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
- 格式:pptx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孩抽动症能去练习跳舞吗一、小孩抽动症能去练习跳舞吗?答案是可以的。
跳舞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自信心。
对于小孩抽动症来说,适当的运动是有助于改善症状的。
而跳舞不仅能让孩子愉悦地度过时间,还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让孩子有规律地运动,有调和抽动症的效果。
同时,适当的舞蹈训练也能够帮助小孩提高自控力和集中力,有利于控制抽动症的症状。
因此,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对于小孩抽动症可以适当的参加舞蹈训练。
二、小孩抽动症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小孩抽动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见的药物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物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小孩的身体不适和控制症状,但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以改变小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的治疗方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两种。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小孩的思维和情绪,改变其对抽动症的态度和行为反应。
行为疗法则通过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和牢固的习惯,减少抽动的发生。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使用物理手段治疗小孩抽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按摩、针灸、物理疗法和特殊教育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缓解小孩抽动症的症状,同时增强其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三、小孩抽动症注意事项1. 重视身体状况,定期就医小孩抽动症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孩子需要定期到医院定期体检和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2. 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抽动症患者孩子经常会感到焦虑、紧张和自卑,家长应该十分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3.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孩子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如规律作息、饮食均衡、适当的运动等都能有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4. 注意课业及社交环境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环境中给予妥善的关注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这对于孩子抽动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总之,小孩抽动症需要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护理,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治疗。
抽动症治疗方案第1篇抽动症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种形式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以期缓解抽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1. 缓解抽动症状,降低抽动发作频率和强度。
2. 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社交能力。
3. 提高患者及家庭对抽动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治疗信心。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的原则。
(2)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等。
(3)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改善家庭关系。
(2)常用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心理教育等。
(3)注意事项:心理治疗需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策略。
3. 康复训练(1)康复训练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常用方法: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3)注意事项: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调整训练方案。
4. 家庭支持与教育(1)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治疗,为患者提供关爱和支持。
(2)教育:向患者及家庭成员传授抽动症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3)注意事项:家庭成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
四、治疗周期与评估1.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周期。
2. 疗效评估:治疗期间,定期评估患者抽动症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以评价治疗效果。
抽动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抽动症,又称为多动症或运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或发声。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抽动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主要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控制不自主的运动和发声,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失眠等,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剂量。
除了药物治疗,行为疗法也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手段。
行为疗法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和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控制不自主的运动和发声。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家庭支持和教育也是行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心理疗法也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方式之一。
心理疗法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通过心理疗法,患者可以找到心理平衡,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减轻抽动症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和手术治疗等也是治疗抽动症的一些辅助手段。
例如,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释放紧张情绪,缓解症状。
中医疗法则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而手术治疗则是对于一些严重病例的最后选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的来说,治疗抽动症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等多种手段的结合运用。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返正常生活。
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让抽动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关爱。
妥瑞症最好的治愈方法妥瑞症,又称为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抽动、发声和其他运动障碍。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寻找最好的治愈方法成为了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期盼。
在治疗妥瑞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妥瑞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抽动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失眠等,因此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医嘱,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心理疗法在治疗妥瑞症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疗法,患者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紧张感,从而减少症状的发作。
