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3
2021年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多选题”的类型分析含答案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 如图,正方体ABCD-ABCD中的正四而体A厂BD G的棱长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异面直线A&与所成的角是彳3B. 丄平而A^DC. 平而Acq截正四而体- BDC,所得截而而积为2D. 正四而体A - BDC{的髙等于正方体ABCD-\B,C X D X体对角线长的;【答案】ABD【分析】选项A,利用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找到异而直线所成的角;选项B,根据正方体和正四而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线而垂直的判定泄理容易得证;选项C,由图得平而ACQ截正四而体A - BDC x所得截面而积为A AC冋面积的四分之一:选项D,分别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和正四而体A - BDC.的高,然后判断数量关系即可得解.【详解】□ ______________ qA:正方体ABCD — AQCQ中,易处ADJIBC、,异面直线£3与所成的角即直线A"与BG所成的角,即ZA/G , LA.B G为等边三角形,ZABC,=-,正确:B:连接Bp, QB丄平面AdG®, AC|U平而AdGD,即人q丄B®又AG 丄Bp, B\BcBQ=B],有AQ 丄平而BDD 且,BQu 平而BDD X B X ,所以BD』A}C{,同理可证:BD』人》, = 所以8卩丄平而AQD ,正确:D t CiS Fic:易知平面心截正四耐本A-所得截而面积为半斗’错误;D:易得正方体ABCD- A且CQ的体对角线长为((血丫 +(近$ +(Qf =应,棱长为22于正方体ABCD-A^B^D.体对角线长的亍,正确.3故选:ABD.【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正方体的性质,找异而直线所成角的平而角求其大小,根拯线而垂直的判定证明39丄平而AGD,由正四而体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确左截而的面积,并求高,即可判断c、D的正误.2. 已知直三棱柱ABC-A^C,中,AB丄BC, AB = BC = BB、, D是AC的中点,0 为£C的中点•点p是BC]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点P运动到中点时,直线AP与平而AEG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遁5B. 无论点P在BC]上怎么运动,都有AP丄OB〕C. 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才有与OB】相交于一点,记为0,且—Y =-D. 无论点P在BC\上怎么运动,直线与AB所成角都不可能是30°【答案】ABD【分析】EP构造线而角,由已知线段的等量关系求tan ZPA\E =——的值即可判断力的正误;知C的正误;由直线的平行关系构造线线角为ZB.A.P ,结合动点P分析角度范囤即可知D的正误【详解】直三棱柱ABC-A/G 中,AB 丄BC, AB = BC =选项人中,当点P运动到BC】中点时,有F为坊q的中点,连接A£、EP,如下图示即有护丄而AdGFP・・・直线£P与平而所成的角的正切值:tanZPA^ = —AEEP = \ BB「AE =J A(B[+ B£= » BB{2 2tan ZPAjE = ‘ 故A疋确选项8中,连接B,C,与SC】交于E,并连接A}B,如下图示由题意知,B{BCC}为正方形,即有BQ丄而AB丄BCRABC -为直三棱柱,有丄而B.BCQ , BC; u面B.BCC,AjBj 丄BC、,又A】B] H BQ = B t:.BC}丄而A,BC,OQu而4dC,故SC】丄OB】同理可证:fB丄OB】,又fBcBC严B:.OB,丄而A.BC},又£Pu而ABC】,即有丄OB「故B正确选项C中,点P运动到BC;中点时,即在△ A.BC中A]P、OQ均为中位线选项D 中,由于"JIAB ,直线£P 与AB 所成角即为与Af 所成角:ZB/f结合下图分析知:点P 住B G 上运动时当P 在“或G 上时,ZB.A.P 最大为45°当户在Bq 中点上时,ZB X A,P 最小为arctan 返〉arctan 込= 30。
2021年海南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及答案解析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一直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2021年海南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目及答案解析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并提升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从难度适中的题目出发,逐步解析,帮助大家理清思路与解题思路。
题目一: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已知 AB = 2,AC = 2√2,A1B1 = 2√2,A1C1 = 2,线段 MN 在平面 ABCD 内部,以 AM 为轴旋转到 MNMN',交于 MN 于 J,MN' 于 K,再以 AK 为轴旋转到MNMN'',交于 MN 于 L,已知 LN = 2,求 KL 的长。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几何性质,理解其中的关系。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长方体的一些边长以及旋转后的线段情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和三角关系进行求解。
设 KL 的长度为 x,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BKL = ∠DKA = ∠NLA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NK = ∠ALN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LNK = ∠LKN,且∠LNK =∠MKJ(内角和等于外角)由于 L 在 MN 上,且 LN = 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tan∠MKJ = tan∠NKL = tan∠LNK = tan∠ALN = tan∠BNK通过利用这些等式和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整理出详细的解题步骤,具体过程略。
最后,计算得 KL 的长度为√10。
综上所述,本题通过巧妙地运用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知识,结合三角关系与三角函数的运用,成功求解出 KL 的长度为√10。
通过以上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解答立体几何题目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立体图形的性质,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和三角关系进行运用,巧妙地利用等式和三角函数的性质,逐步解析并求得所需答案。
2021年高考数学高考数学压轴题 立体几何多选题分类精编及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为1DD 的中点,N 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 .若2MN =,则MN 的中点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πB .若N 到直线1BB 与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则N 的轨迹为抛物线C .若1D N 与AB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双曲线 D .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椭圆【答案】BC 【分析】对于A ,连接MN ,ND ,DP ,得到直角MDN △,且P 为斜边MN 的中点,所以1PD =,进而得到P 点的轨迹为球面的一部分,即可判断选项A 错误;对于B ,可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利用抛物线定义知B 正确;对于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N x y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可知N 的轨迹为双曲线;对于D ,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MND π∠=,3ND =,可知N 的轨迹是以D 为圆心,33为半径的圆周; 【详解】对于A ,如图所示,设P 为MN 的中点,连接MN ,ND ,DP ,由正方体性质知MDN △为直角三角形,且P 为MN 的中点,2M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知MDN △不管怎么变化,始终有1PD =,即P 点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围城的几何体是一个以D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18,其面积214182S ππ=⨯⨯=,故A 错误;对于B ,由正方体性质知,1BB ⊥平面ABC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所以点N 的轨迹是以点B 为焦点,直线DC 为准线的抛物线,故B 正确; 对于C ,如图以D 为直角坐标系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N x y ,1(0,0,2)D ,(0,2,0)A ,(2,2,0)B ,则1(,,2)D N x y =-,(0,2,0)AB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整理得:2234y x -=,即221443y x -=,所以N 的轨迹为双曲线,故C 正确;对于D ,由正方体性质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MND ∠,即3MND π∠=,在直角MDN △中,3ND =,即N 的轨迹是以D 3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解析几何几种特殊曲线的定义,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与划归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2.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2AC =,11CC =,点D 为BC 中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111122A D AB AC AA =+- B .三棱锥11D AB C -的体积为3C .1AB BC ⊥且1//AB 平面11AC DD .ABC 内到直线AC 、1BB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答案】ABD 【分析】A .根据空间向量的加减运算进行计算并判断;B .根据1111D ABC A DB C V V --=,然后计算出对应三棱锥的高AD 和底面积11DB C S,由此求解出三棱锥的体积;C .先假设1AB BC ⊥,然后推出矛盾;取AB 中点E ,根据四点共面判断1AB //平面11AC D 是否成立;D .将问题转化为“ABC 内到直线AC 和点B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然后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判断. 【详解】A .()11111111222A D A A AD AD AA AB AC AA AB AC AA =+=-=+-=+-,故正确; B .1111D AB C A DB C V V --=,因为D 为BC 中点且AB AC =,所以AD BC ⊥, 又因为1BB ⊥平面ABC ,所以1BB AD ⊥且1BB BC B =,所以AD ⊥平面11DB C ,又因为36322AD BD BC ===,111111222DB C S BB B C =⨯⨯=, 所以1111111162333D AB C A DB C DB C V V AD S --==⨯⨯=⋅⋅=,故正确;C .假设1AB BC ⊥成立,又因为1BB ⊥平面ABC ,所以1BB BC ⊥且111BB AB B =,所以BC ⊥平面1ABB ,所以BC AB ⊥,显然与几何体为正三棱柱矛盾,所以1AB BC ⊥不成立;取AB 中点E ,连接11,,ED EA AB ,如下图所示:因为,D E 为,BC AB 中点,所以//DE AC ,且11//AC A C ,所以11//DE AC ,所以11,,,D E A C 四点共面,又因为1A E 与1AB 相交,所以1AB //平面11AC D 显然不成立,故错误;D .“ABC 内到直线AC 、1BB 的距离相等的点”即为“ABC 内到直线AC 和点B 的距离相等的点”,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满足要求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正确; 故选:ABD.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空间中三棱锥的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得到三棱锥的高和底面积,然后用公式进行计算;(2)等体积法:待求三棱锥的高和底面积不易求出,采用替换顶点位置的方法,使其求解高和底面积更容易,由此求解出三棱锥的体积.3.已知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分别沿着AB 、BC 、CD 、DA 把ABF 、BCG 、CDH △、DAE △向上折起,使得每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都与平面ABCD 垂直,再顺次连接EFGH ,得到一个如图2所示的多面体,则( )A .AEF 是正三角形B .平面AEF ⊥平面CGHC .直线CG 与平面AEF 2D .当2AB =时,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83【答案】AC 【分析】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证明出OH ⊥平面ABCD ,然后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EF ,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判断BC 选项的正误,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取CD 、AB 的中点O 、M ,连接OH 、OM , 在图1中,A 、B 、C 、D 是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则1122CH GH EH DH ===,O 为CD 的中点,OH CD ∴⊥,平面CDH ⊥平面ABCD ,平面CDH 平面ABCD CD =,OH ⊂平面CDH ,OH ∴⊥平面ABCD ,在图1中,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220a a >,可得四边形ABCD 的边长为2a , 在图1中,ADE 和AB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45BAF DAE ∠=∠=, 90BAD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a 的正方形,O 、M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则//OC BM 且OC BM =,且90OCB ∠=,所以,四边形OCBM 为矩形,所以,OM C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M 、OC 、OH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A a a -、()2,,0B a a 、()0,,0C a 、()0,,0D a -、(),,E a a a -、()2,0,F a a 、(),,G a a a 、()0,0,H a .对于A 选项,由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2AE AF EF a ===,所以,AEF 是正三角形,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0,AE a a =-,()0,,AF a a =,由111100m AE ax az m AF ay az ⎧⋅=-+=⎪⎨⋅=+=⎪⎩,取11z =,则11x =,11y =-,则()1,1,1m =-,设平面CGH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0,CG a a =,()0,,CH a a =-,由222200n CG ax az n CH ay az ⎧⋅=+=⎪⎨⋅=-+=⎪⎩,取21z =-,可得21x =,21y =-,则()1,1,1n =--,()22111110m n ⋅=+--⨯=≠,所以,平面AEF 与平面CGH 不垂直,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6cos ,23CG m CG m a CG m⋅<>===⨯⋅, 设直线CG 与平面AEF 所成角为θ,则sin 6θ=,23cos 1sin θθ=-=,所以,sin tan 2cos θθθ==,C 选项正确; 对于D 选项,以ABCD 为底面,以OH 为高将几何体ABCD EFGH -补成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E 、F 、G 、H 分别为11A D 、11A B 、11B C 、11C D 的中点,因为2AB =,即1a =,则1OH =,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2214V =⨯=,11211111113326A A EF A EF V S AA -=⋅=⨯⨯⨯=△,因此,多面体ABCD EFGH -的体积为111044463ABCD EFGH A A EF V V V --=-=-⨯=, D 选项错误.故选:AC. 【点睛】方法点睛:计算线面角,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进而确定线面角的垂足,明确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可确定线面角;(2)在构成线面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利用等体积法求解垂线段的长度h ,从而不必作出线面角,则线面角θ满足sin hlθ=(l 为斜线段长),进而可求得线面角; (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设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线面角θ的正弦值为sin cos ,a n θ=<>.4.一副三角板由一块有一个内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如图所示,090B F ∠=∠=,060,45,A D BC DE ∠=∠==,现将两块三角形板拼接在一起,得三棱锥F CAB -,取BC 中点O 与AC 中点M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C FM ⊥B .AC 与平面MOF 3C .平面MOF 与平面AFB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45°D .设平面ABF 平面MOF l =,则有//l AB【答案】AD 【分析】证明BC ⊥面FOM 可判断A ;根据AC 与平面MOF 所成的角为060CMO ∠=判断B ;利用特殊位置判断C ;先证明//AB 面MOF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判断D ; 【详解】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 OF BC OM OM OF O ⊥⊥=,所以BC ⊥面FOM BC FM ⇒⊥,故A 正确;因为BC ⊥面FOM ,所以AC 与平面MOF 所成的角为060CMO ∠=,所以余弦值为12,故B 错误;对于C 选项可以考虑特殊位置法,由BC ⊥面FOM 得面ABC ⊥面FOM ,所以点F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直线OM 上,不妨设点F 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M ,过点M 作//BC MN ,连结NF .易证AB ⊥面MNF ,则l ⊥面MNF ,所以MFN ∠为平面MOF与平面AFB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不妨设2AB =,因为060A,所以23BC =,则13,12OF BC OM ===,显然MFN ∠不等于45°,故C 错误. 设面MOF 与平面ABF 的交线为l ,又因为//,AB OM AB ⊄面MOF ,OM ⊂面MOF ,所以//AB 面MOF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l AB ,故D 正确; 故选:AD.【点睛】方法点睛: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法,证明线面垂直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答;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以及平面的方向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求解即可.5.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3,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1EF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 .AC BE ⊥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C .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D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是定值 【答案】ACD 【详解】由AC BD ⊥,1AC DD ⊥可证AC ⊥平面11D DBB ,从而AC BE ⊥,故A 正确; 取特例,当E 与1D 重合时,F 是F ',AE 即1AD ,1AD 平行1BC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C BF '∠,当F 与1B 重合时,E 是E ',BF 即1B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A AE '∠,可知1C BF '∠与1A AE '∠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不是定值,故B 错误;连结BD 交AC 于O ,又AC ⊥平面11D DBB ,点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是2AO ,也即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是22,故C 正确; 2AO 为三棱锥A BEF -的高,又1111224BEFS =⨯⨯=△,故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112234224⨯⨯=为定值,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常见方法为: (1)定义法:直接作平面的垂线,求垂线;(2)等体积法:不作垂线,通过等体积法间接求点到面的距离; (3)向量法:计算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即可.6.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DD 的中点,F 在侧面11CDD C 上运动,且满足1//B F 平面1A BE .以下命题正确的有( )A .侧面11CDD C 上存在点F ,使得11B F CD ⊥ B .直线1B F 与直线BC 所成角可能为30︒C .平面1A BE 与平面11CDD C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D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过点E ,F ,A 5 【答案】AC 【分析】取11C D 中点M ,1CC 中点N ,连接11,,B M B N MN ,易证得平面1//B MN 平面1A BE ,可得点F 的运动轨迹为线段MN .取MN 的中点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1B F MN ⊥,即有11B F CD ⊥,A 正确;当点F 与点M 或点N 重合时,直线1B F 与直线BC 所成角最大,可判断B 错误;根据平面1//B MN 平面1A BE ,11B FC ∠即为平面1B MN 与平面11CDD C 所成的锐二面角,计算可知C 正确;【详解】取11C D 中点M ,1CC 中点N ,连接11,,B M B N MN ,则易证得11//B N A E ,1//MN A B ,从而平面1//B MN 平面1A BE ,所以点F 的运动轨迹为线段MN .取MN 的中点F ,因为1B 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1B F MN ⊥,又因为1//MN CD ,所以11B F CD ⊥,故A 正确;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当点F 与点M 或点N 重合时,直线1B F 与直线BC 所成角最大,此时11tan C B F ∠=1tan 3023︒<=,所以B 错误; 平面1//B MN 平面1A BE ,取F 为MN 的中点,则1MN C F ⊥,1MN B F ⊥,∴11B FC ∠即为平面1B MN 与平面11CDD C 所成的锐二面角,11111tan B C B FC C F∠==22C 正确;因为当F 为1C E 与MN 的交点时,截面为菱形1AGC E (G 为1BB 的交点),面积为62D 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角,二面角,截面面积的求解,空间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题.7.(多选题)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点P 在侧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1AP BD ⊥,则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113P AA D V -=B .点P 必在线段1BC 上C .1AP BC ⊥D .AP ∥平面11AC D 【答案】BD【分析】对于A ,1111111113326P AA D AA D V S CD -=⋅=⨯⨯⨯⨯=, 对于B,C,D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判即可.【详解】对于A ,因为点P 在平面11BCC B ,平面11BCC B ∥平面1AA D ,所以点P 到平面1AA D 即为C 到平面1AA D 的距离,即为正方体棱长, 所以1111111113326P AA D AA D V S CD -=⋅=⨯⨯⨯⨯=,A 错误; 对于B ,以D 为坐标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0),(0,0,1),(1,1,1),(0,1,0)A P x z B D B C所以11(1,1,),(1,1,1),(1,0,1)AP x z BD BC =-=--=--, 因为1AP BD ⊥,所以1110AP BD x z ⋅=--+=,所以x z =,即(,1,)P x x ,所以(,0,)CP x x =,所以1CP xBC =-,即1,,B C P 三点共线, 所以点P 必在线段1B C 上,B 正确;对于C ,因为1(1,1,),(1,0,1)AP x x BC =-=-,所以111AP BC x x ⋅=-+=,所以1AP BC ⊥不成立,C 错误;对于D ,因为11(1,0,1),(0,1,1),(0,0,0)A C D ,所以11(1,0,1),(0,1,1)DA DC ==, 设平面11AC 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00n DA x z n DC y z ⎧⋅=+=⎪⎨⋅=+=⎪⎩, 令1x =,则1,1z y =-=,所以(1,1,1)n =-,所以110AP n x x ⋅=-+-=,所以AP n ⊥,所以AP ∥平面11AC D ,D 正确,故选:BD【点睛】此题考查了空间线线垂直的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三棱锥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考查计算能力,属于较难题.8.