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24
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考纲要求及学习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伴性遗传的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分析】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基因随性染色体传递的规律【教学方法】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一)导入1、整合学生问题,直接引入复习课题,给出本节复习要点:(1)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2)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堂探究探究一、伴性遗传的概念1、学生阅读并填充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根据基因所在性染色体的位置及显隐性引出伴性遗传的几种常见方式。
探究二、伴X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让学生说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让学生说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说出有几种婚配方式。
3、学生上黑板写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3、让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伴X隐性的遗传病特点。
探究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学生说出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并写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学生写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师生共同归纳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探究四、伴Y遗传特点及实例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
若生女孩则100%患病;若生男孩,则100%正常。
这种遗传病属于()遗传A.常染色体上隐性B.X染色体上显性C.常染色体上显性D.X染色体上隐性例2.例2: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请据图回答。
(用B和b表示)(1)III3的基因型是_____,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中_____个体,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2) III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高考真题体验例3: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
浅谈伴性遗传的应用伴性遗传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又称性连锁或性环连。
厉年的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总觉得较难,下面我就将我在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几种伴性遗传的方式介绍给大家,然后应用相关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伴性遗传主要包括了XY型,ZW型,XO型,ZO型,还有伴Y的遗传。
这些遗传方式可以为人或动植物的遗传病做预测,避免人或动植物患某些遗传病。
下面我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XY型的生物雌性是同型的XX,雄性是异型的XY型,对于人类,所有哺乳动物,大部分的昆虫,两栖类,鱼类,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大麻,菠菜,蛇麻草等)都属于这类。
因此XY型在人类遗传病中可分为伴X的显性和伴X的隐性。
伴X的隐性遗传常见实例有:人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果蝇红白眼遗传等。
它的主要特点:第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第二,往往出现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第三,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即基因一般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也可以由女性通过她的女儿传给她的外孙。
比如说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其母亲患病,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女性患者的X 的隐性致病基因必提供给儿子和女儿。
若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也就是说男性患者的X隐性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提供给女儿)。
第四,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即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正常)。
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伴X的显性遗传病常见的是人的抗维生素D的佝偻病,它的特点:第一,往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第二,具有世代连续交叉遗传的现象。
第三,男性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第四,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注意: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伴Y的遗传病,比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因为致病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因而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伴性遗传的应用与实践案例分析伴性遗传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模式,它是一种由通过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非均等遗传所引起的性别相关遗传现象。
在人类中,伴性遗传通常与X染色体相关。
本文将分析伴性遗传的应用与实践案例,探讨它在医学、科学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医学领域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应用。
以血友病为例,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功能异常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通过X染色体伴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
通过对血友病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发展机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伴性遗传还可以用于进行基因检测和预测,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可能患有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风险,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科学研究领域伴性遗传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果蝇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果蝇的眼睛颜色变异,发现了伴随性连锁遗传的现象,并进一步解析了这些变异的遗传机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并推动了遗传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此外,伴性遗传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其他性状和基因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深入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
三、社会影响伴性遗传的实践案例不仅仅局限于医学和科学领域,也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法律领域中,血缘鉴定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伴性遗传的实践案例。
通过对亲子关系中X染色体遗传特征的分析,法医学专家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纠纷,提供有效的证据和科学依据。
此外,在人类演化研究中,伴性遗传也为研究人类基因流动和人类族群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揭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伴性遗传在医学、科学和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实践案例。
它为人类了解疾病发展机制、推进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法律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依据。
未来,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伴性遗传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其应用潜力,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1. 伴性遗传的概述伴性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模式,其中由X染色体上特定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
