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诊断和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52
腹部损伤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腹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腹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培养学员对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腹部损伤的概述定义分类病因2. 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并发症3. 腹部损伤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X线、CT等)4. 腹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防止感染稳定患者情绪5. 腹部损伤的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部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护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讨论急救处理和护理策略。
3. 情景模拟法:模拟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过程,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病例分析的深度和提出的护理措施。
3.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员在模拟急救和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后测试:评估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腹部损伤病人护理的相关书籍和教案。
2. 课件:腹部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护理措施的PPT。
3. 案例资料:实际病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模拟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的急救设备和护理用品。
5.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研究进展。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学场所安静、整洁,座位安排便于学员互动。
2. 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教学课件等。
3. 模拟场景准备:设置模拟急救室,准备相关道具和设备。
4. 病例资料准备:收集腹部损伤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5. 教学材料准备:分发教材和笔记资料给学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授内容:按照教案逐节讲解腹部损伤的相关知识。
腹部创伤的急救和护理腹部创伤较为常见,死亡率高。
其危险性主要是腹腔实质器官的大出血,以及空腔脏器破损造成的腹腔感染。
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腹部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供大家参考。
腹部创伤的急救措施1. 按病情需要,放置于复苏室或抢救室。
2. 绝对卧床休息,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坐卧位,避免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3. 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一般每15~2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作前后对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每30分钟检查一次腹部体征。
6. 腹部伤口立即作无菌包扎,脱出的内脏不要立即回纳入腹腔,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扣上清洁弯盘,待手术室作进一步处理。
7. 抗休克,补充血容量。
迅速开放2~3条静脉通道,用粗针头输入平衡液等,并快速抽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输入全血。
一般腹部创伤的病人,静脉通道不宜建立在下肢。
8. 对病情不稳定者,不宜搬动。
予床边X线、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9. 腹部损伤后应暂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并注意引流是否通畅。
10. 留置导尿,记录尿量。
11. 一旦决定手术,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
腹部创伤的发病机制腹部创伤多见于交通事故、生活意外、斗殴、凶杀等,通常分为二类:1. 闭合性损伤系受钝性暴力所致,若损伤仅造成单纯腹壁损伤,一般病情较轻;若合并内脏损伤,大多为严重创伤。
空腔脏器破损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
2. 开放性损伤分为贯穿伤和非贯穿伤,大多伴有腹内脏器损伤。
腹部创伤的病情评估1. 评估、了解腹部外伤史2. 全身情况1) 神志单纯腹部伤者大多甚至清楚;车祸或腹内大血管伤伴休克者,神志淡漠、紧张、烦躁不安;合并颅脑伤者,呈昏迷或半昏迷。
2) 面色多有苍白、出冷汗、口渴。
3) 呼吸腹内脏器伤常呈胸式呼吸。
一、腹部损伤:实质器官张先生,52岁,因左上腹部受伤5小时,病情加重1小时就诊。
入院6小时前,病人在餐厅工作时,椅背碰到左上腹部,当时感觉疼痛,但不重,仍坚持工作,一小时前感到左上腹部疼痛加重,头晕、心慌、恶心、面部冒冷汗,面色苍白,由家人送来医院。
请问:1、评估该病人时,首先应收集哪些资料?2、该患者的护理诊断有哪些?3、协助医生尽快完成哪些检查?4、针对该病人,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5、病人家属因为担心病人的病情在病房里大声哭泣,遭到同病房病人的投诉,如果你是管床护士,你该怎么做?二、腹部损伤:空腔器官患者12小时前乘坐拖拉机时,撞车,被木柱击中腹部,腹壁挫伤后剧痛,休息后逐渐缓解,但半日后腹部又开始疼痛,持续钝痛,伴有腹胀,逐渐加重,遂来院就诊。
查体: T 37.6℃P 80次/分,R 20次/分,BP118/ 78mmHg。
神清,腹稍胀,脐周可见挫伤痕迹,全腹均有压痛,而以中腹部最重,腹肌稍紧张,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甚弱,听不清。
辅助检查: Hb 120g/L,WBC 11x109/L,腹部平片:隔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B超见肠间隙增宽。
腹腔穿刺有少量淡黄色混浊液体。
请问:1、该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2、应给予哪些护理措施?3、患者家属因质疑医院乱收费和护士站工作的同事起了争执,如果你是管床护士,你该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三、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王先生,56岁,上腹疼痛不适2个月入院。
病人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有反酸、嗳气,服抗酸药无明显好转,2个月来体重下降3kg。
病人长期食用腌制食品,有吸烟史20年。
请问:1、为确诊,该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2、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3、可对该病人采取哪些护理措施?4、得知病情后,该患者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偷偷的哭泣,如果你是责任护士,应如何安慰患者?四、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杨女士,55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2年,寒战、高热伴皮肤巩膜黄染加重20小时急诊入院。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概念】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可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致死亡,空腔脏器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临床上常以肝、脾破裂和肠破裂多见。
【护理评估】1、了解伤情及受伤后病情发展,如受伤时间、暴力程度、方向、速度及受伤部位,受伤后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腹膜剌激征的程度、范围,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3、病人红、白细胞计数、B超、CT等辅助检查结果。
4、病人情绪反应,有无烦躁、表情淡漠、紧张等。
【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伤后失血有关2、疼痛与腹腔内脏器破裂及腹膜受消化液,血液刺激有关。
3、恐惧与意外损伤刺激,出血,内脏脱出及担心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有关。
【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1、严密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体位观察期间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3、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色、量。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观察期间禁用镇痛剂,禁止灌肠。
