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机12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34.29 KB
- 文档页数:53
第十二单元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
第一节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指出虚实两种不同病理状态的实质。
实,即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即谓之实证。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虚,即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谓之虚证。
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泻利、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出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正虚的临床表现。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中,正邪双方相互斗争所产生的消长盛衰变化,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最常见的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1)由实转虚:指因疾病失治或治疗不当,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导致疾病由实转化为虚。
(2)因虚致实:指因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正虚,而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凝结阻滞,导致疾病由虚转化致实。
(3)虚实夹杂:一是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
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邪热炽盛,消灼津液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既有高热、烦渴欲饮,又有尿少便干的表现。
二是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