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马哲原理复习题(正式)

2013马哲原理复习题(正式)

2013马哲原理复习题(正式)
2013马哲原理复习题(正式)

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空想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西方哲学

D.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

A.彻底的科学性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D.客观实在性

4.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5.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于我

6.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B. 科学实验

C. 社会历史实践

D.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

A. 空间位置暂时未变

B. 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C. 空间位置永远不变

D. 根本性质永远不变

8. 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形态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C. 辨证唯物主义

D. 原子唯物主义

9.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 磨擦生热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风吹草动

D. 熟能生巧

1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12. “白马非马”的命题()

A.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A. 推理

B. 感觉

C. 知觉

D. 表象

15.价值的特点(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16.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A. 一寸光阴一寸金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C. 逆水行舟

D.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7.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 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 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 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18. 胡锦涛指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做到( )

A. 让人类更好的对付自然

B. 让自然永远的适应人类

C. 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

D. 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19. 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20. 人类创造历史的两个基本活动( )

A. 创新

B. 认识世界

C. 改革

D. 改造世界

21. 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表明:()

A.认识来源于巨人

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主义,必须()

A.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既要坚持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23.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4.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A.概念B.表象C.判断D.推理

25. 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的是( )

A.真理原则强调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强调主体性原则

B.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C.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互补充

D.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26. 阶级是()

A.生产力B.经济范畴C.历史范畴D.生产关系

27.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

A. 经济结构

B. 物质结构

C. 政治结构

D. 观念结构

28.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A. 劳动资料

B. 科学技术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29.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30. 社会形态包括( )

A. 经济形态

B. 物质形态

C. 政治形态

D. 意识形态

31.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 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 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32. 对资本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 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 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C. 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D.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33.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

A. 货币本质的体现

B. 在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C. 需要现实的货币

D. 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4.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有()

A. 流动的过剩人口

B. 潜伏的过剩人口

C. 停滞的过剩人口

D. 发展的过剩人口

3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36. 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主要有()

A.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37.剩余价值()

A. 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B. 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

C. 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38.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A. 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 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D. 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39. 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 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 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0.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A. 价值规律有时不发挥作用

B. 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C. 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趋势

D. 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41.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A. 借贷资本输出

B. 生产资本输出

C. 虚拟资本输出

D. 商品资本输出

42.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行

B. 社会分工的存在

C. 按劳分配制度的实行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3.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44.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途径()

A.是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资本家省吃俭用

C. 从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D. 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5.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46.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 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 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47.“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B. 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C. 土地等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D. 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共同源泉

48.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

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A. 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 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 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 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49. 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有()

A.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B. 从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而来

C. 从商人转化而成

D. 从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50.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51. 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D.劳动价值论

52.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

A.自由发展B.能力的发展

C.社会的发展D.全面发展

5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4.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内在地包含着多重关系,即()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55.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简答题

1. 矛盾的特殊性有哪几种情形?

2.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5.简述实践的基本特征。

6.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8.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9.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 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12.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

15. 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6.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7.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8. 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9.简述“两个必然”(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决不会”及其辩证关系。

20. 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案例分析题

1.材料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答案提示】

(1)现象与本质、原理与结果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要具体。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结合案例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材料

1856年4月4日,马克思在伦敦的一次演讲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请回答:

(1)如何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科学技术也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见教材P125页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还会产生消极影响?见教材P125页

(3)如何认识科学发展对“全球问题”的影响?见教材P126页

3.春秋末期,孔子带着他的门徒去拜访老子。老子在家酣睡,孔子进去后躬身向老子求教。老子看了他一眼,张开嘴:“看看我的牙!”孔子见老子的嘴里牙齿全掉光了,点点头。然后老子又道:“你看看我的舌头!”孔子又看了看,老子的舌头很完整,也很灵活。然后老子就闭上眼睛继续酣睡。孔子想了想,躬了躬身就退出来了。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就忙着回去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老子用自己的动作暗示: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从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其合理之处。

