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体内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在人体内并不多见,故而下面主要介绍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1、定义及概述:反馈控制系统是由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由于在该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可将其分为两种:负反馈和正反馈。
2、负反馈控制系统:(1)定义: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
(2)举例:①正常机体内,血糖浓度、PH、循环血量、渗透压的稳定②减张反射
3、正反馈控制系统:(1)定义: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
(2)举例: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②血液凝固过程③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④分娩过程⑤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二、前馈控制系统:
1、定义:当控制部分发出信号,使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时,受控部分不发出反馈信号,而是由某一监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号,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早做出适应性反应,及时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2、意义:避免负反馈调节时矫枉过正产生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
使调节控制更快、更准确。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一般定值控制系统就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
其特点就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就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
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方案反馈控制方案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就是就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就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
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与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前馈控制选用原则1、系统中存在频率高、幅度大、可测量而不可控的扰动时,可选用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在控制工程领域,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是两种常见的控制策略。
它们在不同的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探讨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反馈控制是一种通过监测系统输出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的控制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不断地纠正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以保持系统稳定和精确。
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用闭环系统来描述,其中包括传感器、比较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件。
具体而言,在闭环系统中,传感器用于监测系统的输出,并将输出信号传递给比较器。
比较器将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并生成误差信号。
控制器将误差信号与系统的参考模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控制信号。
最后,执行器接收控制信号,并对系统进行调整,以使输出尽可能接近期望输出。
反馈控制具有以下特点:1. 稳定性:通过反馈迭代调整,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抵抗外界干扰。
2. 自适应性:反馈控制可以根据系统输出的实时变化情况来调整控制信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3. 鲁棒性:反馈控制对于系统内部参数变化或外界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保持较好的控制效果。
4. 相对简单:相比于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的设计和实现相对简单,适用于许多实际系统。
二、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关系,预先对系统进行控制信号的加法和乘法计算,从而直接实现期望输出。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提前预测系统的行为来控制系统,而无需依赖系统的实际输出。
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开环系统来描述,其中包括发生器、执行器和系统模型等组件。
具体而言,在开环系统中,发生器生成预先计算好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输入到系统模型中。
系统模型对输入进行运算,并生成系统的输出。
通过预先计算好的控制信号,系统的输出可以直接达到期望输出。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过程控制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311.25-2013.12.06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2013年12月6日内容摘要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已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动控制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分类,可分恒值控制系统(Fixed Set-Point Control System)、随动控制系统(Follow-up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
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过程控制PID目录一概述 (1)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2)2.1 前馈控制 (2)2.2 反馈控制 (2)2.3 前馈-反馈控制 (3)2.4前馈-反馈控制系统PID算法 (4)2.5 控制方案的论证 (5)2.5.1控制方案的可靠性 (5)2.5.2控制方案的安全性 (5)2.5.3控制方案的经济性 (5)三仪表的选择与参数的设定………………………………………………………6 3.1 设备型号 (6)3.2 调节器及其参数的设置 (7)3.3 仪器仪表的组合安装 (8)3.4 计算机的参数设置 (9)四实验步骤…………………………………………………………………………9 五实验结果………………………………………………………………………10 六结论 (11)七心得体会………………………………………………………………………12 八参考文献………………………………………………………………………13一、概述PCT—I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是基于工业过程物理模拟对象,它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说明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是控制系统中两种常见的控制策略。
它们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下面将对这两种控制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来讨论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通过预测和补偿系统的输入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控制的方法。
