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15.81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ɡài shù)心理学是研究(yánjiū)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guīlǜ)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zhījué)、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qínggǎn)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yīdìng)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学习、行为、认知及精神状态的科学,它探究心理活动和行为机制,强调认知过程,关注个体心理行为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是一门研究人们去理解和改善他们健康状态的科学,这些人可以是年轻的、老的、儿童的和成人的,这些人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患有压力、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人。
二、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由许多不同类别组成,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引起和整合个体的思维过程,研究的对象是记忆、注意力、语言、推理和决策。
它通过对认知障碍的研究来了解认知功能的失调。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它研究一个人如何从出生到死亡,得到他人关系和学习技能,还有他们如何对自己和社会负有责任。
3、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利用实验来研究脑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通过分析和比较人类和动物行为,研究脑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同时还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4、社会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性,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影响、群体行为以及習慣和信念。
它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智力、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失调的原因。
5、行为心理学它研究情绪在行为中的影响,关注的是行为的一般结构和变化,同时也研究个体在特定环境、发展过程上的行为变化。
三、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
比如,心理学与社会学结合,可以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想法;与生物学一起,可以研究大脑的活动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再比如,药物学、神经科学、病理学以及遗传学也与心理学相关联,可以研究和解释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心理学有许多实际的应用,在健康保健、职业教育、公共政策制定以及社会问题解决中,心理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以它的实验研究以及多领域理论模型,对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进行描述、诊断、治疗和预防,为预防和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带来了重大贡献。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多个理论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但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意识是指人们主观体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握和反思的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潜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内容。
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动机则是指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旨在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了解思维和感知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亨宁斯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可以看到和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约翰·华生和伯斯·福尔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3.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卡尔·罗杰斯和阿伯拉姆·马斯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4.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内在动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5.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知觉、记忆、学习、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乔治·米勒和乔治·卡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人类感知、思维、情感、意识等内在过程,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作用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医学、社会等。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包括认知、情感、动机、意识等方面。
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观察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感知、思维、记忆、学习、社会行为等方面。
通过实验室实验、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心理学家能够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学的作用1. 临床心理学的作用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致力于研究和诊断人类精神障碍。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治疗计划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临床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3. 组织心理学的作用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以及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和人员的满意度。
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员工的工作压力、沟通问题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的整体绩效。
4. 社会心理学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群体行为。
它关注群体决策、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减少歧视、促进团队合作、提高社会互信等。
5. 健康心理学的作用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体应对疾病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快乐感。
同时,健康心理学也涉及心理治疗、康复等方面,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学全部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的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
心理学家利用科学方法来观察、描述、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现象,从而增进对人类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不同层面和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方面。
2.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包括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等。
3.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4.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类型、特质、态度等方面。
5. 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
6.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评估和教育干预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7.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促进。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帮助研究者获取数据和了解人类心理现象。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控制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在实验组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然后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2.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面谈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大量数据。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群的心理状况、态度和行为习惯等。
3. 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了解其特征和变化。
观察研究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来进行。
4. 病例研究:深入研究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其特征、经历、问题和治疗效果。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思维、感情、行为和性格的各个方面,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定义、历史、分支、应用和挑战几个方面对心理学进行介绍。
1. 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关注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性格的方方面面。
它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探讨人类的行为如何受到认知、情感、意识、意向、意义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2. 历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本质进行了探究,并为后世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致力于研究人类潜意识,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特·威廉斯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该学派致力于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各个方面,成为了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3. 分支心理学包括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略有不同。
