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的秦淮文化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337.16 KB
- 文档页数:3
秦淮,实际是让男人汗颜的爱国文化阅读:333 回复: 1 秦淮,实际是让男人汗颜的爱国文化冰峰试剑等级:狐使者送礼物发消息楼主如果说到南京秦淮河,人们立时会想到明清时期惊艳四方的秦淮八艳名字。
因此,秦淮河总是被人们赋予了一层浪漫色彩与幻想。
一些素质好的,读过几本书的,在说起秦淮河时,或在一游秦淮河后,余留的自然总是更多慨端,因为他们知道八艳怎样沦落风尘,怎样成为青楼粉黛的背后,是怎样的隐藏着几多辛酸泪。
而在几多辛酸泪的背后,她们一个个又是怎样的以民族利益,以民族气节为重,如何的不乏傲骨,即使是一些男儿也不一定具有的爱国品格的。
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奋发向上,更会激励自己。
肩上自然也会多了一份重担,多了一份使命感。
只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能不说是素质极为差次的,人品极为低限的,每当说起秦淮河时,他们不是从正面去感受那些女性在特定的动荡历史背景下,她们的凄美哀婉,她们的侠风义胆,而是非常不道义地竟然把她们与“下半身”文化联系在了一起。
有这样联想的人,还不是少数。
他们中,并且还会对她们尽所能地道尽着自己所能想到的色淫之词。
臭出他们男人的原有本色。
这样不分青红地低贬她们,就是你们这些男人的不对了。
“不是爱风尘,却被风尘误”,暂且不说她们中有谁想过那样的卖笑生涯,她们无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终生厮守;暂不说她们一个个在那个时期,那个制度里面,总是成为被抢劫,被欺骗,被拐卖的对象。
更不说那个封建社会,那个专吃女性的制度下,孕育出的一个个男性都是大男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那些女性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制度所逼,才误入青楼的。
那时,可是一切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啊。
既然凡事一切以男人为中心,凡事都是男人说了算,既然男人总是自己把自己喻为是女性的“保护伞”,“保护神”,那么,男人就该充当好这个角色啊,就该保护好她们,让她们尽情享受幸福的阳光雨露啊。
而不是让那个制度迫使一些女性只能靠声色生活,整天在卖笑中饱受悔辱,尤其是饱受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之苦。
(一)填空1、吴文化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现今紧靠太湖的苏、錫、常地区)为中心地带。
2、1949年,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以长江为界分置(苏南)和(苏北)两行署域。
3、(齐梁)时期的沈约发现的四声依据是(盖金陵话)。
4、“东晋二王”指建康人(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5、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扬州)和(成都)。
6、明代官话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语言,以(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白话小说)为其语法楷模的市民社会语言。
7、(30)年代,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晓庄师范)。
8、梁文帝时编辑的(《千字文》)是世界教育史上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9、南朝《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提倡(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的著作。
10、清代(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江苏分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二州大致以淮河为界。
12、三国时,今苏南、苏北分属于孙吴和曹魏。
13、元代时,江苏长江以南属江浙行省,以北属河南行省。
14、历史学家顾颉刚是江苏苏州人,社会学家费孝通是江苏省吴江县人。
15、刘向编辑《楚辞》。
枚乘创作《七发》,为汉大赋首篇。
16、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齐朝刘勰著《文心雕龙》。
17、扬州大云寺(今大明寺)和尚鉴真东渡日本。
18、兴化人施耐庵《水浒传》,淮安人吴承恩《西游记》。
1、六朝(P35):从220年到589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定都,史称“六朝”。
2、金陵文化(P8):或称“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以三国时孙吴政权先建都京口(镇江)后移都建业(今南京)为契机,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相互并存乃至相互交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吴越文化(P30):春秋中期,吴王寿梦以江北之邗邑(今扬州)为政治、军事重镇,自称邗王。
秦淮河文化对南京诗词的影响一、秦淮河文化简介秦淮河是位于中国南京市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其周边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观,被誉为"金陵第一江"。
秦淮河流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二、秦淮河与南京诗词1. 背景及发展自唐代起,南京就成为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时期,许多才子佳人齐聚于此,并产生了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
秦淮河作为南京城内重要的水道,成为了这些才子佳人寻找灵感和写作创作的重要场所。
2. 山水意境秦淮河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南京城区,在其两岸分布着众多桥梁、园林和宫殿等建筑,构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山水景观。
