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系统、间脑、垂体的解剖和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27
大脑功能结构详解大脑功能结构详解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大脑半球的背侧面,各有一条斜向的沟,称为侧裂(lateral fissure)。
侧裂的上方,约当半球的中心处,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脑沟,称为中心沟(central fissure)。
每一半球又分为四个叶(lobe)。
在中心沟之前与侧裂之上的部位,成为额叶(frontal lobe),为四个脑叶中之最大者,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侧裂以下的部位,称为颞叶(temporal lobe);中心沟之后与侧裂之上的部分,称为顶叶(parietal lobe);顶叶与颞叶之后,在小脑之上大脑后端的部分,称为枕叶(occipital lobe)。
以上各脑叶,均向半球的内侧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脑叶区域内,各有许多小的脑沟,其中蕴藏着各种神经中枢,分担不同的任务,形成了大脑皮质的分区专司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心沟以前。
在中心沟和中心前沟之间为中心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心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心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心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脑解剖知识学习笔记神经系统的组成本次主要总结脑的解剖。
思路如下:1、脑可以简单理解为灰质(包括⼤脑⽪质和基底神经核)和⽩质(投射、联络、连合纤维)组成。
所以先学习灰质结构、⽩质结构及灰⽩质与脑室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
2、⼤体解剖名词了解后再介绍⽪层的显微解剖(细胞、⽪质分层、在分层基础上的种类),了解⼤脑⽪质的种系发⽣(新、中间、古、旧)。
总体概况所有⼤脑解剖结构与这四类⽪质的对应关系。
3、分系统{感觉、运动、语⾔(视、听、感觉)、边缘系统(内脏活动、情感、记忆)}来全⾯理解脑的功能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
4、神经外科⼿术定位知识点总结:在了解解剖、功能基础上,进⼀步深化学习头⽪、颅⾻、脑表⾯、中央核区、脑室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
5、断层解剖。
⽬录:⼀、灰质、⽩质、脑室解剖:(⼀)脑表⾯解剖surface anatomy of brain:叶Lobe,沟/裂sulcus/fissure,回gyrus。
(⼆)⼤脑⽪质下神经核团解剖(基底节+间脑+红核、⿊质等)(三)⽩质解剖:主要介绍联络、连合、投射纤维。
(四)脑室解剖:脑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脑⽪质的种系发⽣介绍及功能分区⽅法:(⼀)⼤脑⽪层显微解剖介绍:细胞种类、⽪质分层、种系分类以及每种类型⽪质与具体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
(⼆)⼤脑⽪质功能分区functional area:⼤脑功能分区⼀些名词概念解析,brodmann分区介绍,概况出4种类型(新/中间/古/旧⽪质)对应解剖结构的功能。
三、功能系统:(⼀)新⽪质系统:中枢(感觉、运动、听、视、语⾔)和联络区。
(⼆)中间⽪质和古旧⽪质:边缘系统四、断层解剖⼀、灰质、⽩质、脑室解剖:(⼀)表⾯解剖surface anatomy1、端脑telencephalon的边界:上内边superiormedial border:为半球弯曲的上⽅界限,从额极到枕极将⼤脑凸⾯与内⾯分开。
上睫边superiorborder:从额极到侧裂sylvian fissure起始处,将额叶外侧⾯与眶⾯分开。
·临床医学·121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与临床病理学分析一、边缘系统的概念边缘叶(limbic lobe)指位于大脑两半球内侧面,呈“C”字形包绕脑干与间脑头端周围的狭长带状皮质组织。
边缘叶可分为内外两环,它与其细胞构筑、纤维联系、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些皮质部分,加上与这些结构功能关系较密切的一些皮质下结构,以及连接这些结构的主要传导通路,统称为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二、边缘系统的形态结构边缘系统由其皮质部、皮质下部及其间的纤维联系组成。
(一)边缘系统的皮质部边缘系统的皮质部包括古皮质、旧皮质和中间皮质,是种系发生上古老的皮质部分。
新皮质的发生最晚,在高等动物特别发达,占据大脑半球的绝大部分。
而古、旧皮质被逐渐推向内侧,在人类,则完全位于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组成半球最内缘的一环,即边缘叶内环。
边缘系统的古皮质主要包括海马、齿状回、下托和灰被等。
一般将前三者统称为海马结构。
海马参与内脏、躯体、内分泌活动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行为、学习与记忆、情绪反应等。
边缘系统的旧皮质主要包括梨状区、隔区等。
(二)边缘系统的中间皮质1. 扣带回:参与植物性效应、躯体运动调节、痛觉调制及行为、情绪反应等。
2. 额叶眶部:也参与植物性反应与行为反应,主要与情感范畴的机能有关。
3. 颞极:参与植物性反应、情绪反应、记忆(近)、联想等高级精神活动。
4. 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5. 海马旁回后部。
(三)边缘系统的皮质下部边缘系统皮质下部包括杏仁复合体、隔核、基底嗅区及间脑、中脑的一部分。
杏仁复合体参与植物性效应、内分泌调节、犒赏效应、行为、情绪、觉醒反应以及对痛觉的调制等功能。
三、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边缘系统主要为嗅觉、内脏活动和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关系个体保存和种系保存的情绪、眶回皮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刺激其腹侧则引起血压升高。
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刺激扣带回与杏仁体可引起胃肠运动与胃酸分泌的显著变化。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前者由脑神经及脊神经组成,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后者由脑及脊髓组成,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递来的信息。
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共有12对,采用罗马数字命名。
除第I、Ⅱ对脑神经进入大脑外,其他10对脑神经都和脑干相联系。
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其中第Ⅲ、IV、VI、X、XⅡ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I、Ⅱ、VⅢ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V、VⅡ、IX、X对为混合神经。
(二)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后根(感觉根)和前根(运动根)所组成。
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这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4~胸1前根结合成为臂丛,主要支配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腰2~骶2组成腰骶丛,其主要功能为支配下肢肌肉。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组成。
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一)脑(1)大脑: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皮质表面有脑沟和脑回,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的功能双侧不对称,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综合能力、短暂的视觉记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2)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间脑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均由该区投射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
下丘脑位于间脑腹侧、丘脑下沟的下方,与垂体相接。
下丘脑对体重、体温、代谢、饮食、内分泌生殖、睡眠和觉醒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人的情绪行为有关。
(3)小脑:位于后颅窝,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组成。
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