(多选题)在四面体P ABC -中,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若1233AD AC AB =+,则可知3BC BD = B .若Q 为△ABC 的重心,则111333PQ PA PB PC =++C .若0PA BC =,0PC AB =,则0PB AC =D .若四面体P ABC -各棱长都为2,M N ,分别为,PA BC 的中点,则1MN = 【答案】ABC【分析】作出四面体P ABC -直观图,在每个三角形中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详解】对于A ,1233AD AC AB =+,32AD AC AB ∴=+,22AD AB AC AD ∴-=- , 2BD DC ∴=,3BD BD DC BC ∴=+=即3BD BC ∴=,故A 正确;对于B ,Q 为△ABC 的重心,则0QA QB QC ++=,33PQ QA QB QC PQ ∴+++=()()()3PQ QA PQ QB PQ QC PQ ∴+++++=,3PA PB PC PQ ∴++=即111333PQ PA PB PC ∴=++,故B 正确; 对于C ,若0PA BC =,0PC AB =,则0PA BC PC AB +=,()0PA BC PC AC CB ∴++=,0PA BC PC AC PC CB ∴++=0PA BC PC AC PC BC ∴+-=,()0PA PC BC PC AC ∴-+=0CA BC PC AC ∴+=,0AC CB PC AC ∴+=()0AC PC CB ∴+=,0AC PB ∴=,故C 正确;对于D ,111()()222MN PN PM PB PC PA PB PC PA ∴=-=+-=+- 1122MN PB PC PA PA PB PC ∴=+-=-- 222222PA PB PC PA PB PC PA PB PA PC PC PB --=++--+22211122222222222222222=++-⨯⨯⨯-⨯⨯⨯+⨯⨯⨯= 2MN ∴=,故D 错误.故选:ABC【点睛】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成立.9.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如图,,M N 分别是正方形ABCD ,11BCC B 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面1D MN 与11BC 的交点是11B C 的中点B .平面1D MN 与BC 的交点是BC 的三点分点C .平面1D MN 与AD 的交点是AD 的三等分点D .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为1∶1【答案】BC【分析】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连FM 并延长分别交,BC AD 于,P Q ,连1,D Q PN 并延长交11B C 与H ,平面四边形1D HPQ 为所求的截面,进而求出,,P Q H 在各边的位置,利用割补法求出多面体11QPHD C CD 的体积,即可求出结论.【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连接FM 并延长,设FM BC P ⋂=,FM AD Q ⋂=,连接PN 并延长交11B C 于点H .连接1D Q ,1D H ,则平面四边形1D HPQ 就是平面1D MN 与正方体的截面,如图所示.111111////,22NE CC DD NE CC DD ==, NE ∴为1DD F ∆的中位线,E ∴为DF 中点,连BF ,,,90DCE FBE BF DC AB FBE DCE ∴∆≅∆==∠=∠=︒,,,A B F ∴三点共线,取AB 中点S ,连MS , 则12//,,23BP FB MS BP MS BC MS FS =∴==, 22111,33236BP MS BC BC PE BC ∴==⨯=∴=, E 为DF 中点,11//,233PE DQ DQ PE BC AD ∴=== N 分别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11113C H BP C B ∴==所以点P 是线段BC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点Q 是线段AD 靠近点D 的三等分点,点H 是线段11B C 靠近点1C 的三等分点.做出线段BC 的另一个三等分点P ',做出线段11A D 靠近1D 的三等分点G ,连接QP ',HP ',QG ,GH ,1H QPP Q GHD V V '--=, 所以111113QPHD C CD QPHQ DCC D V V V -==多面体长方体正方体从而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体积比为2∶1.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及多面体的体积,确定出平面与正方体的交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10.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那么这样的棱锥叫正四棱锥.若一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8,则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时,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棱的高与底边长的比为22B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πC .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为2D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3π 【答案】AB【分析】 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由21183V a h ==得254h a =,然后可得侧面积为242108a a+,运用导数可求出当32a =时侧面积取得最小值,此时3h =,然后求出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和SAO ∠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可得21183V a h ==,即254h a=所以其侧面积为1422⋅⋅==令()242108f a a a =+,则()23321084f a a a ⨯'=-令()233210840f a a a ⨯'=-=得a =当(a ∈时()0f a '<,()f a 单调递减当()a ∈+∞时()0f a '>,()f a 单调递增所以当a =时()f a 取得最小值,即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此时3h =所以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为2,故A 正确,C 错误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SAO ∠,由3h =,a =可得3AO = 所以4SAO π∠=,故B 正确,D 错误 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线面角及利用导数求最值,属于综合题.。
专题七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单项选择题1.假如棱长为A .12πB .24πC .36πD .144π【答案】C【解析】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为球的半径,利用球的外表积公式,即可得解.【详解】这个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其半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3R ==,所以,这个球的外表积为2244336S R πππ==⨯=.应当选:C.【点睛】此题考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外表积的求法,求出外接球的半径是此题的解题关键,属于根底题.求多面体的外接球的面积和体积问题,常用方法有:〔1〕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时,可恢复为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的直径,求出球的半径;〔2〕直棱柱的外接球可利用棱柱的上下底面平行,借助球的对称性,球心为上下底面外接圆的圆心连线的中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球的半径;〔3〕如果设计几何体有两个面相交,可过两个面的外心分别作两个面的垂线,垂线的交点为几何体的球心.2.某三棱柱的底面为正三角形,其三视图如下列图,该三棱柱的外表积为〔〕.A .63+B .623+C .123+D .1223+【答案】D【解析】首先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然后求解其外表积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为三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如此其外表积为:()1322222sin 60122S ⎛⎫=⨯⨯+⨯⨯⨯⨯︒=+ ⎪⎝⎭应当选:D.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下列图,如此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A .73B .143C .3D .6 【答案】A【解析】根据三视图复原原图,然后根据柱体和锥体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上半局部是三棱锥,下半局部是三棱柱,且三棱锥的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且棱锥的高为1,棱柱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的高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117211212232233⎛⎫⎛⎫⨯⨯⨯⨯+⨯⨯⨯=+= ⎪ ⎪⎝⎭⎝⎭. 应当选:A4.,,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1O 为ABC 的外接圆,假如⊙1O 的面积为4π,1AB BC AC OO ===,如此球O 的外表积为〔〕A .64πB .48πC .36πD .32π【答案】A【解析】由可得等边ABC 的外接圆半径,进而求出其边长,得出1OO 的值,根据球的截面性质,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设圆1O 半径为r ,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得24,2r r ππ=∴=,ABC 为等边三角形,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60AB r =︒=1OO AB ∴==1OO ⊥平面ABC ,11,4OO O A R OA ∴⊥====,∴球O 的外表积2464S R ππ==.应当选:A5.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 ,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 ,如此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A .EB .FC .GD .H【答案】A【解析】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即可求得M 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详解】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14D D 上的点在正视图中都对应点M ,直线34B C 上的点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在正视图中对应M ,在俯视图中对应N 的点是4D ,线段34D D ,上的所有点在侧试图中都对应E ,∴点4D 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E .应当选:A6.四面体ABCD 的顶点A ,B ,C ,D 在同个球面上,AD ⊥平面ABC ,3AD =,2AB =,3AC =,60CAB ∠=︒,如此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外表积为〔〕A .6πB .143πC .12πD .163π 【答案】C【解析】过ABC 外接圆1O ,作直线l ⊥平面ABC ,可得1123OO AD ==,在ABC 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BC =ABC 外接圆半径,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外接球半径,根据球的外表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如下列图,作ABC 外接圆1O ,过1O 作直线l ⊥平面ABC ,又DA ⊥平面ABC ,//DA l ∴,连接1AO ,并延长交球O 于H ,连接DH ,与l 的交点为球心O ,OH OD R ==,如此112OO AD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60BC AB AC AB AC =+-⋅⋅︒14922372=+-⨯⨯⨯=,BC ∴=,又由正弦定理得12sin 60BC O H =︒(1O H 为外接圆半径),13O H ∴= 222211621399R OH OO O H ∴==+=+=, 2412S R ππ∴==.应当选:C.7.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A处放置一个日晷,假如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如此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答案】B【解析】画出过球心和晷针所确定的平面截地球和晷面的截面图,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有关截线的关系,根据点A 处的纬度,计算出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详解】画出截面图如如下图所示,其中CD 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 是点A 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OA l ⊥;AB 是晷针所在直线.m 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依题意,晷面和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 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可知//m CD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AB m ⊥..由于40,//AOC m CD ∠=︒,所以40OAG AOC ∠=∠=︒,由于90OAG GAE BAE GAE ∠+∠=∠+∠=︒,所以40BAE OAG ∠=∠=︒,也即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40BAE ∠=︒.应当选:B8.△ABC 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O 的外表积为16π,如此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32C .1D .2【答案】C【解析】根据球O 的外表积和ABC 的面积可求得球O 的半径R 和ABC 外接圆半径r ,由球的性质可知所求距离d =【详解】设球O 的半径为R ,如此2416R ππ=,解得:2R =.设ABC 外接圆半径为r ,边长为a ,ABC 的等边三角形,212a ∴=,解得:3a =,2233r ∴===∴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1d ===.应当选:C.9.在三棱锥P ABC -中,BC ⊥平面PAB ,AP AB ⊥,D 是BC 的中点.假如45APB ∠=︒,60APC ∠=︒,如此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3B .2C D 【答案】C【解析】根据线面角的定义找到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平面角,法一:应用几何法,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对应边,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面角的正弦值;法二:应用向量法,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并确定线面角两边所在直线的方向向量坐标,进而求其余弦值,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正弦值.【详解】在三棱锥P ABC -中,BC ⊥平面PAB ,AP ⊂面PAB ,∴BC AP ⊥,又AP AB ⊥,AB BC B ⋂=,∴PA ⊥平面ABC ,即PDA ∠即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角.法一:设PA a =,由45APB ∠=︒,60APC ∠=︒,得AB PA a ==,∴AC =,BC =.又D 是BC 的中点,如此2BD =,∴在Rt ABD △中,2AD a ==.又易知PA AD ⊥,在Rt PAD 中,PD ==,∴sin 5AP PDA PD ∠==.法二:过点A 在平面ABC 内作//Ax BC .易知直线AP ,AB ,Ax 两两垂直,可建立如下列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不妨设1PA =,如此1AB =,ACBC =2BD =,有()0,0,0A ,()0,0,1P,2D ⎛⎫ ⎪ ⎪⎝⎭,∴1,0DA ⎛⎫=--⎪ ⎪⎝⎭,1,1DP ⎛⎫=-- ⎪ ⎪⎝⎭,如此3cos ,3DA DP DA DP DA DP ⋅===,∴10sin ,5DA DP =.应当选:C.,,,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如10.设A B C D体积的最大值为〔〕此三棱锥D ABCA...D.【答案】B【解析】如下列图,点M 为三角形ABC 的中心,E 为AC 中点,当DM ⊥平面ABC 时,三棱锥D ABC -体积最大此时,OD OB R 4===2ABC S AB == AB 6∴=,点M 为三角形ABC 的中心2BM 3BE ∴==Rt OMB ∴中,有OM 2==DM OD OM 426∴=+=+=()max 163D ABC V -∴=⨯=应当选B.二、多项选择题11.矩形ABCD 中,4AB =,3BC =,将ABD △沿BD 折起,使A 到A '的位置,A '在平面BCD 的射影E 恰落在CD 上,如此〔〕A .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直径为5B .平面A BD '⊥平面A BC 'C .平面A BD '⊥平面ACD 'D .A D '与BC 所成角为60【答案】AB【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与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结合对选项BCD 逐一进展分析,对A 选项注意确定球心位置,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外接球的直径.【详解】由题意,A E '⊥平面BCD BC A E '⇒⊥,又BC CD ⊥,A E CD E '=,∴BC ⊥平面A CD BC A D ''⇒⊥.故D 错误;又A B A D ''⊥,A BBC B '=,可得A D '⊥平面A BC ',又A D '⊂平面A BD '⇒平面A BD '⊥平面A BC '.故B 正确; 对C ,假如平面A BD '⊥平面ACD ',如此由A B A D A B '''⊥⇒⊥平面90A CD BA C ''⇒∠=︒与90A CB '∠=︒矛盾,故C 错误;取BD 中点为O .如此OA OB OC OD '===,故O 为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球心,所以直径5d BD ===,故A 正确.应当选:AB三、填空题1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BB 1、AB 的中点,如此三棱锥A -NMD 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答案】13【解析】利用11A NMD D AMN V V --=计算即可.【详解】因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BB 1、AB 的中点 所以11111112323A NMD D AMN V V --==⨯⨯⨯⨯= 故答案为:1313.如图,将正方体沿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截去一个三棱锥,如此共可截去八个三棱锥,得到一个有十四个面的半正多面体,它们的棱长都相等,其中八个为正三角形,六个为正方形,称这样的半正多面体为二十四等边体.假如用一小桶油漆刚好可以涂该二十四等边体的外表一遍,如此用该小桶油漆去涂与该二十四等边体棱长相等的正四面体魔方外表(也是涂一遍),那么至少可以涂___________个这样的正四面体魔方.(结果取整数)【答案】5【解析】设二十四等边体的棱长为1,计算其外表积,再计算正四面体魔方的外表积,即可解得.【详解】设该二十四等边体的棱长为1,如此正四面体魔方的棱长也为1,如此该二十四等边体的外表积为2218161622⨯⨯⨯+⨯=,正四面体的外表积为214122⨯⨯⨯=2 5.46=+≈,所以至少可以涂5个这样正四面体魔方. 故答案为:5.14.三棱锥P ABC -中,AP 、AB 、AC 三条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P 为球心,4为半径作一个球,如此该球面被三棱锥四个外表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______.【答案】3π【解析】采用数形结合,然后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由题可知:AP 、AB 、AC 三条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如图:所以PC PB BC ====2AM AF ===,所以tan tanAPF APM ∠=∠==6APF APM π∠=∠= 所以12EPF CPM π∠=∠=,如此4123EF MN ππ==⨯=44,2332NE MF ππππ=⨯==⨯= 所以球面被三棱锥四个外表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42333ππππ⨯++= 故答案为:3π 15.直四棱柱ABCD –A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 =60°.以1D 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 【解析】根据条件易得1D E =1D E ⊥侧面11BC CB ,可得侧面11B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E 可得侧面11BC CB 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EFG 的弧FG ,再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如图:取11B C 的中点为E ,1BB 的中点为F ,1CC 的中点为G ,因为BAD ∠=60°,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均为2,所以△111D B 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D E=111D E B C ⊥,又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为直四棱柱,所以1BB ⊥平面1111D C B A ,所以111BB B C ⊥, 因为1111BB B C B =,所以1D E ⊥侧面11BC CB ,设P 为侧面11B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如此1DE EP ⊥,1D E =||EP === 所以侧面11B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E因为||||EF EG =11BC CB 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EFG 的弧FG ,因为114B EF C EG π∠=∠=,所以2FEG π∠=,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22FG π==.. 16.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如此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解析】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圆锥内切球的问题,然后结合截面确定其半径即可确定体积的值.【详解】易知半径最大球为圆锥的内切球,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下列图,其中2,3BC AB AC ===,且点M 为BC 边上的中点,设内切圆的圆心为O ,由于AM =122S =⨯⨯△ABC设内切圆半径为r ,如此:ABC AOB BOC AOC S S S S =++△△△△111222AB r BC r AC r =⨯⨯+⨯⨯+⨯⨯ ()13322r =⨯++⨯=解得:22r ,其体积:3433V r π==..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适宜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17.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表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外表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如此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答案】共26个面.1.【解析】由图可知第一层与第三层各有9个面,计18个面,第二层共有8个面,所以该半正多面体共有18826+=个面.如图,设该半正多面体的棱长为x ,如此AB BE x ==,延长BC 与FE 交于点G ,延长BC 交正方体棱于H ,由半正多面体对称性可知,BG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1)1BG GE CH x GH x x x ∴===∴=+==,1x ∴==1.18.四面体ABCD 的顶点A 、B 、C 、D 在同个球面上,AD ⊥平面ABC ,3AD =,2AB =,3AC =,60CAB ∠=,如此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外表积为___________.【答案】12π【解析】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ABC 的外接圆半径r ,利用公式R =可计算出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半径R ,利用球体面积可求得结果. 【详解】如如下图所示:圆柱12O O 的底面圆直径为2r ,母线长为h ,如此12O O 的中点 O 到圆柱底面圆上每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此O 为圆柱12O O 的外接球球心.可将三棱锥D ABC -放在圆柱12O O 内 ,使得圆2O 为ABC 的外接圆,点D 在圆1O 上,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7BC AB AC AB AC BAC =+-⋅∠=,如此BC =所以,ABC 的外接圆直径为2sin 3BC r BAC ==∠,r ∴=,AD ∴⊥平面ABC ,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半径为R ==因此,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外表积为2412R ππ=.故答案为:12π.【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复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如此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四、解答题19.