在前馈控制中,控制系统通过测量输入信号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系统输出的变化,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前馈控制能够快速响应系统输入的变化。
由于前馈控制是提前对系统输入进行预测和补偿,因此可以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控制动作,从而能够快速调整系统的输出。
这使得前馈控制在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中非常有优势,比如飞行器的姿态控制。
前馈控制能够减小系统的误差。
通过提前预测系统输出的变化,前馈控制可以在系统输出发生偏差之前就进行补偿,从而减小系统的误差。
这对于一些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机器人的精确定位和轨迹跟踪。
然而,前馈控制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前馈控制需要准确的数学模型。
由于前馈控制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系统输出的变化,因此需要准确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
前馈控制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不敏感。
由于前馈控制是根据预测的输入信号来进行控制的,因此对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不敏感。
这意味着前馈控制无法适应系统的实际变化情况,可能会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一种通过测量系统输出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来调整系统输入的控制方法。
反馈控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反馈控制能够适应系统的实际变化情况。
通过不断测量系统的输出并与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系统的输入,以适应系统的实际变化情况。
这使得反馈控制在应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时非常有效。
反馈控制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
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
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方案反馈控制方案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 调节器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
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B、工业对象存在多个扰动,若均设置前馈控制器,那设备投资高,工作量大。
C、很多前馈补偿结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检测手段。
D前馈控制受到前馈控制模型精度限制。
E、前馈控制算法,往往做近似处理。
1、系统中存在频率高、幅度大、可测量而不可控的扰动时,可选用前馈控制。
第13讲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析一、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系统中既有针对主要扰动信号进行补偿的前馈控制,又存在对被调量采用反馈控制以克服其它的扰动信号,这样的控制系统就是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2 概念的理解:(1) 复合控制是指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2) 前馈控制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扰动信号进行完全补偿,可以针对主要的扰动信号,设计相应的前馈控制器;(3) 引入反馈控制,是为了使系统能克服所有扰动信号对被调量产生的影响;因为除了已知的主要的扰动信号以外,系统中还存在其它的扰动信号,这些扰动信号对被调量的影响比较小,有的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有的我们根本就考虑不到或无法测量,都通过反馈控制加以克服;(4) 系统中需要测量的信号既有被调量,又有扰动信号;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混合水温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3-12所示)。
热水调节阀冷水调节阀混合水温θ图3-12 混和水温复合控制示意图流量测量变送器前馈控制器温度测量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4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1) 扰动信号测量变送器:对扰动信号进行测量并转换成统一的电信号; (2) 被调量测量变送器:对被调量进行测量并转换成统一的电信号; (3) 前馈控制器:对扰动信号进行完全补偿; (4) 调节器:反馈控制调节器,对被调量进行调节; (5) 执行器和调节机构(6) 扰动通道对象:扰动信号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产生影响;(7) 控制通道对象:调节量通过该通道对被调量进行调节;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3-13所示。
C++ 图3-1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原理图Z++-R +W D (s)W B (s)K z K fW ob (s)K mW r (s)K m为便于分析,通常可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原理图进行简化,如图3-14所示。
第1章精馏塔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概述1.1 精馏及精馏塔概述精馏是化工、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传质传热过程。
精馏的目的是利用各组分具有不同挥发度,将各组分分离并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
精馏过程的实质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同一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汽分压不同,使液相中轻组分转移到气相,气相中的重组分转移到液相,实现组分的分离。
按需分离组分的多少可分为二元精馏和多元精馏;按混合物中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可分为一般精馏和特殊精馏。
精馏过程通过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完成。
再沸器为混合物液相中轻组分的转移提供能量;冷凝器将塔顶来的上升蒸汽冷凝为液相,并提供精馏所需的回流。
精馏塔是实现混合物组分分离的主要设备,一般为圆柱体,内部装有提供汽液分离的塔板或填料,塔身设有混合物进料口和产品出料口。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离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对精馏过程的控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精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传质传热过程,表现为:过程变量多,被控变量多,可操纵变量也多;过程动态和机理复杂,例如,非线性、时变、关联;控制方案多样,例如,同一被控变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案,控制方案的适应面光等。
1.2 精馏塔的扰动分析和其他化工过程一样,精馏过程是在一定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基础上进行的。
一切影响精馏塔操作的因素均通过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进行。
影响物料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进料量和进料成分的变化、顶部馏出物及底部出料的变化。
影响能量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进料温度或热焓的变化、再沸器加热量和冷凝器冷却量的变化及塔的环境温度变化等。
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之间相互影响。
各种扰动因素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
