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97.99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练习答案1、哀①伤心,哀叹②同情,怜悯③伤悼(为……哀叹)2、爱①喜欢,喜爱②爱惜,顾惜③吝惜④同情⑤爱戴6吝啬3、安①安定,安适②使……安③哪里④怎么⑤安慰4、按①用手压或摁②压抑,止住③巡行,巡视④追究,查究5、案①几案②通“按”审察,察看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6、拔①超越,超过②攻下③提拔④拔出7、白①白色②清楚③下对上告诉④明白,昭雪8、败①破败②败坏③失败④打败⑤凋残,衰落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②拜见③授予名位或官职④接受任命⑤拜上,呈上10、报①报告,告诉②回复,答复③报答,酬谢④报效⑤通“赴”,到……去11、暴①突然②同“曝”,晒③暴躁④凶恶,残酷⑤同“曝”,暴露,显露12、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③周到④备有13、被①覆盖②表示被动③被子④遭受,蒙受⑤同“披”,穿着14、倍①加倍②同“背”,违背15、悲①哀痛,伤心②同情,思念③叹息,感慨16、北①北方②特指元军③向北④败逃的人⑤打败仗17、背①脊背,背面②背上背着③背离,背叛④离开,引申为死⑤背诵18、奔①逃亡19、本①草木的根②本来,原来③来源④探求根本,考察⑤抄本20、彼①指示代词,那②他,他们③别人,对方21、逼①十分,极②强迫,威胁22、辟①开,打开②开设,开辟③同“避”,躲避23、蔽①遮住,掩护②隐藏,蒙蔽24、毕①完,结束②使……结束③全部①有利,便利②能说会道③就④灵活处置26、遍①全,全部27、表①外,与“里”相对②表明,表白③给皇帝的奏章④标记,作标记28、并①合并,吞并②并行,并列③一起,都④并且29、伯①排行第一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③同“霸”,霸主30、薄①微薄,薄弱②迫近,逼近③轻视,看不起④(土地)贫瘠⑤与“厚”相对6浅薄,微薄31、泊①停船②恬静,淡泊32、博①宽广,广博②换取,讨取①行走,徒步②脚步,举足两次为一步34、裁①裁衣服,剪裁②同“才”,刚刚③裁决④风格,样式35、苍①深绿色②灰白色36、操①拿着②从事,担任③掌握,操作④操守,品德37、草①草②在草间③初稿④结草:报恩38、策①计策,策略②马鞭③拄着(拐杖)39、曾①曾经②竟,竟然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0、差①差别②差错,错误③稍微地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41、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42、长①长(与“短”相对) ②擅长③一直,经常④生长⑤年长的人⑥长久的43、超①一跃而上②遥远44、朝①朝拜,上朝②使……朝拜③朝代(朝廷) ④早晨45、陈①陈列②陈述③陈旧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46、称①声称,说②号称,称作③称颂,赞许④适合,相称47、诚①确实,的确②真心,真诚③如果,果真48、出①外出②逃出③拿出④出现,显露⑤超出,超过⑥出京任职⑦使……流出49、除①台阶②去掉,清除③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50、辞①言辞②告别③推辞,拒绝④口供,讼词(受辞:受审讯) ⑤文体的一种51、驰①疾驱,车马疾行②向往③传播,传扬52、冲①交通要道②谦虚③虚,空虚④向,对着53、传①传舍:驿舍,客舍②流传③传授④流传的文字⑤传递,传送⑥文字记载⑦解释经的文字54、垂①垂挂,垂下②流传③临近④垂手55、次①临时驻扎和住宿②次序,按顺序排列③第二,其次④造次:仓猝⑤次第:情形、光景56、刺①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57、促①催促②紧、急58、错①镶嵌②交错,交叉③错误59、处①处于,处在②处所,地方③处理,安排④居住⑤相处,交往⑥置身,引申为享有60、达①到,到达②通达,通晓③得志,显达61、殆①大概,恐怕②危险③差不多④近于,接近62、怠①懒惰,松懈②轻慢,不恭敬③疲倦,疲乏63、旦①早晨②天,日③旦日:第二天④旦夕:指时间短⑤旦暮:从早到晚64、独①唯独,只有②残暴无道③岂,难道④老而无子⑤非独:不仅。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1. 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单选题]具备,具有全部,详尽器械,用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2. 具:具以情告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
3. 具∶百废具兴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4.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6. 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7. 俱:湖中人鸟声俱绝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9. 俱: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单选题]全,都一起,在一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飘游了几十里,10. 聚:聚室而谋曰 [单选题]聚拢集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11. 聚:峰峦如聚 [单选题]聚拢(正确答案)集合答案解析: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聚起来。
12. 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单选题]立即(正确答案)就,竟答案解析: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13. 遽: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单选题]立即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14. 决:孔子不能决也 [单选题]决断,判定(正确答案)解决答案解析: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词汇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汇单位存在,而非虚词的辅助性语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词汇。
一、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答案:1. 人生、死、丹心、汗青;2. 春江、潮水、海、明月;3. 花径、客、蓬门、君;4. 红豆、南国、春、几枝;5. 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
二、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1. 燕山、雪花、大、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广泛运用。
实词不仅仅是文言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表达意思、描绘景象的重要工具。