这些景观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情感刺激,激发了他们创作出许多描绘南京自然之美的诗歌作品。
3. 风物之赞秦淮河两岸的人文景观也是南京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
南京城曾经是明代的首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宫殿、庙宇和古街巷等建筑和遗址。
这些风物景观成为了诗人们表达对于南京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赞美与怀念之源。
4. 社交与生活场所秦淮河畔也是社交与休闲活动的聚集地。
历代南京城内的妓院、茶楼和酒肆等场所都分布在秦淮河附近,这里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记忆。
许多诗人在这里结识朋友、饮酒作乐,并将这些真实而饱含情感的片段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1. 洪亮吉《秦淮集》洪亮吉是明代南京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以《秦淮集》成为南京文化的经典之一。
该作品以秦淮河作为主题,描绘了当时南京城区的景色和风情,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徐再思《燕子楼记》徐再思是唐代南京诗人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他的《燕子楼记》被誉为"新派古文"和"志怀体典范"。
这篇文章以燕子楼、秦淮河等地标建筑为背景,融入了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奈之感。
3. 洪宪良《洪亮吉传》洪宪良是近代南京文化学者和诗人,他创作了《洪亮吉传》,详细介绍了洪亮吉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对中山清凉秦淮文化的理解
提到南京文化标志,人们总会把夫子庙之秦淮文化推在首席。
确实,秦淮乃“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然而,近日却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秦淮文化只能算是“脂粉文化”或是“妓女文化”的代表,真正能让南京人脸上有光的,应当是分布在南京清凉山周边的“清凉山文化”,它才是南京的精英文化。
日前,本报记者专门就此走访了相关人
士,试图解读“清凉山文化”这个新概念。
秦淮文化只能算“脂粉文化”代表
记者从民进江苏省委会,找到了提出南京清凉山文化才是金陵“精英文化”概念的几位有识之士。
他们的一份关于《整合南京清凉山周边历史人文资源的建议》,已作为民进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2005年的联合提案,目前正在整理调研之中。
提案主要执笔人南京作家薛冰,也是“清凉山文化”概念的提出者之一。
他对记者称,所谓的“清凉山文化”是指三国时的乌龙潭、清末思想家魏源的故居、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的“惜阴书院”、纪念唐代大书法家的颜鲁公祠、明嘉靖年间所建的崇正书院、五代杨吴时所建的清凉寺遗址、诸葛亮驻马坡遗址,以及随园—曹雪芹、袁枚故居遗址等等。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南京的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南京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骄傲。
而目前大家津津乐道的秦淮文化只能算是“脂粉文化”或是“妓女文化”的代表,它不是南京的精英文化所在。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5篇《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文化苦旅之历史观《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
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他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着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
写出了因为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那苦苦的味道,为这本记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
他的笔触时而奔放,时而灵动,有时像大江奔腾,洋洋洒洒,荡气回肠;有时像小溪宛然,曲径通幽,砉然流芳。
他的气势磅礴,凛然睥睨天地,有时好像在放肆地喊着:“我要遨游九天而天威耐我不得,我要逍遥九地而地堑缚我不得”;而有时却又好像在苦苦地寻觅,为中国的文化,历史寻觅一条出路,一条重获新生的出路。
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却是他那不羁的文思,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收放自如,让人不禁叹服。
他用美妙的文字一步步将我们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深省。
在他的笔下,历史是那样的深邃苍凉,令人扼腕,往往在读他的散文时总能体味到原来不曾想到的东西……真正的历史是沉默而寂静的,它无言,用沉默傲视人间,傲视人间的斗转星移,王朝更迭。
它任凭人们在他身上居心叵测的涂抹着,不屑与何人争辩。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它沉默不是因为他懦弱,它的力量足以拖垮无数的霸业,再强的盛世在他眼中也不过昙花一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对他最好的形容。
力拔山河的项羽能怎样,羽扇纶巾的周瑜能怎样,立马橫刀的张飞又能怎样,历史的一个转身就让他们灰飞烟灭,终成一抔黄土。
只有历史以真正的王者身份永存,跨越了空间,穿越了时间,创立下独属于它的基业。
可不幸的是,每当翻开厚厚的历史书,总会被荡起的浓浓灰尘迷住了双眼。