【答案提示】

(1)对立统一规律的概述。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3)结合案例说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最后,这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4.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答案提示】

(1)结合案例说明民本论思想及其局限性。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结合案例说明英雄史观)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案提示】

1、结合案例阐发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原理。

2、结合案例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的本质的是什么?具体包括: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以上三条需要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科技馆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竖了三扇门,每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材料2: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材料3:

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的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2)如何理解“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

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根据自然规律的知识点,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按照度的知识点,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随机过程复习题

1、随机过程()0,≥+=t Bt A t X ,其中A 和B 是独立随机变量,分别服从正态分布()1,0N 。求()t X 的一维和二维分布。 答案:一维分布为 ()21,0t N + 二维分布是数学期望矢量为() τ 0,0,协方差阵为? ? ? ? ??++++222 1212 11111t t t t t t 的二维正态分布 2、设随机过程)(t X 只有两条样本曲线 t a w t X cos ),(1= t a t a w t X cos )cos(),(2-=+=π, +∞<<∞-t 其中常数 0>a ,且 3 2)(1= w P ,3 1)(2= w P 。试求)(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0(;x F , ) 4 (π ;x F 和二维分布函数)4 ,0,(21π ; x x F 。 答案:? ??? ?? ???≥<≤- -<=a x a x a a x x F 22,122 22,3 122 ,0)4(π; ???? ???? ? ≥ ≥≥ <≤-< ≤- -≥- <-<=??? ?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a x a x a x x x F 22122,2 22 231 2 204,0;,2121212121和当和和当或当π 3、设一随机过程 X (t )=A cos(wt +Ф), t ∈R ,其中A 和w 都是常数,Ф~U [-π,π]。试求:(1) X (t )的一维分布;(2) X (t )的数字特征。 答案:(1)一维概率密度为 R t A t x A t x A t x f t X ∈?? ? ?? <<--=, , 0)(,)(1))((2 2 )(其它 π

2013马哲原理复习题(正式)

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空想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西方哲学 D.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 A.彻底的科学性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D.客观实在性 4.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5.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于我 6.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B. 科学实验 C. 社会历史实践 D.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 A. 空间位置暂时未变 B. 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C. 空间位置永远不变 D. 根本性质永远不变 8. 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形态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C. 辨证唯物主义 D. 原子唯物主义 9.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 磨擦生热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问答题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 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 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 污染源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 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 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 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 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基础,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她既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监测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7℃经24h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4.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5.噪声: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检验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小于0.5m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 水深二分之一处_,当水深_5m~10m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上0.5m处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浓缩水样、消除干扰。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_; 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14.2___ ;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布点法、棋盘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随机过程期末复习试题

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假设()0.4,P A =()0.7P A B =, 若A 与B 互不相容,则()________P B =; 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________P B =. 2.设0