掌握实词的使用,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实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有些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读。
此外,实词的用法也需要注意,有些实词可能有特定的搭配或者固定的用法,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总之,实词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实词对于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虽历久弥新,然其词义深奥,实词繁多,非经训练,难以通晓。
故吾辈今试以实词翻译为题,以助学者深入浅出,洞悉文言之精髓。
一、实词释义实词,文言文中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列举数例,以供参考:1. 名词(1)山:大山也。
(2)水:流水也。
(3)马:骏马也。
2. 动词(1)行:行走也。
(2)食:进食也。
(3)读:读书也。
3. 形容词(1)大:广大也。
(2)美:美好也。
(3)善:善良也。
4. 数词(1)一:一个也。
(2)二:两个也。
(3)三:三个也。
5. 量词(1)匹:一匹马也。
(2)束:一束竹也。
(3)石:一石米也。
二、翻译技巧1.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实词含义。
如:“子路,善也。
”(子路,善良之人。
)“善”在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善良”。
2. 对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对应起来。
如:“孔子,圣人也。
”(孔子,圣人。
)“圣人”在现代汉语中仍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3. 词性分析法:根据实词词性,推测其意义。
如:“其山巍巍,其水潺潺。
”(那山巍峨,那水潺潺。
)“巍巍”和“潺潺”均为形容词,描述山和水的特征。
4. 拆分法:将实词拆分成若干部分,理解其意义。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运行,犹如从中而出。
)“日月”拆分为“日”和“月”,分别指太阳和月亮。
5. 举例法: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实词意义。
如:“吾友张生,才高八斗。
”(我的朋友张生,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比喻才学过人。
三、翻译练习1. 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总结实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训练,学者应能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学习之路漫漫,还需学者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能精通文言文。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文言文实词练习1.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又重之以修能.〔才能〕来吾道.夫先路〔引导〕B.服.之而已〔使……屈服〕秋之为状.〔情状〕C.是以见放.〔放逐〕新沐.者必弹冠〔洗头〕D.国人皆劝.〔劝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好似〕答:D 劝,劝勉,鼓励。
形容,形体容貌。
2.对以下加点字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非我也,兵.也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③佛印绝.类弥勒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两个"兵〞的意思一样,两个"绝〞的意思一样。
B.两个"兵〞的意思不同,两个"绝〞的意思一样。
C.两个"兵〞的意思不同,两个"绝〞的意思不同。
D.两个"兵〞的意思一样,两个"绝〞的意思不同。
.答:C ①兵器,②军队,③非常,④横渡。
3.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与.点也〔和〕饿殍.遍野〔饿死的人〕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其中〕假.舆马者〔借助,利用〕C.树.之以桑〔种植〕王则罪.岁〔获罪〕D.用.心一也〔因为〕秋水时.至〔按时令、季节〕.答:D A.与,赞成。
B.中,内心。
C.罪,归罪,责备。
4.以下句子中没有名词用作状语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欧阳子方夜读书。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答:C "王〞是名词用作动词。
夜、犬、廷,是名词用作状语。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④夜.缒而出。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闻.寡人之耳者。
⑦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④⑤/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③/⑥⑦答:C 讲析:①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④⑤名词活用为状语,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以下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一项为哪一项【】A.叶徒相似,其实..不如。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1. 本: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④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⑤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
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之道》)
2. 信: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②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修
改名词:经济术语)
以下是一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实词配套练,来帮助您提升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练将经典的120个实词进行了修改,以经济术语为主题,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练题目
1. 绵绵不绝的资金流
2. 坚守原则的资本不足
3. 因势而谋的市场预测
4. 忍辱负重的市价波动
5. 步履蹒跚的销售下滑
6. 厅堂大气的销售增长
7. 绝处逢生的利润损失
8. 策划周密的投资计划
9. 深入细致的盈亏平衡
10. 最终目标的利益最大化
11. 并驾齐驱的利润分配
12. 出人头地的效益突破
...