小时,曾相信历史,相信史官笔下那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人物,后来才渐渐懂得,所谓历史不过是人之历史,变成了一些人为了取悦另一些人的工具。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南京形象及其中蕴藏的历史话语作者:牛世峰来源:《祖国》2018年第04期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甚至世界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较高的知名度。
芥川龙之介之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情感要素。
1921年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希冀访问中国,遍历上海、苏杭、南京、九江各地,以游记的形式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做了独特的描摹。
本文选取在其游记以及小说创作中关照较多的城市南京作为切入口,研究芥川龙之介笔下南京的城市风貌,并透过这些现实的描摹挖掘南京形象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话语。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南京形象历史话语芥川龙之介被胡适先生称为“新派小说家”,一生短暂,却著作颇丰。
由于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其作品也多掺杂着中国文化因素,在当时的日本,芥川龙之介也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青年作家。
1921年,29岁的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社委托,访问中国。
这次访问也是芥川龙之介所期待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他对这个神圣国度充满了想象,也梦想着能够亲历他在文字中领略的那些名胜古迹。
他从上海登陆以后,先后游历苏杭、南京、九江、汉口、长沙等地,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关于游历各地的记录,这些记录留下了“民国10年”时的中国印象,在当今而言是珍贵的史料。
本文单独选取南京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因为南京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它不仅是六朝古都,更承载着秦淮文化;二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南京又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犯下滔天罪行的罪证城市。
从一个日本作家的角度去描摹这样一座城市,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研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南京形象及其中隐藏的历史话语,必然离不开作者和作品,也必然离不开承载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因此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芥川龙之介关于南京的作品本身进行论述。
近代中日两国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870年,明治新政府游说清政府与其订约通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然而,甲午中日一战,泱泱大国败得一塌糊涂,也是这一战,让清政府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日本这个东邻小国,然后开始学习效仿。
论述与秦淮相关的文化1000字南京在历史上十一次定都,哺育南京的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都发生在它的身旁。
秦淮风光带在六朝时代已相当繁华,这里曾是当时的高门大族所居;曾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更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
秦淮风光带即是以秦淮河为文化依托构建的旅游景点。
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华。
秦淮民俗民间文化则是古老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精彩的秦淮文化,营造了夫子庙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秦淮民俗民间文化犹如一卷绚丽的风情画卷铺展在境内外游人的面前。
民间文化遗产硕果累累。
地方古文献无数,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迹。
杜牧一首《泊秦淮》最为有名:“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北宋秦观《木兰花慢》、南宋诗人张滋《柳梢青·舟泊秦淮》、元人张仪《秦淮远眺》、明末诗人钱仲驭的《秦淮词》,清人潘高《秦淮晓渡》都以不同的视角和诠释方式留下了秦淮的叹咏诗句。
而各社区民间艺人创作、制作的灯彩、风筝、剪纸、空竹、古坝、烙画、石画、微雕、脸谱、结绳等工艺品,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为古城南京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凸现了秦淮文化的精彩。
《金陵大报恩寺塔》、《金陵岁时记》等一批地方历史古文献,成为研究金陵文化的强大辅佐。
同时,这一地区的艺术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国外友人,成为宣传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窗口,是进行中外友好交流的好方式。
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
改革开放以来,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进行了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
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使餐饮过程同时成为普及文化欣赏的过程,体现了饮食和文化的精美结合,对中外游客产生着久远的吸引力,经济效益显著,成为夫子庙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这一地区的特色文化。