其中,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婴幼儿以及孩子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性格特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神经心理学研究神经系统与人类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临床心理学则研究如何诊断和治疗人类的心理问题,如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4. 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体育、商业等众多领域。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课程;体育心理学帮助运动员增强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提高比赛表现;医疗心理学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商业心理学则研究如何在营销、广告和招聘等领域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业绩。
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是什么?研究心理的科学吗?答案显然准确。
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的定义必须严谨许多。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外在行为表现及内在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可以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也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方面,详细说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动机、情绪、意志、能力、人格等。
下面,就让我们对其中的七个方面做一下简朴的了解吧:1、知觉寻医问药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查询,医院查询,药品查询,专家查询,医生查询,健康资讯,保健,性爱,养生等。
你看到一个物体,你知道那是苹果,你真的看到一个“苹果”吗?不是的,你只看到颜色与外形,这是所谓的感觉。
而你知道它苹果,是因为你有知觉。
所谓的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熟悉。
它是大脑受到刺激后对其进行的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也就是你大脑接接收到那个苹果的感觉以后,再把这些感觉整合在一齐,然后根据经验把“它”识别成苹果。
2、想象鲁迅先生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先生的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我们的想象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如幻想,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也属于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记忆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背这样,背那样的,那记忆毕竟是什么,只是单纯地背诵吗?在心理学家眼中,记忆是我们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与福祉。
以下是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详细解释: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 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模式。
2.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感知与知觉: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 学习与记忆:如何获取、保存和回忆知识和经验。
-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 知觉与语言: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 发展与成长: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 社会与文化: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情绪与应激:情绪和应激反应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的特征。
- 实验证验: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 临床研究:通过病例分析和心理评估来研究人类心理健康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帮助个人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满意度。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关辅导和培训。
- 人机交互心理学: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模式和用户体验。
-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预防措施。
5. 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自我概念:个体关于自己的看法和认知。
- 情绪智商:个体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 忠诚度:个体对特定对象(如品牌或组织)的忠诚程度。
- 决策过程:个体进行选择的思考和决策流程。
- 偏见与歧视:对特定群体的主观偏见和不公正行为。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观察人类的行为、分析行为的理由和原因、研究心理活动的学问。
简言之,心理学就是科学地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
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
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
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3.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4.梦: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会在梦中得偿所愿,使人产生一种实现愿望的满足感,从而缓解欲求不满的现状。
如果愿望一直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会给人造成紧张的情绪。
因此,可以说做梦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
清晰梦。
梦与颜色梦到底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梦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也许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也许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也许还有其他什么理由。
5.性格到底是什么呢?这种通过血型判断性格的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而且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
6.巴纳姆效应算命先生说:您以前肯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去世,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事实上,即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至少也有过一、两次亲人或朋友去世的经历,而亲人或朋友的死当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
因此,算命先生说的话,十有八九都能中,而听的人就会认为算命先生真的能掐会算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分析得准与不准上,而应该把这种方法当作是发现自我的一种工具7.愤怒的原理生活中,人会对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
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之内,人会感到不安或恐慌。
对于不安或恐慌的防卫反应或警告反应就以发怒的形式体现出来。
8.自尊感情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
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
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什么是心理学,我们如何理解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观察,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二、心理学的意义1.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认识自身和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应对压力、改变不良习惯等,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患者,提高教育和医疗的质量和效果。
5. 促进科技和创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科技和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科技和创新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心理学1.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需要从实验和观察等多种方法中获取数据和信息,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2. 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来验证和证明心理学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4. 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关注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需要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出发,来探究不同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的定义和分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现象的科学,旨在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如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等。
在此,我将从心理学的定义和分类两方面,深入探讨这门学科的内涵。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包括人类的思维、感知、情感、行为、发展和变化等方面。
由于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从基本的感知、记忆、思考到高级的情感、意志、创造力等,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如生物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
心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实验、观察、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和解释人类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因此,它是一门人文科学,关注的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人类的内在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与人的行为和环境息息相关,提供了解释和改变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学的分类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人脑和身体的生理功能,以及人脑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人类的感觉、知觉、意识、学习、记忆等基本心理现象在大脑中的产生机制,探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生物学和神经科学机制。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研究人类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内在表现和社会认知,如人际交往、集体行为、人类心理动力学等。