练说明
本练将经典的文言文实词与经济术语进行了配对,旨在帮助考
生通过对经济术语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实词。
考
生需要根据所给的实词配对,理解并分析其意义,并在文言文阅读
和写作中加以应用。
练的难度逐渐递增,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练方式和时间。
建议使用练题目进行刷题,并结合经典文言文阅读
材料进行实战练。
通过反复练,考生将更加熟悉和掌握文言文实词
的用法,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结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实词配套练习,通过
修改名词为经济术语的方式,帮助您提升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根据练习题目进行适当的练习,并结合经典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实战练习,以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您成功!。
高考文言文复习120个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A. ①②③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①②⑥⑦A.君既若见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见笑大方慈父见背36. 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杀人如不能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戍卒叫,函谷举莫令事不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40. 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D.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文言实词小练习(一)1.选出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爱霁云之勇且壮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表被动)4. 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 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病情)C.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形容词,忧愁,不快乐)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殆有神护者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木兰当户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字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吾得兄事之17.下列各项中对“度”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初生时的气度)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限制)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推测,考虑)D.众里寻他千百度(渡过)18. 与“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字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文言实词小练习(二)1. 下列各选项中,对“盖”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因为)B.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C.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遮盖)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大概,大约)2. 加点的“故”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
文言文实词有哪些【篇一:文言文实词有哪些】重要文言实词练习(50个)1.克(1)以此攻城,何城不克()(2)克终者盖寡()(3)克己奉公()2.莫(1)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2)莫如西归()(3)莫能与之争()(4)至莫夜月明()(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迁(1)终继五国迁灭()(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4)顷襄王怒而迁之()(5)帝素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4.劝(1)惩恶而劝善()(2)主精明于上,官劝力于下()(3)劝学()(4)劝君更尽一杯酒.()5.却(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2)却之而不恭()(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却匈奴七百余里()(6)相如因持璧却立()6.是(1)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4)同窗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7.适(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始适还家门()(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4)而适类于予()(5)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疑臣者不适三人 ( )(8)发闾左适戍渔阳()8.书(1)报任安书()(2)素不闻诗书之训()(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4)得鱼腹中书()(5)昼断狱,夜理书()(6)黄生借书说()9.孰(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属(1)有宁越、徐尚、苏秦之属为之谋()(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4)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6)屈平属草稿未定()11.数(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3)骑千余,卒数万人()(4)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2.率(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13.说(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秦伯说,与郑人盟()(4)触龙说赵太后()(5)是说也,人常疑之()14.素(1)且相如素贱人()(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4)吴广素爱人()(5)彼君子兮,不素餐兮()(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5.徒(1)仲尼之徒无道也()(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以慕君之高义也()(6)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6.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2)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3)河曲智叟亡以应()(4)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17.王(1)王好战,请以战喻()(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久不至.()(4)欲王关中.()18.微(1)烟涛微茫信难求()(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5)微斯人,吾谁与归()(6)微风鼓浪,水石相搏()19.幸(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4)幸可广问讯()(5)帝幸乾宁宫()20.阳(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阳为傅其奴()21.宜(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22.遗(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深追先帝遗诏()(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23.易(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3)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较,或未易量()(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以乱易整,不武()(6)但以十五城请易璧()24.阴(1)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2)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4)乃阴使召孙膑()25.右(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26.再(1)三年再会()(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27.造(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28.知(1)君何以知燕王()(2)则知明而行无过也()(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9.治(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治学严谨()(4)治民有方()(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不效则治臣之罪()30.诸(1)绛侯诛诸吕()(2)孟子对曰:“……不识有诸?”王曰:“有之.”()(3)乃赏成,献诸抚军()31.族(1)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2.卒(1)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3)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4)张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3.走(1)弃兵曳甲而走()(2)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34.左(1)元帝初镇江左()(2)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3)旁门左道()(4)虚左,自迎夷门侯生()35.疾(1)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2)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6.归(1)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2)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3)田园将芜,胡不归()(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5)寡人闻古之贤人,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就下也()37.