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祖父的园子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评课稿1《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幼儿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
朱成庆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
下面将听课感受梳理如下,如有异见,恳请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朱老师紧紧围绕“寻找想揍揍顽皮的萧红的原由”这个话题,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马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朱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你们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
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
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朱老师紧抓园子不放,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
二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个园子,一个叙事,一个写景,参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殊途同归。
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朱老师下足了工夫,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篇一」阅读题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1)这段文字写出了“我”跟祖父在园子里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情景。
(2)从“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栽花;拔草;种菜。
(2)体会到了自由自在、天真可爱。
(3)祖父的园子是个充满快乐、自由,还有祖父的爱的地方。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篇二」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就像花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J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阅读画线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写法,写写自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
参考答案:1.睡醒上天说话2.示例:院子里的这些生活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很鲜活。
7祖父的园子(精选13篇)7祖父的园子(精选13篇)7祖父的园子篇1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 用草帽遮脸睡觉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评课稿(2)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评课稿3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一篇新课文。
它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短文以“爱”为核心,以“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写得至真至纯。
【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通过问题把握整体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书《呼河兰传》,这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
这本书记录了……今天所学的选自第三章,读题──《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通顺了吗?生:读通顺了。
师:真好!有谁带着问题去读的?生:这是个怎样的园子?生:发生了什么事?生:祖父是什么样的?师:你们的想知道的太多了,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就有方向了,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细读品味,感知园子的形象1、学习第二节和第十三节: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多媒体出示:这是一个()园子。
找找课文哪两节写的?生:2、13节。
⑴品读第二节: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园子……”师:你们读读,在作者眼里这个园子是怎样的?生:在作者眼里是充满奥秘的。
生:是充满知识的。
生:是鸟语花香的,那里有各种动物。
师:都有些什么呀?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
接下来,教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体会园子充满生机、五彩缤纷,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想想画面,感受我在园子里的快乐。
⑵品读第十三节:师:在“我”眼中,这还是个怎样的园子?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鸟飞了……”生:在作者眼中,这还是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自由“?学生交流。
抓住句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愿意……就……”等,体会萧红文字的活力,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感受园子的自由,读出“我”的自由。
《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
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
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
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
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
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
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祖父的园子》效果分析:一、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得很好。
1、在识字方面,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而且文中生字比较少,学生很容易掌握,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都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读文中进行检查,我觉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2、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小作者的情感,我抓住几个含有情绪词的句子,比如:“从哪些段落可以感觉到萧红是个孩子?你想让你的倭瓜爬到哪?想让你的黄瓜结多大?”让学生反复朗读,置身于园子之中,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7*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在阅读过程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领悟作者的写作方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朗读,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各种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式,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火烧云》片段: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
”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2.同学们,这段文字选自《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