这些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如果他们继承了一个携带该基因的X染色体,无法通过第二个X染色体来抵消缺陷。
与此相对的是,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大部分情况下,她们只需要继承一个携带该基因的X染色体,才会表现出相关的性状。
伴性遗传也被称为X连锁遗传。
2. 伴性遗传的机制伴性遗传是通过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细胞都会有两个性染色体,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则有两个X染色体。
伴性遗传通常与X染色体上的突变有关。
如果一个基因发生突变,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他们会表现出该突变基因相关的性状。
而女性,则需要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该突变基因,才会表现出相关性状。
这导致伴性遗传的性状在男性中更加常见。
3. 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血友病:这是一种血液凝固异常的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VIII或IX的缺乏引起。
男性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严重的症状,而女性则通常是携带者。
这是由于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男性只需要继承一个基因突变的X 染色体即可。
•蚕豆症:这是一种由于辅酶Q的缺乏引起的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精神发育迟缓和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男性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严重的症状,而女性则通常是携带者。
•远视:远视也称为近视眼,这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
其中一种远视类型,X连锁远视,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男性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较严重的症状,而女性则通常是携带者。
4. 伴性遗传的应用伴性遗传的理解对医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以下方面应用广泛:•健康咨询:了解伴性遗传对个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患有伴性遗传疾病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测试来了解自己和家庭的风险,并能够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第3节伴性遗传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1.伴性遗传(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
(2)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②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③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④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合作探讨]探讨1:分析下面的色盲家系图谱(1)若X b表示色盲基因,则Ⅲ-9的基因型是怎样的?(2)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提示:(1)X B X B或X B X b。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遗传。
探讨2:观察教材图2-12和2-13,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提示: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思维升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女性只有X b X b才表现为色盲,而X B X b表现为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所以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约7%,而女性只有0.5%。
(2)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3)具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以后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4)其他特点:①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②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为正常。
③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1.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D.祖父【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
2.3 伴性遗传 讲义 教师版一、伴性遗传1.概念:______性染色体_____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___性别_____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 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 1.人类的X 、Y 性染色体X 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 染色体只有X 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注:果蝇的性染色组成中,Y 染色体比X 染色体长。
2.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_____X 染色体_____上,_____Y 染色体_____上没有等位基因。
3.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4.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5.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_____多于_____女性。
(2)交叉遗传。
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___母亲____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____女儿____。
(3)隔代遗传。
通常表现为上一代父母亲无患病个体,但子女中有患病个体,即“无中生有”。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_____X_____染色体上。
2.致病基因:_____X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显_____性基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型4.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女性_____多于_____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_____女性_____都是患者,_____男性_____正常。
通常表现为连续遗传。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2.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3.伴性遗传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_____ZW_____(异型);雄性:_____ZZ_____(同型)(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知识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知识点梳理】1.性染色体的类型及传递特点(1)性染色体类型与性别决定(2)传递特点(以XY型为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伴性遗传的应用及遗传病的解题(应知应会)一、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遗传咨询中的应用: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你是医生,从优生角度考虑,你会对他们做出什么建议呢?为什么?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不同。
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异型(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思考:已知鸡的羽毛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控制鸡芦花性状的基因B位于Z染色体上。
现某鸡场场主欲根据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将鸡场中的雏鸡在早期就将雌雄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如果你是鸡场场主,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呢?二、判断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一)遗传病类型:(6种)1、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2、细胞核遗传(1)常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Y遗传(二)判断步骤: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判断依据:母亲病,子女全病2、确定是否伴Y遗传——判断依据:患病的只有男性,且男病的后代中,男性全病,女性全正常,即“传男不传女”。
