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手工棉纸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4
傣锦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傣锦是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手工纺织品。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缅甸北部。
傣锦以其复杂的编织工艺、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缺乏兴趣,傣锦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傣锦的历史渊源、纺织工艺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以期提升人们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2.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傣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分析傣锦的纺织工艺和技术特点•调查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探索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途径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3.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历史档案、学术论文和书籍等,对傣族、傣锦的历史、文化和纺织工艺进行深入了解。
3.2 田野调查前往云南省的傣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与当地的傣族手工艺人、纺织师傅和族人进行交流,并实地观察傣锦的纺织过程和使用情况。
3.3 口头访谈通过与傣族长者和傣锦传承者的口头访谈,了解他们对傣锦的理解、传统技艺的保持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看法。
3.4 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4. 研究内容4.1 傣锦的历史渊源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探讨傣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傣族文化与傣锦之间的关系。
4.2 傣锦的纺织工艺详细介绍傣锦的纺织工艺,包括纺纱、染色、编织等过程,分析傣锦的特色和技术难点。
4.3 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调查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包括傣锦的生产、销售和应用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4 傣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傣锦传统工艺的培训与传习、提倡傣锦文化的推广和宣传等。
5.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对傣锦的历史、文化和纺织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揭示傣锦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保护和传承傣锦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并为相关机构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于包普洱茶的5种纸
1.白棉纸
白棉纸是云南地区传统的生活用纸,原料取自当地树木的树皮,当地人称这种树为“马三”。
据说,用这种纸来包装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与马帮在上四十年代最早推广开来的。
白棉纸有着透气性好、能吸异味、能长期保持等优势,普洱茶包装使用白棉纸的历史悠久,也是较多茶企所选择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树木资源减少、蒸煮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纸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制造。
所以,现在普洱茶饼上的白棉纸多是机器制造,并且还开创了银丝棉纸、金丝棉纸等工艺美观棉纸,那些美丽的“丝线”大多是添加植物纤维制作而成。
手工白棉纸看上去老土一点,但因它是手工制作,无污染,不能大批量生产等原因,所以价格会贵些。
而相应用这样包装纸的普洱茶也贵些。
2. 牛皮纸
这是1973年开始,国营下关、勐海茶厂用牛皮纸来包装普洱茶,而且大多用于外销。
牛皮纸抗拉伸的优势使它非常适合包装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水防止吸水变形破损。
3. 网格纸
这种纸出现在1987年到1992年之间,其特征为手工制作,纸张有明显的网络点状,勐海茶厂的有些茶饼就是用这类纸张包装的。
4. 机器薄纸
这类纸在1995年大量出现,其主要特征为纸浆纤维短细、均匀而无规则,国营的七子饼茶大多都有使用这种纸张。
5.薄油纸
这种纸张为亮面油纸,有黄、白之分,专用于砖茶外包装。
从1973年的厚砖开始,至1994年昆明茶厂最后一批的7581为止,历经了21年。
包装纸只是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其中一个因素,而且没有绝对,但
好茶应该配好纸,这是满足价值需求。
宣纸和棉纸哪个更好用
宣纸和棉纸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因此哪个更好用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宣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画用纸,具有吸墨性强、润墨性好、不易晕染等特点,因此适合用于书法、国画等需要表现墨色变化的书画作品。
同时,宣纸的纤维细腻,表面光滑,可以产生较好的书写和绘画效果。
棉纸则是一种以棉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具有较好的质地和光滑度,适合用于绘画、书写和打印等各种用途。
