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解题策略)知识篇4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754646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 (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图1-2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很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理解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例题1 :(历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例题2 :(历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例题3 :(历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例题4 :(历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HCl例题5 :(历年上海高考)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
例如:(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需用氧化剂的是(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填化学式)(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例题6 :(历年全国高考)将40mL 1.5mo1·L-1的CuSO4溶液与30mL 3 mo1·L-1的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Cu2+)或c (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A.Cu(OH)2B.CuSO4·Cu(OH)2C.CuSO4·2Cu(OH)2D.CuSO4·3Cu(OH)2例题7 :(历年全国高考)碘跟氧能够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3B.I2O4C.I4O7D.I4O9例题8 :(历年全国高考)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o(NH3)x Cly(x,y均为正整数)。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备考手册备考手册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汇编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 X)中有质子(带正电):Z个,中子(不显电性):(A—Z)个,电子(带负电):Z个。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①A=N+Z(A:质量数,N:中子数,Z:质量数)②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③M Z ≈ M N≈1836 M eˉ(质量关系)3.原子中各微粒的作用(1)原子核几乎集中源自的全部质量,但其体积却占整个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其中质子、中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使原子核十分“坚固”,在化学反应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原子核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即核能)。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1.6726×10-27kg,相对质量1.007。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中子不带电荷。
质量为1.6748×10-27kg,相对质量1.008。
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4)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很小,约为11836×1.6726×10-27kg。
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数数及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K→L→M→N→O→P→Q顺序排列。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即K层2个,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等。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
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为18个,当其是最外层时,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人们按电荷数由小到大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化学高考一轮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因素、反应动力学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帮助高中化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反应速率的定义与测量反应速率使用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来定义,通常表示为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并且有几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如体积法、质量法和光度法等。
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影响: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浓度增加会增加反应物的有效碰撞概率。
2.温度影响:温度的增加会提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反应分子的活动性,从而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3.催化剂的存在: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之间的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4.密度影响:在多分子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与密度有关。
四、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研究需要借助反应动力学理论。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五、化学平衡的概念与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率保持不变的状态。
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率为零、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等。
六、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平衡方向平衡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值的平衡值,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的系数进行计算。
化学平衡的平衡方向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平衡常数大于1则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小于1则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
七、化学平衡与反应的移动根据利用Le Châtelier原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如温度、压力或浓度变化时,反应体系会向能消除或减小改变的方向进行移动,以重新建立平衡状态。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李仕才模拟试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6分共7题42分)1.若C+CO 2 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两个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2.据报道,在300℃、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3.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加入1 g SO2、1 g O2与2 g SO2、2 g O2,发生反应2SO2(g)+O 2(g) 2SO3(g)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前者大B.反应2HI(g) H2(g)+I2(g)达到平衡,增大HI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C.反应2HI(g) H2(g)+I2(g)达到平衡,增大HI的物质的量,HI的分解率和体积分数均不变D.反应2NO2(g ) 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时,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增大4.反应a M(g)+b N(g)c P(g)+d 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3.4 速率与平衡考试方向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移动的基础变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常结合化学平衡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有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单独考查,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
高考对化学平衡状态的考查,往往通过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理解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出现的高考热点,必须理解透彻。
另外还要重点关注化学平衡的现象和实质。
高考围绕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判断、图像、计算等形成对化学平衡移动进行综合考查,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综合应用体现,平时加强针对性强化训练,注重规律和方法技能的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内容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符号用υ。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υ=c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量,Δt:时间变化量)。
4、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1·min-1或mol·L-1·s-15、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方法技巧:(1)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
(2)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改变其用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
(4)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
(5)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如:a A+b B=d D+e E,v(A)∶v(B)∶v(D)∶v(E)=a∶b∶d∶e,或()()()()v A v B v D v Ea b d e===。
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12 镁铝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镁,铝是重要轻金属,具有较强还原性。
