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9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框架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保护环境以及维护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框架。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非生物组成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生物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非生物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1.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依赖的各种不同物种的总和。
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2. 生物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区内能够繁殖后代并与同类进行交配的个体总和。
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等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3.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它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同时也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物质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内物质的平衡和稳定。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通常是从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体利用的化学能。
能量的流动关系到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3.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能够相互依存和制约,保持生态平衡。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型。
1. 陆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等。
陆生生态系统通常由植物、动物和非生物因素(土壤、水、空气等)组成。
2.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适应了水中的生活环境,并与水体环境相互作用。
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不合理行为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引发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总结.20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语句: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潮湿或比较潮湿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构造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构造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构造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二、生态系统的构造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络,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互相交织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构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
3、消费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3.1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 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
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比较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构成不同的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四级消费者。
(2)食物网:
✓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作用: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代谢类型组成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等引入生物群落,被生物所利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需)分解者异养型(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和蚯蚓、蜣螂等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物盾循环中的关键成分3.相互关系: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组成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物链分析:食物链草鼠蛇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3)食物网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特点: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
(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①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
②“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O2B.H2O 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能量,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D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是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答案】B【解析】捕食者的存在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A正确。
高二生物科目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1.高二生物科目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篇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枯枝落叶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返回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制成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具有化学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7.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产生的有机物,因此被称为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在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也叫草食动物)称为初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称为二级消费者;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的大型食肉动物称为三级消费者。
8.分解者:主要指生活在腐生生物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9.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一般存在着捕食关系;除了捕食,食物网中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竞争。
10.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消费级和营养级的区别:消费级总是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级,营养级以生产者为第一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同一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水平和不同的消费者水平;同一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级和一个消费级,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有一级。
2.高二生物科目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篇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整理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整理: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物种组成的一组生物群体,分为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所活动的全部领域,包括地面、水域和大气层等。
- 适应性放散:同一生态位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性分化来避免竞争,具有相似生活方式的物种在不同地域生存。
-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或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生活条件和适应方式。
- 环境因子:环境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活动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 有机体: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个体被称为有机体。
3.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生物个体: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物种的单个个体或某一阶段的生物。
- 种群:生态系统中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群体。
- 群落:生态系统中由多个物种组成的一组生物群体。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 生物圈:地球上范围广泛的所有生态系统的集合体。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能量从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生物各个层次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元素和化合物的循环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主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各组织、器官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 稳定性:生态系统对于外界扰动的抵抗力和恢复的能力。
- 生态脆弱性: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越脆弱的生态系统越容易受到破坏。
以上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在生物界中,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地区或场所中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总体,而生物种群是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体。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常通过食物链来相互关联。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消耗的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一层次称为营养级,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在能量和物质流动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是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常是光合作用的植物。
第二级是食草动物,第三级是食肉动物。
食物链的每一级都有一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使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传递和循环。
能量流也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能量。
植物转化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影响着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数目和分布。
能量的流动还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能量的损失和转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
水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和脱氮。
除了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之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相互作用。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共生和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许多生物栖息地和地理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群;不同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群落;不同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
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
D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2.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的比例增加,通过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的利用率。
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4)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答案】(1)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捕食和寄生(3)光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荔枝、山绿豆、杂草分解者营养(食物网)【解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蚯蚓)。
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植食性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
(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常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常考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常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 高中 > 高二 > 高二生物 > 高二生物必修】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2.自然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虫不成灾”,其根本原因是 ( )A.昆虫的繁殖能力较小B.食物的限制C.天敌的捕食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4.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的是 (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阔叶林D.北极苔原5.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C.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D.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想要更好的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因此为同学们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常考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更快更好的提高成绩!。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试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C【解析】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
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考点】生态系统结构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注意掌握一些特例。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对,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考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点评:本题简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和判断。
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调查数据。
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答案】A【解析】物种数越多,物种的多样性就增加,营养结构就越复杂,施用有机肥的田比施用化肥的田中的有机物质要多。
所以答案选A。
【考点】生态系统的调节点评: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生产中的例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