心境障碍中医诊断:脏躁辨证审机:肺虚肝郁,心神被扰。
治法:补肺调肝,解郁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丹芪散合五加丹(院内协定处方)加减黄芪50克柴胡15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当归15克甘草15克地骨皮25克淮小麦50克远志10克大枣5枚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郁金15克枳壳15克五味子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
另用刺五加膏10ml兑入水煎剂中,加芝麻香油3滴为引,再煎,早晚分服。
二诊:2007年3月25日。
药后善悲欲哭、烘热汗出症状基本消除,郁闷症状减轻,但仍感乏力神疲,肢节痛,目胀痛。
舌淡红略暗,苔薄,脉沉细。
方药:守前方,继服七剂而愈。
按语本案为女性更年期内分泌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心理障碍所出现的综合证候,以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为主。
因其以“善悲欲哭”为特点,故可纳入中医“脏躁”范畴。
《内经》云:“肺在志为悲,其声为哭”,故脏躁多责之于肺气虚,宜用甘麦大枣汤主之。
而所呈现的抑郁状态,则责之于肝,据其脉症当属“因虚致郁”,治当同案三,应重用黄芪佐以行气,以丹芪散加减。
至于所出现的更年期烘热汗出,则运用我院妇科研制的效验方“五加丹”(刺五加、生地、丹皮、赤芍、当归、丹参等)加减。
诸症并见则诸方合用,但其主旨仍不失解郁安神。
患者兼见的身痛目胀等症状,皆为躯体化障碍所致,郁解气行,经络疏通,则诸症自然消退。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现代医学新命名的一种男性老年前期病症,是在男性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的生理转折期形成的一种疾病。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男性从中年向老年期过渡阶段时,由于机体逐渐衰老,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男性激素调节紊乱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精神神经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障碍、性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男性学”的崛起,人们在探讨男性疾病时,针对男性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男性亦同女性一样,有一个“更年期症状”,并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认可,从而确立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
中医各代医家对男性进入老年之前阶段的病变,有着逐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对男性更年期疾病的防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初期多冠名为“男性老年前期诸症”,在1984年首次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引入到中医男科专著中。
病因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
男性步入更年期后,肾气逐渐衰少,精血日趋不足,导致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进而引起后天不足,出现心、肝、脾等脏腑功能的紊乱。
机体表现为活动效能的降低,思维和体力的减弱以及协调功能的丧失,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
分型论治: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肾阴虚滋阴降火,清退虚热,知柏地黄汤加减;心肾不交滋肾养心,交通心肾,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心脾两虚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归脾汤加减;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七宝美髯丹。
辅助治疗:生活调理,饮食疗法,精神调理。
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沿革(一)命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现代西医学新命名的一种老年前期病症,是在男性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的生理转折期形成的一种疾病。
由于机体的逐渐衰老,内分泌机能逐渐减退,特别是性腺功能的变化和减退,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
进而使神经系统机能及精神活动稳定性减弱,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和性功能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董⽒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病案处⽅!