棉纸的吸墨性虽然没有宣纸强,但也能满足一般书写和绘画的需求。
此外,棉纸的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
因此,如果需要用于书法、国画等需要表现墨色变化的书画作品,宣纸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用于一般的绘画、书写和打印等用途,棉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棉纸的制作方法棉纸是一种由棉纤维制成的纸张,具有柔软、吸水性强、质地细腻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书写、绘画和印刷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下棉纸的制作方法。
1. 棉纤维的获取棉纸的制作首先需要获取棉纤维。
一般来说,棉花是最主要的棉纤维来源。
棉花经过采摘后,通过去籽、除尘等工艺处理,将棉纤维从棉籽中分离出来。
2. 棉纤维的精梳获取到的棉纤维还需要进行精梳处理。
精梳是指通过梳理将棉纤维中的杂质和短纤维去除,使得纤维更加细长、均匀。
精梳后的棉纤维称为细梳棉,具有更好的纤维质量。
3. 棉纤维的浆料制备将精梳棉纤维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棉浆。
为了提高棉纸的质量,可以在棉浆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剂,如漂白剂、增白剂等。
这些药剂可以去除棉纤维中的杂质和色素,使得棉纸更加洁白。
4. 棉浆的成纸工艺将棉浆倒入纸张成型机中,通过筛网和压延辊的作用,使棉浆中的纤维在筛网上逐渐交织,形成纸张的初步结构。
然后,通过多次压延、挤水、干燥等工艺,使纸张逐渐凝固和干燥,最终成为棉纸。
5. 棉纸的后处理成纸后的棉纸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工艺,以提高其品质。
这包括压光、加工、润饰等步骤。
压光可以使棉纸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加工可以使棉纸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硬度;润饰可以使棉纸具有更好的手感和光泽。
通过以上的工艺步骤,棉纸的制作就完成了。
制作出来的棉纸具有柔软、吸水性强、质地细腻的特点。
棉纸适用于各种书写工具,如钢笔、毛笔等,可以用于绘画、写字、书法等艺术创作,也可以用于印刷、制作信纸、名片等。
同时,棉纸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保存性,能够长时间保存文字和图像,不易破损和变形。
棉纸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棉纤维的获取、精梳、浆料制备、成纸工艺和后处理等步骤。
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制作出来的棉纸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多种应用价值。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棉纸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纸张材料。
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傣族竹编是云南傣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其精巧、美观而闻名于世。
竹编品种繁多,包括篮筐、花盆、帽子、花篮等,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下面将以竹篮为例,详细介绍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
1. 选材:首先需要选择一些新鲜而有弹性的嫩竹,这些嫩竹更易于编制和弯曲。
2. 打破和剥皮:将竹子分成所需要的长度,然后用木棍将竹子敲打,使竹子变脆。
接下来,用刀片沿竹子纹理将竹子剖开,然后剥掉外层皮,让竹子更加柔软。
3. 漂白和晾干:将竹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晾干,这样可以使竹子变得更白净。
4. 切割和修整:根据所需的尺寸,将竹子切割成相应的长度和宽度,然后使用刀片修整每个竹子的末端,使其变得更加平整。
5. 编织:将竹子根据图案交叉编织,使用尺子和钳子来控制编织的紧密度和形状,不同的竹编品有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图案。
6. 固定和调整:在编织成型之后,使用竹签或细竹条穿过篮筐的缝隙,固定整个篮子的形状。
通过调整篮筐的张力和形状,使其更加漂亮和稳固。
7. 整理和装饰:将篮筐的边缘修整整齐,用纹饰或彩绳勾勒出图案,以增加篮筐的美观度。
8. 烟熏和防腐:为了增加竹编品的耐用性,用薪火熏烤篮筐,使其更加坚硬和耐用。
然后在篮筐表面刷上防腐液,防止虫蛀和腐烂。
9. 涂漆和抛光:最后,将篮筐表面涂上一层透明的漆水,增加光泽和保护篮筐表面免受损坏,然后使用细砂纸和抛光布对篮筐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滑。
以上便是傣族竹编的主要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制作出精致的竹编品。
傣族竹编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不仅有实用价值,更代表了傣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融入到竹编工艺中,使得傣族竹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泼水节的风俗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乐的日子。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
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傣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_刻写在树叶上的宗教文化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至今流传着一种刻写在树叶上的宗教文化,即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是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代表了整个傣族社会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传抄的经书、唱本和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