负(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4)决负约不偿城()(5)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 予此所行负之责任()(8)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8.殆(1)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9.辞(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归去来兮辞()40.诚(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3)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41.除(1)洒扫庭除()(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42.兵(1)兵刃既接()(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3.病(1)君之病在肠胃()(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3)予购三百盆,皆病者()(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4.察(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微察公子()(3)人又能以身之察察()(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45.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期年不听朝()(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相如每朝时常称病()46.曾(1)曾益其所不能()(2)相逢何必曾相识()(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47.胡(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8.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2)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49.假(1)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2)开仓廪,假贫民()50.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侯生乃屏人间语曰()(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篇二:文言文实词有哪些】一、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二、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近年来,文言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水平,我们需要多加练习,特别是对于实词的应用。
本文将带领大家进行文言文实词练习,以增加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程度。
一、用“穷”和“疾”造句穷:指贫困或困顿的境况疾:指快速或激烈,也指疾病1. 吾家虽穷,乐甚幸也。
2. 穷山恶水,常能造就英雄人物。
3. 人有穷时,便知兄弟几人。
4. 虽然家道清贫,但心中尚有穷理。
疾:1. 疾风知劲草,疾病考验人的勇气和坚韧。
2. 心急如疾风,语速也会随之增快。
3. 如今社会变化之疾,让人无法适应。
4. 疾行如飞,犹如箭矢疾射而出。
二、用“健”和“患”造句健:指健壮或健康患:指困扰或灾害1. 心身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2. 健步如飞,步履矫健,展现出自信。
3. 乐善好施,充满健康的人生态度。
4. 身心健康,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患:1. 灾害患上,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之中。
2. 坐立难安,心中有事,似乎患得患失。
3. 为了避免战争患于民众,我们应该坚守和平发展。
4. 人生常有患难,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三、用“贫”和“痛”造句贫:指贫困或不足痛:指疼痛或痛苦1. 平淡生活,但内心丰富,远比贫穷开心。
2. 贫苦不能安置才华,应该给予每个人发展的机会。
3. 拥有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贫穷并不能阻挡人的追求。
4. 肆无忌惮地挥霍财富,迟早会陷入贫困。
痛:1. 忍受病痛,身心皆受折磨。
2. 失去亲人,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
3. 精神之痛,远远胜过身体之痛。
4. 心有所依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通过以上实词练习,我们更加熟悉和掌握了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的用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这些实词,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信只要多加练习,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文言文的高手!。
文言文实词练习1. 请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例: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A. 公将鼓之B.沐猴而冠..C. 华而不实 D.犬牙交错...2. 请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例:友风而子雨..A. 师心自用B.是古非今...C. 不耻下问 D.不可理喻..3. 请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例: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A. 雷厉风行 B..管窥蠡测....C.星罗棋布 D.烟消云散....4.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C. 所以动心忍性D..5.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披坚执锐B..C.和颜悦色D...6.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B..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毕礼而归之.)驾轻就熟..义不东少而杀众.)昨夜西风凋碧树.D.左右欲刃相如.7.词义的古今变化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几类,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分类正确的是()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其始播百谷.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A. ①②/ ③④⑤ / ⑥⑦B.C.①③④ / ②⑥ / ⑤⑦D.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⑥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①⑥/④⑤/ ②③⑦①⑥/②③/ ④⑤⑦8. 加点的两个字属双音合成词的一句是( )A. 计社稷之安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中闻力拉崩倒之声D.璧有瑕,请指示 王....9. 选出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 )A. 青春作伴好还乡B.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C. 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D.天地盈盈,与时消息....10. 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 却看妻子 愁何在 / 铸以为金人 十二 ....B. 有五谷之实而兼百花之长 /曹操自江陵顺江 而下..C. 永之人争奔走 焉 / 距关,毋内诸侯..D.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 妇人暂而免诸国... 11. 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旧雨相逢,故人 得遇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B.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阿母得闻之,槌床 便大怒C. 亦雁荡具体 而微者 /...铁骑突出 刀枪鸣....D.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 而事之 /秋天漠漠向昏黑 .. ..12. 加点词不是偏义词的一项( ) A.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B.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 冀缓急或可救助..13. 加点词是偏义词的一项( )A. 故策之而知得失 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B.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 则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4. 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 B.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C.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D.狡兔死,走狗烹15.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
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诺。
”16. 加点的词均为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B.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C. 轲既取图奉 之,发图,图穷而匕见 .D.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17.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子曰:“君子病 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