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最新环境监测考试的题目库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50题) 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5、测定PH值的样品可放置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当显色温度在20℃±2℃,比色皿为lcm时,要求试剂空白 液不应超过0.03吸光度。( ×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定。(√)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10、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μm滤膜过滤,其滤液消解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BOD5测定。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 14、测定挥发酚的NH3-NH4Cl缓冲液的pH值不在10.0±0.2范围内,可用HCl或NaOH调节。(× ) 15、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 17、pH标准溶液在冷暗处可长期保存。(× ) 18、总不可过滤固体物质通常在100℃度下烘干。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5g。(× ) 19、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 20、水样为淡粉色时,可使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 ) 21、测定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可酌情少取,用水稀释到5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 22、硫酸肼有毒、致癌!使用时应注意。(√ ) 23、测定水中砷时,在加酸消解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溶液如变黑产生正干扰。(× ) 2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锌粒的规格对测定无影响。(× ) 25、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0.05~0.3mol/L(1/2H2S04),酸度高时,显色快,但不稳定。(√ ) 26、测汞水样既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也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 ) 27、EDTA具有广泛的络合性能,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组成比几乎均为l:1的螯合物。(√ ) 28、在pHl0的溶液中,铬黑T长期置入其内,可被徐徐氧化,所以在加入铬黑T后要立即进行滴定。(√ )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卷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应用化学系《环境监测》试卷(含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的氮。 3、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5、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COD时,所用催化剂为Ag2SO4。 6、测定80.0ml水样的DO,消耗0.010mol/L的Na2S2O314.24ml,该水样的DO(O2,mg/L)为14.24。 7、两份水样pH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0和7.0,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1000倍。 8、I2+2S2O32-= 2I- + S4O62- 9、用容积为20L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50%(V/V),欲配制50ppm 的SO2标准气,需要加入2ml原料气。 10、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14.0;14.1501→14.2。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A类污染物,在总排污口采样 监测二类污染物。 A、一 B、四 C、三 D、二 2、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A条件下称重。 A、恒温、恒湿 B、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干燥后 C、105 5℃烘箱内烘干 D、室内自然干燥 3、实验数据中对于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的测量数据称为B。 A、离群数据 B、可疑数据 C、正常数据 D、剔除数据 4、环境监测实行C监测原则。 A、总体 B、平均 C、优先 D、综合 5、大气污染物监测布点时,对有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一

随机过程习题及复习资料

一、1.1设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 试求:在时,求。 解: 当时,= = 1.2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几何分布: 试求的特征函数,并以此求其期望与方差。解:

所以: 2.1 袋中红球,每隔单位时间从袋中有一个白球,两个任取一球后放回,对每 对应随机变量一个确定的t ?????=时取得白球如果对时取得红球 如果对t e t t t X t 3)( .维分布函数族试求这个随机过程的一 2.2 设随机过程 ,其中 是常数,与是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服从区间上的均匀分布,服从瑞利分布,其概 率密度为 试证明为宽平稳过程。 解:(1) 与无关

(2) , 所以 (3) 只与时间间隔有关,所以 为宽平稳过程。 2.3是随机变量,且,其中设随机过程U t U t X 2cos )(=求:,.5)(5)(==U D U E .321)方差函数)协方差函数;()均值函数;(( 2.4是其中,设有两个随机过程U Ut t Y Ut t X ,)()(32==.5)(=U D 随机变量,且 数。试求它们的互协方差函 2.5, 试求随机过程是两个随机变量设B At t X B A 3)(,,+=的均值),(+∞-∞=∈T t 相互独若函数和自相关函数B A ,.),()(),2,0(~),4,1(~,21t t R t m U B N A X X 及则且立 为多少?

3.1一队学生顺次等候体检。设每人体检所需的时间服从均值为2分 钟的指数分布并且与其他人所需时间相互独立,则1小时内平均有多少学生接受过体检?在这1小时内最多有40名学生接受过体检的概率是多少(设学生非常多,医生不会空闲) 解:令()N t 表示(0,)t 时间内的体检人数,则()N t 为参数为30的 poisson 过程。以小时为单位。 则((1))30E N =。 40 300 (30)((1)40)!k k P N e k -=≤=∑。 3.2在某公共汽车起点站有两路公共汽车。乘客乘坐1,2路公共汽车的强度分别为1λ,2λ,当1路公共汽车有1N 人乘坐后出发;2路公共汽车在有2N 人乘坐后出发。设在0时刻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开始等候乘客到来,求(1)1路公共汽车比2路公共汽车早出发的概率表达式;(2)当1N =2N ,1λ=2λ时,计算上述概率。 解: 法一:(1)乘坐1、2路汽车所到来的人数分别为参数为1λ、2λ的poisson 过程,令它们为1()N t 、2()N t 。1 N T 表示1()N t =1N 的发生时 刻,2 N T 表示2()N t =2N 的发生时刻。 1 11 1111111()exp()(1)! N N N T f t t t N λλ-= -- 2 22 1222222()exp()(1)! N N N T f t t t N λλ-= -- 1 2 121 2 1 2 2 1 112,12|1221 1122212(,)(|)()exp() exp() (1)! (1)! N N N N N N N N N T T T T T f t t f t t f t t t t t N N λλλ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2013年 环境监测上岗证考试题(附答案)