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贝叶制作而成的。
1000多年前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傣族在南亚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傣文,把傣文经典和佛教经典刻在贝叶上,这就是贝叶经。
据说贝叶经有84000部之多。
由于佛教的传入,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佛教传入之前,傣族没有文字,只有一些用来记录数字、事件的数字文和象形文。
佛教传入后,带来了印度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聪明、睿智的傣族先民
在自己原来的数字文、象形文的基础上,吸收了巴利文中的一些字母和拼写方法,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字——傣泐文。
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和纸质形两种形式。
叶质形一类的即贝叶经,傣语称“坦兰”。
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拜兰”(贝叶树叶片)之上而成。
其规格有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称兰戏、兰哈、兰合、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
贝叶文化不仅是一种记载于典籍中的文化,而且还是一种存活于民间的活形态的文化。
以贝叶经为核心的贝叶文化,已经广泛渗入到傣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傣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
青岛赛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族的传统节日5篇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说到傣族,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提到傣族的节日,大家脑子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词__8212;__8212;泼水节。
没错,泼水节便是傣族的象征性节日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积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其实也是傣族的春节,在每年公历4月11日举行,一般可以持续3至7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泼水节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演变而来的,而这个传说就让我娓娓道来吧!很早以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占领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恨意,准备将魔王杀死。
一天晚上,一位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它灌得配酩酊大醉,使魔王吐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魔王,就怕别人用它的头发勒下自己的头。
于是,机敏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从熟睡的魔王的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将魔王的头勒了下来。
魔王的头上着起火来,没过多久,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滚到哪,火势就蔓延到哪,竹楼被烧毁了。
为了扑灭邪火,其中一个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便不停地向魔王的头上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说了那么多,也该讲讲泼水节的习俗了。
刚刚上面提到了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而每一天也都是有名字的。
第一天叫“麦日”,是送旧的意思。
第二天叫“恼日”,“恼”的意思就是“空”,这天不属于上一年,也不属于明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就是傣族的元旦,而第四天,则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泼水节。
泼水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盛装出行,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豪放的汉子举起一盆水,朝空中洒去,立刻,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文静的淑女,则用细柳沾水,轻轻向别人洒去,你泼我,我泼你,一杂杂“鲜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大家互相泼啊泼,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
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的传说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
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