”..A. 苦口良药利于病.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 之.. 18.选出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例:简发而栉,数米而炊.A. 辱致来简 , 受赐无量。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 居敬而行简D.精兵简政..19. 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见者皆憎其顽,不以人齿.A. 唇亡齿寒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C. 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D.抚臣庸愚何足齿 ,奈何经略也惜死.20. 下列各句中“策”的意义属本义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B. 束手无策..C. 大事书之于策 ,小事简牍而已D.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1. 下列各句中“顾”的意义属本义的一项是( )A. 三顾频烦天下计B. 顾此失彼..C. 瞻前顾后D.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22. 下列各句中“理”的意义属本义的一项是()A. 王乃使玉人理 其璞.B.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 也C. 理直气壮..D. 当窗理云鬓.23. 下列各句中“除”的意义属本义的一项是()A. 子除右丞相兼枢密使B.黎明即起,洒扫庭除..C. 除恶务尽D.日月其除..24. 下列文句中的空缺已依次填出,正确的一项是()简()而任之,择()而从之,则()者尽其谋,()者竭其力,()者播其德,()者效其忠,()()并用,垂拱而治。
A.能善文武仁信智勇B.能善智勇仁信文武C.仁善智勇信能文武D.勇智文武信善仁能2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 冬日则饮汤(热水),夏日则饮水。
.B. 樗里子滑稽(诙谐有趣)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C. 是冬大赦,而允独不在宥,三公咸复为言,明年,乃得解释(释放)。
..D. 谷愈(止)饥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
.2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显示职务升降,身份尊卑的一项()A.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C.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D.项王项伯东向坐....27. 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A.“居”与“上古穴居而野处”的“居”同义。
B.“肆”与“茶坊酒肆”的“肆”同义。
C.“成其事”的“成”属使动用法。
D.“致其道”的“致”与“雅量高致”的“致”同义。
28. 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齐宣王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A. “谓”,据下文看,可译为“劝说” 。
B.“已”与“死而后已”的“已”义同。
C.“王者”的“王”读 wà ng, 义为做大王。
D.“王政”的“王”音义同“王者”的“王” 。
29.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B.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C.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 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0. 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让魏公子曰.A.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B. 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C.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1. 加点的词与“不迁怒,不贰过”中的“过”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B.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C.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2. 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反的一项是()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②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③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A. 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3. 下列的“望”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吾尝跂而望焉②并汾乔木,望秋先陨③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⑥敢因此为怨望⑦不意君之望臣深矣⑧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⑨(汲)黯褊心不能无少望⑩自幼有公辅之望○11 先达德隆望尊○12王谢萧陈,南朝名门望族A. ①②⑥B.⑤⑦⑧C.⑩○11○12D.③④⑨34. 下列句子中“伐”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伐无道,诛暴秦/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愿无伐善,无施劳C. 此五霸之伐也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D.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近者奉辞伐罪35. 对下列句中“先”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②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尽寸之地④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6. 对句中“视”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③郑穆公使视客馆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⑤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⑥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A. ①②不同,①③相同B. ④⑥不同,④⑤相同C. ②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⑤⑥相同3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的一项( ) ①齐侯陈 诸侯之师 ②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 邺 ..③操乃留曹仁,徐晃守 江陵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 江北 ..⑤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⑥吾子淹 久于敝邑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⑥ C. ④③⑤⑥①D.④⑤⑥①② 38. 下列句中“微”的意义相同的一项()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③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④岭南微草,凌冬不凋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②④39.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刚直不阿阿,助词.B. 举案齐眉案,短足木盘.C. 出类拔萃拔,突出超出.D. 罢夫羸老罢,同“疲”,疲劳.40.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非天质之卑卑,低劣.B. 能谤议于市朝谤,毁谤.C.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奔,快跑D. 比肩接踵比,并列挨着.41.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蜀之鄙有二僧鄙,偏远的地方B.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见病矣病,生病.C.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曹,辈,相当于“们”.D. 予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唱,倡导.42.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彻,同“撤”,撤去.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自称的谦称,意为“仆”.C. 既陈而后击之陈,同“阵”,排列为阵.D.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乘,读 ché ng, 古时一车四马为乘.43. 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手把文书口称敕.敕,嘱咐B. 宠辱偕忘宠,宠幸.C. 览斯宇之所处兮,突显敞而寡仇.仇,怨恨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解释经义的文字.44. 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势均力敌敌,对抗.B.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斗争,比赛.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夺,耽误.D.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讥讽.45. 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宫,宫殿.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功劳.C. 辛未三日念六夜四鼓.鼓,击鼓进军D.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子,意动用法,意为统治.46. 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玄都观里桃千树观,音 guà n,道家修行处.B.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来C. 秦时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好,品性善良.D.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河,专指黄河.47. 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 退避三舍舍,放弃.B.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食,读 sì,吃----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接受.D. 夙夜忧叹夙,早晨.4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③岁无恙乎,民无恙乎,王无恙乎④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49. 与“六宫粉黛无颜色”中的“色”意义相同的一项()A. 断头臵城上,颜色不少变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C.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D.色愈恭,礼愈至..50. 与“条侯(周亚夫)免冠谢”中“谢”意义相同的一项()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C.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文言文实词练习答题卡姓名编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