2013年环境监测上岗证考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所有缓冲溶液都应避开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蒸气。保存期不得超过三个月。《手册》P168 2、对地面水和地下水,常用的保存剂,如酸应使用高纯品,碱或其它试剂使用分析纯试剂,最好用优级纯试剂。如果保存剂内外含杂质太多达不到要求,则应提纯。《手册》P73 3、对含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工业废水一般应采集水面下处的乳化油水样。《手册》P65 答:10~15厘米 4、地面水监测规范中: 1)要求单独采集的等《手册》P40 DO 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 油类、BOD 5 2)工业废水采集的样品完全用来分析的有等《手册》P65答:含硫化物油悬浮物 5、分光光度计的校正一般包括四部分。《手册》P112答:波长的校正吸光度的校正杂散光的校正比色皿的校正 6、衡量校准曲线的质量指标包括剩余标准偏差(S )以及参考指标 E 系数。(斜率/回归系数截距相关) 7、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10) μm、≤μm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 10 8、烟气采样时采样管入口与气流方向或。(垂直、相反) 二、判断题 1、碱性高锰酸钾洗液可用于洗涤器皿上的油污(对) 2、碱性乙醇洗液可用于洗涤器皿上的油污(对)《手册》P146 3、将干净的玻璃仪器倒置专用柜内,柜的隔板上垫清洁滤纸,器皿上覆盖干净纱布,关紧柜门防止灰尘(对)《手册》P148 4、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大小,分析的随机误差越小,则分析的精密度越高(对)《手册》P226

5、任何气体钢瓶都不能用空()× 6、量筒、烧杯,移淡管等都可以烘干()× 8、干燥器中的硅胶全部变色,不需要更换()× 三、选择题 1、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污染源,其废水为稳定排放的,监测时亦可采(①)《方法》P41 ①采集瞬时水样②采集混合水样③时间比例混合水样 2、环境噪声监测不得使用哪一类声级计?(③)《习题上》P343 ①I型②II型③III型 3、通常规定(②)℃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方法》P50 ①20℃②25℃③ 23℃④28℃ 4、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应选择材质。()A A石英 B玻璃 C二者皆可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m的高度 B A10 B15 C20 D25 6、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就在机组运行负荷的 %以上时进行。()B A70 B75 C80 D85 7、标准溶液的管理,错误的是()C A、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应贮存在试剂瓶中,不得长期保存在量瓶中。 B、工作液每次现行稀释,一次性使用不保留 C、标准溶液可以无限期保存 D、对光敏感的物质保存在棕色容器中 三、计算题 1、近似计算 0.678×18.421÷4.527 2.76

(完整版)北邮研究生概率论与随机过程2012-2013试题及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将答题内容(包括填空题)做在试题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在答题纸上写上你的班号和选课单上的学号,班内序号! 一. 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设A 是定义在非空集合Ω上的集代数,则下面正确的是 .A (A )若A B ∈∈A,A ,则A B -∈A ; (B )若A A B ∈?A,,则B ∈A ; (C )若12n A n =∈?A,,,,则 1 n n A ∞=∈A ; (D )若12n A n =∈?A,,,,且123A A A ??? ,则 1 n n A ∞ =∈A . 2. 设(),ΩF 为一可测空间,P 为定义在其上的有限可加测度,则下面正确的是 .c (A )若A B ∈∈F,F ,则()()()P A B P A P B -=-; (B )若12n A n =∈?F,,,,,且123A A A ??? ,则1 li ( )()m n n n n P A A P ∞→∞ ==; (C )若A B C ∈∈∈F,F,F,,则()()()()P A B C P A P AB P A BC =++; (D )若12n A n =∈?F,,,,,且,i j A i j A =??=/,1 1 ( )()n n n n P P A A ∞ ∞===∑. 3.设f 为从概率空间(),P ΩF,到Borel 可测空间(),R B 上的实可测函数,表达式为100 0()k A k f kI ω==∑,其中1000 ,, i j n n i j A A A ==??=Ω/=,则fdP 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D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C)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环境监测复习题