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2〕PD AD1,Q为l上的点,QB2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解析】AD l,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D⊥平面PDC,〔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与性质定理,证得//从而得到l⊥平面PDC;Q m,之后求得平面QCD 〔2〕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应点的坐标,设出点(,0,1)<>,即可得到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法向量以与向量PB的坐标,求得cos,n PB【详解】〔1〕证明:AD BC,在正方形ABCD中,//因为AD⊄平面PBC,BC⊂平面PBC,AD平面PBC,所以//又因为AD ⊂平面PAD ,平面PAD平面PBC l =,所以//AD l ,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D DC l DC ⊥∴⊥且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l PD ⊥∴⊥因为CD PD D =所以l ⊥平面PD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因为1PD AD ==,如此有(0,0,0),(0,1,0),(1,0,0),(0,0,1),(1,1,0)D C A P B ,设(,0,1)Q m ,如此有(0,1,0),(,0,1),(1,1,1)DC DQ m PB ===-,因为QB 1m ==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如此00DC n DQ n ⎧⋅=⎨⋅=⎩,即00y x z =⎧⎨+=⎩,令1x =,如此1z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1)n =-,如此2cos ,1n PBn PB n PB ⋅<>====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6|cos ,|3n PB <>=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20.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且PA ⊥平面ABCD ,M ,N 分别为,PB PD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BCD ;〔2〕假如2PA AB ==,求CN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即转化为证明//MN BD ;〔2〕首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PBD 的法向量,利用线面角的向量公式求解.【详解】〔1〕连结BD ,,M N 分别是,PB PD 的中点,//MN BD ∴,MN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2〕如图,以点A 为原点,,,AB AD AP 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002P ,,,()2,0,0B ,()0,2,0D ()2,2,0C ,()0,1,1N ,()2,0,2PB =-,()2,2,0PD =-,()2,1,1CN =--,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n x y z =,如此00PB n PD n ⎧⋅=⎨⋅=⎩,即220220x z x y -=⎧⎨-+=⎩,令1x =,如此1,1y z ==, ∴平面PBD 的法向量()1,1,1n =,如此21sin cos ,3CN nCN n CN n θ⋅-⨯-=<>===, 所以CN 与平面PBD 21.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2ABC AC BC AC BC ⊥==,13CC =,点,D E 分别在棱1AA 和棱1CC 上,且12,AD CE M ==为棱11AB 的中点.〔Ⅰ〕求证:11C M B D ⊥;〔Ⅱ〕求二面角1B B E D --的正弦值; 〔Ⅲ〕求直线AB 与平面1DB E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解析】以C 为原点,分别以1,,CA CB CC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计算出向量1C M 和1B D 的坐标,得出110C M B D ⋅=,即可证明出11C M B D ⊥; 〔Ⅱ〕可知平面1BB E 的一个法向量为CA ,计算出平面1B 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二面角1B B E D --的余弦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可求解结果; 〔Ⅲ〕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AB 与平面1DB E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依题意,以C 为原点,分别以CA 、CB 、1CC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0,0,0C 、()2,0,0A 、()0,2,0B 、()10,0,3C 、 ()12,0,3A 、()10,2,3B 、()2,0,1D 、()0,0,2E 、()1,1,3M . 〔Ⅰ〕依题意,()11,1,0C M =,()12,2,2B D =--, 从而112200C M B D ⋅=-+=,所以11C M B D ⊥; 〔Ⅱ〕依题意,()2,0,0CA =是平面1BB E 的一个法向量,()10,2,1EB =,()2,0,1ED =-.设(),,n x y z =为平面1DB E 的法向量,如此100n EB n ED ⎧⋅=⎪⎨⋅=⎪⎩,即2020y z x z +=⎧⎨-=⎩, 不妨设1x =,可得()1,1,2n =-.2cos ,2C CA nA C n A n ⋅<>===⋅⨯, 230sin ,1cos ,6CA n CA n ∴<>=-<>=. 所以,二面角1B B E D --的正弦值为6 〔Ⅲ〕依题意,()2,2,0AB =-. 由〔Ⅱ〕知()1,1,2n =-为平面1DB E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cos ,322AB nAB n ABn ⋅<>===-⋅. 所以,直线AB 与平面1DB E 2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为1BB 的中点.〔Ⅰ〕求证:1//BC 平面1AD E ;〔Ⅱ〕求直线1AA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23. 【解析】〔Ⅰ〕证明出四边形11ABC D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11//BC AD ,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Ⅱ〕以点A 为坐标原点,AD 、AB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直线1AA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Ⅰ〕如如下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1//AB A B 且11AB AB =,1111//A BCD 且1111A B C D =, 11//AB C D ∴且11AB C D =,所以,四边形11ABC D 为平行四边形,如此11//BC AD ,1BC ⊄平面1AD E ,1AD ⊂平面1AD E ,1//BC ∴平面1AD E ;〔Ⅱ〕以点A 为坐标原点,AD 、AB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2,如此()0,0,0A 、()10,0,2A 、()12,0,2D 、()0,2,1E ,()12,0,2AD =,()0,2,1AE =,设平面1AD 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100n AD n AE ⎧⋅=⎨⋅=⎩,得22020x z y z +=⎧⎨+=⎩, 令2z =-,如此2x =,1y =,如此()2,1,2n =-. 11142cos ,323n AA n AA n AA ⋅<>==-=-⨯⋅. 因此,直线1AA 与平面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23.如图,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I 〕证明:EF ⊥DB ;〔II 〕求DF 与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I 〕证明见解析;〔II 【解析】〔I 〕作DH AC ⊥交AC 于H ,连接BH ,由题意可知DH ⊥平面ABC ,即有DH BC ⊥,根据勾股定理可证得BC BH ⊥,又//EF BC ,可得DH EF ⊥,BH EF ⊥,即得EF ⊥平面BHD ,即证得EF DB ⊥;〔II 〕由//DF CH ,所以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即为CH 与平面DBC 所成角,作HG BD ⊥于G ,连接CG ,即可知HCG ∠即为所求角,再解三角形即可求出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Ⅰ〕作DH AC ⊥交AC 于H ,连接BH .∵平面ADFC ⊥平面ABC ,而平面ADFC 平面ABC AC =,DH ⊂平面ADFC ,∴DH ⊥平面ABC ,而BC ⊂平面ABC ,即有DH BC ⊥.∵45ACB ACD ∠=∠=︒, ∴2CD BC CH =⇒=.在CBH 中,22222cos45BH CH BC CH BC BC =+-⋅︒=,即有222BH BC CH +=,∴BH BC ⊥. 由棱台的定义可知,//EF BC ,所以DH EF ⊥,BH EF ⊥,而BH DH H =,∴EF ⊥平面BHD ,而BD ⊂平面BHD ,∴EF DB ⊥.〔Ⅱ〕因为//DF CH ,所以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即为与CH 平面DBC 所成角.作HG BD ⊥于G ,连接CG ,由〔1〕可知,BC ⊥平面BHD ,因为所以平面BCD ⊥平面BHD ,而平面BCD 平面BHD BD =,HG ⊂平面BHD ,∴HG ⊥平面BCD .即CH 在平面DBC 内的射影为CG ,HCG ∠即为所求角.在Rt HGC △中,设BC a =,如此CH =,BH DH HG a BD ⋅===,∴sin3HG HCG CH ∠===..故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4.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1〕证明:l⊥平面PDC;〔2〕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AD l,〔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D⊥平面PDC,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与性质定理,证得//从而得到l⊥平面PDC;Q m,之后求得平面QCD 〔2〕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应点的坐标,设出点(,0,1)<>的最大值,即为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的法向量以与向量PB的坐标,求得cos,n PB最大值.【详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因为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AD ,平面PAD平面PBC l =, 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AD DC l DC ⊥∴⊥且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l PD ⊥∴⊥因为CD PD D =所以l ⊥平面PD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因为1PD AD ==,如此有(0,0,0),(0,1,0),(1,0,0),(0,0,1),(1,1,0)D C A P B ,设(,0,1)Q m ,如此有(0,1,0),(,0,1),(1,1,1)DC DQ m PB ===-,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如此00DC n DQ n ⎧⋅=⎨⋅=⎩,即00y mx z =⎧⎨+=⎩, 令1x =,如此z m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n m =-,如此1cos ,3n PBn PB n PB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os ,|n PB <>===≤≤=1m =时取等号,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25.在三棱锥A —BCD 中,CB =CD BD =2,O 为BD 的中点,AO ⊥平面BCD ,AO =2,E 为AC 的中点.〔1〕求直线AB 与DE 所成角的余弦值;〔2〕假如点F 在BC 上,满足BF =14BC ,设二面角F —DE —C 的大小为θ,求sin θ的值.【答案】〔12 【解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数量积求直线向量夹角,即得结果;〔2〕先求两个平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得结果.【详解】〔1〕连,CO BC CD BO OD CO BD ==∴⊥以,,OB OC O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此(0,0,2),(1,0,0),(0,2,0),(1,0,0)(0,1,1)A B C D E -∴(1,0,2),(1,1,1)cos ,AB DE AB DE ∴=-=∴<>==从而直线AB 与DE〔2〕设平面DEC 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11200(1,2,0),00x y n DC DC x y z n DE ⎧+=⋅=⎧⎪=∴⎨⎨++=⋅=⎪⎩⎩ 令112,1(2,1,1)y x z n =∴=-=∴=- 设平面DEF 一个法向量为2111(,,),n x y z =11221117100171(,,0),4244200x y n DF DF DB BF DB BC n DE x y z ⎧⎧+=⋅=⎪⎪=+=+=∴⎨⎨⋅=⎪⎩⎪++=⎩ 令111272,5(2,7,5)yx z n =-∴==∴=- 12cos ,n n ∴<>==因此sin 13θ== 26.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分别在棱11,DD BB 上,且12DE ED =,12BF FB =.〔1〕证明:点1C 在平面AEF 内; 〔2〕假如2AB =,1AD =,13AA =,求二面角1A EF A--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7. 【解析】〔1〕连接1C E 、1C F ,证明出四边形1AEC F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证得点1C 在平面AEF 内; 〔2〕以点1C 为坐标原点,11C D 、11C B 、1C 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C xyz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二面角1A EF A --的余弦值,进而可求得二面角1A EF A --的正弦值.【详解】〔1〕在棱1CC 上取点G ,使得112C G CG =,连接DG 、FG 、1C E 、1C F ,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AD BC 且AD BC =,11//BB CC 且11BB CC =,112C G CG =,12BF FB =,112233CG CC BB BF ∴===且CG BF =, 所以,四边形BCGF 为平行四边形,如此//AF DG 且AF DG =,同理可证四边形1DEC G 为平行四边形,1//C E DG ∴且1C E DG =,1//C E AF ∴且1C E AF =,如此四边形1AEC F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1C 在平面AEF 内;〔2〕以点1C 为坐标原点,11C D 、11C B 、1C 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C xyz -,如此()2,1,3A 、()12,1,0A 、()2,0,2E 、()0,1,1F , ()0,1,1AE =--,()2,0,2AF =--,()10,1,2A E =-,()12,0,1A F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由00m AE m AF ⎧⋅=⎪⎨⋅=⎪⎩,得11110220y z x z --=⎧⎨--=⎩取11z =-,得111x y ==,如此()1,1,1m =-, 设平面1A EF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由1100n A E n A F ⎧⋅=⎪⎨⋅=⎪⎩,得22222020y z x z -+=⎧⎨-+=⎩,取22z =,得21x =,24y =,如此()1,4,2n =,3cos ,3m nm n m n ⋅<>===⨯⋅设二面角1A EF A --的平面角为θ,如此cos θ=,sin 7θ∴==.因此,二面角1A EF A --. 27.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 分别在棱1DD ,1BB 上,且12DE ED =,12BF FB =.证明:〔1〕当AB BC =时,EF AC ⊥;〔2〕点1C 在平面AEF 内.【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得AC BD ⊥,根据长方体性质得1AC BB ⊥,进而可证AC ⊥平面11BB D D ,即得结果; 〔2〕只需证明1//EC AF 即可,在1CC 上取点M 使得12CM MC =,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进展证明即可.【详解】〔1〕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所以1BB ⊥平面ABCD ∴1AC BB ⊥,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AB BC -=,所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C BD ∴⊥因为11,BB BD B BB BD =⊂、平面11BB D D ,因此AC ⊥平面11BB D D ,因为EF ⊂平面11BB D D ,所以AC EF ⊥;〔2〕在1CC 上取点M 使得12CM MC =,连,DM MF ,因为111112,//,=D E ED DD CC DD CC =,所以11,//,ED MC ED MC =所以四边形1DMC E 为平行四边形,1//DM EC ∴因为//,=,MF DA MF DA 所以M F A D 、、、四点共面,所以四边形MFAD 为平行四边形,1//,//DM AF EC AF ∴∴,所以1E C A F 、、、四点共面,因此1C 在平面AEF 内28.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DO 上一点,∠APC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C ;〔2〕设DO,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根据可得PA PB PC ==,进而有PAC △≌PBC ,可得90APC BPC ∠=∠=,即PB PC ⊥,从而证得PC ⊥平面PAB ,即可证得结论;〔2〕将条件转化为母线l 和底面半径r 的关系,进而求出底面半径,由正弦定理,求出正三角形ABC 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中求出AP ,在Rt APO 中,求出PO ,即可求出结论.【详解】〔1〕连接,,OA OB OC ,D 为圆锥顶点,O 为底面圆心,OD ∴⊥平面ABC , P 在DO 上,,OA OB OC PA PB PC ==∴==, ABC 是圆内接正三角形,AC BC ∴=,PAC △≌PBC ,90APC BPC ∴∠=∠=︒,即,PB PC PA PC ⊥⊥,,PA PB P PC =∴⊥平面,PAB PC ⊂平面PAC ,∴平面PAB ⊥平面PAC ;〔2〕设圆锥的母线为l ,底面半径为r ,圆锥的侧面积为,rl rl π==2222OD l r =-=,解得1,r l ==2sin 603AC r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中,2AP AC ==在Rt PAO 中,2PO ===,∴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11333P ABC ABC V PO S -=⋅==△.29.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E 为底面直径,AE AD =.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DO 上一点,PO =.〔1〕证明:PA ⊥平面PBC ;〔2〕求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1〕要证明PA ⊥平面PBC ,只需证明PA PB ⊥,PA PC ⊥即可;〔2〕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ON 为y 轴建立如下列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算出平面PCB 的法向量为n ,平面PCE 的法向量为m ,利用公式cos ,||||n m m n n m ⋅<>=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由题设,知DAE △为等边三角形,设1AE =,如此2DO =,1122CO BO AE ===,所以64PO DO ==,PC PB ====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如此2sin 60BA OA =,所以2BA =, 22234PA PB AB +==,如此90APB ∠=,所以PA PB ⊥, 同理PA PC ⊥,又PC PB P =,所以PA ⊥平面PBC ;〔2〕过O 作ON ∥BC 交AB 于点N ,因为PO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ON 为y 轴建立如下列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此111(,0,0),(,(,244444E P B C ----,1(,4PC =-,1(4PB =-,1(,0,2PE =-, 设平面PCB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由00n PC n PB ⎧⋅=⎨⋅=⎩,得11111100x x ⎧-=⎪⎨-+=⎪⎩,令1x =111,0z y =-=, 所以(2,0,1)n =-,设平面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m x y z =由00m PC m PE ⎧⋅=⎨⋅=⎩,得22222020x x ⎧--=⎪⎨-=⎪⎩,令21x =,得223z y ==,所以3(1,3m =故2cos ,||||3n m mn n m ⋅<>===⋅⨯ 设二面角B PC E --的大小为θ,如此cos θ=30.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90PDA BAD ∠=∠=︒,12PD DA AB CD ===,S 为PC 中点,BS CD ⊥.〔1〕证明:PD ⊥平面ABCD ;〔2〕平面SAD 交PB 于Q ,求C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1〕取CD 中点为M ,得到BM CD ⊥,由BS CD ⊥,证得CD ⊥平面BSM ,得到CD SM ⊥,再根据CD PD ⊥,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PD ⊥平面ABCD ;〔2〕以,,DA DC DP 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1AB =,根据2PQ QB =,求得CQ 坐标,再求得平面PCD 的法向量,结合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取CD 中点为M ,如此DM AB =且//DM AB ,所以四边形ABMD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M AD ,所以BM CD ⊥,又由BS CD ⊥,BM BS B ⋂=,所以CD ⊥平面BSM ,又因为SM ⊂平面BSM ,所以CD SM ⊥,又由//SM PD ,所以CD PD ⊥,AD PD ⊥,CD AD D =,所以PD ⊥平面ABCD .〔2〕延长CB ,DA 交于N ,连SN 与PB 交点即为Q ,因为B 为CN 中点,S 为PC 中点,故Q 为PNC △的重心,故2PQ QB =,以D 为原点,,,DA DC DP 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1AB =,如此()1,1,0B ,()0,0.1P ,。