常见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和家庭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康复训练是治疗妥瑞症的重要环节。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和运动治疗,帮助他们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和步态,减轻肌肉疼痛,提高身体功能。
此外,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重建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治疗妥瑞症的最好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新融入社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妥瑞症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儿童抽动障碍”文件汇总目录一、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二、儿童抽动障碍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三、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四、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五、儿童抽动障碍致病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六、儿童抽动障碍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抽动和发声障碍。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本文将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以及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的相关情况。
儿童抽动障碍在中医中属于“肝风证”范畴,其体质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质类型:肝亢、阴虚、痰热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体质类型。
这些体质类型使得患儿容易表现出抽动症状。
发病原因: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感受外邪等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发病原因。
这些原因易导致肝风内动、痰热扰心,进而引发抽动症状。
病情变化: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情变化多样,可由一种体质类型向另一种体质类型转化。
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泻肝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泻肝火、平肝风、舒肝郁等作用,达到治疗抽动障碍的目的。
以下是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泻肝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抽动症状。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抗炎、抗抑郁等有关。
临床研究: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泻肝法在改善抽动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其疗效可能与患儿的体质类型有关。
对于肝亢、阴虚、痰热等体质类型的患儿,泻肝法的疗效更为显著。
中医体质特点对于临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抽动症状。
泻肝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抽动作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医体质特点与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将中医体质特点与西医诊断相结合,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新趋势。
抽多动症儿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抽动症,又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困扰。
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抽动症儿童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抽动症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Ritalin)和阿莫西林(Adderall)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儿童控制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失眠、食欲不振等,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医嘱,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除了药物治疗,行为疗法也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方式之一。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等。
通过这些疗法,儿童可以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从而改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
此外,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也是行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解和鼓励对于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另外,运动疗法也被证实对抽动症儿童有益。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多余的能量,减轻多动和冲动的症状。
同时,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抽动症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游泳等,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最后,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抽动症的重要手段。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通过心理治疗,儿童可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因抽动症带来的自卑和焦虑,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综上所述,抽动症儿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相互配合,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治疗,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生活,实现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抽动症儿童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儿童抽动症痊愈案例抽动症,又称为多动症或者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
这种疾病会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然而,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关爱,许多儿童抽动症都能够得到痊愈。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儿童抽动症痊愈的案例,希望对其他家庭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明,今年8岁,从小就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的行为。
在学校里,他总是难以坐定,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做作业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声喊叫,甚至发生了一些不受控制的情绪爆发。
经过多次的医院检查和心理评估,小明被确诊为抽动症。
小明的父母对这个诊断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
他们找到了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开始了小明的治疗之旅。
医生为小明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家庭支持。
小明的父母也积极配合,和医生、老师一起制定了针对小明的个性化教育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和生活。
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变化都感到非常惊讶和欣喜。
小明的父母也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他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更加坚定了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现在,小明已经基本痊愈了抽动症。
他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也更加自信和乐观。
他的家庭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平衡和幸福。