1.进料流量和进料成分进料流量是上工序的出料,因此,通常不可控但可测,当进料流量较大时,对精馏塔的操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时,可将进料流量作为前馈信号,引入到控制系统中,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前馈控制系统设计课题背景描述背景描述:反馈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它通过将反馈和前馈两种控制方式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稳定和灵活的控制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反馈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被控对象的特性、控制器的性能要求、信号采集和处理方式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设计反馈前馈控制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反馈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具体实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反馈前馈控制系统基本原理1. 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是指通过测量被控对象输出信号,并与期望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后再通过调节输入信号来使误差趋近于零的一种闭环控制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被测量物理量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来调整控制量,以达到控制目标。
2. 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是指在被控对象输入信号中加入一个预测信号,通过提前调节输入信号来消除误差,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效果。
其基本思想是在被测量物理量出现变化之前就对其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结果来调整输入信号。
3. 反馈前馈控制原理反馈前馈控制是将反馈和前馈两种控制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同时考虑当前状态和未来趋势来实现更加精确、稳定和灵活的控制效果。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当前状态和未来趋势对被测量物理量进行预测,并通过反馈和前馈两种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二、反馈前馈控制系统设计流程1. 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将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等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以便于后续的仿真和分析。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时变特性等因素,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控制器设计控制器设计是指根据系统模型和控制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参数,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稳定和灵活的控制。
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鲁棒性、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摘要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被控量之一,因而流量控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锅炉的流量控制对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来说必不可少。
本论文的目的是锅炉进水流量定值控制,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过程控制。
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建模法求取模型的传递函数。
然后,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并加入PID调节器设计流量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对实际控制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过程控制对提高系统性能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态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运用,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关键词:流量定值;过程控制;PID调节器;前馈控制;系统仿真目录一.前馈控制1.前馈控制的定义2.换热器前馈控制二.前馈控制的特点及局限性1.前馈控制的特点2.前馈控制的局限性三.反馈控制1.定义2.反馈控制的特点四.复合控制系统特性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原理2.复合控制系统特点五.小结六.参考文献一、前馈控制1.前馈控制的定义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forward Control),是按干扰进行调节的开环调节系统,在干扰发生后,被控变量未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器根据干扰幅值,变化趋势,对操纵变量进行调节,来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不变的方法。
2.换热器前馈控制在热工控制系统中,由于控对象通常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积滞后,因而从干扰产生到被调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偏差产生到调节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可见,这种反馈控制方案的本身决定了无法将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植之前,从而限制了这类控制系统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考虑到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干扰作用的结果,如果直接按扰动而不是按偏差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干扰一出现调节器就直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大小和方法按一定规律去控制。
由于干扰发生后被控量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调节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
按照这种理论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前馈控制系统,显然,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系统及时的多。
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结合下面图1所示的换热器前馈控制进一步说明,图中虚线部分表示反馈控制系统。
图1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前馈控制流程图t一定。
当被加换热器是用蒸汽的热量加热排管中的料液,工艺上要求料液出口温度1热水流量发生变化时,若蒸汽量不发生变化,而要使出口温度保持不变,就必须在被加热水量发生变化的同时改变蒸汽量。
这就是一个前馈控制系统。
图中虚线所示是反馈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前馈控制及时。
图1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于图2所示。
图2 前馈控制系统的一般框图 图中,B K :测量变送器的变送系数; ()S W DZ :干扰通道对象传递函数; ()S W D :控制通道对象传递函数;()S W B :前馈控制装置或前馈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理想的情况下,针对某种扰动的前馈控制系统能够完全补偿因扰动而引起的对被调量的影响。
实现对干扰完全补偿的关键是确定前馈控制器(前馈调节器)的控制作用,显然()S W B 取决于对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特性。
由图2可得:()()()()[]S D B B DZ Z S W S W K S W S Y += (1) 令0=B K 则有:()()()()()S W S W S W S Z S Y D B DZ += (2)式中:()S W DZ 是干扰引起的输出。
