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食品质构调整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28.00 KB
- 文档页数:34
质构与风味稳态化技术《质构与风味稳态化技术:一场舌尖上的魔法》哎呀,说起这个质构与风味稳态化技术,你可能觉得这是个特别高大上、离咱生活老远的东西。
其实啊,可不见得呢!就拿我上次吃的那袋薯片来说吧。
我平常就特别爱吃薯片,那嘎嘣脆的感觉,再加上各种独特的味道,简直让我欲罢不能。
那天我打开了一袋番茄味的薯片,一打开袋子,那股浓郁的番茄香气就直往鼻子里钻,就好像有个小番茄精灵在我鼻子边跳舞似的。
我捏起一片薯片,仔细瞧了瞧。
你看这薯片啊,每一片都有着差不多的形状,弯弯的,就像个小月牙儿。
而且啊,表面特别平整,没有那些坑坑洼洼或者碎掉的地方。
这时候我可没想什么技术,光顾着往嘴里塞呢。
一咬下去,“咔嚓”一声,那口感脆得不像话。
我就在想啊,这薯片怎么能一直保持这么脆呢?这时候啊,质构与风味稳态化技术就开始悄悄发挥作用啦。
你想啊,如果没有这种技术,这薯片可能放一会儿就软趴趴的了,就像被打败的小士兵,完全没了那股子精气神儿。
可是我吃的这薯片呢,从第一片到最后一片,那脆度就没咋变过。
再说说那味道,浓郁的番茄味就像在我舌头上开了一场盛大的派对。
每一口都能尝到那恰到好处的酸甜,既不会太酸让我皱眉头,也不会太甜腻得慌。
这也是有门道的呢。
这个稳态化技术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味道管理员,它让番茄的风味稳稳地待在薯片上,不会因为放久了就消失不见,也不会突然变得特别奇怪。
我一边吃着薯片,一边就对这个技术有点好奇起来了。
我就琢磨着,这得是多少聪明的脑袋研究出来的啊。
这技术就像是一个幕后的大英雄,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舌尖上的享受。
你看,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用到质构与风味稳态化技术的东西可不少呢。
像那些小蛋糕啊,也是一样的道理。
蛋糕要是没有这种技术,可能很快就会变得干巴巴的,那原本松软绵密的口感就全没了。
可是我们平常吃到的小蛋糕,总是那么湿润、柔软,就像云朵在嘴里融化一样。
而且蛋糕的味道,不管是草莓味、巧克力味还是抹茶味,总是那么浓郁,每一口都能吃到满满的幸福。
第一章(尹鹏飞、李国明、邢福盛、辜典)食品的定义: 食品是指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品质要求: 1.外观: 色泽和形态好, 包装完整、整齐美观;2.风味: 香气、滋味、质构等良好:3.营养:有一定含量, 各营养素之间比例及平衡性好;4.卫生安全: 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谢物、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存在;5.方便性: 携带及食用方便;6.耐藏性: 有一定货架寿命。
食品加工定义:食品加工是以农场品及水产品为主要原料, 用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方法处理, 调整组成及改变其形态以提高其保藏性, 具备运输能力, 可食性, 便利性, 感官接受度或机能性。
第二章(唐远龙、张文杰、赵茂宇、李坤)1.细菌形状基本上包括三种形式:球菌、杆菌、螺旋菌。
2.酶的催化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3、根据蛋白质结构的特点, 酶可以分为三类: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4、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 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第三章(王薇、舒扬、罗渝婷、向兰兰)一、名词解释:1.食品冷加工: 利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酶活动及其他非酶变质因素的一种方法。
(P71)2、货架期: 指导消费者按照规定的贮存条件, 在食品开始变坏之前所需要的时间。
(P83)3.低共熔点:液体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冰洁, 随着冻结过程的进行, 水分不断的转化为冰结晶, 冻结点也随之降低, 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达到共同固化的状态。
(P91)4.冻结速率: 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率或冰峰的前进速率。
(P93)二、填空:1.食品腐败的基本原因: 酶和微生物的作用, 温度降低到-18度才能有效抑制酶的活性。
(P71)2.冻结过程中食品物料温度变化相差较大, 选择的范围一般是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常用热中心温度从-1度降到-5度范围的时间来表示。
食品材料改性技术的研究食品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食品材料的改性技术则是食品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改变食品材料的特性,可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食品材料改性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高压处理、超低温处理、微波处理等。
化学方法则包括酯化、酶解、酸碱处理等。
这些技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高压处理为例,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材料改性技术。
高压处理通过施加高压力(通常在100兆帕以上)来改变材料的物理结构和生化活性。
高压处理可以改变食品的纤维结构,使其更加嫩滑可口;还可以改变食品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另一种常见的食品材料改性技术是酯化反应。
酯化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将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可以改变食品材料的化学性质。
例如,将植物油与具有亲水性的醇反应,可以生成羟基酯(例如甘油二酯),从而使油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和可溶性增强。
这种改性后的油脂在食品加工中更易于与其他成分混合均匀,提高了食品的稳定性。
除了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近年来,生物技术也在食品材料改性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酵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对食品材料的改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酶,可以改变食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实现食品的改良。
例如,利用酶解技术可以将大豆蛋白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从而使大豆蛋白更易于消化吸收,并且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口感。
尽管食品材料改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食品材料的改性可能导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改性食品对人体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影响等。
其次,食品材料改性技术可能引起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尤其是当改性食品的标签没有明确标注时。
因此,科学家和食品工业从业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评估食品材料改性技术的风险和益处,确保改性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食品质构流变学实验讲义实验一触变体系流变性质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AR-G2流变仪的粘度测定单元测定触变体系流变学特性的方法。
2.用AR-G2流变仪的粘度测定单元测定一些触变性流体的触变环,了解触变体系的粘度在剪切速率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触变体系是一类与假塑性体系不同的流变体系,表现为触变体系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但撤去外力后,体系的表观粘度不是瞬时恢复而是缓慢恢复的。
因此当剪切速率从0增加到100S-1然后下降到0的过程中其粘度变化曲线是不重复的,从转速增加和转速下降的流动曲线构成一环,称为触变环。
触变环的大小反映了被测体系的触变性。
触变体系的触变性的测定可通过测定粘度随时间的变化,也可测定触变环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1.将样品载至流变仪的样品台,放下测试夹具(4cm, 平板)至指定的间距,应注意样品的边缘与夹具边缘一致。
2.设定好仪器的测定参数:测定温度为25℃测定的剪切速率范围为0-100S-1测定的时间工作程序为:静置1分钟,剪切速率范围为0-100S-1的时间为2分钟(对数增大),静置1分钟,剪切速率范围为100-0S-1的时间为2分钟(对数减小)3.启动仪器,测定样品的流动曲线。
四.结果处理:1. 获得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图及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2. 划出触变环。
五.问题:测试样装好后静置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淀粉糊化曲线及粘弹性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动态流变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动态流变仪的使用范围。
2.掌握采用动态流变仪的小幅震荡模式测定粘弹性食品粘弹性质的方法。
3.通过采用小幅震荡模式对淀粉糊的粘弹性质进行测定,了解评价粘弹性食品的粘弹性指标—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
二.实验原理动态流变仪的小幅震荡模式是测定粘弹性体的粘弹性指标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在呈正弦变化的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在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测定通过测定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变形的情况来计算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