专题11 立体几何 【2021年】 1.(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数学(文)试题)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11B D 的中点,则直线PB 与1AD 所成的角为( )A .π2B .π3C .π4D .π62.(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理)试题)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单位:m ),三角高程测量法是珠峰高程测量方法之一.如图是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一个示意图,现有A ,B ,C 三点,且A ,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A B C '''满足45AC B ∠'''=︒,60A B C ''∠'=︒.由C 点测得B 点的仰角为15︒,BB '与CC '的差为100;由B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45︒,则A ,C 两点到水平面A B C '''的高度差AA CC ''-约为(3 1.732≈)( )A .346B .373C .446D .4733.(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理)试题)已如A ,B ,C 是半径为1的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1AC BC AC BC ⊥==,则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 )A .212B .312C .24D .344.(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A .2B .22C .4D .42二、填空题5.(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文)试题)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30π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6.(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数学(文)试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M 为BC 的中点,且PB AM ⊥.(1)证明:平面PAM ⊥平面PBD ;(2)若1PD DC ==,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8.(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数学(文)试题)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11BF A B ⊥.(1)求三棱锥F EBC -的体积;(2)已知D 为棱11A B 上的点,证明:BF DE ⊥.10.(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2012年——2020年】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514-B .512-C .514+ D .512+ 2.(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已知,,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Ⅰ1O 为ABC 的外接圆,若Ⅰ1O 的面积为4π,1AB BC AC OO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已知ⅠABC 是面积为934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球O 的表面积为16π,则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A .3B .32C .1D .324.(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 A =PB =PC ,Ⅰ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 A ,AB 的中点,Ⅰ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86π B .46π C .26π D .6π5.(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Ⅰβ的充要条件是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6.(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点N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CD ∆为正三角形,平面ECD ⊥平面,ABCD M 是线段ED 的中点,则A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B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C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D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7.(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 卷))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A .122πB .12πC .82πD .10π8.(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 卷))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 .8B .62C .82D .839.(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数(全国卷II ))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3AA =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15B .56C 5D .2210.(2018年全国卷Ⅰ理数高考试题)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3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A .123B .183C .243D .311.(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 与平面 MNQ 不平行的是( ) A . B . C . D . 12.(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3卷))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 .πB .3π4C .π2D .π413.(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顶点A ,,ABCD m α⋂=平面,11ABB A n α⋂=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32 B .22 C .33 D .1314.(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2卷))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A .12πB .323πC .8πD .4π15.(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该球体积V 的最大值是A .4πB .92πC .6πD .323π 16.(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Ⅰ带解析))(2015新课标全国I 理科)《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A .14斛B .22斛C .36斛D .66斛17.(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1卷))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 .5003πcm 3B .8663πcm 3C .13723πcm 3D .10003πcm 3 18.(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2SC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A .26 B 3 C .23 D .22二、填空题19.(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如图,在三棱锥P –ABC 的平面展开图中,AC =1,3AB AD ==,AB ⅠAC ,AB ⅠAD ,ⅠCAE =30°,则cosⅠFCB =______________.20.(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设有下列四个命题:p 1: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p 2: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p 3:若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p 4: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Ⅰ平面α,则m Ⅰl .则下述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Ⅰ14p p ∧Ⅰ12p p ∧Ⅰ23p p ⌝∨Ⅰ34p p ⌝∨⌝21.(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已知ⅠACB=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ⅠACB 两边AC ,BC 的距离均为3,那么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22.(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16cm 4cm AB =BC =, AA =,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30.9/g cm ,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3.(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数(全国卷II))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互相垂直,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30,若SAB的面积为8,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24.(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已知三棱锥S 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 AC=,SB BC=,三棱锥S ABC-的体积为9,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25.(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新课标1卷))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ⅠDBC,ⅠECA,ⅠF AB分别是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ⅠDBC,ⅠECA,ⅠF AB,使得D,E,F重合,得到三棱锥.当ⅠABC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3)的最大值为______.26.(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27.(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a,b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与a,b都垂直,斜边AB以直线AC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Ⅰ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30°角;Ⅰ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60°角;Ⅰ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Ⅰ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28.(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1卷带解析))已知H是球O的直径AB上一点, :1:2AH HB=,AB⊥平面α,H为垂足, α截球O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三、双空题29.(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_.四、解答题30.(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DO上一点,ⅠAPC=90°.(1)证明:平面P ABⅠ平面P AC;(2)设DO23π,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32.(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Ⅰ平面EB 1C 1F ;(2)设O 为ⅠA 1B 1C 1的中心,若AO =AB =6,AO //平面EB 1C 1F ,且ⅠMPN =π3,求四棱锥B –EB 1C 1F 的体积.34.(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在棱1DD ,1BB 上,且12DE ED =,12BF FB =.证明:(1)当AB BC =时,EF AC ⊥;(2)点1C 在平面AEF 内.36.(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Ⅰ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Ⅰ平面C 1DE ;(2)求点C 到平面C 1DE 的距离.38.(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棱AA 1上,BE ⅠEC 1.(1)证明:BE Ⅰ平面EB 1C 1;(2)若AE =A 1E ,AB =3,求四棱锥11E BB C C -的体积.40.(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图1是由矩形,ADEB Rt ABC ∆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1,2AB BE BF ===, 60FBC ∠=,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结DG ,如图2.(1)证明图2中的,,,A C G D 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 的面积.42.(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 卷))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Ⅰ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3BP DQ 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44.(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数(全国卷II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2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2MC 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46.(2018年全国卷Ⅰ文数高考试题)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49.(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2卷))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01,90.2AB BC AD BAD ABC ==∠=∠= (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 (2)若ⅠPCD 面积为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51.(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3))如图,四面体ABCD 中,Ⅰ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证明:AC ⅠBD ;(2)已知ⅠACD 是直角三角形,AB =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ⅠEC ,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53.(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顶点P 在平面ABC 内的正投影为点D ,D 在平面PAB 内的正投影为点E ,连结PE 并延长交AB 于点G.(Ⅰ)证明:G 是AB 的中点;(Ⅰ)在图中作出点E 在平面PAC 内的正投影F (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 的体积.55.(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2卷))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起到D EF ∆'的位置.(Ⅰ)证明:AC HD ⊥';(Ⅰ)若55,6,,224AB AC AE OD ==='=D ABCFE '-的体积.57.(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D ,AD BC ∥,3AB AD AC ===,4PA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59.(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交点,BE ABCD ⊥平面,(I )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 (II )若120ABC ∠=,,AE EC ⊥ 三棱锥E ACD -6,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61.(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6,10,8AB BC AA ===,点,E F 分别在1111,A B D C 上,114A E D F ==,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与理由);(2)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6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如图,三棱柱中,侧面为菱形,的中点为,且平面.(1)证明:(2)若,求三棱柱的高.65.(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1卷))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CA CB =,1AB AA =,160BAA ∠=.(1)证明:; (2)若,,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68.(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课标卷))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底面,Ⅰ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I) 证明:平面BDC Ⅰ平面1BDC(Ⅰ)平面1BDC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立体几何3.(2021•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B.3C.D.34.(2021•浙江)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5.(2021•新高考Ⅰ)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2B.2C.4D.46.(2021•甲卷)已知A,B,C是半径为1的球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AC⊥BC,AC=BC=1,则三棱锥O﹣ABC的体积为()A.B.C.D.7.(2021•甲卷)在一个正方体中,过顶点A的三条棱的中点分别为E,F,G.该正方体截去三棱锥A﹣EFG 后,所得多面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是()A.B.C.D.8.(2021•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B1D1的中点,则直线PB与AD1所成的角为()A.B.C.D.18.(2021•甲卷)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30π,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19.(2021•甲卷)已知向量=(3,1),=(1,0),=+k.若⊥,则k=.20.(2021•乙卷)以图①为正视图,在图②③④⑤中选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组成某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则所选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编号依次为(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答案即可).21.(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40.(2021•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 和CC1的中点,BF⊥A1B1.(1)求三棱锥F﹣EBC的体积;(2)已知D为棱A1B1上的点,证明:BF⊥DE.41.(2021•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PD=DC=1,M为BC中点,且PB⊥AM.(1)求BC;(2)求二面角A﹣PM﹣B的正弦值.42.(2021•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120°,AB=1,BC =4,P A=,M,N分别为BC,PC的中点,PD⊥DC,PM⊥MD.(Ⅰ)证明:AB⊥PM;(Ⅱ)求直线AN与平面PDM所成角的正弦值.43.(2021•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 和CC1的中点,D为棱A1B1上的点,BF⊥A1B1.(1)证明:BF⊥DE;(2)当B1D为何值时,面BB1C1C与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44.(2021•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M为BC的中点,且PB⊥AM.(1)证明:平面P AM⊥平面PBD;(2)若PD=DC=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45.(2021•新高考Ⅰ)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为BD的中点.(1)证明:OA⊥CD;(2)若△OCD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在棱AD上,DE=2EA,且二面角E﹣BC﹣D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BCD的体积.46.(2021•上海)四棱锥P﹣ABCD,底面为正方形ABCD,边长为4,E为AB中点,PE⊥平面ABCD.(1)若△P AB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若CD的中点为F,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求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答案解析3.(2021•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是()A.B.3C.D.3【解答】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该几何体为直四棱柱,底面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其中AB∥CD,由三视图可知,延长AD与BC后相交于一点,且AD⊥BC,且AB=,CD=,AA1=1,等腰梯形的高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故选:A.4.(2021•浙江)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解答】解:连接AD1,如图:由正方体可知A1D⊥AD1,A1D⊥AB,∴A1D⊥平面ABD1,∴A1D⊥D1B,由题意知MN为△D1AB的中位线,∴MN∥AB,又∵AB⊂平面ABCD,MN⊄平面ABCD,∴MN∥平面ABCD.∴A对;由正方体可知A1D与平面BDD1相交于点D,D1B⊂平面BDD1,D∉D1B,∴直线A1D与直线D1B是异面直线,∴B、C错;∵MN∥AB,AB不与平面BDD1B1垂直,∴MN不与平面BDD1B1垂直,∴D错.故选:A.5.(2021•新高考Ⅰ)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2B.2C.4D.4【解答】解:由题意,设母线长为l,因为圆锥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即为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半径,则有,解得,所以该圆锥的母线长为.故选:B.6.(2021•甲卷)已知A,B,C是半径为1的球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AC⊥BC,AC=BC=1,则三棱锥O﹣ABC的体积为()A.B.C.D.【解答】解:因为AC⊥BC,AC=BC=1,所以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C所在的截面圆的圆心O1为斜边AB的中点,所以OO1⊥平面ABC,在Rt△ABC中,AB=,则,在Rt△AOO1中,,故三棱锥O﹣ABC的体积为.故选:A.7.(2021•甲卷)在一个正方体中,过顶点A的三条棱的中点分别为E,F,G.该正方体截去三棱锥A﹣EFG 后,所得多面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是()A.B.C.D.【解答】解:由题意,作出正方体,截去三棱锥A﹣EFG,根据正视图,可得A﹣EFG在正方体左侧面,如图,根据三视图的投影,可得相应的侧视图是D图形,故选:D.8.(2021•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B1D1的中点,则直线PB与AD1所成的角为()A.B.C.D.【解答】解∵AD1∥BC1,∴∠PBC1是直线PB与AD1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则PB1=PC1==,BC1==2,BP==,∴cos∠PBC1===,∴∠PBC1=,∴直线PB与AD1所成的角为.故选:D.19.(2021•甲卷)已知向量=(3,1),=(1,0),=+k.若⊥,则k=.【解答】解:因为向量=(3,1),=(1,0),=+k,由⊥,则=32+12+k•(3×1+1×0)=10+3k=0,解得k=.故答案为:.20.(2021•乙卷)以图①为正视图,在图②③④⑤中选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组成某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则所选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编号依次为②⑤或③④(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答案即可).【解答】解:观察正视图,推出正视图的长为2和高1,②③图形的高也为1,即可能为该三棱锥的侧视图,④⑤图形的长为2,即可能为该三棱锥的俯视图,当②为侧视图时,结合侧视图中的直线,可以确定该三棱锥的俯视图为⑤,当③为侧视图时,结合侧视图虚线,虚线所在的位置有立体图形的轮廓线,可以确定该三棱锥的俯视图为④.故答案为:②⑤或③④.21.(2021•上海)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4π.【解答】解: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1,高为h=2,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S侧=2πrh=2π×1×2=4π.故答案为:4π.40.(2021•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 和CC1的中点,BF⊥A1B1.(1)求三棱锥F﹣EBC的体积;(2)已知D为棱A1B1上的点,证明:BF⊥DE.【解答】解:(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A1B1,又BF⊥A1B1,BB1∩BF=B,BB1,BF⊂平面BCC1B1,∴A1B1⊥平面BCC1B1,∵AB∥A1B1,∴AB⊥平面BCC1B1,∴AB⊥BC,又AB=BC,故,∴,而侧面AA1B1B为正方形,∴,∴,即三棱锥F﹣EBC的体积为;(2)证明:如图,取BC中点G,连接EG,B1G,设B1G∩BF=H,∵点E是AC的中点,点G时BC的中点,∴EG∥AB,∴EG∥AB∥B1D,∴E、G、B1、D四点共面,由(1)可得AB⊥平面BCC1B1,∴EG⊥平面BCC1B1,∴BF⊥EG,∵,且这两个角都是锐角,∴∠CBF=∠BB1G,∴∠BHB1=∠BGB1+∠CBF=∠BGB1+∠BB1G=90°,∴BF⊥B1G,又EG∩B1G=G,EG,B1G⊂平面EGB1D,∴BF⊥平面EGB1D,又DE⊂平面EGB1D,∴BF⊥DE.41.(2021•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PD=DC=1,M为BC中点,且PB⊥AM.(1)求BC;(2)求二面角A﹣PM﹣B的正弦值.【解答】解:(1)连结BD,因为PD⊥底面ABCD,且AM⊂平面ABCD,则AM⊥PD,又AM⊥PB,PB∩PD=P,PB,PD⊂平面PBD,所以AM⊥平面PBD,又BD⊂平面PBD,则AM⊥BD,所以∠ABD+∠ADB=90°,又∠ABD+∠MAB=90°,则有∠ADB=∠MAB,所以Rt△DAB∽Rt△ABM,则,所以,解得BC=;(2)因为DA,DC,DP两两垂直,故以点D位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P(0,0,1),所以,,设平面AMP的法向量为,则有,即,令,则y=1,z=2,故,设平面BMP的法向量为,则有,即,令q=1,则r=1,故,所以=,设二面角A﹣PM﹣B的平面角为α,则sinα==,所以二面角A﹣PM﹣B的正弦值为.42.(2021•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120°,AB=1,BC=4,P A=,M,N分别为BC,PC的中点,PD⊥DC,PM⊥MD.