手工白绵纸作者简介 黄绮瞞女士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 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云南鹤庆龙珠村白绵纸工艺的兴衰演变与传承黄绮瞞!大理大学"云南大理"%<#$$3#摘!要 基于田野调查对云南鹤庆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的概况$历史$产品$工艺流程等进行阐述"从该村手工造纸工艺近%$年的兴衰演变"分析比较了工序$添加剂$工具$生产周期$纸张尺寸等因素的变化和原因"并对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加强从业群体培训$鼓励创新$建立品牌等措施见解%关键词 白绵纸&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中图分类号 ;J<%%文献标识码 ?!"#'#$*##/=$5@*1A A 2*$("&B "$=>*($#=*$(*$#3!收稿日期'($#<B #$B #=!修改稿#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鹤庆白族古法手工造纸工艺传承及其发展研究,!($#3G "#"#阶段性成果%<J &G ;+10)*+,(,3#,J &%*)(,:&+-S 0,,(,K &X *,/Y +,/2J 0F (*=*(,$('&%<&:J ,+1+/L.N ?H Ip 1B P 12!L #-47/48$194"&"L #-4">,//#/+1)84/;$"%<#$$3#!O B 0F 1P '((#$3$3(RLLU S Z 0#?XA T :F S T 'a F A V W Z 2\1V P W]Z :i "T ,1A -F -V :12T :Z WES V W T ,V 4V 2V :F P A 1T EF T 1Z 2",1A T Z :["-:Z WES T A "T V S ,21S F P -:Z S V A A Z \T ,V T :F W1T 1Z 2F P ,F 2W0F WV-F -V :-:Z S V A A Z \6Z 24Y ,E ^1P P F 4V Z \.V L12412G E22F 2U a F A V W Z 2T ,V V ^Z P ET 1Z 2Z \,F 2W0F WV -F -V :-:Z S V A A 12T ,1A ^1P P F 4V 12T ,V P F A T %$[V F :A "T ,V S ,F 24V A F 2W 1T A :V F A Z 2A Z \T V S ,21S F P -:Z S V A A "T Z Z P A "F WW1T 1^V A "-:Z WES T 1Z 2-V :1Z W "-F -V :A 1Y V ]V :V F 2F P [Y V W F 2W S Z 0-F :V W "T ,V 2T ,V -F -V :F P A Z -ET \Z :T ,0V F A E:V A F 2W 1WV F A Z \-:Z T V S T 1Z 2"12,V :1T F 2S V "WV ^V P Z -0V 2T Z \T ,1A T :F W1T 1Z 2F P ,F 2W0F WV -F -V :-:Z S V A A "A ES ,F A V \\V S T 1^V S Z 0B X12F T 1Z 2Z \V S Z P Z 41S F P V 2^1:Z 20V 2T -:Z T V S T 1Z 2F 2W ,1A T Z :1S F P F 2W S EP T E:F P 12,V :1T F 2S V "A T :V 24T ,V 2T :F 12124Z \-:F S T 1T 1Z 2V :A "V 2S Z E:F 4124122Z ^F B T 1Z 2F 2W V A T F XP 1A ,124X:F 2WU`V []Z :WA 'XF 101F 2-F -V :&,F 2W0F WV -F -V :-:Z S V A A &12,V :1T F 2S V Z \12T F 241XP V S EP T E:F P ,V :1T F 4V@!龙珠村手工白绵纸概况我国云南省的大理鹤庆一直以生产白绵纸驰名"民国时期"罗养儒在所著的.云南掌故/中描述鹤庆绵纸纸品优良"行销周边各省"并用于印刷.滇系/.滇志/等重要地方文献'+滇黔之绵纸"是一产于滇西鹤庆"一产于黔南兴义"而每年出产之数量殊巨"各能有二三千驮运出%今捡云南官印局第一次印出之.滇系/$岑修.滇志/来看"即见是时之纸张美好也,)#*%鹤庆县手工白绵纸工艺于($$/年被云南省列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白绵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六合乡$龙珠村一带"这些村寨大都靠近野生构树山林!见图##"系漾弓江或支流流经之地"许多村子都有过造纸的历史"龙珠村的北边还有以+纸厂,命名的村子%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的村民现今仍以生产手工纸图#!龙珠村坝子为农副业"该村生产的纸张有白绵纸和竹纸两种"以白绵纸为主%白绵纸所用原料为构树皮"采购自金沙江河谷附近的中江$朵美等地以及老挝$泰国%村内. All Rights Reserved.图(!小型造纸作坊现有小型手工造纸作坊"户!见图(#""$余人从业"每年造纸的时间从春节初八开始"至四五月农忙时停歇"七八月雨季不开工"九月再做至年底%龙珠村所产白绵纸韧性强不易撕裂"纸张轻盈纸色莹白"防腐防蛀久不变色"可长期保存"广泛用于古籍修复$书写$包装$印刷$冥用等%($#%年全村白绵纸产量在"$$$万张左右"所产纸张大部分销往福建$贵州$西双版纳等地供普洱茶厂做包装用纸"少部分作为宗教用纸用于抄经写经"部分作为冥用纸张祭祀裹尸"也有供给鹤庆$巍山等地作为书写用纸使用%龙珠村手工造纸的历史久远"当地人说已有十多代人的历史)(*"一些居民称他们家祖上在清朝时便用竹子制造冥用纸"到现在还保留着纸坊印章)3*%龙珠村周围盛产毛竹"所以最初生产的是竹纸"据一些调查文献称"龙珠村的白绵纸工艺是从东边的六合乡灵地村传到降子香"再由龙珠村造纸名人尹相卿从降子香带到军营村发扬光大的)&*%龙珠村的造纸工艺属于抄纸法体系"与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造纸的方式很接近"从备料到成纸再现了我国古代传统造纸的制式"被称为再现古代造纸历史的+活化石,)"*%昔日的龙珠村家家户户造纸"鼎盛时期全村有五六百户从业"随着现代机械造纸工业对手工造纸业的冲击"龙珠村已失去往昔的辉煌"到($#%年"全村仅余五户手工造纸作坊"尽管如此"这些造纸匠人仍在坚守手艺"近几十年来"龙珠村的造纸工艺添加了部分现代生产工具与化学药剂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手工造纸工艺性质大体不变"基本保留传统形式%C!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CA@!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制造工艺流程($#&(($#%年"笔者两次前往龙珠村进行田野考察"现将所调查的白绵纸制作工艺流程记录如下"过程示意图见图3b图=%图3!