秦淮的文化可以说是从东晋永嘉南渡开始繁荣的,因为其背景是中原王朝兴衰变化导致一大批士大夫文人举家南迁,将中国传统文化播撒到秦淮,也正是这段政治混乱,百姓愁苦的的窘迫境遇,使得士大夫文人逃避现实,躲在思想文艺的角落里喘息萎靡,诸如王羲之的书法,王谢两家后人的纵酒郊游等等,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
可以说秦淮文化浓缩着中国的王朝历史的背影,可以说南国王朝的更替更是中国兴衰变幻规律的最极端表现形式。
而说到秦淮文化,我们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秦淮河。
(对于我来说,和秦淮河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小学时不会游泳的我掉进了冰水里,也正是掉进了冰水里,也正是因为“大难不死”,使我对秦淮河多了一分理解。
目前谈到“秦淮文化”的标志性景点主要是夫子庙地区的江南贡院、瞻园、白鹭洲等等以及自东而西秦淮河流域的东水关、中华门古城堡、门东门西、甘熙故居等,再对于生活餐饮方面的考虑,各种由于秦淮文化而影响的小吃也是出现在南京城市空间的角角落落。
这些“点”式景点,因着秦淮河这条纽带而发生联系,于是有了“一条锦带一串珍珠”之说。
当然,最后一句的说法也是道听途说罢了。
关于秦淮文化的作文The Qinhuai River, which flows through the heart of Nanjing, is not only a physical body of water, but also a cultural symbol that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Qinhuai culture. 秦淮河,是一条贯穿南京市中心的河流,不仅仅是一条水体,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体现了秦淮文化的精髓。
For centuries, the Qinhuai River has been a hub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artistic inspiration, nurturing generations of poets, scholars, and artisans. 数百年来,秦淮河一直是文化交流和艺术灵感的中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
The banks of the Qinhuai River are lined with historic buildings, traditional tea houses, and bustling markets, all of which contributeto the rich tapestry of Qinhuai culture. 秦淮河的两岸是历史悠久的建筑、传统茶馆和繁华的市场,所有这些都为秦淮文化的丰富多彩添上一抹浓墨重彩。
One of the most iconic aspects of Qinhuai culture is the Qinhuai Lantern Festival, a time when the river is adorned with colorful lanterns and the air is filled with music and laughter. 秦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点是秦淮灯会,这是一个河流上挂满彩灯,充斥着音乐和欢笑的时刻。
秦淮河畔的风月文化安之许许多多的人对六朝金粉、秦淮风月有幻想,拜张岱、冒襄、孔尚任等人的书写所赐,我们都以为妓女是传统中国的社交女王,为文士提供灵感与盘缠,为家国奉献节操与传奇,为后人营造谈资与想象。
秦淮碧波流荡的是文脉兴衰,旧院名妓背负的是家国大义。
以后的每一代文人都在苦苦追寻着秦淮的旧时气息。
秦淮风月,就这样由单纯的逸乐之地,被无限地追加历史与文化职能,成为此后文人的想象胜地。
事实上,进入民国后,随着现代化的洗礼,曾经以传统士大夫为中心而发展出来的辉煌的“妓女文化”也一去不返,新文化运动之后赋予女性尊严的同时,‘也把妓女从此视为社会的病态现象。
钓鱼巷·妓风之崩坏正如书娟自白的那样,关于秦淮河女人的传说,跟南京这座城市一样古老。
秦淮河边的风月史源远流长,秦准旧院从前叫大院,系明太祖所设。
门楣上有太祖御笔对联,上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下联是: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除了官妓十六楼外,还有不少青楼在姚家巷、东关头、东钓鱼巷、武定桥等。
清光绪中叶以后,将妓院改为群居制,一院数十人,群居于钓鱼巷。
这也是《金陵十三钗》中,女学生们说的,“她们都是钓鱼巷的”的来历。
这一带的青楼文化,一直发酵到民国时,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才终止。
民国初立,大刀阔斧。
作为新民国的首善之区,禁娼成为南京政府改造秦淮游乐空间,树立新政权权威的政治运作程序之一环,但禁与不禁国民政府内部意见始终不能统一,所以妓院都处于半公开的状态。
妓寓集中在三处:钓鱼巷,稍高级一点;东关头一带次之;最差的有三条巷子:白塔巷、高家巷和管家巷。
生意最好的四家妓院,都在钓鱼巷中。
原本属于风流雅致的狎妓之举,被解构消散,秦淮河这条承载着千年香艳历史的河流,卸下她浓妆艳抹的一面。
更直接的变化则是,再也没有那种才子佳人的佳话了。
妓风之坏,以汪伪时期为最。
入夜,跨过白鹭桥就有一批带客婆娘前来引路,送进娼家,索取小费。
调查目的1、了解“秦淮花灯”制作工艺、艺术形态、文化内涵、使用过程等方面的内容2、认知“秦淮花灯”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文化功能、当地民间信仰以及地域性活态文化传统3、考察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老南京民俗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况以及流变的原因调查对象:南京秦淮灯会以及制作秦淮花灯的民间艺人调查采用的具体方式1、采用口头调查方式2、追踪式调查法3、采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调查具体内容的描述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古称"金陵")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秦淮灯会源远流长,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
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景象。