3、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不患病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有中生无为显性(患病的双亲,生出不患病的孩子)4、确定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1)若为隐性:找到系谱图中女患者,若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全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不患病的,则只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注意:若系谱图中无女患者,或未体现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则应用假设法进行推导验证(以患者为突破口)。
(2)显性:找到男患者,若男患者的母亲、女儿全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中有不患病的,则只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注意:若图谱中未体现男患者的母亲或女儿,则应用假设法进行推导验证(以患者为突破口)。
5、若无法判断显隐性,则假设为显性或隐性,然后重复4步骤。
判断口诀:子女同母为母系,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为伴性例1:判断以下四幅遗传系谱图分别是何种遗传病类型三、遗传病的概率计算(一)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1、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白化病例2: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他们想要再生一个正常的女儿几率是:()A、70% B、37.5% C、25% D、12.5%思路:根据子女患病情况去判断显隐性,推断父母的基因型,再推断某子代(孩子、儿子、女儿)的患病情况概率◆注意:问题中是否涉及性别,若涉及性别,性别是否已经确定,若确定(已经生了)则不需乘1/2(生男生女的概率),若不确定(还未生),则需乘1/2。
伴性遗传是什么及应用伴性遗传是指一种特殊的遗传模式,其中一个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影响到与之伴随的性状的表现。
在人类中,伴性遗传通常指的是与X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模式。
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伴性遗传常与男性有关。
本文将从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具体实例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讨论。
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性状。
X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两种类型: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指的是通过一条X 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以导致性状的表现,而隐性基因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进行影响才能导致性状的表现。
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只需要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以导致性状的表现。
因此,如果一个男性获得了一条带有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那么他将表现出来与该基因相关的性状,无论这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具体来说,伴性遗传通常指的是隐性基因的传递。
如果母亲是基因携带者(即她的一条X染色体携带有隐性基因),而父亲不是基因携带者(因为他只有一条X 染色体,且没有另一条X染色体来携带隐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儿子有一半的机会获得母亲的携带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从而导致相关的性状的表现。
另外,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她们获得了一条携带有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也不会导致性状的表现,只有当她们获得了两条携带有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时,才会表现出相关的性状。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血友病就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
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遗传缺陷引起的,影响了血液的凝结功能。
由于血友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所以多数病例发生在男性身上,而女性通常是疾病的携带者。
通过对家族中的伴性遗传疾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此外,伴性遗传也与智力障碍有关。
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智力障碍,主要影响男性。
通过对家族中的伴性遗传疾病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家庭了解患者的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支持计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伴性遗传(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应用【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要点梳理】要点一、伴性遗传的方式及其特点1、伴Y染色体遗传(1)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
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谱图如下图(阴影代表男性患者)。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特点: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患者中女多男少。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下图(阴影代表患者)。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特点: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患者中男多女少。
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3)典型系谱图如下图(阴影代表男女患者)。
4、伴性遗传中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5、注意事项(1)运用遗传特点解决遗传图谱问题时,应注意几种特殊情况,可直接判定遗传方式。
(2)运用遗传规律解决概率计算问题时,应注意“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区别。
(3)运用遗传特点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应注意与性别联系,并写出遗传图解,确保正确。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鸡的伴性遗传规律,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学会利用伴性遗传原理进行鸡的性别鉴定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训原理1.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为ZZ型,母鸡为ZW型。
伴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伴性性状总是伴随着Z染色体的分离和重组而表现出来。
2. 伴性遗传规律:在伴性遗传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受母本和父本基因的共同影响,而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则仅受父本基因的影响。
3. 伴性遗传在生产中的应用:利用伴性遗传原理,建立家禽自别雌雄品系,提高鉴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三、实训内容1. 实验材料(1)实验鸡:金、银色羽鸡,快、慢羽鸡,芦花羽鸡。
(2)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镜、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吸管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鸡的外形、鸣声等特征,进行初步雌雄鉴别。
(2)采用翻肛法进行雌雄鉴别。
(3)通过实验验证伴性遗传规律,观察并记录不同基因型鸡的羽毛颜色、生长快慢等性状。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伴性遗传规律和特点。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金、银色羽鸡实验:金色为隐性性状,银色为显性性状。
实验结果表明,金色公鸡与银色母鸡交配,后代全部为金色母鸡,银色为公鸡。
(2)快、慢羽鸡实验:慢羽为显性性状,快羽为隐性性状。
实验结果表明,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交配,后代全部为快羽母鸡,慢羽为公鸡。
(3)芦花羽鸡实验:芦花羽为显性性状。
实验结果表明,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交配,后代全部为芦花鸡。
4.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鸡的伴性遗传规律和特点。
(2)伴性遗传在生产中的应用,如性别鉴定、遗传育种等。
(3)实验操作技能,如显微镜观察、解剖等。
四、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鸡的伴性遗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伴性遗传在鸡的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鸡的外形、鸣声等特征,进行初步雌雄鉴别,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