小明的痊愈案例告诉我们,抽动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许多儿童都能够克服这一困扰,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抽动症的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为患病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儿童像小明一样,走出抽动症的阴影,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良的诊疗方案抽动-秽语综合征(GTS)又称多发性抽动,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以多种形式的运动肌抽搐同时伴有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不自主的眨眼、皱眉、歪嘴、伸舌、摇头、耸肩及喉内作响,有时出现指手画脚、挺腹、蹬足等,紧张时增多,入睡时消失,常见于4-16岁,男性多于女性。
(2)辅助检查:智力测查基本在正常范围。
脑电图异常或有非特异性改变,如伴睡眠障碍时,慢波睡眠的Ⅲ、Ⅳ期增多,快动眼睡眠减少。
【治疗要点】(1)心理行为治疗: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不歧视打骂患儿,鼓励患儿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
(2)药物治疗:常用药有氟哌啶醇、硫必利和匹莫齐特等,对控制症状有效,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加用苯海索。
一般到青春期,本病症状可自然缓解。
【处方】1.西医处方处方1:氟哌啶醇学龄儿0.5mg/d渐加至1.5~2.5mg/d(最多不超过4mg/d),口服,持续用药1~2年,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
处方2:硫必利儿童剂量50~100mg/d,分2次口服。
或匹莫齐特(哌咪清)开始剂量1mg/d,每晚睡前口服,每周加量1次,直至有效。
或可乐定(HCI)0.05~0.1mg/d(效果不如以上3种药,在上述药物无效时试用)。
2.中医处方处方1:宁肝息风汤加减,琥珀末5g,龙胆草、白僵蚕、白蒺藜、白芍、生栀子、蝉蜕、蚤休、槟榔、钩藤、白茯苓各10g。
此方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主治肝风内扰。
适用于患儿面色无华,形体消瘦,摇头耸肩,行路不稳,伸头歪嘴,皱眉眨眼,肢体震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2:十味温胆汤加减,人参6g,枣仁3枚,五味子1g,熟地黄、远志、白茯苓、清半夏、陈皮、枳实各10g,甘草3g。
此方健脾祛痰,柔肝息风。
主治脾虚痰聚,肝脉失调。
适用于患儿面色无华,形体消瘦,摇头耸肩,行路不稳,伸头歪嘴,皱眉眨眼,肢体震颤,夜睡觉不安,多梦语,纳呆,舌淡红,脉沉滑或沉缓。
原来⼩孩抽动症的病因是这个我⼥⼉最近刚满两岁,在她⼀岁的时候,疑似得了抽动症。
我们家的症状,是双⼿蜷握,抬起来,往两边⽤⼒掰,同时翻⽩眼,咧嘴,⼤概持续两三秒。
开始是偶尔发现她有这个奇怪表现,没多想,⼀天两三次吧。
后来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10分钟之内能抽个五六次,我跟她爸都说看到过多次。
再后来,⼀天⾄少抽三四⼗次,我俩有些慌了。
当时,我拍了⼥⼉抽的时候的视频问我的中医⽼师,⽼师说,西医来说是抽动症,如果去查脑,可能会有异常放电,中医来说是有风。
虽然我⼀直有在断断续续⾃学中医,但我也并不反对西医。
⽼公说想带去检查⼀下,我同意了。
去之前我说,可能会查缺不缺微量元素,检查脑部放电,然后可能会开维⽣素。
⽼公挂了⼀个⼉保科的号,跟医⽣描述了⼀下,医⽣说,先做检查吧。
还真的是抽⾎查了微量元素,做了脑电图。
做脑电图本来要打⿇药的,我不想打⿇药,医⽣说试试吧。
宝宝躺在上⾯没动,很乖,检查很顺利。
检查结果是,微量元素全部正常,什么都不缺,脑电图正常。
后来,医⽣真的开了补维⽣素的。
我怀孕前就开始学习中医了,我查了⼏个公号关于抽动症的⽂章。
其中罗⼤伦⽼师讲了他遇到的好⼏个案例给了我很⼤的启发。
⼀个案例是⼀个⼗⼋岁的男孩,每隔⼆⼗⼏秒三⼗⼏秒,浑⾝就剧烈的抽动⼀下,扭动⼀下,尤其是嘴和脖⼦,会向⼀侧猛的扭动。
这孩⼦看⼈的眼神直直的,表情呆板。
罗⼤伦⽼师问了他家的情况,他奶奶说⽗母不⼀起住,打架,闹离婚,从⼩⽗母都没有⼀起带出去玩过,都是单独带出去。
还有⼀个案例,那个男孩不是⼀般的抽动,⽽是边抽动边喊叫,就像李⼩龙打⽃那样,每隔30秒⼀次。
⽩天把饭店⾥的客⼈都吓的跑光了。
妈妈说,爸爸有外遇,和她离婚了。
妈妈⼀个⼈带孩⼦,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上,要求特别严,⽽且妈妈把所有的⽓都撒孩⼦⾝上。
西医给孩⼦开的是镇静剂,⼀般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药,这个可以让孩⼦睡觉。
罗⼤伦⽼师让劝她调整⾃⼰,这样才能治疗孩⼦,但妈妈放弃了,崩溃了,只想把孩⼦送孤⼉院去。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抽动症(Tourette综合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运动和咳嗽、咂唇和发出无意义声音等抽动行为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抽动症治疗方法:
1. 行为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习惯反应逆行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控制和减轻抽动症状,改变不适宜的行为和思维。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抽动症药物。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但可能存在副作用。
3. 心理支持:由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和社工等提供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旨在帮助患者应对和管理抽动症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4.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放松训练、运动疗法等,可以减轻肌肉紧张和改善运动控制。
5. 教育支持:提供家庭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和教育,包括教师培训、教室适应措施和学生教育计划等,以帮助患者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获得支持和理解。
治疗计划通常是个体化的,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建议与医生、心理学家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合作,以制定最适合患者
的综合治疗方案。
抽多动症儿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抽动症,又称为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给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因此,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家长和医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首先,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抽动症儿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行为疗法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相应的行为改变计划,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
比如,通过奖励机制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同时对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于治疗抽动症的药物主要包括甲基苯丙胺、利齐普、氟哌啶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儿童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医嘱,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除此之外,心理治疗也是抽动症儿童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等。
通过心理治疗,儿童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特点,学会控制情绪,改善人际关系,从而逐渐减轻抽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也是治疗抽动症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抽动症的特点,给予患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困难。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监督儿童的药物使用和行为改变计划的执行,共同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综上所述,抽动症儿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长、老师的配合。
这些方法应该综合运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在医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抽动症儿童能够尽快康复,健康快乐地成长。
指南|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了《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近年来又有新的认识。
为了提高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TD的规范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制定此实用版,并更新了T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部分用药,增加了难治性TD的治疗、TD教育干预和预后评估等内容。
11.1一般特征TD的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1.2抽动分类及特点1.2.1抽动分类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2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
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sensory tics),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1.2.2抽动特点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