6、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7、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8、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应立即进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三)术后护理1、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时准确记录。
3、饮食:术后应禁食并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4、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性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大于100ml,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五年制护理专业编写人: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2011. 2一、前言(一)课程定位《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指导临床实践活动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基本理念以学校及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其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基于“与护理工作结合,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的课程目标,确立如下课程设计理念:(1)按照职业资格和职业岗位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职业性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为主线,融入临床执业助理护士资格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典型案例为裁体,设计学习情境。
(2改善实训环境,设计实训方案,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既关注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现时要求,又注重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设计实训方案;同时改善校内外实训环境,建立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临床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实训提高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使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
(3)注重能力培养,融入社会服务,实现教学的开放性本课程教学中以“案例教学”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学校、医院及社区实训为平台进行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意识强、综合职业素质高的执业护士。
本课程本着“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原则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2.设计思路基于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以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组合,优化教学结构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目标,以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组合,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必要、够用”的原则,制订出教学大纲,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腹部损伤的致伤因素及分类。
2.熟悉腹部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
3.熟悉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
4.掌握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腹部损伤,平时和战时均常见。
其发生率在平时占人体各种损伤的0.4%~1.8%。
由于腹部脏器较多,解剖及生理功能各异,受到损伤后的伤情复杂多样。
腹腔内大量出血和严重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及时、准确地判断有无内脏损伤,有无腹腔内大出血,是实质性还是空腔脏器损伤,哪个脏器损伤,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一)分类根据损伤是否穿过腹壁,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1.开放性损伤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多伴内脏损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偶伴内脏损伤)。
其中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
2.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损伤可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脏损伤。
3.其他穿刺、内镜、刮宫、腹部手术等各种诊疗措施导致的腹部损伤称医源性损伤。
(二)病因开放性损伤常由刀刃、枪弹、弹片等利器所引起。
闭合性损伤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棍棒等钝性暴力所致。
无论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都可导致腹部内脏损伤。
开放性损伤中常见的受损脏器依次是肝脏、胃、小肠、结肠、大血管等;闭合性损伤中常见的受损脏器依次是脾脏、肾脏、小肠、肝脏、肠系膜等。
胰腺、十二指肠、膈、直肠等由于解剖位置较深,损伤发生率较低。
(三)临床表现由于伤情和致伤因素不同,腹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
轻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或仅表现受伤部位肿胀、疼痛,腹部局限性压痛等;重者可出现腹腔内大出血和腹膜炎,导致休克甚至处于濒死状态。
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给诊断带来困难,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内出血为主要表现。
空腔脏器损伤以腹膜炎为主要表现。
如果两类脏器同时破裂,则出血性表现和腹膜炎可同时存在。
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总结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但也十分危险的伤害,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护理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对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做好观察和监测。
腹部损伤可
能导致内脏器官受损,因此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另外,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腹部的肿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其次,及时处理病人的疼痛是非常重要的。
腹部损伤病人通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我们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缓解情况。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疼痛的难关。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也是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腹部
损伤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肠胃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系统的问题。
最后,对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护
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病人的病情变化,听从医生的指导,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只有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腹部损伤病人康复。
总的来说,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密切观察、及时处理疼痛、合理
安排饮食,并与医生密切合作。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腹部损伤病人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