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实用
- 格式:pptx
- 大小:9.90 MB
- 文档页数:35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词解析苏轼词两首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1、面对浩浩长江,苏轼在本词当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在本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古诗词经常使用倒装手法为整首诗词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在本词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在本词中勾画的则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5、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修辞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在本次众: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6、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在本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苏轼在本词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诗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8、本词中表明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既切含词题,又为下片缅怀周瑜预付一笔的句子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9、本词中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彩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滚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苏轼在本词中首先点题借景抒情,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讲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本词中总结上片,引出下片,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好铺垫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2、人生有时是需要选择遗忘的。
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代词中有许多句表达时光流逝儿壮志难受的感叹,如苏轼在本词中: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篇目: 苏轼词两首时间: 月日教学目标:1.背诵苏轼的这两首词。
2.体会诗词的意境。
3.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检验“樽义“人.生活浪漫放荡1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2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⑤不识庐山真面目,。
⑥最是橙黄橘绿时。
⑥一年好景君须记,二、能力提升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2.D 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一蓑烟雨任平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3.A 解析:A项都当“旧”讲。
B项分别是动词,说;动词,取道。
C项分别是动词,好像;动词,及,比得上。
D项分别是副词,任凭;名词,任务,责任。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C. 料峭(十分寒冷)春风吹酒醒..D.回首向来萧瑟(凄凉)处..4.A 解析:B项应是代指曹操水军,C项应是微冷,D项应是风吹雨落的声音。
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3 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三、课外拓展4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怀化三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5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不必遗憾。
若是美好,叫做精彩。
.苏轼的海南(节选)海南的真正幸运始于苏轼以一代宗师开南荒文化教育之风。
中原苏轼作为一个高贵的文化大师,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
海南当时是未化的,不遗余力地在边鄙荒郊敷扬文教应该是苏轼对海南这块落后土地文化被一道琼州海峡割断,最突出贡献。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1、《念奴娇》:⑴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猛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如何说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确实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明显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第一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宽敞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专门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那个地点显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因此词人开始查找英雄们的遗迹,同时果真找到了,这确实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最景仰的英雄,但那个地点只是先埋伏一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毫无疑问,词人写到那个地点,一定会兴奋专门,会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如此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差不多确信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亮了。
一开始就提到“小乔初嫁了”,这一笔看起来显得突兀,却有词人的深意在: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专门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中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因此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画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差不多上铺垫,下面两句才是要紧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沁园春苏轼沁园春苏轼沁园春苏轼词两首一:沁园春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囗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沁园春苏轼词两首二: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⑴练──生丝煮熟的白绢,比喻月光的皎洁。
⑵耿耿──微光。
⑶ 摛(chī)──铺开,舒展。
⑷劳生──辛苦的人生。
⑸区区──自称的谦词。
⑹鲜──少。
⑺凭──靠着、扶着。
⑻长安──此指京城汴梁。
⑼二陆──晋朝陆云、陆机兄弟,俱有文才,此处喻指苏轼、苏辙。
⑽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意思是:任用我就干,不用我就藏。
时,时机、机缘。
行藏,入世行道或出世隐居。
⑾优游──优闲自得。
⑿斗──斗酒。
⒀尊──同“樽”,酒具。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人的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作的原文及翻译:第一首词作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元天盛开百花,春风吹到慈悲寺。
人间万物俱烟土,夜雨声里敲寒石。
庐岳云深日已高,望渡临湘心劳倚。
鹤声遥寄冯唐宅,长桥转入岳阳市。
此曲出自肺腑中,难道君正苦离丧?月照春奈别有目,万里归人不是香。
檀板声声泪两行,玉练生华不雪霜。
欲来都道无船渡,江上长桥暗凄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横吹一声不识曲,弦断有谁听寒弦?这首词曲从内心深处而来,难道你正在经受离别和丧失的痛苦吗?明月照在春天,干什么会有别样的意味?万里归人却没有芳香。
第二首词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两首词作展示了苏轼宏伟的想象力和深情的意境。
他通过以古代历史和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苏轼词两首》译文
1、《念奴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定风波》: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
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
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
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
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
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