它致力于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现象,为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关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探究人类在生命各个阶段中心理状态和特征的发生和变化规律。
它是研究教育、心理咨询和医学等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主要基础学科。
4.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加工、储存并利用信息的心理学,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考等认知过程。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总称①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主观客观化)和意向过程(客观主观化)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主要研究内容: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多方面:如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等)气质是先天的,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3、心理现象: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志等活动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心理过程与个性两类)①认知现象(人的基本心理现象)②情绪和动机③能力和人格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功能性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实践服务②分类: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5、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意义①掌握心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③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6、普通心理学是最基础的一科,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7、普心与教心的关系①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侧重点不同②联系:都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普心侧重一般规律,教心侧重教学活动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学的产生背景①心理学的萌芽:万物有灵论的观点是人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模式②世界第一个心理学故乡在中国③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后人称之为脑髓说。
心理学的基本含义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和心理变化的科学学科,旨在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是如何发展和改变的。
它涉及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探讨人类心理特性和动机的形成,以及他们如何影响行为。
二、心理学的理论
心理学将研究分为心理和行为的理论,以及如何影响行为的动机理论。
心理理论研究的是人们思想的方式,有时也可以称为“研究主义”。
行为理论研究的是从客观观察中总结出的行为规律,有时也可以称为“实验室研究”。
动机理论研究的是人们推动行为的动力,有时也可以称为“新古典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应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被应用于各种范围,包括工作、商业、医学、法律、教育和军事等。
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行为动机,从而使人们能够把握需求,吸取经验,有效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决策。
- 1 -。
1、什么是心理学:为研究人的心里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确立为1879年冯特在德国创立第一个心里实验室开始的4、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为了预测,了解,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心里事实与规律。
5、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实践性原则三,发展的原则四,因果性原则6、人的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7、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9、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反映。
两者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相连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8、那些刚刚引起主观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两者之间成反比关。
11,知觉的种类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12,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行性,知觉的恒常性。
13.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14.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7+_2)长时记忆。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课本p87)16.遗忘的规律和特点: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2)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17.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妨碍。
(p103)19.人的心理对某一对象或活动的选择性,指向性与集中性就叫做注意。
20.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3)随意后注意。
21.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22.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心理学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
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超个人心理学:
归纳起来,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
超个人心理学家坚信,只有将现代心理学和世界精神传统关于人性的理
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性模型。
我们在本性上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的(spiritual),但在超个人观点看来,精
神处于首要地位,正是精神为自我(self)提供支撑性的架构。
人类确实具有精神追求的强烈驱力,表现为通过进入个体、社会和超越
意识的深处而寻求全体(wholeness)的倾向。
精神的寻求不仅是健康的,
而且是个体的整体健康及其自我实现的实质。
心理健康的定义必须包括精神
的维度才是完整的。
精神追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当事人生命的中心。
大多数宗教的传统
神秘家也指出,人类存在的最深层动机是精神的追求。
心理学已经关注到动
机的层次——生存需要、性与攻击、整合感的需要、亲密关系、形成一种内
聚的自我(cohensive self)、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实现自我的潜能。
但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自我实现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精神的
追求。
这样动机发展的历程就是从低级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达到精
神的或超越的境界。
当然超越的境界又是无止境的。
很难理解以试图发现人类经验的真谛为己任的心理学,却如此长时间地
忽视了精神的领域,因为这一领域始终是每一种文化的贯穿历史的核心所在。
西方历史上,天主教会的陈腐思想统治了若干个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
与宗教的分离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怀疑精神,西方科学就逐步将形而上的沉思
放到一边而仅仅将焦点集中在可观察的实验上。
心理学作为后来兴起的科学,要获得独立科学的地位,效仿其他科学的榜样,对一切宗教与哲学敬而远之,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现在是我们将精神带回到科学和心理学思想中来的时
候了。
意识是多维的
超个人心理学倡导研究意识的不同状态。
在传统心理学中,意识的变异
状态不是被看成病理学的枝节问题(例如神秘结合被视为假性精神分裂症),就是被当作简单的白日梦而遭到忽视。
用致幻剂改变意识的研究、非药物技
术的运用(如通过静修等途径导致意识状态的改变),以及关于世界宗教的
研究等等,都证明大多数人通常状态下的意识只不过是表面的。
精神体验常
常将一个人送到一种扩展的意识状态,从而显示出通常状态下的意识的局限性。
意识的其他维度或方面显示出传统的智慧真谛,宇宙间所有存在的连通性,一切外在多样性之间的统一性,意识的敏感领域和层面更加朝着这样的
境界敞开:澄明、宁静、明朗、爱、知识以及内在的力量感。
将意识的这些
维度中的任何一个排除于心理学之外都会导致意识理论的贫困。
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
几千年来宗教传统都宣称我们的本性是巨大的智慧之源,我们能够而且
应该寻求内在的真正的智慧。
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成是盲目而混乱的欲望之
仓库,荣格则认为潜意识深处蕴藏着丰富的智慧。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了荣格
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为了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必须进入内在智慧,进入
自我或有机体智慧之源。
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
因此,我
们的自我(self)往往是一些生命的表象,并非生命的真相。
必须沉静下来,不断地向内寻求,才能发现真我之所在。
生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行为、欢乐和悲伤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有意义的,它们不是任
意的、无意义的事件。
超个人心理学使我们用更开阔、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
严格的存在主义立场认为健康是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里创造意义的结果,与此相对照,超个人的观点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的意义的结果。
超
个人的观点看到人一方面要不断发现深层意义,同时又试图不断地建构和解
释这种深层意义。
发现生命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这与Victor Frankl(1905-1997)的如下观察相一致:一个人可以应付任何事,只要它
是有意义的,无论它多么可怕。
生活的创伤和悲剧往往提供了进入精神世界
的动力。
在黑暗中,心灵最痛苦之处可能会出现一抹补偿的光芒,一种安慰、康复和新的成长可能由此开始。
精神之路是多样的
在精神寻求中,对治疗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一切精神之路。
教条
地执著于任何一种特殊的灵修(spiritualpractice)之路对超个人实践来
讲都是十分局限的。
如果需要遵循某种教条的话,那就是不要遵循教条。
通
往神圣的道路不是单一的。
既然精神之路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具有渊博的知
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包括无神论)是至关重要的。
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