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折纸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774.25 K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2 页内容及“练一练”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引导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 + 12 4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 - 12 4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探究1 +12 4(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1 +1 的结果2 4(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可能会出现一下结果:我们是用折纸的方法研究的,1 +1 =3 ,指名上台展示研究的过程,2 4 4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方法是先通分。
指名上台讲解解题过程: 1 +1 =2 +1 =3 ,并2 4 4 4 4说说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因为以前学过通分,也学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所以就想可不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计算)我们是先把他们化成小数然后再相加,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先肯定这些方法都很好,再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由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通分是一种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
如:计算1 + 1 ,用折纸或化成小数都不太方便。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折纸,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折纸的基本概念、基本折法以及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教材以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探索折纸的规律,最后通过实践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折纸这一活动并不陌生。
他们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认识、变换等知识,这些都为学习折纸提供了基础。
然而,学生在折纸方面的技能和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折法,能够独立完成折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概念、基本折法。
2.教学难点:折纸作品的设计与创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分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PPT、折纸材料、实物展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折纸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基本的折法。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折纸的规律,互相学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折纸创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纸的基本概念、基本折法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折纸》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一节《折纸》中的第一课时。
一、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折纸”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年级时,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又学习了通分的知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比较抽象,所以教材设计了通过“折纸”活动的直观操作来探究算理,然后画方格图,把直观操作上升到半抽象的表征,最后抽象出算式归纳出计算方法。
掌握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的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教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关键: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说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主动探究,交流出探究结果,并利用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发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归纳出算理。
以此同时,我还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具体的情境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五、说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计算法则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计算法则,让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体验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具体方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
六、说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一、1 《折纸》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折纸》.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I、《折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将为本单元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五年级下册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方法与过程: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車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顺利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讨论法。
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借助展台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四、说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己能说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五、说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
“数学课没有新课,新课就是复习课。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折纸》(二)(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体会最小公倍数做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分母计算更简单,准确率更高,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最小公倍数做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分母计算更简单,准确率更高,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老虎去数字城找好朋友,遇到守门人的阻拦,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进城,但数学题着实难住了小老虎,小老虎请求同学们帮忙闯关进城。
(二)探索新知1、第一关(唤醒旧知)1 4 +13715-152、第二关(学习新知)7 10 -1 63、第三关(巩固内容)1 8 +23 34-16(三)课堂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逐字稿开场白: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张老师的数学微课堂,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正片:一、导入:有一天,森林里的小老虎去找远在“数字城”里的好朋友,走了三四个小时,可算到了城门口,小老虎开心极了,正要朝里走去,却被守护城门的人拦住“闯过三关,才能放你进城。
”小老虎只得应声答应,“第一关,请听题……”听完题目,只见小老虎唉声叹气“哎,居然是数学题,难怪叫数字城,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老虎一起闯关,最终进城见到好朋友吗?二、新授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帮助小老虎闯关进城。
(一)第一关:动画出示:14 +13715-15师:同学们,暂停画面,拿出本子写一写吧。
生:我发现不论是四分之一加三分之一,还是十五分之七减五分之一,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分数都单位不同,先通分,再计算。
四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十二分之三加十二分之四,结果为十二分之七;十五分之七减五分之一等于十五分之七减十五分之三,结果为十五分之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理解计算道理,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你们都能折出些什么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新课之前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你们新没有信心接受挑战?1、回顾: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 3/4和7/0 5/12和3/81---3组每组完成一个。
2、复习:算一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1)强调:1/9+5/9=6/9(计算完了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7/12-5/12=2/12(2)总结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小组里先试着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问题(一):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出算式。
(1)先动手折一折,找出结果。
(师巡回指导检查)课件展示折纸的过程(2)用计算来验证折纸的结果。
1/2+1/4=2/4+1/4=3/4问题(二):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1/4=2/4-1/4=1/42、试一试3/4+5/8 9/10-1/63、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1)小组交流(2)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改正。
(1)1/3+1/2-2/5 ()(2)8/15-1/3-3/15() 2、做一做(1)2/3+5/6 9/10-11/15=4/6+5/6 =27/30-22/30=9/6 =5/30=3/2 =1/63、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解题步骤。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第1节折纸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学具:方格纸、直尺、各种平面图形的硬纸板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l.出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人物是谁呀?生:孙悟空和猪八戒。
师:这节课他们将陪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可以说他们历尽磨难,师父唐僧有时也会给他们出一些题目,要是全做对了就有奖励。
这不,师父又给他们二人出题了,想知道师父出了什么题吗?2.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幻灯片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2 5+15=110+710=34+14=38+18=7 10-110=25-15=813-413=56-16=师:师父这几题可把孙悟空和猪八戒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答吗?师:咱们五年级一班的同学就是有爱心。
师:谁愿意帮助猪八戒解答这几道题?生回答。
师:谁愿意帮助孙悟空解答?生回答。
(2)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全算对了,可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是不会算呀,谁来告诉他们计算像这样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题目的方法是什么?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孙悟空和猪八戒按照我们的方法,也将师父出的题目全做对了,师父奖励他们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饼。
设计意图:抓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生长点切入.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师生共讨,学习新知幻灯片出示“师父奖励他们每人一张大小一样的饼,猪八戒吃了这张饼的二分之一,孙悟空吃了这张饼的四分之一”。
学生质疑。
师:师父看到他们二人吃的饼,又要给他们提出问题了,谁来说说师父可能会出什么问题呢?预设问题:(1)谁吃得多?(2)各自剩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3)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4)猪八戒比孙悟空多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12+14)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