一、起源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得到迅速发展,明代时达到了鼎盛。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
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尽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毕竟开始蔚然成风了。
自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并索性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
洪武五年(1372)元宵节,他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
朱元璋还是一位制作灯谜的高手,由此促进了元宵灯会内容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永乐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
3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
南京秦淮河文化之旅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遗迹。
其中,秦淮河文化是南京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河畔的古迹和文化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历史风貌。
本文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南京秦淮河文化之旅。
第一站:夫子庙作为南京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享有“天下夫子之庙”的美誉。
夫子庙是南京最著名的文化景区之一,汇集了南京传统的艺术、手工艺品和美食。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品味到地道的南京美食,还可以参观夫子庙的历史文物。
第二站: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有着2500年的历史。
河的两岸有众多文化景点,如秦淮河的明清街巷、秦淮河的古老码头、秦淮河的船屋、秦淮河的石板路等等。
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秦淮河,欣赏河畔的人文景观,感受秦淮河的魅力。
第三站: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之一——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作为南京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中山陵庄严肃穆,占地颇大。
陵墓中每天都有卫兵换岗仪式,仪仗队的行进和变换队形都十分精彩。
游客可以参观陵墓内的纪念馆,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第四站: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区的中心湖泊,也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地物之一。
湖中有玄武湖公园和湖中的小岛——湖山。
游客可以在玄武湖公园散步或骑自行车,欣赏湖光山色,还可以乘坐船舶游览湖面,感受宁静的湖光山色。
第五站: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个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陵墓,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的代表。
明孝陵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样的陵园景观而闻名于世。
在明孝陵,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第六站: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城墙之一。
南京城墙由明代朱棣所建,全长约35.2公里。
城墙上有城门、箭楼、角楼、城墙炮台等建筑,还有保存完好的历史痕迹和文物。
日本当前的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访著名学者李学
勤
程京生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
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日本对中国考古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
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学勤先生。
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
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
这次应日本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程京生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学林泰斗勤耕不辍——访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 [J], 张卫东
2.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我为青铜器狂 [J], 紫薇
3.考古学视野中的区域史开掘——李昆声先生对云南历史、文化研究的贡献 [J], 杨泽宇;刘金泉
4.重估中华古文明揭示历史真面目——访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 [J], 李四龙;康大鹏;顾永新;李四龙
5.重估中华古文明揭示历史真面目——访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 [J], 李四龙;康大鹏;顾永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观明治以来,日本文学受到西欧文学的巨大影响,先于中国文学而“近代化”。
西欧文学作为日本文学的典范而存在,文学家们虽然没有亲身体验,却在学习西欧。