(1)夏晓云:⼥性更年期综合症,总盗汗。
1)吴锡勤:可试扎(⼼的对侧取⽳)右侧⼼灵,双侧通天通关通⼭、上三黄、下三皇、⽌汗⽳(⼿⼼上)。
(2)柳絮:更年期——出汗⼀阵⼀阵的,哭笑⽆常,出汗特别多。
处⽅:吴锡勤:⼼灵、肝灵、上三黄、下三皇、⽕硬,加驷马;通天三⽳(或⽌汗⽳【⼿⼼上】);。
解⽅:1.⼼灵包括内关,内关古书上治哭笑⽆常;
2. 驷马理肺⽓;
3. 笑属⼼,哭属肺;
4. 出汗⽤通天三⽳。
(3)⼥59岁,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述都不想活了,各种难受,尤其睡眠不好,针⼼灵、四花、三泉后下针10分钟感觉轻松很多。
(4)柳絮:更年期不想吃可以咀嚼的东西,喝汤什么样的都能喝,就是咀嚼的从⼼⾥不想往下咽,如何治疗。
1)李拥政:灵⾻⼤⽩、喉灵、上三黄、四花、门⾦。
(5)陪伴:更年期,全⾝难受。
1)⽥越:⼼灵、镇静、上三黄、下三皇、四花、灵⾻⼤⽩、⽕主⽕硬、⽊⽳。
2)⼈⽣:中⽩下⽩、双⼼门、双肾关,如果出汗加⼀个⽊⽳。
(6)苏锦秀:54岁⼥,严重更年期,在中医院扎了快2⽉,还是不⾏,⾛五百⽶都要⼈扶,中途还要歇,来的时候是家⼈从三楼扶下来车送来的,针完⾃⼰说轻松了,⾃⼰下的楼不⽤家⼈扶了。
第⼆天来⾃⼰从家⾛来的,中途没歇,她家离诊所3公⾥多。
针法:⼀⼿灵⾻⼤⽩,中下⽩(单侧),⼼门、明黄、下三皇、妇科、还巢、⽕硬、正会、曲池、⾎海。
(7)芬:更年期中,咳嗽:天热咳的严重,⼀阵出汗⼀阵冷的,咳时流泪,已经有⼏个⽉了,有时严重就说不了话,她惧针,我给贴磁珠吧,请指点。
中医针灸推拿舒缓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
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缓解压力并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医针灸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提升。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在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1. 缓解压力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被认为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和身体内部的平衡来缓解压力。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
这些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并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压力。
2. 提升心理健康除了缓解压力,中医针灸推拿也可以提升心理健康。
根据中医理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当身体不平衡或疾病时,心理也会受到影响。
针灸和推拿可以改善身体的状况,从而提升心理健康。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具有镇痛和抗焦虑作用的物质,从而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3. 针灸推拿与心理治疗的结合中医针灸推拿还可以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提升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
针灸推拿可以作为辅助疗法,通过调整身体的状况,为心理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更加全面和综合,能够在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上提供更好的帮助。
总结起来,中医针灸推拿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和提升心理健康的疗法。
通过调整气血流动和身体内部的平衡,针灸推拿能够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并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压力。
此外,它还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中医针灸推拿能够为心理健康的提升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治疗效果。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
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的可靠方法。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涤痰开窍、化瘀安神法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黄某,女,53岁。
初诊:1989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惊骇不宁半年。
患者形体丰腴,心悸怵惕,胸宇郁闷已达半年。
心电图反复检查无异常。
时或惊骇不宁,烦躁欲哭,状若痫证。
夜来不寐,梦事纷纭,咽中梗似炙脔,中脘痛或左或右,走注不定。
诊查:B超检查:肝、胆、脾正常。
脉细苔腻,舌质瘀紫隐约。
绝经于1988年11月。
辨证:肥人多痰多湿,肝气怫郁,气滞血瘀。
痰瘀交阻,蒙蔽心神。
治法:涤痰开窍,化瘀安神。
处方:石菖蒲10g 丹参30g 青龙齿15g 朱衣茯苓、茯神各15g 磁石30g(先煎)炙远志6g 胆南星10g 清炙草5g 红枣10枚柏子仁、枣仁各12g 赤芍、白芍各10g 陈皮10g 淮小麦30g制香附6g 8剂二诊:4月12日。
药后诸恙俱减,原方再进8剂。
三诊:4月21日。
诸恙减而未平,效不更张,守方以竣全功。
1原方8剂。
尽剂诸恙告瘳。
按语周老用药,往往在初诊时经深思熟虑,拟订一方,眼光到处,丝丝入扣,药后如熨帖无忒,复诊则守服不辍,以平为期。
清·曹仁伯在《琉球百问》中尝云:“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本案可窥老中医的守治工夫。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34,周贤良医案。
周贤良,男,1918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人。
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周老从医六十余年,曾于23岁跟随当地老中医学习,并在乡下行医。
解放后又到南通专区进修班学习中医。
继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毕业后回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工作。
周老学宗经典,兼取众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内科疑难病证颇有研究,闻名于省内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