(Ⅰ)证明:AB⊥PM;(Ⅱ)求直线AN与平面PDM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Ⅰ)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由已知可得,CD=AB=1,CM=BC=2,∠DCM=60°,∴由余弦定理可得,DM2=CD2+CM2﹣2CD×CM×cos60°=,则CD2+DM2=1+3=4=CM2,即CD⊥DM,又PD⊥DC,PD∩DM=D,∴CD⊥平面PDM,而PM⊂平面PDM,∴CD⊥PM,∵CD∥AB,∴AB⊥PM;(Ⅱ)解:由(Ⅰ)知,CD⊥平面PDM,又CD⊂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PDM,且平面ABCD∩平面PDM=DM,∵PM⊥MD,且PM⊂平面PDM,∴PM⊥平面ABCD,连接AM,则PM⊥MA,在△ABM中,AB=1,BM=2,∠ABM=120°,可得,又P A=,在Rt△PMA中,求得PM=,取AD中点E,连接ME,则ME∥CD,可得ME、MD、MP两两互相垂直,以M为坐标原点,分别以MD、ME、MP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P(0,0,),C(),又N为PC的中点,∴N(),,平面PDM的一个法向量为,设直线AN与平面PDM所成角为θ,则sinθ=|cos<>|==.故直线AN与平面PD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3.(2021•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BC=2,E,F分别为AC 和CC1的中点,D为棱A1B1上的点,BF⊥A1B1.(1)证明:BF⊥DE;(2)当B1D为何值时,面BB1C1C与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解答】(1)证明:连接AF,∵E,F分别为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棱AC和CC1的中点,且AB=BC=2,∴CF=1,BF=,∵BF⊥A1B1,AB∥A1B1,∴BF⊥AB∴AF===3,AC===,∴AC2=AB2+BC2,即BA⊥BC,故以B为原点,BA,BC,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B(0,0,0),C(0,2,0),E(1,1,0),F(0,2,1),设B1D=m,则D(m,0,2),∴=(0,2,1),=(1﹣m,1,﹣2),∴•=0,即BF⊥DE.(2)解:∵AB⊥平面BB1C1C,∴平面BB1C1C的一个法向量为=(1,0,0),由(1)知,=(1﹣m,1,﹣2),=(﹣1,1,1),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x,y,z),则,即,令x=3,则y=m+1,z=2﹣m,∴=(3,m+1,2﹣m),∴cos<,>====,∴当m=时,面BB1C1C与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最大,此时正弦值最小,故当B1D=时,面BB1C1C与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44.(2021•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M为BC的中点,且PB⊥AM.(1)证明:平面P AM⊥平面PBD;(2)若PD=DC=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答】(1)证明:∵PD⊥底面ABCD,AM⊂平面ABCD,∴PD⊥AM,又∵PB⊥AM,PD∩PB=P,PB,PD⊂平面PBD.∴AM⊥平面PBD.∵AM⊂平面P AM,∴平面P AM⊥平面PBD;(2)解:由PD⊥底面ABCD,∴PD即为四棱锥P﹣ABCD的高,△DPB是直角三角形;∵ABCD底面是矩形,PD=DC=1,M为BC的中点,且PB⊥AM.设AD=BC=2a,取CP的中点为F.作EF⊥CD交于E,连接MF,AF,AE,可得MF∥PB,EF∥DP,那么AM⊥MF.且EF=.AE==,AM==,.∵△DPB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BP=,则MF=;由△AMF是直角三角形,可得AM2+MF2=AF2,解得a=.底面ABCD的面积S=,则四棱锥P﹣ABCD的体积V==.45.(2021•新高考Ⅰ)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O为BD的中点.(1)证明:OA⊥CD;(2)若△OCD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在棱AD上,DE=2EA,且二面角E﹣BC﹣D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BCD的体积.【解答】解:(1)证明:因为AB=AD,O为BD的中点,所以AO⊥BD,又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O⊂平面ABD,所以AO⊥平面BCD,又CD⊂平面BCD,所以AO⊥CD;(2)方法一:取OD的中点F,因为△OCD为正三角形,所以CF⊥OD,过O作OM∥CF与BC交于点M,则OM⊥OD,所以OM,OD,OA两两垂直,以点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M,OD,OA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0,﹣1,0),,D(0,1,0),设A(0,0,t),则,因为OA⊥平面BCD,故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又,所以由,得,令x=,则y=﹣1,,故,因为二面角E﹣BC﹣D的大小为45°,所以,解得t=1,所以OA=1,又,所以,故=.方法二:过E作EF⊥BD,交BD于点F,过F作FG⊥BC于点G,连结EG,由题意可知,EF∥AO,又AO⊥平面BCD所以EF⊥平面BCD,又BC⊂平面BCD,所以EF⊥BC,又BC⊥FG,FG∩EF=F所以BC⊥平面EFG,又EF⊂平面EFG,所以BC⊥EG,则∠EGF为二面角E﹣BC﹣D的平面角,即∠EGF=45°,又CD=DO=OB=OC=1,所以∠BOC=120°,则∠OCB=∠OBC=30°,故∠BCD=90°,所以FG∥CD,因为,则,所以,则,所以EF=GF=,则,所以.46.(2021•上海)四棱锥P﹣ABCD,底面为正方形ABCD,边长为4,E为AB中点,PE⊥平面ABCD.(1)若△P AB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若CD的中点为F,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求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解答】解:(1)∵△P AB为等边三角形,且E为AB中点,AB=4,∴PE=2,又PE⊥平面ABCD,∴四棱锥P﹣ABCD的体积V=PE•S正方形ABCD=×2×42=.(2)∵PE⊥平面ABCD,∴∠PFE为PF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45°,即∠PFE=45°,∴△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分别为AB,CD的中点,∴PE=FE=4,∴PB==,∵AD∥BC,∴∠PCB或其补角即为PC与AD所成角,∵PE⊥平面ABCD,∴PE⊥BC,又BC⊥AB,PE∩AB=E,PE、AB⊂平面P AB,∴BC⊥平面P AB,∴BC⊥PB,在Rt△PBC中,tan∠PCB===,故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为arctan.。
立体几何专题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从平面外一点向平面作垂线,这个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叫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作用:(1)求几何体的体积;(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求二面角;方法一:直接法,根据题意得到平面α外一点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O ,建立三角形,解出PO 的长度。
【题型一】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出点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
如:①正棱锥的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②侧棱长相等的棱锥的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③三棱锥P ﹣ABC 的三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典例】在三棱锥P ﹣ABC 中,PA=PB=PC=AC ,AB ⊥BC ,求P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题型二】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点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
【典例1】(2011重庆文)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平面ABC ⊥平面ACD ,AB ⊥BC ,AC=AD=2,BC=CD=1.(Ⅰ)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Ⅱ)求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典例2】(2012年天津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AD ⊥PD ,BC=1,PC=32,PD=CD=2.(I )求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角的正切值;(II )证明:平面PDC ⊥平面ABCD ;(III )求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ABCPABCPD ABCD【题型三】根据已知条件,证明PO ⊥α.【典例1】(2016全国Ⅱ)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Ⅰ)证明:AC ⊥HD′;(Ⅱ)若AB=5,AC=6,AE=45,OD′=22,求五棱锥D′﹣ABCFE 的体积【典例2】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棱AA 1上,AE =A 1E ,AB =3,BE ⊥EC 1.(1)求BC 1与平面EB 1C 1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四棱锥11E BB C C -的体积.方法二:平行线转移法若直线l ∥α,则直线l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第九章立体几何(2021年文科数学高考备考版)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高考考点梳理(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①棱柱: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一)、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几何体叫作棱柱.②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③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作棱台.2.旋转体①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直角边旋转得到.②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③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旋转得到.(二)、三视图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三视图的画法①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得到的正投影图.③观察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注意它们的组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三)、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在已知图形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画直观图时,它们分别对应x′轴和y′轴,两轴交于点O′,使∠x′O′y′=4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和y′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1 2.二、历年高考真题题型分类突破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例1】(2020全国Ⅲ卷)右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 D.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几何体是正方体的一个角,,、、两两垂直,故,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例2】(2018全国Ⅰ卷)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17 B.2 5C.3 D.2解析:所求最短路径MN为四份之一圆柱侧面展开图对角线的长.故选B.【例3】(2017全国Ⅱ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4的圆柱,其体积V 1=π×32×4=36π,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其体积V 2=12×(π×32×6)=27π,∴该组合体的体积V =V 1+V 2=63π.故选B .题型二 与球有关的几何体【例4】(2020全国Ⅰ卷)已知A ,B ,C 为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O 1为∆ABC 的外接圆,若⊙O 1的面积为4π,AB=BC=AC=OO 1,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解析:设球O 半径为R ,⊙O 1的半径为r ,依题πr 2=4π,∴r =2。
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立体几何一、单选题1. ( 2分) (2021·全国甲卷)在一个正方体中,过顶点A的三条棱的中点分别为E,F,G.该正方体截去三棱锥A-EFG后,所得多面体的三视图中,正试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是()A. B. C. D.2. ( 2分) (2021·全国甲卷)已知A,B,C是半径为1的求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AC⊥BC,AC=BC=1,则三棱锥O-ABC的体积为()A. B. C. D.3. ( 2分) (2021·全国乙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B1D1的中点,则直线PB与AD1所成的角为()A. B. C. D.4. ( 2分) (2021·新高考Ⅰ)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A. 2B. 2C. 4D. 45. ( 2分) (2021·新高考Ⅱ卷)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A. B. C. D.6. ( 2分) (2021·新高考Ⅱ卷)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为(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半径r为的球,其上点A的纬度是指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地球表面上能直接观测到一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点的纬度最大值为,记卫星信号覆盖地球表面的表面积为(单位:),则S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约为()A. 26%B. 34%C. 42%D. 50%7. ( 2分) (2021·北京)定义:24小时内降水在平地上积水厚度()来判断降雨程度.其中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小明用一个圆锥形容器接了24小时的雨水,如图,则这天降雨属于哪个等级()A. 小雨B. 中雨C. 大雨D. 暴雨8. ( 2分) (2021·北京)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A. B. 4 C. D. 29. ( 2分) (2021·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B. 3 C. D.10. ( 2分) (2021·浙江)如图已知正方体,M,N分别是,的中点,则()A. 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平面B. 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平面C. 直线与直线相交,直线平面D. 直线与直线异面,直线平面11. ( 2分) (2021·天津)两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球的同一截面,顶点均在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两个圆锥的高之比为,则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A. B. C. D.二、多选题12. ( 3分) (2021·新高考Ⅰ)在正三棱柱ABC- 中,AB=AA1=1,点P满足,其中λ∈[0,1],∈[0,1],则()A. 当λ=1时,△P的周长为定值B. 当=1时,三棱锥P-A1BC的体积为定值C. 当λ= 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D. 当= 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B⊥平面A P13. ( 3分) (2021·新高考Ⅱ卷)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的是()A. B.C. D.三、填空题14. ( 1分) (2021·全国甲卷)己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30π,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15. ( 1分) (2021·全国乙卷)以图①为正视图,在图②③④⑤中选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组成某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则所选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编号依次为________(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答案即可).四、解答题16. ( 10分) (2021·全国甲卷)已知直三棱柱中,侧面为正方形.分别为和的中点,.(1)求三棱锥F-EBC的体积;(2)已知为棱上的点,证明:.17. ( 10分) (2021·全国甲卷)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B1B为正方形,AB= BC = 2,E,F分别为AC和CC1的中点,D为棱A1B1上的点,BF丄A1B1.(1)证明:BF⊥DE;(2)当为B1D何值时,面BB1C1C与面DFE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18. ( 10分) (2021·全国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PD=DC=1,M为BC 的中点,且PB⊥AM,(1)求BC;(2)求二面角A-PM-B的正弦值。
21.(本题满分12分)多面体欧拉定理是指对于多面体(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变为球面的多面体),其各维对象数总满足一定的定量的数学关系.在三维空间中,简单凸多面体欧拉定理可以表示为:V -E +F =2,其中V 为顶点数,E 为棱长数,F 为表面数.(1)阿基米德多面体一般指半正多面体,是指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为面的简单多面体.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现代足球所使用的的足球也是阿基米德多面体的一种.如图所示,足球是由正五边形的黑皮与正六边形的白皮组成的,求制作一个足球需要的黑皮数量和白皮数量.(2)柏拉图多面体一般指正多面体,是指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的简单凸多面体.求正多面体的种数.【解析】(1)设正五边形的黑皮需要x 块,正六边形的白皮需要y 块由题意可知解得即制作一个足球需要黑皮12块,白皮20块(2)设正多面体每个顶点有m 条棱,每个面都是正n 边形,多面体的顶点数是V ,面数是F ,棱数是E 因为两个相邻面有一公共棱,所以因为两个相邻顶点有一公共棱,所以又因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得V -E +F =2,从上面三式可得要使得上面的式子成立,必须满足2m +2n -mn >0,因为m ≥3,所以,于是有n <6当n =3时,m <6,所以m 能取的值是3、4、5当n =4时,m <4,所以m 能取的值是3当n =5时,m <10/3,所以m 能取的值是3综上所述,正多面体只有5种535625632x y x y F x y E x y V V E F =⎧⎪+=⎪⎪+=⎨⎪+=⎪-+=⎪⎩1220x y =⎧⎨=⎩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国统一考试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全国统一考试国统一考试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2021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
高考数学中的内切球和外接球问题一、直接法(公式法)1、求正方体的外接球的有关问题例1若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 .例2 一个正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若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2、求长方体的外接球的有关问题例3 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例4、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π16B. π20C. π24D.π323.求多面体的外接球的有关问题例5. 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89,底面周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241,2,3二、构造法(补形法)1、构造正方体例6 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例 7 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 π3B. π4C. π33D. π6例8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2DC=2,∠DAB=60°,E 为AB 的中点,将△ADE 与△BEC 分布沿ED 、FC 向上折起,使A 、B 重合于点P ,则三棱锥P-DCE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π2734 B.π26 C. π86 D. π246例9 已知球O 的面上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AB=BC=3,则球O 的体积等于 .2、构造长方体例10.已知点A 、B 、C 、D 在同一个球面上,AB ⊥平面BCD ,BC ⊥DC ,若AB=6,AC=132,AD=8,则球的体积是.三.多面体几何性质法例1 1.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π16B.π20C.π24D.π32四.寻求轴截面圆半径法例12.正四棱锥S-ABCD 的底面边长和各侧棱长都为2,点S 、A 、B 、C 、D 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五 .确定球心位置法例13.在矩形ABCD 中,AB=4,BC=3,沿AC 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π12125 B.π9125 C.π6125 D.π3125高考题汇编1.(2020年全国三·理科1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 .2.(2018年全国三·理科10)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A .B .C .D .3.(2017年全国三·理科8)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 .πB .3π4C .π2D .π44.(2016年全国三·理科10)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B .92πC .6πD .323π 5.(2020年全国二·理科10)已知ABC ∆是面积为439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
