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是独特的一位。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 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文学上诗文俱工,众体兼擅;仕途上满腹才华 却怀才不遇,一生屡遭贬谪却豁达大度。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滋 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在此之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 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又加上 好友相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念 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人游赤鼻矶(非赤壁大战处)时所作,时年苏轼 已被贬黄州两年,词作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感慨。《定风波》是一首 记事抒怀之作,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在《定风波》一词的小序 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该词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小事,但 其中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历经坎坷后的旷 达之情,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更可体会到作者 兀立江岸,凭吊胜地、豪杰所引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雄浑,笔 力非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上阕 景(大江赤壁) 江山如画(承上)
↓
↓
情(怀古追雄)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