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谈小学英语教师要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是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
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一、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反思过程“实践出真知。
”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
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
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
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来,我感到我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
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
最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课堂上,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体会。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历程,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1. 趣味教学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趣味教学法,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蹲”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单词。
同时,利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语感。
2. 小组合作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在本学期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完成各种任务,如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购物话题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购物场景的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
3. 多样化评价激励学生我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小奖状或小奖品;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他们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二、不足之处1. 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但仍然存在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的情况。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敢主动发言,我没有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 教学方法有待创新虽然我采用了一些趣味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但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
有时候教学过程会显得有些单调,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 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在作业布置方面,我有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难度和量比较统一,导致一些学生觉得作业太难或太容易,缺乏挑战性。
英语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学生注重课堂学习,忽视课后反思,忽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的监督、评价;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学习活动,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照搬照套他人经验,但不能凝炼成为未来或其他情景下提供指导的方法。
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作出的决策是刺激——反应式的而非反思性的,是直觉的而非理性的,是例行的而非主动自觉的。
学生自我效能感低,过早进入“失败者”行列,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反思的内容(一)学习目标的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确定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目标。
当这一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考察,评判一下自己的这一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如果实现了,学生就可以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否则,就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反思失败的原因,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资源的反思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应明确自己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师、课堂的教学、课外的图书、同学间的交流、父母的指导、网络资源和各种媒体。
学生应通过对这些资源可利用性的反思,确立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三)学习内容的反思学习内容的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阶段反思。
课前反思是指学生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对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反思与回忆。
学习内容的反思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
课后反思是指学生在每堂课后,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
它可以促进上节课所学内容在头脑中的巩固,有利于头脑中知识结构的完善。
阶段反思是指学生在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该阶段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语法、主题等进行系统化、网络化,以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迁移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培养反思能力的途径反思能力是一种涉及批判性思维、选择、决策和自我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综合性能力,它是自我调节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的重要表现。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历程,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1. 激发兴趣,快乐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好奇,我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歌曲、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数字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唱数字歌,让他们在欢快的旋律中轻松记住数字的英语表达。
课堂上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卡片和实物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和玩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动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注重听说,培养语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听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多听、多说,通过模仿、重复等方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
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如“Hello! What's your name?”“I'm... Nice to meet you!”等,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鼓励参与,增强自信一年级的学生积极好动,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和表现,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Good job!”“Well done!”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例如,小组比赛读单词、表演对话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不足之处1. 个别学生关注度不够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忽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些性格内向、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导致他们的学习进度较慢。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他们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2. 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做小动作等情况。
英语老师教学反思14篇英语老师教学反思篇1一、激发兴趣学生要学好英语,兴趣最重要。
培养兴趣就成了教学教育的首要工作。
开学初,我经过多种方式试着让学生爱上英语,试着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我教授了他们如何巧妙记单词。
例如:December如何记住是12月呢?“D”相当于“底”一年都到底了,那当然是12月了;Capacity 相当于一个cap能装下一个city可见它的容量之大。
再如,我让他们大约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别。
“龙”在中国寓意为王者,权力和力量。
而在国外则是撒旦的化身,怪兽的代言词。
经过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先了解英语,充满对英语的好奇心。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是刚刚离开父母,依靠性较强。
于是教师还充当了妈妈的主角,经过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爱,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要性。
并且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
师生之间仅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用自我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我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
上课时我是学生的教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三、抓单词,抓句子。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初一一学年我都在抓单词,我坚持单词把好关,基础稳扎实的方法。
始终坚持狠抓单词,把好单词质量关,每一天进行英语小测,但数量把握好,通常是8—10个。