专题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1.(2021·广东)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下图,那么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A.4 B.143C.163D.6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知四棱台的直观图为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得:V =13(2×2+ 1×1+2×2×1×1)×2=143. 2.(2021·课标全国Ⅱ)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满 足l ⊥m ,l ⊥n ,l ⊄α,l ⊄β,那么( )A.α∥β且l ∥αB.α⊥β且l ⊥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 D 解析 假设α∥β,由m ⊥平面α,n ⊥平面β,那么m ∥n ,这与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矛盾,那么α与β相交,设交线为l 1,那么l 1⊥m ,l 1⊥n ,在直线m 上任取一点作n 1平行于n ,那么l 1和l 都垂直于直线m 与n 1所确信的平面,因此l 1∥l .3.如图,点O 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中心,点E 为面B ′BCC ′的中心,点F 为B ′C ′的中点,那么空间四边形D ′OEF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 ) 答案 D解析 空间四边形D ′OEF 在正方体的面DCC ′D ′上的投影是A ;在面BCC ′B ′上的投影是B ;在面ABCD 上的投影是C ,应选D.4.在如下图的四个正方体中,能得出AB ⊥CD 的是( ) 答案 A解析 A 中,∵CD ⊥平面AMB ,∴CD ⊥AB ;B 中,AB 与CD 成60°角,C 中,AB 与CD 成45°角;D 中,AB 与CD 夹角的正切值为 2.5.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一直角梯形,AB ∥CD ,BA ⊥AD ,CD =2AB ,PA ⊥底面ABCD ,E 为PC 的中点,那么BE 与平面PAD的 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取PD 的中点F ,连接EF ,在△PCD 中,EF 綊12CD . 又∵AB ∥CD 且CD =2AB ,∴EF 綊AB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EB ∥AF .又∵EB ⊄平面PAD ,AF ⊂平面PAD ,∴BE ∥平面PAD .题型一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例1 (2021·山东)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AB ⊥PA ,AB ∥CD ,AB =2CD ,E , F ,G ,M ,N 别离为PB ,AB ,BC ,PD ,PC 的中点.(2)求证:平面EFG ⊥平面EMN .思维启发 (1)在平面PAD 内作直线CE 的平行线或利用平面CEF ∥平面PAD 证明;(2)MN 是平面EFG 的垂线.证明 (1)方式一 取PA 的中点H ,连接EH ,DH .又E 为PB 的中点,因此EH 綊12AB .又CD 綊12AB ,因此EH 綊CD .因此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CE ∥DH .又DH ⊂平面PAD ,CE ⊄平面PAD .因此CE ∥平面PAD .方式二 连接CF .因为F 为AB 的中点,因此AF =12AB .又CD =12AB ,因此AF =CD .又AF ∥CD ,因此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F ∥AD ,又CF ⊄平面PAD ,因此CF ∥平面PAD .因为E ,F 别离为PB ,AB 的中点,因此EF ∥PA .又EF ⊄平面PAD ,因此EF ∥平面PAD .因为CF ∩EF =F ,故平面CEF ∥平面PAD .又CE ⊂平面CEF ,因此CE ∥平面PAD .(2)因为E 、F 别离为PB 、AB 的中点,因此EF ∥PA .又因为AB ⊥PA ,因此EF ⊥AB ,同理可证AB ⊥FG .因此AB⊥平面EFG.又因为M,N别离为PD,PC的中点,因此MN∥CD,又AB∥CD,因此MN∥AB,因此MN⊥平面EFG.又因为MN⊂平面EMN,因此平面EFG⊥平面EMN.思维升华高考对该部份的考查重点是空间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证明,一样以解答题的形式显现,试题难度中等,但对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必然的要求,在试卷中也可能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方式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大体定理在判定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应用.如下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M,N别离为A1B,B1C1的中点.求证:(1)BC∥平面MNB1;(2)平面A1CB⊥平面ACC1A.证明(1)因为BC∥B1C1,且B1C1⊂平面MNB1,BC⊄平面MNB1,故BC∥平面MNB1.(2)因为BC⊥AC,且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故BC⊥平面ACC1A1.因为BC⊂平面A1CB,故平面A1CB⊥平面ACC1A1.题型二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例2如图1所示,在Rt△ABC中,AC=6,BC=3,∠ABC=90°,CD为∠ACB的平分线,点E在线段AC 上,CE=4.如图2所示,将△BCD沿CD折起,使得平面BCD⊥平面ACD,连接AB,BE,设点F是AB的中点.(1)求证:DE⊥平面BCD;(2)假设EF∥平面BDG,其中G为直线AC与平面BDG的交点,求三棱锥B-DEG的体积.思维启发(1)翻折前后,△ACD内各元素的位置关系没有转变,易知DE⊥DC,再依照平面BCD⊥平面ACD(2)注意从条件EF ∥平面BDG 得线线平行,为求高作基础.(1)证明 ∵AC =6,BC =3,∠ABC =90°,∴∠ACB =60°.∵CD 为∠ACB 的平分线,∴∠BCD =∠ACD =30°.∴CD =2 3. ∵CE =4,∠DCE =30°, ∴DE 2=CE 2+CD 2-2CE ·CD ·cos 30°=4,∴DE =2,那么CD 2+DE 2=EC 2.∴∠CDE =90°,DE ⊥DC .又∵平面BCD ⊥平面ACD ,平面BCD ∩平面ACD =CD ,DE ⊂平面ACD ,∴DE ⊥平面BCD .(2)解 ∵EF ∥平面BDG ,EF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DG =BG ,∴EF ∥BG .∵点E 在线段AC 上,CE =4,点F 是AB 的中点,∴AE =EG =CG =2.如图,作BH ⊥CD 于H .∵平面BCD ⊥平面ACD ,∴BH ⊥平面ACD .由条件得BH =32, S △DEG =13S △ACD =13×12AC ·CD ·sin 30°=3, ∴三棱锥B -DEG 的体积V =13S △DEG ·BH =13×3×32=32. 思维升华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弄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气宇关系的转变情形.一样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转变,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转变.(2021·北京)如图(1),在Rt△ABC 中,∠C =90°,D ,E 别离为AC ,AB 的中点,点F 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F ⊥CD ,如图(2).(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不是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1)证明因为D,E别离为AC,AB的中点,因此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因此DE∥平面A1CB.(2)证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因此DE⊥AC.因此DE⊥A1D,DE⊥CD.又A1D∩CD=D,因此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因此DE⊥A1F.又因为A1F⊥CD,因此A1F⊥平面BCDE,又因为BE⊂平面BCDE,因此A1F⊥BE.(3)解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别离取A1C,A1B的中点P,Q,那么PQ∥BC.又因为DE∥BC,因此DE∥PQ.因此平面DEQ即为平面DEP.由(2)知,DE⊥平面A1DC,因此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因此A1C⊥DP.因此A1C⊥平面DEP.从而A1C⊥平面DEQ.题型三 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例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P 、Q 别离是线段AB 、CD的 中点,EP ⊥平面ABCD .(1)求证:DP ⊥平面EPC ;(2)问在EP 上是不是存在点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假设存在,求出FP AP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思维启发 先假设EP 上存在点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然后推证点F 的位置.(1)证明 ∵EP ⊥平面ABCD ,∴EP ⊥DP .又ABCD 为矩形,AB =2BC ,P 、Q 别离为AB 、CD 的中点,连接PQ ,则PQ ⊥DC 且PQ =12DC . ∴DP ⊥PC .∵EP ∩PC =P ,∴DP ⊥平面EPC .(2)解 假设存在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AD ∥BC ,BC ⊂平面BFC ,AD ⊄平面BFC ,∴AD ∥平面BFC .∴AD 平行于平面AFD 与平面BFC 的交线l .∵EP ⊥平面ABCD ,∴EP ⊥AD ,而AD ⊥AB , AB ∩EP =P ,∴AD ⊥平面EAB ,∴l ⊥平面FAB .∴∠AFB 为平面AFD 与平面BF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P 是AB 的中点,且FP ⊥AB ,∴当∠AFB =90°时,FP =AP .∴当FP =AP ,即FP AP =1时,平面AFD ⊥平面BFC .思维升华 关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第一假设存在,然后在那个假设下利用线面关系的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求假设知足的条件.假设条件知足那么确信假设,假设取得矛盾那么否定假设.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1)求证:D1C⊥AC1;(2)问在棱CD上是不是存在点E,使D1E∥平面A1BD.假设存在,确信点E位置;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连接C1D,∵DC=DD1,∴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1C.又AD⊥DC,AD⊥DD1,DC∩DD1=D,∴AD⊥平面DCC1D1,又D1C⊂平面DCC1D1,∴AD⊥D1C.∵AD⊂平面ADC1,DC1⊂平面ADC1,且AD∩DC1=D,∴D1C⊥平面ADC1,又AC1⊂平面ADC1,∴D1C⊥AC1.(2)解假设存在点E,使D1E∥平面A1BD.连接AD1,AE,D1E,设AD1∩A1D=M,BD∩AE=N,连接MN,∵平面AD1E∩平面A1BD=MN,要使D1E∥平面A1BD,可使MN∥D1E,又M是AD1的中点,则N是AE的中点.又易知△ABN≌△EDN,∴AB=DE.综上所述,当E 是DC 的中点时,可使D 1E ∥平面A 1BD .(时刻:80分钟)1.如下图,在边长为5+2的正方形ABCD 中,以A 为圆心画一个扇形,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M ,N ,K 为切点,以扇形为圆锥的侧面,以圆O 为圆锥底面,围成一个圆锥,求圆锥的全面积与体积.解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由已知条件得⎩⎪⎨⎪⎧ l +r +2r =5+2×22πrl =π2,解得r =2,l =42,S =πrl +πr 2=10π,h =l 2-r 2=30,V =13πr 2h =230π3.2.如图,在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D 1D ⊥平面ABCD ,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 =2AD ,AD =A 1B 1,∠BAD =60°.(1)证明:AA 1⊥BD ;(2)证明:CC 1∥平面A 1BD .证明 (1)方式一 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因此D 1D ⊥BD .又因为AB =2AD ,∠BAD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D 2+AB 2-2AD ·AB cos 60°=3AD 2,因此AD 2+BD 2=AB 2,因此AD ⊥BD .又AD ∩D 1D =D ,因此BD ⊥平面ADD 1A 1.故AA 1⊥BD .方式二 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因此BD ⊥D 1D .如图,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在△ABD 中,由AB =2AD 得AG =AD .又∠BAD =60°,因此△ADG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GD =GB ,故∠DBG =∠GDB .又∠AGD =60°,因此∠GDB =30°,故∠ADB =∠ADG +∠GDB =60°+30°=90°,因此BD ⊥AD .又AD ∩D 1D =D ,因此BD ⊥平面ADD 1A .又AA 1⊂平面ADD 1A ,故AA 1⊥BD .(2)如图,连接AC ,A 1C 1,设AC ∩BD =E ,连接EA 1,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EC =12AC . 由棱台概念及AB =2AD =2A 1B 1知A 1C 1∥EC 且A 1C 1=EC ,因此四边形A 1ECC 1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C 1∥EA .又EA 1⊂平面A 1BD ,CC 1⊄平面A 1BD ,因此CC 1∥平面A 1BD .3.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点E 在线段 AD 上,且CE ∥AB .(1)求证:CE ⊥平面PAD ;(2)假设PA =AB =1,AD =3,CD =2,∠CDA =45°,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因此PA ⊥CE .因为AB ⊥AD ,CE ∥AB ,因此CE ⊥AD .又PA ∩AD =A ,因此CE ⊥平面PAD .(2)解 由(1)可知CE ⊥AD .在Rt△ECD 中,DE =CD ·cos 45°=1,CE =CD ·sin 45°=1.又因为AB =CE =1,AB ∥CE ,因此四边形ABCE 为矩形.因此S 四边形ABCD =S 矩形ABCE +S △ECD =AB ·AE +12CE ·DE=1×2+12×1×1=52.又PA ⊥平面ABCD ,PA =1,因此V 四棱锥P —ABCD =13S 四边形ABCD ·PA =13×52×1=56.4.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别离是CD 、A 1D 1的中点.(1)求证:AB 1⊥BF ;(2)求证:AE ⊥BF ;(3)棱CC 1上是不是存在点P ,使BF ⊥平面AEP ?假设存在,确信点P 的位置,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 连接A 1B ,那么AB 1⊥A 1B ,又∵AB 1⊥A 1F ,且A 1B ∩A 1F =A 1,∴AB 1⊥平面A 1BF .又BF ⊂平面A 1BF ,∴AB 1⊥BF .(2)证明 取AD 中点G ,连接FG ,BG ,那么FG ⊥AE ,又∵△BAG ≌△ADE ,∴∠ABG =∠DAE .∴AE ⊥BG .又∵BG ∩FG =G ,∴AE ⊥平面BFG .又BF ⊂平面BFG ,∴AE ⊥BF .(3)解 存在.取CC 1中点P ,即为所求.连接EP ,AP ,C 1D ,∵EP∥C1D,C1D∥AB1,∴EP∥AB1.由(1)知AB1⊥BF,∴BF⊥EP.又由(2)知AE⊥BF,且AE∩EP=E,∴BF⊥平面AEP.5.(2021·安徽)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1B1C1D1是正方形,O是BD的中点,E是棱AA1上任意一点.(1)证明:BD⊥EC1;(2)若是AB=2,AE=2,OE⊥EC1,求AA1的长.(1)证明连接AC,A1C1.由底面是正方形知,BD⊥AC.因为AA1⊥平面ABCD,BD⊂平面ABCD,因此AA1⊥BD.又AA1∩AC=A,因此BD⊥平面AA1C1C.因为EC1⊂平面AA1C1C知,BD⊥EC1.(2)解方式一设AA1的长为h,连接OC1.在Rt△OAE中,AE=2,AO=2,故OE2=(2)2+(2)2=4.在Rt△EA1C1中,A1E=h-2,A1C1=22,故EC21=(h-2)2+(22)2.在Rt△OCC1中,OC=2,CC1=h,OC21=h2+(2)2.因为OE⊥EC1,因此OE2+EC21=OC21,即4+(h-2)2+(22)2=h2+(2)2,解得h=32,因此AA1的长为3 2.方式二∵OE⊥EC1,∴∠AEO+∠A1EC1=90°.又∵∠A1C1E+∠A1EC1=90°,∴∠AEO=∠A1C1E.又∵∠OAE=∠C1A1E=90°,∴△OAE∽EA1C1,∴AEA1C1=AOA1E,即222=2A1E,∴A1E=22,∴AA1=AE+A1E=3 2.6.(2021·辽宁)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AC;(2)设Q为P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证明(1)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C⊥BC,由PA⊥平面ABC,BC⊂平面ABC,得PA⊥BC.又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因此BC⊥平面PAC.(2)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M,连接QM,QO,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中点.由Q为PA中点,得QM∥PC,又O为AB中点,得OM∥BC.因为QM∩MO=M,QM⊂平面QMO,MO⊂平面QMO,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因此平面QMO∥平面PBC.因为QG⊂平面QMO,因此QG∥平面PBC.。
高考数学三年真题专题演练—立体几何(解答题)1.【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析(2)36【分析】(1)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AO ⊥平面BCD ,即可证得结果; (2)先作出二面角平面角,再求得高,最后根据体积公式得结果. 【解析】(1)因为AB=AD,O 为BD 中点,所以AO ⊥BD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BD ,平面ABD ⊥平面BCD ,AO ⊂平面ABD , 因此AO ⊥平面BCD ,因为CD ⊂平面BCD ,所以AO ⊥CD (2)作EF ⊥BD 于F,作FM ⊥BC 于M,连FM 因为AO ⊥平面BCD ,所以AO ⊥BD,AO ⊥CD所以EF ⊥BD,EF ⊥CD,BD CD D ⋂=,因此EF ⊥平面BCD ,即EF ⊥BC 因为FM ⊥BC ,FMEF F =,所以BC ⊥平面EFM ,即BC ⊥ME则EMF ∠为二面角E-BC-D 的平面角,4EMF π∠=因为BO OD =,OCD 为正三角形,所以BCD 为直角三角形因为2DE EA =,1112(1)2233FM BF ∴==+= 从而EF=FM=213AO ∴=AO ⊥平面BCD,所以11131133326BCD V AO S ∆=⋅=⨯⨯⨯⨯=【点睛】二面角的求法:一是定义法,二是三垂线定理法,三是垂面法,四是投影法. 2.【2021·浙江高考真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20,1,4,15ABC AB BC PA ∠=︒===,M ,N 分别为,BC PC 的中点,,PD DC PM MD ⊥⊥.(1)证明:AB PM ⊥;(2)求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分析】(1)要证AB PM ⊥,可证DC PM ⊥,由题意可得,PD DC ⊥,易证DM DC ⊥,从而DC ⊥平面PDM ,即有DC PM ⊥,从而得证;(2)取AD 中点E ,根据题意可知,,,ME DM PM 两两垂直,所以以点M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分别求出向量AN 和平面PDM 的一个法向量,即可根据线面角的向量公式求出.【解析】(1)在DCM △中,1DC =,2CM =,60DCM ∠=,由余弦定理可得3DM =,所以222DM DC CM +=,∴DM DC ⊥.由题意DC PD ⊥且PD DM D ⋂=,DC ∴⊥平面PDM ,而PM ⊂平面PDM ,所以DC PM ⊥,又//AB DC ,所以AB PM ⊥. (2)由PM MD ⊥,AB PM ⊥,而AB 与DM 相交,所以PM ⊥平面ABCD ,因为7AM =,所以22PM =,取AD 中点E ,连接ME ,则,,ME DM PM 两两垂直,以点M 为坐标原点,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2,0),(0,0,22),(3,0,0)A P D -,(0,0,0),(3,1,0)M C -又N 为PC 中点,所以31335,,2,,,22222N AN ⎛⎫⎛⎫-=- ⎪ ⎪ ⎪ ⎪⎝⎭⎝⎭. 由(1)得CD ⊥平面PDM ,所以平面PDM 的一个法向量(0,1,0)n =从而直线AN 与平面PD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152sin 6||2725244AN n AN n θ⋅===++‖.【点睛】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要证明AB PM ⊥,可以考虑DC PM ⊥,题中与DC 有垂直关系的直线较多,易证DC ⊥平面PDM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第二问思路直接,由第一问的垂直关系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线面角的向量公式即可计算得出.3.【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D 为棱11A B 上的点.11BF A B ⊥(1)证明:BF DE ⊥;(2)当1B D 为何值时,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 【答案】(1)见解析;(2)112B D =【分析】通过已知条件,确定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垂直和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最大,进而可以确定出答案. 【解析】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所以1BB ⊥底面ABC ,所以1BB AB ⊥ 因为11//A B AB ,11BF A B ⊥,所以BF AB ⊥, 又1BB BF B ⋂=,所以AB ⊥平面11BCC B . 所以1,,BA BC BB 两两垂直.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BA BC BB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以()()()()()()1110,0,0,2,0,0,0,2,0,0,0,2,2,0,2,0,2,2B A C B A C ,()()1,1,0,0,2,1E F .由题设(),0,2D a (02a ≤≤).(1)因为()()0,2,1,1,1,2BF DE a ==--,所以()()0121120BF DE a ⋅=⨯-+⨯+⨯-=,所以BF DE ⊥. (2)设平面DF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因为()()1,1,1,1,1,2EF DE a =-=--,所以00m EF m DE ⎧⋅=⎨⋅=⎩,即()0120x y z a x y z -++=⎧⎨-+-=⎩.令2z a =-,则()3,1,2m a a =+-因为平面11BCC B 的法向量为()2,0,0BA =, 设平面11BCC B 与平面DEF 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cos 2m BA m BAθ⋅===⋅⨯当12a =时,2224a a -+取最小值为272, 此时cos θ=.所以()minsin θ== 此时112B D =.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相关计算,能够根据题意设出(),0,2D a (02a ≤≤),在第二问中通过余弦值最大,找到正弦值最小是关键一步.4.【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1PD DC ==,M 为BC 的中点,且PB AM ⊥.(1)求BC ;(2)求二面角A PM B --的正弦值. 【答案】(1)2;(2)7014【分析】(1)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BC a =,由已知条件得出0PB AM ⋅=,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BC 的长;(2)求出平面PAM 、PBM 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法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结果.【解析】(1)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不妨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2BC a =,则()0,0,0D 、()0,0,1P 、()2,1,0B a 、(),1,0M a 、()2,0,0A a , 则()2,1,1PB a =-,(),1,0AM a =-,PB AM ⊥,则2210PB AM a ⋅=-+=,解得2a =,故2BC a ==; (2)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AM ⎛⎫= ⎪ ⎪⎝⎭,()AP =-,由11110220m AM x y m APz ⎧⋅=-+=⎪⎨⎪⋅=-+=⎩,取1x =,可得()2,1,2m =,设平面PBM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0,02BM ⎛⎫=- ⎪ ⎪⎝⎭,()1,1BP =--,由222220220n BM x n BP y z ⎧⋅=-=⎪⎨⎪⋅=--+=⎩,取21y =,可得()0,1,1n =,3cos ,147m n m n m n⋅<>===⨯⋅,所以,270sin ,1cos,14m n m n <>=-<>=, 因此,二面角A PM B --【点睛】思路点睛: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步骤如下:(1)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二面角对应的两个半平面中对应的点的坐标; (2)设出法向量,根据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求解出平面的法向量(注:若半平面为坐标平面,直接取法向量即可);(3)计算(2)中两个法向量的余弦值,结合立体图形中二面角的实际情况,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从而得到二面角的余弦值.5.【2021·北京高考真题】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点E 为11A D 中点,直线11B C 交平面CDE 于点F .(1)证明:点F 为11B C 的中点;(2)若点M 为棱11A B 上一点,且二面角M CF E --5111A M A B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1112A M AB =. 【分析】(1)首先将平面CDE 进行扩展,然后结合所得的平面与直线11BC 的交点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相应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得实数λ的值.【解析】(1)如图所示,取11B C 的中点'F ,连结,','DE EF F C , 由于1111ABCD A B C D -为正方体,,'E F 为中点,故'EF CD , 从而,',,E F C D 四点共面,即平面CDE 即平面'CDEF , 据此可得:直线11B C 交平面CDE 于点'F ,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只有唯一的交点,故点F 与点'F 重合, 即点F 为11B C 中点.(2)以点D 为坐标原点,1,,DA DC DD 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设()11101A MA B λλ=≤≤, 则:()()()()2,2,2,0,2,0,1,2,2,1,0,2M C F E λ,从而:()()()2,22,2,1,0,2,0,2,0MC CF FE λ=---==-, 设平面MCF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111112222020m MC x y z m CF x z λ⎧⋅=-+--=⎪⎨⋅=+=⎪⎩, 令11z =-可得:12,,11m λ⎛⎫=- ⎪-⎝⎭,设平面CFE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则:2222020n FE y n CF x z ⎧⋅=-=⎪⎨⋅=+=⎪⎩,令11z =-可得:()2,0,1n =-,从而:215,5,51m n m n λ⎛⎫⋅==+= ⎪-⎝⎭, 则:2,155155cos 3m n m n m nλ⋅⎛⎫+⨯ ⎪-⎝⎭===⨯,整理可得:()2114λ-=,故12λ=(32λ=舍去).【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6.【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E 为底面直径,AE AD =.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DO 上一点,66PO DO =.(1)证明:PA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 【解析】(1)设DO a =,由题设可得63,,PO AO AB a ===, 2PA PB PC ===. 因此222PA PB AB +=,从而PA PB ⊥. 又222PA PC AC +=,故PA PC ⊥. 所以PA ⊥平面PBC .