泡构刮皮图&!煮料图"!洗料图%!漂白图<!抄纸图=!晾纸. All Rights Reserved.!!!##浸泡'将构树皮在清水中浸泡3b&天"并刮除部分表皮"达到微发酵$软化树皮$清洗部分杂料的目的%!(#腐蚀'用片碱!H F8.#进行腐蚀"片碱与构树皮按质量#"'#$$的比例对树皮进行腐蚀!预处理#(b3天%!3#蒸煮'将腐蚀过的构树皮放入铁制甑窑中熬煮#(,%!&#清洗'将构树皮从甑窑中捞出"反复翻整清洗%!"#漂白'将清洗过的构树皮放入漂白池"以漂白粉与构树皮按质量#'"的比例进行漂白% !%#二次清洗'将漂白过的构树皮进行第二次清洗"此时黑皮$杂质基本褪色"构树皮料为白色% !<#打浆'将构树皮料与用进口木浆板碎浆而成的混合浆料倒进电动打浆机器中进行粉碎搅打"打出纸浆倒入纸浆池待用%!=#配浆'将纸浆倒入抄纸槽"加入水和少量聚丙烯酰胺"#T纸浆加入约#$i4的聚丙烯酰胺"用木棍搅拌均匀后即配成可抄纸的纸浆%!/#抄纸'将竹编纸帘扣放在竹木制的活动式抄纸架上"双手握住纸架把手"先将木架往前推动"靠近人的一端浸入纸槽"拉回使整个木架浸入浆中"来回推动(次"使纸浆分布均匀"取出纸帘"将纸张反扣在纸驮架上"即完成一次抄纸%!#$#榨水'将抄好的纸驮放置沥水#天"用榨架压榨出部分水分%!###贴纸'在通风良好的晾纸通道墙面用棕刷刷上米粉和水混合的米汤"一张张从上到下错位重叠贴上"纸与纸之间上下错位(b3S0的距离% !#(#干燥'纸张在晾纸通道中风吹阴干"日照充足时也可在朝东的墙面上晾纸"也可在加热的通道墙壁上烘干%风干时间是(b&天"加热烘干则#天即可%纸张干透后逐一揭下整理"按#$$张一捆进行包装售卖%CA C!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的演变纸槽谚云'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复杂繁琐"薄薄一张纸"背后是造纸匠人多日的辛苦劳作%比较#/"$年前后张鹤松$#//=年李晓岑$($$=年段德三$($##年吴世磊$($#%年笔者等各位学者所做的龙珠村白绵纸考察结果"并进行研究发现"%$年间"龙珠村的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与传统工艺已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对#/"$(($#%年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总结%CA CA@!不同时期的工艺流程!###/"$年前后'泡构"浆灰"蒸灰皮"洗灰皮"揉灰皮"洗麻壳"蒸熟料"洗熟料"撕料"打构"切构"打槽"滑水"抄纸"烤纸"成纸需要3$b &$天)%*%!(##//=年前后'浸泡"加石灰"蒸料"去灰"压榨"二次蒸料"洗涤"舂碓"加药"捞纸"榨水"烤纸"成纸需要3$b&$天)#*%!3#($$=年前后'浸泡"蒸煮"漂洗"去皮"碱化"二次蒸煮"去碱"粉碎打浆"稀释纸筋"兑浆加滑水"抄纸"榨水贴纸"烘干"成纸需要3$b&$天)<*% !&#($##年前后'浸泡"蒸煮"洗涤"打浆"调和"抄纸"压榨"晒纸"成纸需要#"天)3*% !"#($#%年前后'浸泡"腐蚀"蒸煮"清洗"漂白"二次清洗"打浆"制浆"抄纸"榨水"贴纸"干燥"成纸需要#$天%CA CA C!不同时期的变化通过比较"可发现不同时期产生了如下变化'!##工序的变化'#/"$(#//=年间"流程中的撕料!把条状的潮湿构树皮撕细#$打构!构树皮撕细后用平底碓舂打"边舂边翻"使其成厚约$*"S0"面积$*&b$*" 的薄片#$切构!将成为薄片的构树皮卷起来切成宽约"S0的小片#环节改变为直接舂碓方式!与制作竹纸一样#&#//=(($$=年间"简化了第一次蒸煮洗涤后的榨水环节&($$=(($##年间"蒸煮程序从(次变为#次"清洗程序从(次变为#次&($##(($#%年间"因加入漂白环节"清洗程序又变为(次%!(#试剂的变化'#/"$(($##年间"用石灰$草木灰来腐蚀"用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年间"开始采用烧碱$石灰$漂白粉来蒸煮腐蚀$漂白"改用化学合成剂聚丙烯酰胺作为纸药%!3#生产周期的变化'浸泡时间缩短"($##年前后从#$余天缩短为3天&蒸煮时间缩短"传统工艺使用石灰$草木灰蒸煮"每次各需3天"($##年前后仅需蒸煮#(,左右&洗涤时间缩短"传统工艺在(次蒸煮后分别洗涤"总的洗涤时间有($余天"而($##年前后洗涤时间只需#b(天&打浆时间缩短"($##年前后采用机器打浆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纸浆%目前"造纸的总周期已从#/"$年的3$b&$天缩短为现今的#$天左右%!&#工具的变化'#/"$(#//=年"使用的是手持式纸帘"一次只能抄#张纸"#//=年后使用的是顶端固定活动式抄纸架"纸帘一次抄3张纸"大大提. All Rights Reserved.高了抄纸效率&($##年前后用电动打浆机代替传统的人力舂碓%!"#纸张尺寸的变化'#/"$年前后所造白绵纸尺寸为&"S0x("S0"还有另外一种比白绵纸较厚较大的茶票纸"尺寸为/$S0x"$S0&#//=(($$=年所造白绵纸尺寸基本都为"(S0x"$S0左右& ($$=年前后所造白绵纸尺寸&%S0x&%S0&现在的白绵纸尺寸是根据普洱茶茶饼包装纸&3S0x&3S0的尺寸而设置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边料浪费%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在近%$年间出现了工序简化$生产周期缩短$造纸药品工业化$生产工具现代机械化等改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涨"纸张市场的需求变化"现代机械造纸工业的竞争等原因所致%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来看"这些变革有好有坏"生产时间缩短$生产工具现代机械化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降低劳动力成本"但药品试剂的改变"使白绵纸纸张变脆$不够柔韧%手工行业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社会所做出的这些妥协性改变是无奈且必然的"否则手工纸更难生存%D!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手工艺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手工制品个体间的个性化差异"是工业流水线千篇一律的制品无法替代的%纸张是文化记录的载体"手工造纸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如果不保护传承"将很快消失%龙珠村地处滇中"却保留着与我国古代内地相似的手工造纸工艺"是研究云南历史$文化$科技变迁等的宝贵活态资料%从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近%$年间的变化来看"如果不做好该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将出现全盘现代化或者消失的危机%要保护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让传统工艺重焕光彩"可采取以下措施%DA@!