(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4)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1.3共患病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ies,LD)、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ED)、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暴怒发作等。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主要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抽动症状,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开方和调整。
2.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控制抽动症状,通过行为干预来减少症状的发作。
其中包括以下技术:
-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儿童对抽动症状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症状;
- 处理焦虑和紧张的技巧:学习放松技巧、深呼吸和自我控制等方法,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 行为替代:帮助儿童寻找代替抽动行为的健康且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例如敲桌子的习惯可以被替代为敲打橡皮球;
- 环境改变:通过改变环境,减少引发儿童抽动症状的刺激物,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症状。
治疗儿童抽动症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武汉中原医院—治疗抽动症有哪些方法儿童抽动症可能是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抽动症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儿童抽动症与遗传因素和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外界环境刺激也会导致儿童抽动症发病,那么治疗抽动的方法有哪些?治疗抽动症的方法1、行为疗法习惯性的逆转训练方法对控制抽疾病非常有效。
这种方法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防止抽搐。
2、按摩疗法抽动症可以运用按摩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让患儿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3、饮食疗法研究表明,营养失衡是导致儿童抽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抽搐儿童通常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
4、教育引导仅仅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疾病最初有多种生理和心理原因,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也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儿童抽动症与遗传因素和躯体因素有密切关系,儿童抽动症的发病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儿童抽动症发病的因素比较复杂,最好根据患儿的病情以及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药物配合教育引导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大家去武汉中原医院,是一所集临床、预防、康复、教学、科研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医院。
医院由30年代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第五医疗所发展而来,是武汉市卫健委直属的重点脑病专科医院,国家医保定点医院。
经过数十年累积逐渐发展了一个以“精神科、心理科、发育行为儿科、神经内科”等四大学科为发展重点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率现代化脑病专业医院。
武汉中原医院规模宏大,总建设面积超17000平方米,设立四大重点学科,十二个辅助学科,拥有三个临床检测中心、四个临床治疗中心以及三个住院病区,共设置住院床位300余张。
医院重视学科研究与技术经验成果的经流,尖端设备技术配置齐全,学术研究氛围浓厚,不断引进革新临床技术服务综合水平,立足武汉,辐射湖北,影响全国,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每年为数十万病患解决健康问题,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百姓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是华中地区脑病医疗领域冉冉升起的一起“新星”,被誉为“脑病患者恢复健康的最后一站”!。
抽动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不自主的抽动、肌肉收缩和声音发出等。
针对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 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行为训练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抽动行为。
这些方法包括习惯性动作逆转训练、替代行为训练和意识训练等,可以减轻抽动症状的频率和强度。
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抽搐药物,来减轻抽动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调整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减少不受控制的运动。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抽动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家庭支持组织和康复中心等途径实现。
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应对抽动症的能力。
4. 教育和认知训练: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使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了解抽动症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的病情,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和态度。
5.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以通过运动、按摩或其他物理方法来舒缓肌肉紧张和不适感。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和姿势,减少抽动症状的发作。
总之,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差
异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综合使用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教育和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抽动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四个方法能有效治疗小孩抽动症养生导读:抽动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癫痫,通常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一疾病出现后患者经常会出现抽动的症状,有时候还会口吐白沫,抽动症对患者会有很多的危害,如果不去及时的治疗还会对他们的生命安全有一定的威胁,这对于关心孩子健康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个煎熬,其实小儿抽动症并非无法治疗的,家长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及早发现,及时就诊,就能减少此类病症的发生,下面为家长们介绍一些防治此病的方法。
一、治疗方法1、心理行为疗法(1)、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中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
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应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诱因,然后予以解决。
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
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
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
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
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
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
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因为这样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
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帮助患儿消除诱因,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
采取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可望取得良好效果。
在患儿接受行为治疗时,要取得患儿与家长的合作,并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以协助治疗。
2、行为矫正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