镁,铝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及生活中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在题目中的计算形式方法性和技巧性均较强,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代表题型有;天平平衡判断题,镁的强还原性,铝盐与强碱反应产物的讨论,含铝化合物沉淀图像题等。
解题关键是:(1)熟悉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与过量计算相结合。
(3)结合图像综合分析。
(4)充分利用守恒关系。
经典题:例题1 :(历年上海高考)0.1 mol 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 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
下列关系式准确的是( )A.W2>W1>W3B.W1=W2>W3C.W1=W2=W3D.W3>W2>W1方法: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
捷径:反应式依次为2Mg+O22MgO,2Mg+2CO22MgO+C,3Mg+N2Mg3N2,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
总结:W2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
如果疏忽这个点就误选B。
例题2 :(历年全国高考)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
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A.3-n B.6-n C.6+n D.3+n方法: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
捷径: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3=n+m,所以m=6—n。
答案为B。
总结: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使用电荷守恒,也很难获解。
例题3 :(历年上海高考)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 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 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 HCl B.4 mol·L—1HNO3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方法:从反应判断。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16无机合成与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合成与推断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本专题主要讨论元素化合物的某些知识规律,应用在合成与综合推断时的思维方法。
而从高考试题中的重点来看,又主要是无机的推断。
此类试题由于可全面考查无机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为优秀的传统题型。
无机合成主要有常见无机物的合成和新型无机物的合成两大类。
无机物质推断主要分为限定范围推断(给出实验现象或特定组合元素及必要数据)和不定范围推断(只给出物质类别或状态及转化框图)两大类。
其特点及解题思路分别为:(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
解题时要注意:(1)题目中所限定的条件,如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物质状态、特定数据等。
(2)紧扣现象,抓住物质的特性确定突破口。
(2) 不定范围推断常用单质及化合物的框图推断,解题的关键是:先从题给框图关系中找出特殊现象,再从题给信息为“切入点”正向,或逆向层层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也可先猜想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推敲、筛选、验证、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经典题:例题1 :(历年三南高考)在下列各式所表示的生成最终产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方法:利用物质性质逐项分析。
捷径:分析得:A项中使用NaCl溶液制HCl错,应改用NaCl固体。
C项中所加硫酸应为浓硫酸。
D项析出的物质应为胆矾,不是无水物。
只有B选项正确。
总结:此题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的制取,在解题时,要注意条件与产物。
例题2 :(历年上海高考)今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C、B与D分别是同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易溶解于CS2溶剂中,则四种元素是:A B C D 写出两种均含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通过题设规律寻找。
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专题1. 化学反响速率:⑴化学反响速率的看法及表示方法:经过计算式: v = Δc / Δ来t理解其看法:①化学反响速率与反响耗资的时间 ( Δt和) 反响物浓度的变化 ( Δc有) 关;②在同一反响中,用不同样的物质来表示反响速率时,数值能够同样,也能够是不同样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响速率。
所以,表示反响速率时,必定说明用哪一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样物质来表示的反响速率时,其比值必然等于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响 mA(g) + nB(g) pC(g) + qD(g) 的: v(A) ∶v(B) ∶v(C) ∶v(D) = m ∶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响速率随反响进行而逐渐减慢。
所以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响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I. 决定要素〔内因〕:反响物自己的性质。
Ⅱ. 条件要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响物的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能够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响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够改变反响气体的浓度,那么不影响化学反响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高升温度,能提高反响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响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响的正、逆化学反响速率。
⑤其他要素。
如固体反响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样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⑴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响。
⑵化学平衡的看法〔略〕;⑶化学平衡的特色:动:动向平衡。
平衡时 v 正==v 逆≠0等:v 正= v 逆定:条件必然,平衡混杂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必然〔不是相等〕;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搬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17 有机物组成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组成有机物的元素虽然较少,但因为碳碳间可通过共价键连接,因而其物质种类较多。
所以相关有机物组成的分析,必须依靠燃烧或其它的相关反应。
解答此类试题,用到最多的方法是燃烧过程中方程式的差量计算,其次是守恒法。
相关差量计算,特别要注意反应后生成水的状态。
如:CxHy + (x + y/4 ) O2xCO2 + y/2 H2O(l) △V减小1 (x + y/4 ) x y/2 (1-y/4)CxHy + (x + y/4 ) O2xCO2 + y/2 H2O(g) △V增加1 (x + y/4 ) x y/2 (y/4-1)当方程式两边都是气体时,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得y = 4 。
经典题:例题1 :(历年全国高考)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该烃的分子式能够是( )A.C3H8B.C4H10C.C5H12D.C6H14方法:从有机结构中的等效氢分析。
捷径:烃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该烃具有高度对称的结构,如CH4,CH3—CH3,, ,分析对照知答案为C。
总结:有机结构中的等效氢,是从甲烷和乙烷的结构外推得到。
即因甲烷和乙烷分子中的所有氢等同,故如果用甲基分别取代甲烷和乙烷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其一卤代物也只有一种,以此类推,可得无数个等效氢物质。
例题2 :(历年全国高考)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升原子利用率。
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
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方法:从题意分析知,原子利用率最高,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的产物。
捷径: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把所有的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选项C符合题意。
总结:解本题的关键是阅读明白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
例题3 :(历年全国高考)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中山纪念中学2019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10 卤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卤族方面试题的题型主要有: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应用性试题及新情境试题等。
在解题时,要充分使用守恒法、迁移类比法、方程式合并法、多步反应一步计算等。
信息给予题(又叫新情境试题),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题型,此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其基本形式为:给出全新的情境(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冗长的题干、频繁的设问。
但题示的新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处理后可迁移或灵活使用。
经典题:例题1 :(历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l )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 和HClOB .HCl 和HIOC .HClO 3和HIOD .HClO 和HIO方法:迁移类比法求解,但要考虑到ICl 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
捷径:ICl 是拟卤素,很多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但不是完全相同,因为Cl 比I 的得电子水平强,所以在ICl 中,I 为+1价,Cl 为—1价。
而HCl 中,Cl 为—1价,HIO 中I 为+1价,在ICl 与水反应后其产物的化合价均不发生改变。
故反应为:ICl+H 2O = HCl+HIO ,以此答案为B 。
总结: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ICl 和Cl 2性质的理解水平和比较水平。
Cl 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ICl 与H 2O 反应生成物究竟是HI 与HClO ,还是HCl 与HIO ,很多同学未能从化合价去分析、判断,因而误选A 。