(2)以O 为坐标原点,OE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OE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设可得312(0,1,0),(0,1,0),(,0),(0,0,)222E A C P --. 所以312(,,0),(0,1,)222EC EP =--=-. 设(,,)x y z =m 是平面PCE 的法向量,则00EP EC ⎧⋅=⎪⎨⋅=⎪⎩m m ,即20231022y z x y ⎧-+=⎪⎪⎨⎪--=⎪⎩,可取3(2)=m . 由(1)知2AP =是平面PCB 的一个法向量,记AP =n , 则25cos ,|||5⋅==n m n m n m |. 所以二面角B PC E --的余弦值为255.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以及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容易题.7.【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因为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所以1MN CC ∥.又由已知得AA 1∥CC 1,故AA 1∥MN .因为△A 1B 1C 1是正三角形,所以B 1C 1⊥A 1N .又B 1C 1⊥MN ,故B 1C 1⊥平面A 1AMN . 所以平面A 1AMN ⊥平面11EB C F .(2)由已知得AM ⊥BC .以M 为坐标原点,M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则AB =2,AM 3 连接NP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23231(,0)3PM E =.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 设(,0,0)Q a ,则22123234(),(4())33NQ a B a a =----, 故21123223210(,,4()),||3333B E a a B E =-----=. 又(0,1,0)=-n 是平面A 1AMN 的法向量,故1111π10sin(,)cos ,210||B E B E B E B E ⋅-===⋅n n n |n |.所以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10.8.【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在棱11,DD BB 上,且12DE ED =,12BF FB =.(1)证明:点1C 在平面AEF 内;(2)若2AB =,1AD =,13AA =,求二面角1A EF A --的正弦值.【解析】设AB a =,AD b =,1AA c =,如图,以1C 为坐标原点,11C D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C xyz -.(1)连结1C F ,则1(0,0,0)C ,(,,)A a b c ,2(,0,)3E a c ,1(0,,)3F b c ,1(0,,)3EA b c =,11(0,,)3C F b c =,得1EA C F =.因此1EA C F ∥,即1,,,A E F C 四点共面,所以点1C 在平面AEF 内. (2)由已知得(2,1,3)A ,(2,0,2)E ,(0,1,1)F ,1(2,1,0)A ,(0,1,1)AE =--,(2,0,2)AF =--,1(0,1,2)A E =-,1(2,0,1)A F =-.设1(,,)x y z =n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则 110,0,AE AF ⎧⋅=⎪⎨⋅=⎪⎩n n 即0,220,y z x z --=⎧⎨--=⎩可取1(1,1,1)=--n . 设2n 为平面1A EF 的法向量,则 22110,0,A E A F ⎧⋅=⎪⎨⋅=⎪⎩n n 同理可取21(,2,1)2=n . 因为1212127cos ,||||7⋅〈〉==-⋅n n n n n n ,所以二面角1A EF A --的正弦值为427.9.【2020年高考江苏】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B 1C ⊥平面ABC ,E ,F 分别是AC ,B 1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 1C 1; (2)求证:平面AB 1C ⊥平面ABB 1.【解析】因为,E F 分别是1,AC B C 的中点,所以1EF AB ∥. 又/EF ⊂平面11AB C ,1AB ⊂平面11AB C , 所以EF ∥平面11AB C .(2)因为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1B C AB ⊥.又AB AC ⊥,1B C ⊂平面11AB C ,AC ⊂平面1AB C ,1,B C AC C =所以AB ⊥平面1AB C .又因为AB ⊂平面1ABB ,所以平面1AB C ⊥平面1AB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属于中档题. 10.【2020年高考浙江】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ACFD ⊥平面ABC ,∠ACB =∠ACD =45°,DC =2BC .(Ⅰ)证明:EF ⊥DB ;(Ⅱ)求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Ⅰ)如图,过点D 作DO AC ⊥,交直线AC 于点O ,连结OB .由45ACD ∠=︒,DO AC ⊥得2CD CO =,由平面ACFD ⊥平面ABC 得DO ⊥平面ABC ,所以DO BC ⊥.由45ACB ∠=︒,1222BC CD CO ==得BO BC ⊥.所以BC ⊥平面BDO ,故BC ⊥DB .由三棱台ABC DEF -得BC EF ∥,所以EF DB ⊥. (Ⅱ)方法一:过点O 作OH BD ⊥,交直线BD 于点H ,连结CH .由三棱台ABC DEF -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由BC ⊥平面BDO 得OH BC ⊥,故OH ⊥平面BCD ,所以OCH ∠为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 设22CD =.由2,2DO OC BO BC ====,得26,33BD OH ==, 所以3sin 3OH OCH OC ∠==, 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方法二:由三棱台ABC DEF -得DF CO ∥,所以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等于直线CO 与平面DBC 所成角,记为θ.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D 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22CD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0,0,0),(1,1,0),(0,2,0),(0,0,2)O B C D .因此(0,2,0),(1,1,0),(0,2,2)OC BC CD ==-=-.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z)x y =n .由0,0,BC CD ⎧⋅=⎪⎨⋅=⎪⎩n n 即0220x y y z -+=⎧⎨-+=⎩,可取(1,1,1)=n .所以|3sin |cos ,|3|||OC OC OC θ⋅===⋅n |n n |.因此,直线DF 与平面D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1.【2020年高考天津】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2ABC AC BC AC BC ⊥==,13CC =,点,D E 分别在棱1AA 和棱1CC 上,且2,1,AD CE M ==为棱11A B 的中点.(Ⅰ)求证:11C M B D ⊥;(Ⅱ)求二面角1B B E D --的正弦值;(Ⅲ)求直线AB 与平面1DB 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依题意,以C 为原点,分别以1,,CA CB CC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1(0,0,0),(2,0,0),(0,2,0),(0,0,3)C A B C ,11(2,0,3),(0,2,3),(2,0,1),(0,0,2)A B D E ,(1,1,3)M .(Ⅰ)证明:依题意,1(1,1,0)C M =,1(2,2,2)B D =--,从而112200C M B D ⋅=-+=,所以11C M B D ⊥.(Ⅱ)解:依题意,(2,0,0)CA =是平面1BB E 的一个法向量,1(0,2,1)EB =,(2,0,1)ED =-.设(,,)x y z =n 为平面1DB E 的法向量,则10,0,EB ED ⎧⋅=⎪⎨⋅=⎪⎩n n 即20,20.y z x z +=⎧⎨-=⎩不妨设1x =,可得(1,1,2)=-n . 因此有|||6cos ,|A CA C CA ⋅〈〉==n n n 30sin ,CA 〈〉=n .所以,二面角1B B E D --30(Ⅲ)解:依题意,(2,2,0)AB =-.由(Ⅱ)知(1,1,2)=-n 为平面1DB E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3cos ,3||||AB AB AB ⋅==-n n n .所以,直线AB 与平面1DB 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12.【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10【解析】(1)连结B1C,ME.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12B1C.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12A1D.由题设知A1B1=DC,可得B1C=A1D,故ME=ND,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MN∥ED.又MN⊄平面EDC1,所以MN∥平面C1DE.(2)由已知可得DE⊥DA.以D为坐标原点,D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2,0,0)A ,A 1(2,0,4),3,2)M ,(1,0,2)N ,1(0,0,4)A A =-,1(13,2)A M =--,1(1,0,2)A N =--,(0,3,0)MN =.设(,,)x y z =m 为平面A 1MA 的法向量,则1100A M A A ⎧⋅=⎪⎨⋅=⎪⎩m m ,所以32040x y z z ⎧-+-=⎪⎨-=⎪⎩,.可取3,1,0)=m .设(,,)p q r =n 为平面A 1MN 的法向量,则100MN A N ⎧⋅=⎪⎨⋅=⎪⎩,.n n 所以3020q p r ⎧=⎪⎨--=⎪⎩,.可取(2,0,1)=-n .于是2315cos ,||525⋅〈〉===⨯‖m n m n m n , 所以二面角1A MA N --1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关系的证明、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问题.求解二面角的关键是能够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通过求解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来得到二面角的正弦值,属于常规题型.13.【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棱AA 1上,BE ⊥EC 1.(1)证明:BE ⊥平面EB 1C 1;(2)若AE =A 1E ,求二面角B –EC –C 1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2. 【解析】(1)由已知得,11B C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1ABB A , 故11B C ⊥BE .又1BE EC ⊥,所以BE ⊥平面11EB C .(2)由(1)知190BEB ∠=︒.由题设知Rt ABE △≌11Rt A B E △,所以45AEB ∠=︒, 故AE AB =,12AA AB =.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D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C (0,1,0),B (1,1,0),1C (0,1,2),E (1,0,1),(1,0,0)CB =,(1,1,1)CE =-,1(0,0,2)CC =.设平面EBC 的法向量为n =(x ,y ,x ),则0,0,CB CE ⎧⋅=⎪⎨⋅=⎪⎩n n 即0,0,x x y z =⎧⎨-+=⎩所以可取n =(0,1,1)--.设平面1EC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10,0,CC CE ⎧⋅=⎪⎨⋅=⎪⎩m m 即20,0.z x y z =⎧⎨-+=⎩ 所以可取m =(1,1,0). 于是1cos ,||||2⋅<>==-n m n m n m .所以,二面角1B EC C --的正弦值为32.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垂直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求二角角的余弦值,以及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14.【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数】图1是由矩形ADEB ,Rt △ABC 和菱形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 =1,BE =BF =2,∠FBC =60°,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结DG ,如图2.(1)证明:图2中的A ,C ,G ,D 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平面BCGE ;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答案】(1)见解析;(2)30.【解析】(1)由已知得AD BE ,CG BE ,所以AD CG ,故AD ,CG 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 ,C ,G ,D 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 ⊥BE ,AB ⊥BC ,故AB ⊥平面BCGE . 又因为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BCGE . (2)作EH ⊥BC ,垂足为H .因为EH ⊂平面BCGE ,平面BCGE ⊥平面ABC ,所以EH ⊥平面ABC . 由已知,菱形BCGE 的边长为2,∠EBC =60°,可求得BH =1,EH =3.以H 为坐标原点,HC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A (–1,1,0),C (1,0,0),G (2,03CG =(1,03),AC =(2,–1,0).设平面ACG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CG AC ⎧⋅=⎪⎨⋅=⎪⎩n n 即30,20.x z x y ⎧+=⎪⎨-=⎪⎩ 所以可取n =(3,6,3又平面BCG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0,1,0), 所以3cos ,||||2⋅〈〉==n m n m n m . 因此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为30°.【名师点睛】本题是很新颖的立体几何考题,首先是多面体折叠问题,考查考生在折叠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再者折叠后的多面体不是直棱柱,最后通过建系的向量解法将求二面角转化为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5.【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CD ,AD ∥BC ,PA =AD =CD =2,BC =3.E 为PD 的中点,点F 在PC 上,且13PF PC =. (1)求证:CD ⊥平面PAD ; (2)求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 (3)设点G 在PB 上,且23PG PB =.判断直线AG 是否在平面AEF 内,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3;(3)见解析. 【解析】(1)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CD . 又因为AD ⊥CD ,所以CD ⊥平面PAD . (2)过A 作AD 的垂线交BC 于点M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AM ,PA ⊥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1,0),C (2,2,0),D (0,2,0),P (0,0,2). 因为E 为PD 的中点,所以E (0,1,1). 所以(0,1,1),(2,2,2),(0,0,2)AE PC AP ==-=.所以1222224,,,,,3333333PF PC AF AP PF ⎛⎫⎛⎫==-=+= ⎪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AE AF ⎧⋅=⎪⎨⋅=⎪⎩n n 即0,2240.333y z x y z +=⎧⎪⎨++=⎪⎩ 令z =1,则1,1y x =-=-.于是=(1,1,1)--n .又因为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p =(1,0,0),所以3cos ,||3⋅〈〉==-‖n p n p n p . 由题知,二面角F −AE −P 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3.(3)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 因为点G 在PB 上,且2,(2,1,2)3PG PB PB ==--, 所以2424422,,,,,3333333PG PB AG AP PG ⎛⎫⎛⎫==--=+=- ⎪ ⎪⎝⎭⎝⎭. 由(2)知,平面AEF 的法向量=(1,1,1)--n . 所以4220333AG ⋅=-++=n . 所以直线AG 在平面AEF 内.【名师点睛】(1)由题意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即可求得二面角F −AE −P 的余弦值;(3)首先求得点G 的坐标,然后结合平面AEF 的法向量和直线AG 的方向向量即可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16.【2019年高考天津卷理数】如图,AE ⊥平面ABCD ,,CF AE AD BC ∥∥,,AD AB ⊥1,2AB AD AE BC ====.(1)求证:BF ∥平面ADE ;(2)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二面角E BD F --的余弦值为13,求线段CF 的长.【答案】(1)见解析;(2)49;(3)87. 【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E ,,的方向为x 轴,y 轴,z轴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0,0,0),(1,0,0),(1,2,0),(0,1,0)A B C D ,(0,0,2)E .设(0)CF h h =>,则()1,2,F h .(1)依题意,(1,0,0)AB =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又(0,2,)BF h =,可得0BF AB ⋅=,又因为直线BF ⊄平面ADE ,所以BF ∥平面ADE .(2)依题意,(1,1,0),(1,0,2),(1,2,2)BD BE CE =-=-=--.设(,,)x y z =n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则0,0,BD BE ⎧⋅=⎪⎨⋅=⎪⎩n n 即0,20,x y x z -+=⎧⎨-+=⎩不妨令1z =,可得(2,2,1)=n .因此有4cos ,9||||CE CE CE ⋅==-n n n .所以,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9. (3)设(,,)x y z =m 为平面BDF 的法向量,则0,0,BD BF ⎧⋅=⎪⎨⋅=⎪⎩m m 即0,20,x y y hz -+=⎧⎨+=⎩不妨令1y =,可得21,1,h ⎛⎫=-⎪⎝⎭m . 由题意,有224||1cos ,||||3432h h -⋅〈〉===+m n m n m n ,解得87h =.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线段CF的长为87.【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二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17.【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BC,AC的中点,AB=BC.求证:(1)A1B1∥平面DEC1;(2)BE⊥C1E.【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因为D,E分别为BC,AC的中点,所以ED∥AB.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所以A1B1∥ED.又因为ED⊂平面DEC1,A1B1 平面DEC1,所以A1B1∥平面DEC1.(2)因为AB =BC ,E 为AC 的中点,所以BE ⊥AC . 因为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棱柱,所以CC 1⊥平面ABC . 又因为BE ⊂平面ABC ,所以CC 1⊥BE .因为C 1C ⊂平面A 1ACC 1,AC ⊂平面A 1ACC 1,C 1C ∩AC =C , 所以BE ⊥平面A 1ACC 1.因为C 1E ⊂平面A 1ACC 1,所以BE ⊥C 1E .【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18.【2019年高考浙江卷】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90ABC ∠=︒,1130,,,BAC A A A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 (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35. 【解析】方法一:(1)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 所以,A 1E ⊥平面ABC ,则A 1E ⊥BC . 又因为A 1F ∥AB ,∠ABC =90°,故BC ⊥A 1F . 所以BC ⊥平面A 1EF . 因此EF ⊥BC .(2)取BC 中点G ,连接EG ,GF ,则EGFA 1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A 1E ⊥平面ABC ,故A 1E ⊥EG ,所以平行四边形EGFA 1为矩形. 由(1)得BC ⊥平面EGFA 1,则平面A 1BC ⊥平面EGFA 1, 所以EF 在平面A 1BC 上的射影在直线A 1G 上.连接A 1G 交EF 于O ,则∠EOG 是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AC =4,则在Rt △A 1EG 中,A 1E =23,EG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11522A G EO OG ===, 所以2223cos 25EO OG EG EOG EO OG +-∠==⋅.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方法二:(1)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如图,以点E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不妨设AC =4,则A 1(0,0,B1,0),1B,3,2F ,C (0,2,0).因此,33(,22EF =,(BC =-. 由0EF BC ⋅=得EF BC ⊥. (2)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为θ.由(1)可得1=(310)=(02BC A C --,,,,,.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100BC A C ⎧⋅=⎪⎨⋅=⎪⎩n n ,得00y y ⎧+=⎪⎨=⎪⎩, 取n (11)=,故||4sin |cos |=5|||EF EF EF θ⋅==⋅,n n n |,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5.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2021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多选题与热点解答题组合练及答案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如图,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其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等于1,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212AA AB ADAC ++=B .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C .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大于45 D .1BD 与AC 6 【答案】AC 【分析】对A ,分别计算()21++AA AB AD 和2AC ,进行判断;对B ,设BD 中点为O ,连接1A O ,假设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应得10⋅=O AB A ,计算10⋅≠O AB A ,即可判断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不是线段BD 的中点;对C ,计算11,,A A AC AC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得11⊥A A AC ,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1A AC ∠,再计算1tan ∠A AC ;对D ,计算1,AC BD 以及1BD AC ⋅,再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代入计算夹角的余弦值. 【详解】对A ,由题意,11111cos602⋅=⋅=⋅=⨯⨯=AA AB AA AD AD AB ,所以()2222111112*********++=+++⋅+⋅+⋅=+++⨯⨯=AA AB ADAA AB AD AA AB AB AD AA AD ,AC AB AD =+,所以()222221113=+=+⋅+=++=AC AB ADAB AB AD AD ,所以()()22126++==AA AB AD AC ,故A 正确;对B ,设BD 中点为O ,连接1A O ,1111111222=+=+=++AO A A AO A A AC A A AD AB ,若1A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是线段BD 的中点,则1A O ⊥平面ABCD ,则应10⋅=O AB A ,又因为21111111111110222222224⎛⎫⋅=++⋅=-⋅+⋅+=-+⨯+=≠⎪⎝⎭O AB A A AD AB AB AA AB AD AB AB A ,故B 错误;对D ,11,BD AD AA AB AC AB AD=+-=+, 所以()()2211=2,=3=+-=+AD A B A AB AC AB AD D ,()()2211111⋅=+-⋅+=⋅++⋅+⋅--⋅=AC AD AA AB AB AD AD AB AD AA AB AA AD ABAB AD BD ,1116cos ,23⋅<>===⋅B AC D BD BD AC AC,故D 不正确;对C ,112==AC BD ,在1A AC 中,111,2,3===A A AC AC ,所以22211+=A A AC AC ,所以11⊥A A AC ,所以1AA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1A AC ∠,又1tan 21∠=>A AC ,即145∠>A AC ,故C 正确;故选:AC【点睛】方法点睛: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需要树立“基底”意识,利用基向量进行线性运算,要理解空间向量概念、性质、运算,注意和平面向量类比;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2.已知四面体ABCD 的所有棱长均为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为60︒ B .点A 到平面BCD 26 C .四面体ABCD 6πD .