提高重视!采取保护首先必须提高龙珠村造纸匠人$鹤庆县文化主管部门$地方高校$民族文化研究部门$学者对手工造纸工艺及其文化价值的重视%通过工艺文化推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展示$建设工艺传承馆等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龙珠村白绵纸工艺的造纸历史$文化精髓$活态存在的价值意义%通过影像记录$工艺整理$产品分析$古纸收集收藏等方式留存白绵纸制造工艺%DA C!注入环保意识!改良传统工艺鹤庆地区的白绵纸原料构树皮消耗量非常大"六合乡$龙珠村等地区周边的野生构树资源已经砍伐殆尽%构树生长快"轮伐期短"鹤庆地区应尽快人工种植构树"建立原料基地"使白绵纸原料达到自给自足%传统纸坊习惯将造纸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年起"为配合保护漾弓江的环保工作"龙珠村各纸坊的腐蚀!预处理#$洗料$制浆环节已统一转移到西邑镇一家制浆厂进行"这使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传统纸药沙松树根的采伐对林业造成破坏"目前使用聚丙烯酰胺又使纸张质量下降"李晓岑等学者早在#//=年就提出向禄丰等地的手工造纸作坊学习的建议"可使用仙人掌汁代替)=*%对传统工艺的活态保护应尽量还原工艺原貌"在不改变产品质量$不改变工艺本质的前提下改良部分生产环节"适当采用现代化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更有利于手工艺持续发展%DA D!扩大从业人群!加强培训龙珠村造纸从业者多为中年人"年轻人很少"没有新生力量就没有发展活力%可通过举办工艺培训班$讲座$实行传承人学徒制等方式"鼓励更多本地年轻人$返乡人员加入%该村现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旺松$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国弟$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银宝等#(人"但仅凭十余人的力量是无法复兴一门传统行业的"应鼓励更多优秀造纸艺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并为传承人提供培训"从历史文化$创新意识$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工艺匠人的文化内涵%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设计师$其他地区知名造纸艺人等举办合作交流"为本地工艺人搭建切磋$探讨$合作的平台%DA E!鼓励创新!建立品牌鹤庆白绵纸在云南省有很高知名度"这是龙珠村白绵纸开拓市场建立品牌的基础优势%目前龙珠村白绵纸的销售渠道局限于茶叶包装和民间书写用纸"产品利润空间狭小%龙珠村的白绵纸从纸张的定量$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等方面均符合传统手工纸张中的书画用纸标准)/*"如张国弟生产的绵竹书画纸!见图/#$尹旺松生产的白绵宣纸和东巴艺术纸均适用于书法$绘画$版画等美术创作!见图#$#%可针对云南省内美术院校$美术协会$书画爱好者进行书画用纸推广%还应加强艺术纸$纸艺产品的开发"如张国弟于($#%年研发的绵麻工艺纸参展鹤庆旅游文化节获得好评%尹旺松是村里较有创新思维的一位匠人"他通过纸浆原料的混合$调整不同配比以及改进抄纸工艺"研制出不同类型的书画用纸$花草纸$工艺纸"纸张特点各有. All Rights Reserved.图/!张国弟制作的书画用纸图#$!尹旺松用自产纸张制作的笔记本千秋%他有明确的个人品牌意识"其个人手工纸名号为+万松记,"在他的产品外包装上均可见到他所刻印的+万松记,印章图案"这些创新思想和品牌意识都十分值得其他匠人学习%E!结!语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手工纸属于极易被取代的产品"不只是龙珠村的白绵纸工艺"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中国"手工造纸技艺衰退严重)#$*%鹤庆白绵纸自古驰名"目前仍保留手工制作白绵纸工艺的村落不多"龙珠村是其中之一%龙珠村的白绵纸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日常使用$工业印刷包装等价值"从该村白绵纸工艺近%$年的兴衰演变可看到"对这项传统工艺的保护刻不容缓%无论是造纸艺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学者都应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整理出保护发展的措施%鼓励年轻人加入这门古老的行业"积极创新"建立地方个人品牌"使手工白绵纸工艺可持续发展重新焕发异彩%参!考!文!献)#*!6EZ G F24:EUG E22F2.1A T Z:[)D*U`E20124'G E22F2H F T1Z2F P1T1V A c:V A A"#//%罗养儒U云南掌故)D*U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U)(*!61>1F Z S V2"C,E>1F U.F2W0F WV c F-V:D F WV X[O T,21S D12Z:1T1V A12G E22F2)D*U`E20124'G E22F2_12V?:T c EXP1A,124.Z EA V"#///U李晓岑"朱!霞U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D*U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U)3*!n E J,1P V1"61>1F Z S V2U JT EW[Z\G E22F2.V L124;:F W1T1Z2F P7:F\T Z\a F101F2c F-V:)K*UK Z E:2F P Z\I EF24Q1N21^V:A1T[\Z:H F T1Z2F P1T1V A!H F T E:F P JS1V2S V O W1T1Z2#"($#(!