在理想的情况下,经过前馈控制以后,被调量不变,即实现了所谓“完全补偿”,此时:()()()()()0=+=S W S W S W S Z S Y D B DZ 所以,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S W S W S W D DZ B -= (3) 上式说明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完全是由对象特性决定的,它是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之商,式中负号表示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用相反。
如果()S W DZ 和 ()S W D 可以很准确测出,且()S W B 完全和上式确定的特性一致,则不论干扰信号是怎样的形式,前馈控制都能起到完全控制的作用,使被调量因干扰而引起的动态和稳态偏差均是零。
二、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1.前馈控制的特点前馈控制的特点有:前馈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按干扰进行控制,控制及时,精度高;仅仅对前馈量有控制作用;前馈控制器为多用控制器;不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
2.前馈控制的局限性前馈控制只能抑制可测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其次,由于实际工业对象存在着多个干扰,为了补偿它们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势必要设计多个前馈通道,这就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
此外前馈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是由过程动态()S W DZ 和()S W D 决定的,而()S W DZ 和()S W D 的精度模型是很难得到的,也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必将导致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变化,因此一个固定的前馈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
三.反馈控制 1.定义反馈控制(英文名称为Feedback Control ),是指从被控对象获取信息,按照偏差的极性而向相反的方向改变控制量,再把调节被控量的作用馈送给控制对象,这种控制方法称为反馈控制,也称作按偏差控制。
反馈控制总是通过闭环来实现的。
2.反馈控制的特点反馈控制的特点有:按偏差进行调节;调节量小,失调量小;能随时了解被控变量变化情况;输出影响输入(闭环)。
反馈控制必须有偏差才能进行调节,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调节不及时,被控变量总是变化的。
四.复合控制系统特性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前馈控制能依据干扰值的大小在被调参数偏离给定值之前进行控制,使被调量始终保持在给定值上。
这样一个看起来相当完美的控制方式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表现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不存在被调量的反馈,即对于补偿的结果没有前言的手段。
因而,当前前馈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
其次,由于实际工业对象存在着多个干扰,为了补偿它们对被调量的影响,势必设计多个前馈通道,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
此外当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小于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时,不能实现完全补偿。
再者,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移,必然导致()S W D 和()S W DZ 的变化,因此一个事先固定的前馈模型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控制质量。
鉴于以上原因,前馈控制往往不能单独使用。
为了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通常是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该复合系统一方面利用前馈控制及时有效地减少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动态影响;另一方面则利用反馈控制使被控参数稳定在设定值上,从而保证系统有较高的控制质量。
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它与反馈调节原理完全不同,是按照引起被调参数变化的干扰大小进行调节的。
在这种调节系统中要直接测量负载干扰量的变化,当干扰刚刚出现并能被测出时,调节器就能发出调节信号使调节量作相应的变化,使两者在被调量发生偏差之前抵消。
因此,前馈调节对干扰的客服比反馈调节及时。
但是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其控制效果需要通过反馈加以检验。
前馈控制器在测出扰动之后,按过程的某种物质或能量平衡条件计算出校正值。
2.复合控制系统特点(1)引入反馈控制后,前馈控制中的完全补偿条件不变。
图3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3 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由图可得,没有加入反馈作用时完全补偿的条件为:()()()S W S W S W D DZ B -= (4) 加上反馈后有:()()()()()()()()()()()()S Z S W S W S W S W S W S X S W S W S W S W S Y D T DZ D B D T D T ∙+++∙+=11 (5) 式(5)中()0=S X ,()0≠S Z ,应用不变性原理有:()()()()()01=++S W S W S W S W S W D T DZ D B 即:()()()S W S W S W D DZ B -= (6) 式(4)与式(6)完全一样。
而如果不加前馈作用,即若()0=S W B ,显然,()()()()()()()()()()S Z S W S W S W S X S W S W S W S W S Y D T DZ D T D T ∙++∙+=11 由于()0≠S W DZ ,因此扰动对系统输出是有影响的。
(2)复合控制系统补偿控制的规律不仅与对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传递函 数有关,还与反馈调节器的位置有关。
若复合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4)所示,反馈调节器与图(3)相比,不是放在前馈信号前面,而是放在后面,则有:()()()()()()()()()()()()()S Z S W S W S W S W S W S W S X S W S W S W S W S Y D T DZ D T B D T D T ∙+++∙+=11图4 反馈调节器放在前馈信号前面可得完全补偿条件:()()()()S W S W S W S W D T DZ B -=(7) 显然与式(4)不同。
(3) 复合控制时,扰动对输出的影响要比纯前馈时小得多。
为方便比较,设系统为定值控制,即()0=S X ,专门讨论扰动Z (s )对系统的影响。
因为前馈控制不可能完全补偿,即Y(s)的第二项不可能完全为零,令其为()S ∆,那么,纯前馈控制时:()()()()[]()()()S Z S S Z S W S W S W S Y D B DZ ∙∆=∙+= (8) 加入反馈后,则:()()()()()S Z S W S W S S Y D T ∙+∆='11 (9)因为()()11≥'+S W S W D T ,因此()()S Y S Y 11≤'(10) 对于其他未经过补偿的扰动作用也有类似的结果。
(4) 前馈补偿对于系统稳定性没有影响。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前馈无论加在什么位置,它都不构成回路,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的分母均保持不变,因而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五.小结通过完成这次的课程论文,让我对该科目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完善了平时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他人的精辟的学习方法。
例如:对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而言,要想了解该复合系统的控制优势,必须先分别了解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控制特点,以及它们分别的适用范围,然后再将它们的控制结果向对比,同时,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更能够将这种抽象理论的知识点具体化,也更方便阅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