通过本题不但要理解ICl 与H 2O 反应生成HCl 与HIO ,还要理解此反应为一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将此反应扩展至ICl 与碱反应,也要知道生成物为NaCl 与NaIO 。
例题2 :(历年全国高考)为实现中国历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 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 3)形式存有。
已知在溶液中IO 3- 可和I - 发生反应:IO 3- + 5I - +6H += 3I 2 + 3H 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实行实验, 证明在食盐中存有IO 3-。
中山纪念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学生自学:知识篇4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
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V 正≠V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
4.等效平衡的分析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
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
经典题:例题1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例题2 :(历年全国高考)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例题3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例题4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 4X(g)+nY(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例题5 :(历年全国高考)反应2X(g) + Y(g) 2Z(g) +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 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例题6 :(历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 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 发生如下反应: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 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 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 则c= .(2)若a=0.5, 则b= 和c=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例题7 :(历年上海高考)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例题8 :(历年上海高考)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 + 3PO43—+ 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受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办法:。
课堂练习:1 :在一个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 Y(g)2Q(g)+ 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 ,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A.3 B.4 C.5 D.62 :将含1 mol NH3的密闭容器a加热,部分NH3分解并达到平衡,此时NH3的体积百分数为x % ,若在该容器中加入2 mol NH3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NH3的体积百分数为y % ,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A.x﹥y B.x﹤y C.x=y D.x≥y3 :反应2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①v(A)= 0.3mol·L—1·s—1,②v(B)= 0.6mol·L—1·s—1 ,③v(C)= 0.48mol·L—1·s—1,④v(D)= 27mol·L—1·min—1。
该反应在四种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3A(g)+B(g)2C(g)+2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BB.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D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5 :一定温度下,在一等压密闭容器充入1 mol N2和3mol 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 mol、n mol、s mol,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n、s的值维持不变,则N2、H2、NH3加入的物质的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1)若x=0,y=0,则z = 。
(2)若x=0.75mol,则y = ,z = 。
(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x、y用方程式表示)。
6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3,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
达平衡状态时测得SO2的体积分数为a % 。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2 mol SO3,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SO2的体积分数为b % 。
则a与b比较()A.a﹥b B.b﹥a C.a=b D.无法比较7 :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x气体和2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2Q(g)+ 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
8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2NH3,反应开始前向容器中加入5molN2和6mol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共有10mol,问其中氨气有多少mol?9 :试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要说明浓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2和稀硝酸跟铜反应生成NO的原因。
小结:1.判断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关键要抓住:①v正= v逆,即反应混合物中有某种物质,在同一时段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量;②各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
题给其他条件都可转化到这两点上来考虑。
只要具备这两点之一,便一定是平衡状态;否则,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
2.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开始,最终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
达到相同平衡时,与起始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配比有关。
抓住这一点,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无论取何值,都把它转化为最初给定气体的物质的量,若其值与题干给出的量相同,则符合题意。
3.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考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以下规律:(1)等温等容时,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等温等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3)等温等压时,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改变量之比。
常有同学因忽视“改变量”而发生错误。
确定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关注其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紧扣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反应速率之比。
课后练习: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 3Y(g)2Q(g)+ nR(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加5% ,X的浓度减小1/3,但温度不变。
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为()A.3 B.4 C.5 D.62.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u (H 2O )4]2++4Cl - [CuCl 4]2-+4H 2O 蓝色 黄绿色能使黄绿色CuCl 2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方法是 ( )A .蒸发浓缩B .加水稀释C .加入AgNO 3溶液D .加入NaCl 晶体3.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 ,在恒温的条件下,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 n<pB .n>pC .X 点时反应的V 正>V 逆D .X 点比Y 点混和物反应速率慢(指正反应或逆反应的速率)4.在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盛入3L X 和2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 (气)+3Y (气)==2Q (气)+3R (气)若开始时加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采取绝热措施,容器里的温度不再随时间改变,这说明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该反应中正反应吸热和逆反应放热相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 .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5.m A +n B p C +q D ,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T 1和T 2表示不同温度,Ⅰ表示T 1时的平衡状态,Ⅱ表示T 2时的平衡状态,则下列叙述符合图示的是 (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T 1>T 2C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 .T 2>T 16.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A 和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 (气)+2B (气)===2C (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相等,则此时A 的转化率为 ( )A .50 %B .60 %C .40 %D .70 %7.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b ,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 中加入少量CuSO 4溶液,下列各图产生H 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8.对于可逆反应2SO 2+O22SO3+Q,下面有4 个图,已知(A)图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