&#'#&U吴世磊"李晓岑U云南鹤庆传统白绵纸工艺的考察)K*U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61>EV P Z24"C,F Z J,EQ124U6Z24Y,E h1P P F4V B M0F4V7EP T E:V Z\a F1H F B T1Z2F P1T[h1P P F4V127,12F)D*U6F2Y,Z E'I EF2401249F1P[c EXP1A,124 .Z EA V"($#&U李学龙"赵树兴U龙珠村B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D*U兰州'光明日报出版社"($#&U)"*!n?H I J,1B]V2U?c:V P1012F:[JT EW[Z28:1412Z\?2S1V2T c F-V:D F i12412G E22F2D12Z:1T[H F T1Z2F P1T1V A!?XA T:F S T#)K*U7,12F c EP-oc F-V:"#//""#&!&#'%#U王诗文U云南少数民族古代造纸源流初探!摘要#)K*U中国造纸"#//""#&!&#'%#U)%*!C,F24.V A Z24"9E`EF2,EZ U8ET P12V Z\a F101F2c F-V:c F-V:0F i12412.V L124)?*557,12V A Vc V Z-P V t A c Z P1T1S F P7Z2A EP T F T1^V7Z2\V:V2S V7Z001T T V V Z\7EP T E:V?2W6V F:2124Z\;,V a F1?ET Z2Z0Z EA c:V\V S T E:V 8\9F P1UJV P V S T V W,1A T Z:1S F P WF T FZ\9F P1B_1\T,B.F2W1S:F\T12WEA T:[ )D*U`E20124'G E22F2H F T1Z2F P1T1V A c:V A A"($$/U张鹤松口述$杜宽活整理U鹤庆白棉纸抄造略述)?*U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U大理文史资料选编B第五辑B手工业工业)D*U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U)<*!9EF29V A F2U.F2W1S:F\T c F-V:D F i124;V S,2Z P Z4[Z\a F1H F T1Z2F P1T[12.V L124)7*55c:Z S V V W124A Z\T,V_1:A T J[0-Z A1E0Z2M2T F241XP V7EP T E:F P.V:1T F4V12G E22F2c:Z^12S V U`E20124'G E22F2JS1V2S V F2W;V S,2Z P Z4[c:V A A"($$=U段德三U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技术)7*55云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U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U)=*!C,E>1F"61>1F Z S V2U.F2W0F WV c F-V:0F i124Z\a F1H F T1Z2F P1T[)K*U JZ S1F P JS1V2S V A12G E22F2"#//=!%#U<<U朱!霞"李晓岑U白族的手工造纸)K*U云南社会科学"#//=!%#'<<U)/*!61C,Z24[EU JT EW[82;,V9E:F X1P1T[Z\.1A T Z:1S F P?:S,1^V A Z\D12Z:1B T[H F T1Z2F P1T1V A12G E22F2a F A V W Z2.F2W0F WV c F-V:)9*U`E20124'G E22F2N21^V:A1T["($#(U李忠峪U基于手工造纸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材料耐久性研究)9*U昆明'云南大学"($#(U)#$*!C,F24K1F2A,1U c:V P1012F:[JT EW[Z2T,V c:Z T V S T1Z2Z\T,V;:F W1T1Z2F P .F2W0F WV c F-V:.V:1T F4V Z\T,V D12Z:1T[H F T1Z2F P1T1V A12JZ ET,]V A T7,12F)K*U_Z:E0Z27,12V A V7EP T E:V"($##!3#'#%U张建世U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遗产的保护初探)K*U中华文化论坛"($##!3#'#%U)##*!C.8Nn V2B@EF2"C.8H IY,Z EU7:F\T F2W M2,V:1T F2S V_F S T Z:A Z\J1B ,E1c F-V:)K*U7,12F c EP-oc F-V:"($#%"3"!##'<&U周文娟"钟!周U会纸工艺传承的意义)K*U中国造纸"($#%"3"!##'<&U!7c c责任编辑 马!忻. All Rights Reserved.。
德宏傣族古籍的构成类别和形式摘要:民族古籍是民族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概述了以傣文古籍为主的德宏民族古籍的类别和主要形式及其在傣族历史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德宏;民族古籍;类别;形式民族古籍即各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面载体书籍。
宏观上“民族古籍是指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范围内生活过的各少数民族和正在生活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字、具有某种文化内涵的符号(文字的雏形)即口头语言及口头上记录下来的文化载体。
”微观上的民族古籍“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历朝历代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
傣文古籍属于微观或狭义民族古籍的范畴,可界定为:新中国建立之前各历史时代德宏傣族地方政权机构和傣族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傣文形成的反映德宏傣族及德宏区域内社会政治、历史、军事、文艺、科技、伦理、哲学、民族宗教的写本、刻本、稿本、拓本和抄本。
随着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各类金石,印章,碑刻及口头古籍和佛寺宗教图画等也应该予以重视。
一、德宏傣文古籍的构成类别(一)宗教类古籍德宏宗教类傣文古籍主要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傣族地区的《三藏经》为主,形式上贝叶经和构皮纸经都有。
值得关注的是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在德宏地区还有许多以佛教教义、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的民间故事,叙事长诗和傣戏等作品大量涌现,为僧侣和百姓所熟知。