可是,就在这样的“崇尚西欧”的文学潮流中,也有些文学家如夏目漱石、森欧外、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等在接受着西方近代化影响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众多作家因各种缘由来到中国并留下了诸多以中国为背景或描述中国的作品。
谷崎从少年时代便开始憧憬着中国,进而两次踏上中国之旅,由此创作了数目众多的“中国情趣”作品,直到后来,其作品显示出人们所说的“回归日本”的倾向。
在这个过程中,谷崎的中国观是怎样形成、发展、变化的呢,一、谷崎润一郎中国之梦的形成谷崎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两个接触点,那便是汉文学与中华料理。
谷崎曾在《少年时代》中说“在我整整的一生里,但凡该称之为师的众多人中,此人给我影响最大”。
谷崎所说的“此人”就是稻叶清吉先生,他为谷崎真正接触汉文学创造了契机。
“我记得先生藏有青木嵩山堂出售的六号字排满版不加句读和标音的汉文王阳明全书十卷,先生常常携一卷到学校来读,并将王阳明诗集中的诗歌‘险夷原不滞脚中,何异浮云过大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以及‘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等诗句写在黑板上为我们讲解。
”先生还“是个实施自由灵活教育主义者,有时会彻底跑题,将教科书抛在一边”,“教过‘思有明日之心之易谢樱花’之歌后,又说‘昔日支那圣贤曾作此诗以戒弟子’,便写下‘少年易学老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然后又会谈及未晦庵、白鹿书院”。
在稻叶清吉先生的熏陶中,谷崎接触着那些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晦涩难懂的书籍。
到了十三四岁时,他进入龟岛町的秋香塾学习汉文。
他在《少年时代》中回忆秋香塾的学习生活时说“在秋香塾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样的顺序进行的,学到了十八史略、文章规范。
所谓的学,通常就是所说的‘朗读’,不讲解文章,只是诵读”。
关于秦淮的
秦淮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源于南京市区,流经南京城区,最终汇入长江。
秦淮河畔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夫子庙、秦淮八艳等,是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是南京市著名的历史名胜,建于明朝,是一座集文化、教育、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
夫子庙内的孔庙是南京市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学府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秦淮河畔的八大景观,也称“秦淮八艳”,是指河畔的八处风景名胜,包括乌衣巷、秦淮河、夫子庙、白鹭洲、钟山风景区、瞻园、中华门和漓江门。
这些景点在南京市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南京市民和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除了夫子庙和秦淮八艳,秦淮河畔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文化遗产,如三山石刻、瞻园、钟山景区等。
这些景点都是南京市独特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历史文化。
总之,秦淮河是南京市最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它承载了南京市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南京市民和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 1 -。
日本学者的秦淮文化探究
秦淮风流,一直是中国明清两代为文人以及坊间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历史的进程,昔日的繁华已然湮没。
人们只能从古籍当中去探寻其踪迹,在这一股研究潮流当中,一位日本学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木康。
大木康,1959年出生于日本横滨。
东京大学文学博士。
曾任广岛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主要研究中国明清文学、明清江南社会文化史。
主要著作有《中国明清时代之文学》《秦淮风月——中国游里空间》《冯梦龙〈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等。
……
日本学者大木康缘何会对明清青楼文化产生兴趣?这种兴趣的影响下,他取得了怎样的研究成果?请看《中国国家历史·伍》。
《中国国家历史》的作者队伍,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历史学者、专家,构成了强大的专家团队。
本书的编委会成员皆是历史学领域的专家,例如:
陈仲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研究专家;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内秦汉史研究的知名学者;
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现代史,民国史研究领域专家;
《中国国家历史》由南京师范大学与红色历程南京图书公司联合策划,其作者队伍除了编委外,还吸收了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历史专栏作家、高校教师和硕博士,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专栏作家和公众史学爱好者。
《中国国家历史》针对当前部分历史文化读物同质化、低俗化等倾向,力求打造高品位、史实准确、可读性强的历史文化读物,以满足广大读者对历史文化读物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扬子晚报》
《中国国家历史》主要依托历史学科,科学、生动地讲述过去与现在的社会重点、热点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故事,并对当代社会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深入解读。
这对于引导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