《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而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写得最纯美、最快乐的一个章节。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正确领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明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我”记忆中的园子——色彩明亮、健康、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4~15):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展现了“我”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课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2、介绍《呼兰河传》(出示课件)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归纳学生的发言)(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七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祖父的园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词卡片。
4. 小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祖父的园子》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尊重的情感。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生词。
(2)学生进行生词接龙游戏,巩固生词记忆。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分享自己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尊重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表达对家人的热爱和尊重。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卡片练习。
(2)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家庭爱的短剧,进行课堂表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分享和表演,评估学生在合作和表达能力上的进步。
3.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的掌握情况。
7.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针对课文特点,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体会祖父对“我”的包容和疼爱之情上。
教学时紧紧围绕“‘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而展开,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1)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交流、讨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生字1 【蝴】读音:hú巧记:此“虫”本姓“胡”,花衣穿花丛。
字义:[蝴蝶]昆虫名。
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喜在花间、草地飞行,吸食花蜜组词:蝴蝶结造字:形声法造句: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笔顺:左窄右宽,左右要紧凑。
“月”的撇伸展。
字歌:水多汇成湖米粉制糨糊昆虫有蝴蝶王旁是珊瑚2 【帽】读音:mào巧记:毛“巾”身边藏,感“冒”好预防。
字义:①帽子②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组词:①帽子草帽②笔帽儿螺(luó)丝帽儿造字:形声法造句:今天,苏珊戴了一顶特别漂亮的帽子。
笔顺:右部上宽下窄,右上部两横不要与两竖连接。
3 【瞎】读音:xiā巧记:眼睛(目)受了伤“害”。
字义:①胡乱地,没来由地②眼睛看不见东西组词:①瞎闹瞎说瞎编②瞎眼造字:形声法造句:大人们忙着种菜,我们几个小朋友跟在后面瞎闹。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横画的长短有变化。
字歌:有谷心豁达车多要管辖用刀来收割闭目说瞎话4 【铲】读音:chǎn巧记:合金(钅)六厂(产)。
字义:①用锹或铲子削平或取出来②削平东西或把东西取出来的器具组词:①铲平铲土铲菜②铁铲铲子造字:形声法造句:铲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障碍,才能走向成功。
笔顺:左窄右宽。
右下撇画伸展,不失重心。
字歌:金属制铁铲三撇变成彦谚语多积累加页变容颜5 【韭】读音:jiǔ巧记:不是(非)“一”。
字义:韭菜,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花白色。
叶和花嫩时可用作蔬菜组词:韭菜韭黄造字:会意法造句:我最爱吃妈妈做的韭菜馅饺子。
笔顺:左竖起笔低于右竖,横间距均匀;末横宜长。
6 【穗】读音:suì巧记:“禾”苗优“惠”人人爱。
字义:谷类植物聚生在一起的花或果实组词:谷穗儿麦穗儿高粱穗儿造字:形声法造句:望着沉甸甸的谷穗儿,人们发自内心地高兴。
笔顺:右边要紧凑,不要丢掉“惠”中间的一点。
7 【抛】读音:pāo巧记:用手(扌)扔东西,使了“九”分“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祖父的园子》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图文讲解+知识要点知识点教材分析: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2、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
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4、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识。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我会写: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蚂:蚂蚱蚱:蚂蚱蚱蜢樱:樱桃樱花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ì)瞎:瞎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承:承认承担承载承重继承承包拴:拴马拴住拴牢拴线拴束瓢:水瓢瓢泼瓢虫瓢饮逛:游逛闲逛逛街逛公园形近字:蝴(蝴蝶)湖(湖水)拔(拔草)拨(拨打)瓢(水瓢)飘(飘落)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huàng摇晃结:jiē结果子jié结束近义词:漂亮——美丽闪烁——闪耀存心——故意特别——非常随意——随便阴凉——凉爽反义词:新鲜——陈腐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随意——拘束阴凉——炎热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
仿写句子祖父的园子1. 祖父的园子就像一个神奇的宝藏盒,里面藏着无数的惊喜和欢乐。
就像我每次打开那陈旧的木盒,哇,满满的都是儿时的回忆!例子:我走进祖父的园子,可不就像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贝的神秘之地嘛!2. 那园子是祖父的宝贝,不也像我的快乐城堡吗?每次我在里面撒欢,都开心得要飞起来啦!例子:你看,我在园子里奔跑着,不就跟自由的小鸟一样嘛!3. 祖父的园子啊,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息地。
这跟家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样嘛!例子:我在园子里安静地坐着,可不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安心嘛!4. 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多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呀,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例子:我看着那些花草,它们不就像在对我笑,跟小精灵似的嘛!5. 祖父在园子里忙碌的身影,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
这跟画家笔下的杰作有啥区别呀!例子:祖父弯着腰在园子里干活,那画面不就是一幅最美的画嘛!6. 园子里的阳光,温暖得如同母亲的怀抱。
难道不是这样吗?例子:我躺在园子里晒太阳,哎呀,真跟在妈妈怀里一样舒服呀!7. 祖父的园子是我的秘密基地,充满了神秘和趣味。
就像一个永远探索不完的奇妙世界呀!例子:我在园子里东瞧瞧西看看,这里面的秘密可真多呀!8. 那园子里的风,轻柔地吹过,像温柔的手抚摸着我。
这感觉不超棒吗?例子:风一吹过来,哇,就像有人轻轻摸我的脸呢!9. 祖父的园子,承载着我的童年,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这不是最重要的嘛!例子:我长大后还是会常常想起祖父的园子,它对我来说多重要呀!10.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独特,那么让人着迷。
这难道不是最特别的嘛!例子:我就是对园子里的一切都爱得不行,它们太独特太让人着迷啦!我的观点结论:祖父的园子就是我心中最特别、最温暖、最充满回忆的地方,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