比如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瑞丽弄岛芒艾寨僧人苏伦达所整理和创作了66部傣族民间故事和长诗,除南传经典外还有傣族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活动中所使用的祭祀经文、和各种占卜书。
(二)历史类古籍历史类古籍是傣文古籍文献中数量较多,内容涵盖极广的一类。
其中记述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德宏地区流传的《便扎贡帕》,对傣族先民的原始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是研究傣族先民早期社会的重要资料。
以德宏州档案馆所的傣文史书《银云瑞雾的勐果占壁简史》和《嘿勐沽勐—勐卯古代诸王史》为例,前者作者姓名已无考,后者书中标明作者卞章戛,该书撰于清乾隆皇帝登基后四十三年(1778年),内容记录了佛历120年至2321年,即公元前422年到公元1778年,前后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云南西双版纳有什么特产
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特产:
1.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的著名特产,尤其以西双版纳的普洱茶最为著名。
这里的普洱茶
产区气候适宜,茶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
2.西双版纳小粒咖啡:西双版纳地区种植的咖啡豆品质优良,口感醇厚,香气浓郁,是中
国最好的咖啡之一。
3.热带水果:西双版纳地区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荔枝、龙眼等,这些水果
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4.傣族织锦:傣族织锦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手工编织的织锦、壁挂、屏风
等为主,图案精美,色彩鲜艳。
5.傣族筒裙:筒裙是傣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手工制作的筒裙为主,图案精美,色彩鲜艳,
是很好的纪念品。
6.竹编工艺品:西双版纳地区的竹编工艺品非常有名,以竹子为原料编制成各种实用的工
艺品,如竹篮、竹席等。
7.象牙工艺品:西双版纳地区盛产象牙,因此象牙工艺品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以精美雕
刻的象牙摆件、首饰等为主。
以上仅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一部分特产,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购买的纪念品和特产,如热带花卉、药材、手工艺品等。
在购买特产时,建议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购买,并注意鉴别真假和品质。
傣族纯手工棉纸,奉古纳今,原生态传统制作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原料为当地产的“构树皮”,傣语称“埋沙”。
其生产过程为浸泡、蒸煮、淘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共11道工序。
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因取材“构树”而得名,有几百年历史。
傣家人称手工纸为…洁沙‟,这种纸坚韧洁白、柔软光滑、久存不陈、防腐防蛀。
”
云南孟定民间手工造纸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使用东汉时期造纸的完整工序,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是迄今为止工艺传承最为完整的手工造纸技术。
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原料为当地产的“构树皮”,傣语称“埋沙”。
其生产过程为浸泡、蒸煮、淘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共11道工序。
千百年来,手工造纸技艺只传女不传男,无论是浸泡,蒸煮还是捶打,或是抄纸、砑光,都由女人来做。
傣族纯手工棉纸的特点:
一、柔韧性极好,不脆,抗拉力比普通的棉纸更强;
二、有木香味,这种香味不会流失,长久保留;
三、防腐防蛀,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嘴吹纸,可以感觉到能把气吹出去;
四、保留时间很长,缅寺里书写的经文,使用这种纸张,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
五、纯手工制作,厚薄不一,无法进行全彩色大型印刷。
茶的特性非常容易吸异味,稍有不慎就会吸到异味、杂味,造高品质的茶要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很认真小心地做好,才能保持茶原有的茶味、香气。
傣族构皮手工造纸的流程可分为如下11道工序:
⑴采料:每年七八月间,用刀剥下构树主干或枝干的皮,再将皮的绿色表层去掉。
⑵晒料:将采剥来的构树皮挂在场院内外,晒干后储存备用。
⑶浸泡:将干构皮置于沟溪之中,让清澈的泉水浸泡,直至构皮完全发软为止。
⑷拌灰:先用筛子将火灰过筛,去掉火炭及其它杂物,然后将构皮置于其中,让火灰均匀地附着在构皮上,使构皮得到充分的碱化。
⑸蒸煮:将已经上灰的构皮置于已盛水的锅中,盖上麻布,用中火蒸煮10个小时左右。
⑹洗涤:将煮透了的构皮挑到溪流之中,让水将附着其上的火灰冲走,同时用手不断浣洗,将杂质及硬物清理干净。
⑺捣浆:将构皮置于石墩上,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构皮的纤维能够在水中自然散开为止。
⑻浇纸:先在纸床里盛上七分满的清水,然后将纸模放入纸床里的水中用石块固定,再将适当分量的纸浆撒在纸模里,先用双手搅开,再用棒均匀拍打,待纸浆都沉淀到白纱布上后,再移开石块,慢慢倾斜着竖起纸模,让水滤干。
⑼晒纸:将浇好的纸连同纸模一起抬到阳光下曝晒。
⑽砑光:当纸晒到七八成干的时候,就用边缘光滑完整的瓷碗去轻轻地打磨纸模背面,让紧附白纱布一面的纸更光滑更有色泽。
⑾揭纸:纸晒干后,先用手撕一个角,然后就用很光滑的揭纸木刀轻轻揭下整张的纸,按顾客的要求折叠打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