我认为初一的基础就是让学生会读,会写,能看懂句子,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单词。
我要求人人能将每个单词读得准,默写得出,这一点已基本实现,并取得初步成绩。
前半学期,学生进取性较高,可时光一久小测效果明显降低。
于是,我争取了班主任配合,到后半学期,采取了分层次,根据平时分数给每个学生制定了一个小测分数,到达分数的同学则实行德育分的奖励,加强了学生学习单词的进取性。
英语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英语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英语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语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1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两个班英语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
现在我把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一、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新目标英语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不仅内容多,而且复杂,要背的单词、词组、语法知识多,久而久之,稍稍懒惰一些的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妥协,甚至放弃,因而学习英语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
我任教的九年级两个班的优生很少,中等生断层,差生面特大。
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觉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因而在教学中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培养学生课前多预习,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
不能似懂非懂。
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利用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英语笔头练习相对来说少一些,但课后要分配一定的时间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二、配合课内比教学活动认真搞好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中国外语教学飞速发展时期,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其反思能力和水平决定教学效果。
本文就如何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反思;教师;建议
中国外语教学飞速发展不断深入的外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对外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反思和自省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教学效果,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源动力。
其中,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由Cruickshank和Zeichner两位研究者极力推广,并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无论是没有教学经验的职前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都可受益于反思性教学。
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反思的内涵
反思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提出的。
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
也就是说,反思原本是一个哲学认识论名词。
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认为,认识一方面是由外界事物作用于我们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所形成的,另一方面是由对我们的心灵活动的观察所形成的。
美国教育家费尔(Feuer.LS)教授认为,教师应从固定僵化的程序和大量偶然的事件中解放出来,获得“教育的自由”。
而要获得解放、臻达自由的教育境界,就必须以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为前提。
而中国哲学历来是充满着反思精神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曾子强调“三省吾身”,把反思作为自己修行的主要方式。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先贤对反思的认识与重视。
所谓“反思”,就是个体以自身已有的观念和行为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所进行的再认识的思维及情意体验过程。
二、外语教学的特点
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法是提高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和老师有忽视外语教学法学习和研究的倾向(孟臻,2007)。
外语教学法不同于普通教育学,外语教学有特殊的规律。
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性决定了外语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
然而外语教学法又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
从其横向结构看,与外语教学法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
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大大丰富了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内容。
国内外学界多把外语教学法归类于“应用语言学”,然而应用语言学其实是难以涵盖外语教学法的丰富内容。
外语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从其纵向结构看,外语教学法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
三、外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Smith(1993)把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大体上归为四类:行动研究方案(Action Research Program);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的个案研究与种系研究(Case Study)、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结构化的课程任务(Structured Curriculum Tasks)。
我们认为外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一些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重视教师个人在教学研究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因为反思是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本人的教学行为上。
此外,相关的的师范院校、师资培训部门应加强引导,开设相关的课程。
(一)重视外语教学法研究
科学无国界,在外语教学法研究中采取“拿来主义”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不看情况,不分场合,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往往会弄巧成拙。
那么为什么国外的教学法大都在中“水土不服”呢? 关键在于中国的汉语和文化同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相当大,中国人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活动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另外,英语、日语等语言在我国都是外语教学,而不是第二语言教学。
因此二语习得的理论不能照抄照搬。
我们在借鉴国外外语教学经验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
新时代的外语教师应当具备较高层次的理论水平。
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决不是仅仅限于了解教材内容,熟悉一般教学过程、方法、技巧,满足于低层次的经验描述。
(二)行动研究,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行动研究在国外师资培训中倍受重视,它指教师在特定环境下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探究。
行动研究可以由教师个人或团体主持,包括教学行为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行为研究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思考:1)作为教师我做了什么? 2)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3)我对教与学有何看法? 我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看法?4)我的教学是否可以改用其他的教法? 5)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教学?(Zeichner等,1996)。
课堂教学研究是针对某个班级的具体问题或者对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一般由构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五个环节组成。
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有利于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构思和具体教学相协调和统一起来。
(三)书写课堂纪录
教师可以把自己所上课的教学环节、步骤、方法设计等作个记录,以便对每节课的教学经历做一种书面形式的反馈,将比较好的教学环节课堂组织形式列一个清单,然后做个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教师不仅可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估,也可以随时把事件或想法记录下来。
长期记录自己教与学
的经验,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写作水平,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外语教师成为反思者不仅是教师本人内在的需求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反思型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外语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当今中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大潮中反思是外语教师自我发展形成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Cochran Smith,lytle.Inside,Outside:Teacher Research and Knowledge[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
[2]傅玲芳,反思型教学实践:一种新的提高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4),2005(84-87).
[3]孟臻,外语教学反思的底气和勇气——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研创看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4),2007(46-55).
[4]王友良,反思性教学理论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3),2003(18-20).
[5]章华民,试论外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200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