1.环境科学的组成可分为方法论基础学科、技术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 势。 3.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迫踪性。 4.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 制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5.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6.特定环境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监测、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监测。 7.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简称为三级六类或三级五类,其中地方可以制定的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 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数量最多的是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8.环境标准的制定要兼顾技术和经济因素,具有强制性 9.环境标准的目的是:○1保护人群,防止污染;○2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合理利用资源;○3促进经济 发展。 10.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 质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1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12.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 物。对这些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3.污染物“三致”是指: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14.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单独作用、拮扰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 15.根据地表水的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分为五类。其中Ⅳ类和V类水不可作为饮用 水源水。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的水的功能类别数和最低功能类别分别为五类、Ⅴ类。 17.《地表水庭坏境质量标准》可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 18.《污染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水污染物分为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其中第一类污染 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口取样。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指的一类区包括:○1风景名胜区,○2名胜古迹区,○3国家自然保护区。 20.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的物质其最高允许浓度的确定可○1参考国外相关标准;○2根据公式推算;○3根 据该物质的毒理学试验数据估算。 21.环境标准物质是标准物质的一类。标准物质被定义为这种物质具有一种或数种已被充分确定的性 质,这种性质可用作校正仪器或验证测量方法。 水质监测 1.溶解氧(DO):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 2.化学需氧量(COD):指在给定的条件下,1L水样中各种还原性物质生要指有机物)与强氧化剂 (K 2Cr 2 O 7 )反应所消耗的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以O 2 mg/L表示。 3.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 消耗的溶解氧量。 4.水污染指示生物——指能对水体中污染物产生各种定性、定量反应的生物。 水污染监测样品 采样点的布设 1.河流采样断面 (1)控制断面或污染断面 设在距排污口500-1000m处 (2)削减断面 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下河段上 (3)对照断面 设在污染物排入之前,污染物不能扩散到的地方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马哲原理整理的一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7.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8.简述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并指出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简述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0. 用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11.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12.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1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4.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1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6.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简述量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7.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试述真理的客观性以及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并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0.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并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1.试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二者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2.运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监测试卷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应用化学系 《环境监测》试卷 ( 含答案 ) (说明:考试时间 110 分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成绩 一、填空(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 1 、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 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 2 、水中氨氮是指以 游离氨( NH 3)或 铵盐( NH 4+ )形式存在的氮。 3 、 误差 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4 、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 响地点的断面称为 对照断面 。 5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的 COD 时,所用催化剂为 Ag 2 SO 4 。 6 、测定水样的 DO ,消耗 L 的 Na 2 S O 3 ,该水样的 DO(O 2 ,mg/L) 为 。 2 7 、两份水样 pH 值的测定结果分别为和,这两份水样的氢离子活度相差 1000 倍。 8 、I 2+2S 2O 3 2- = 2I - + S 4 O 62- 9 、用容积为 20L 的配气瓶进行常压配气,如果原料气的纯度为 50 %( V/V ), 欲配制 50ppm 的 SO 2 标准气,需要加入 2ml 原料气。 10 、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 ; →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采集废水样,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采样监测 A 类污染物,在 总排污口采样监测二类污染物。 A 、一 B 、四 C 、三 D 、二 2 、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 A 条件下称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