动点P 在平面BCD 上,且AP 与AC 所成角为60︒,则点P 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BC 【分析】在正四面体中通过线面垂直可证得AC ⊥BD ,通过计算可验证BC,通过轨迹法可求得P的轨迹为双曲线方程即可得D 错误. 【详解】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可得BD ⊥面ACE ,则AC ⊥BD ,故A 错误;在四面体ABCD 中,过点A 作AF ⊥面BCD 于点F ,则F 为为底面正三角形BCD 的重心,因为所有棱长均为2,22263AF AB BF =-=,即点A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263,故B 正确;设O 为正四面体的中心则OF 为内切球的半径,OA 我外接球的半径, 因为11433A BCD BCD BCD V S AF S OF -=⋅=⨯⋅△△,所以4AF OF =,即62=66OF AO =,, 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体积3344633V R OA πππ===,故C 正确; 建系如图:26230,0,,0,,0A C ⎛⎫⎛⎫⎪ ⎪ ⎪ ⎪⎝⎭⎝⎭,设(,,0)P x y ,则262326,,0,,333AP x y AC →→⎛⎫⎛⎫=-=- ⎪ ⎪ ⎪ ⎪⎝⎭⎝⎭,因为cos 60AP AC AP AC →→→→⋅=,所以22232481224193972y x y +=++⨯+⨯, 即222388=33y x y +++,平方化简可得:2232340039y x y ----,可知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故D 错误. 故选:BC .【点睛】方法点睛:立体几何中动点轨迹的求解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空间向量法,利用空间向量法表示出已知的角度或距离的等量关系,从而得到轨迹方程.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3,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1EF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 .AC BE ⊥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C .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D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是定值 【答案】ACD 【详解】由AC BD ⊥,1AC DD ⊥可证AC ⊥平面11D DBB ,从而AC BE ⊥,故A 正确; 取特例,当E 与1D 重合时,F 是F ',AE 即1AD ,1AD 平行1BC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C BF '∠,当F 与1B 重合时,E 是E ',BF 即1B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A AE '∠,可知1C BF '∠与1A AE '∠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不是定值,故B 错误;连结BD 交AC 于O ,又AC ⊥平面11D DBB ,点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是2=2AO ,也即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是22,故C 正确; 2=2AO 为三棱锥A BEF -的高,又1111224BEFS =⨯⨯=△,故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112234⨯=D 正确. 故选:ACD【点睛】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常见方法为: (1)定义法:直接作平面的垂线,求垂线;(2)等体积法:不作垂线,通过等体积法间接求点到面的距离; (3)向量法:计算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即可.4.(多选题)如图所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点P 在侧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1AP BD ⊥,则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113P AA D V -=B .点P 必在线段1BC 上 C .1AP BC ⊥D .AP ∥平面11AC D【答案】BD 【分析】 对于A ,1111111113326P AA D AA DV S CD -=⋅=⨯⨯⨯⨯=, 对于B,C,D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判即可. 【详解】对于A ,因为点P 在平面11BCC B ,平面11BCC B ∥平面1AA D , 所以点P 到平面1AA D 即为C 到平面1AA D 的距离,即为正方体棱长, 所以1111111113326P AA D AA DV S CD -=⋅=⨯⨯⨯⨯=,A 错误; 对于B ,以D 为坐标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1,),(1,1,0),(0,0,1),(1,1,1),(0,1,0)A P x z B D B C所以11(1,1,),(1,1,1),(1,0,1)AP x z BD BC =-=--=--, 因为1AP BD ⊥,所以1110AP BD x z ⋅=--+=,所以x z =,即(,1,)P x x , 所以(,0,)CP x x =,所以1CP xBC =-,即1,,B C P 三点共线, 所以点P 必在线段1B C 上,B 正确;对于C ,因为1(1,1,),(1,0,1)AP x x BC =-=-, 所以111AP BC x x ⋅=-+=, 所以1AP BC ⊥不成立,C 错误;对于D ,因为11(1,0,1),(0,1,1),(0,0,0)A C D , 所以11(1,0,1),(0,1,1)DA DC ==, 设平面11AC 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0n DA x z n DC y z ⎧⋅=+=⎪⎨⋅=+=⎪⎩, 令1x =,则1,1z y =-=,所以(1,1,1)n =-, 所以110AP n x x ⋅=-+-=,所以AP n ⊥, 所以AP ∥平面11AC D ,D 正确, 故选:BD 【点睛】此题考查了空间线线垂直的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三棱锥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考查计算能力,属于较难题.5.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 =12AD AA ==,,,P Q R 分别是11,,AB BB AC 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 ,存在点Q 使得1D P CQ ⊥ B .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 ,存在点R 使得1D R CQ ⊥ C .当1AR A C ⊥时,1AR D R ⊥D .当113AC A R =时,1//D R 平面1BDC 【答案】ABD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142D P CQ b ⋅=-,()12222D R CQ b λλ⋅=--,134AR D R ⋅=-,10D R n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0P a ,0,23a ⎡⎤∈⎣⎦,()2,23,Q b ,[]0,2b∈,设11A R AC λ=,得到()22,23,22R λλλ--,[]0,1λ∈. ()12,,2P a D -=,()2,0,CQ b =,142D P CQ b ⋅=-,当2b =时,1D P CQ ⊥,A 正确;()122,23,2D R λλλ=--,()12222D R CQ b λλ⋅=--,取22bλ=+时,1D R CQ ⊥,B 正确; 1AR A C ⊥,则()()12,23,222,23,2212440AR AC λλλλλλ⋅=--⋅--=-+-+=, 14λ=,此时11333313,,,,02222224AR D R ⎛⎫⎛⎫⋅=-⋅-=-≠ ⎪ ⎪ ⎪ ⎪⎝⎭⎝⎭,C 错误; 113AC A R =,则4234,,33R ⎛⎫ ⎪ ⎪⎝⎭,14232,,33D R ⎛⎫=- ⎪ ⎪⎝⎭,设平面1BD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BD n DC ⎧⋅=⎪⎨⋅=⎪⎩,解得()3,1,3n =-,故10D R n ⋅=,故1//D R 平面1BDC ,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线线垂直,线面平行,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推6.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过对角线1BD 作平面α交棱1AA 于点E ,交棱1CC 于点F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1BFD E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平面α分正方体所得两部分的体积相等 C .平面α与平面1DBB 不可能垂直 D .四边形1BFD E 面积的最大值为2 【答案】BD 【分析】由平行平面的性质可判断A 错误;利用正方体的对称性可判断B 正确;当E 、F 为棱中点时,通过线面垂直可得面面垂直,可判断C 错误;当E 与A 重合,F 与1C 重合时,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值为2,可判断D 正确. 【详解】 如图所示,对于选项A,因为平面1111//ABB A CC D D ,平面1BFD E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BFD E平面111CC D D D F =,所以1//BE D F ,同理可证1//D E BF ,所以四边形1BFD E 是平行四边形,故A 错误; 对于选项B,由正方体的对称性可知,平面α分正方体所得两部分的体积相等,故B 正确; 对于选项C,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有1,AC BD AC BB ⊥⊥, 又1BD BB B ⋂=,所以AC ⊥平面1BB D , 当E 、F 分别为棱11,AA CC 的中点时, 有//AC EF ,则EF ⊥平面1BB D , 又因为EF ⊂平面1BFD E ,所以平面1BFD E ⊥平面1BB D ,故C 错误;对于选项D,四边形1BFD E 在平面ABCD 内的投影是正方形ABCD , 当E 与A 重合,F 与1C 重合时,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有最大值, 此时1212S D E BE =⋅=,故D 正确; 故选:BD.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几何性质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7.如图,点O 是正四面体P ABC -底面ABC 的中心,过点O 的直线交AC ,BC 于点M ,N ,S 是棱PC 上的点,平面SMN 与棱P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棱P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 )A .若//MN 平面PAB ,则//AB RQ B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C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 D .111PQPRPS++是常数【答案】ABD 【分析】对于选项A ,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判断即可;对于选项B ,当直线MN 平行于直线AB , 13SC PC =时,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此时PC ⊥平面SRQ ,即可证明,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 ;对于选项C ,假设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PC ⊥平面PAB ,此时通过反证法说明矛盾性,即可判断; 对于选项D ,利用S PQR O PSR O PSQ O PQR V V V V ----=++,即可求得111PQPRPS++是常数.【详解】 对于选项A , 若//MN 平面PAB ,平面SMN 与棱P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棱P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平面SMN 平面PAB =RQ ,又MN ⊂平面SMN ,//MN 平面PAB ,∴//MN RQ ,点O 在面ABC 上,过点O 的直线交AC ,BC 于点M ,N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PAB ,平面ABC平面PAB AB =,∴//MN AB , ∴//AB RQ ,故A 正确; 对于选项B ,当直线MN 平行于直线AB ,S 为线段PC 上靠近C 的三等分点,即13SC PC =, 此时PC ⊥平面SRQ ,以下给出证明: 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各棱长为a ,∴ABC ,PBC ,PAC △,PAB △均为正三角形,点O 为ABC 的中心,//MN AB ,∴由正三角形中的性质,易得23CN CM a ==, 在CNS 中,23CN a =,13SC a =,3SCN π∠=,∴由余弦定理得,3SN a ==, ∴222249SC SN a CN +==,则SN PC ⊥, 同理,SM PC ⊥,又SM SN S =,SM ⊂平面SRQ ,SN ⊂平面SRQ ,∴PC ⊥平面SRQ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 ,故B 正确; 对于选项C ,假设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 设QR 中点为K ,则2PQ PR PK +=,∴PS PK ⊥,即PC PK ⊥,()cos cos 0PC AB PC PB PA PC PB CPB PC PA CPA ⋅=⋅-=⋅∠-⋅∠=,∴PC AB ⊥,又易知AB 与PK 为相交直线,AB 与PK 均在平面PQR 上,∴PC ⊥平面PQR ,即PC ⊥平面PAB ,与正四面体P ABC -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故C 错误; 对于选项D ,易知点O 到面PBC ,面PAC ,面PAB 的距离相等,记为d ,记PC 与平面PAB 所处角的平面角为α,α为常数,则sin α也为常数,则点S 到PQR 的距离为sin PS α, 又13sin 234PQR S PQ PR PQ PR π=⋅=⋅ ∴()()1133sin sin sin 33412S PQR PQR V PS S PS PQ PR PQ PR PS ααα-=⋅=⋅⋅=⋅⋅,又13sin 234PSR S PS PR PS PR π=⋅=⋅, 13sin 234PSQ SPS PQ PS PQ π=⋅=⋅, 13sin 234PQR S PQ PR PQ PR π=⋅=⋅, ()3S PQR O PSR O PSQ O PQR V V V V d PS PR PS PQ PQ PR ----=++=⋅+⋅+⋅, ∴()33sin 1212PQ PR PS d PS PR PS PQ PQ PR α⋅⋅=⋅+⋅+⋅, ∴111sin d PQ PR PS α++=为常数,故D 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了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了向量的运算,考查了转化能力与探究能力,属于较难题.8.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2AB 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若M 为线段1A C 的中点,则ADE ∆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段BM 的长是定值B .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C ⊥C .点M 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D .存在某个位置,使MB ⊥平面1A DE【答案】AC【分析】取CD 中点F ,连接BF ,MF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MF 平面1A DE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BM 平面1A DE ,可判断D ;在BFM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BM a =为定值,可判断A 和C ;假设1DE A C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DE ⊥平面1A CE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1DE A E ⊥,与11DA A E ⊥矛盾,可判断B .【详解】解:取CD 的中点F ,连接BF ,MF ,∵M ,F 分别为1A C 、CD 中点,∴1MF A D ∥,∵1A D ⊂平面1A DE ,MF ⊄平面1A DE ,∴MF 平面1A DE ,∵DF BE ∥且DF BE =,∴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BF DE ,∵DE ⊂平面1A DE ,BF ⊄平面1A DE ,∴BF ∥平面1A DE ,又BF MF F =,BF 、MF ⊂平面BMF ,∴平面//BMF 平面1A DE ,∵BM ⊂平面BMF ,∴BM ∥平面1A DE ,即D 错误,设22AB AD a ==, 则112MF A D a ==,2BF DE a ==,145A DE MFB ︒∠=∠=, ∴222cos45BM MF BF MF BF a ︒=+-⋅⋅=,即BM 为定值,所以A 正确,∴点M 的轨迹是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即C 正确, ∵2DE CE a ==,2CD AB a ==,∴222DE CE CD +=,∴DE CE ⊥,设1DE A C ⊥,∵1A C 、CE ⊂平面1A CE ,1AC CE C =, ∴DE ⊥平面1A CE ,∵1A E ⊂平面1A CE ,∴1DE A E ⊥,与11DA A E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B 错误.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到线段长度的求解、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点的轨迹的求解、反证法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和推理论证能力.9.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那么这样的棱锥叫正四棱锥.若一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8,则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时,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棱的高与底边长的比为2B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πCD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3π 【答案】AB【分析】 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由21183V a h ==得254h a =,然后可得侧a =时侧面积取得最小值,此时3h =,然后求出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和SAO ∠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设四棱锥S ABCD -的高为h ,底面边长为a 可得21183V a h ==,即254h a= 所以其侧面积为2222244215410842244a a a h a a a⋅⋅+=+=+令()242108f a a a =+,则()23321084f a a a ⨯'=- 令()233210840f a a a ⨯'=-=得32a = 当(0,32a ∈时()0f a '<,()f a 单调递减 当()32,a ∈+∞时()0f a '>,()f a 单调递增 所以当32a =时()f a 取得最小值,即四棱锥的侧面积最小此时3h = 所以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为22,故A 正确,C 错误 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SAO ∠,由3h =,32a =可得3AO = 所以4SAO π∠=,故B 正确,D 错误 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线面角及利用导数求最值,属于综合题.10.如图,1111ABCD A B C D -为正方体,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1A C ⊥平面11BB D DB .1BD ⊥平面1ACBC .1BD 与底面11BCC B 2D .过点1A 与异面直线AD 与1CB 成60角的直线有2条【答案】ABD【分析】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判断A 与B ;求解1BD 与底面11BCC B 所成角的正切值判断C ;利用空间向量法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选项,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BB ⊥平面1111D C B A ,11A C ⊂平面1111D C B A ,则111BB A C ⊥,由于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则1111AC B D ⊥, 1111BB B D B =,因此,11A C ⊥平面11BB D D ,故A 正确;对于B 选项,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D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1AC D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C BD ⊥,1D DD BD =,AC ∴⊥平面11BB D D ,1BD ⊂平面11BB D D ,1AC BD ∴⊥,同理可得11BD B C ⊥, 1ACB C C =,1BD ∴⊥平面1ACB ,故B 正确; 对于C 选项,由11C D ⊥平面11BCC B ,得11C BD ∠为1BD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 且111112tan 2C D C BD BC ∠==,故C 错误; 对于D 选项,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0,0A 、()0,0,0D 、()0,1,0C 、()11,1,1B ,()1,0,0DA =,()11,0,1CB =,设过点1A 且与直线DA 、1CB 所成角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为()1,,m y z =, 则221cos ,21DA mDA m DA m y z ⋅<>===⋅++, 1122111cos ,221CB m z CB m CB m y z ⋅+<>===⋅⋅++, 整理可得2222341y z y z z ⎧+=⎨=++⎩,消去y 并整理得2210z z +-=,解得12z =-12z =-由已知可得3z ≤,所以,12z =-+22y =±因此,过点1A 与异面直线AD 与1CB 成60角的直线有2条,D 选项正确.故选:ABD.【点睛】方法点睛: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
2021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一.解答题(共8小题)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1PD DC ==,M 为BC 中点,且PB AM ⊥.(1)求BC ;(2)求二面角A PM B --的正弦值.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棱BC ,CD 的中点.(1)求证:1//D F 平面11A EC ;(2)求直线1AC 与平面11A EC 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11A A C E --的正弦值.4.在四棱锥Q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若2AD =,QD QA ==3QC =.(Ⅰ)求证:平面QAD ⊥平面ABCD ;(Ⅱ)求二面角B QD 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20ABC ∠=︒,1AB =,4BC =,PA =M ,N 分别为BC ,PC 的中点,PD DC ⊥,PM MD ⊥.(Ⅰ)证明:AB PM ⊥;(Ⅱ)求直线AN 与平面PDM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E 为11A D 的中点,11B C 交平面CDE 交于点F .(Ⅰ)求证:F 为11B C 的中点;(Ⅱ)若点M 是棱11A B 上一点,且二面角M CF E --,求111A M A B 的值.7.四棱锥P ABCD -,底面为正方形ABCD ,边长为4,E 为AB 中点,PE ⊥平面ABCD .(1)若PAB ∆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若CD 的中点为F ,PF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PC 与AD 所成角的大小.8.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2AB BC ==,13AA =.(1)若P 是棱11A D 上的动点,求三棱锥C PAD -的体积;(2)求直线1AB 与平面11ACC A 的夹角大小.2021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8小题)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 在棱AD 上,2DE EA =,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解答】解:(1)证明:因为AB AD =,O 为BD 的中点,所以AO B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O ⊂平面ABD ,所以AO ⊥平面BCD ,又CD ⊂平面BCD ,所以AO CD ⊥;(2)方法一:取OD 的中点F ,因为OCD ∆为正三角形,所以CF OD ⊥,过O 作//OM CF 与BC 交于点M ,则OM OD ⊥,所以OM ,OD ,OA 两两垂直,以点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M ,OD ,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0B ,1-,0),1(,0)22C ,(0D ,1,0),设(0A ,0,)t ,则12(0,,)33tE ,因为OA ⊥平面BCD ,故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OA t = ,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3342(,0),(0,,)2233t BC BE == ,所以由00n BC n BE ⎧⋅=⎪⎨⋅=⎪⎩,得30242033y t y z +=⎨⎪+=⎪⎩,令x =,则1y =-,2z t =,故21,)n t=- ,因为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所以||2|cos ,|2||||n OA n OA n OA ⋅<>=== ,解得1t =,所以1OA =,又13311224OCD S ∆=⨯⨯⨯=,所以32BCD S ∆=,故1113326A BCD BCD V S OA -∆=⋅=⨯=.方法二:过E 作EF BD ⊥,交BD 于点F ,过F 作FG BC ⊥于点G ,连结EG ,由题意可知,//EF AO ,又AO ⊥平面BCD所以EF ⊥平面BCD ,又BC ⊂平面BCD ,所以EF BC ⊥,又BC FG ⊥,FG EF F= 所以BC ⊥平面EFG ,又EG ⊂平面EFG ,所以BC EG ⊥,则EGF ∠为二面角E BC D --的平面角,即45EGF ∠=︒,又1CD DO OB OC ====,所以120BOC ∠=︒,则30OCB OBC ∠=∠=︒,故90BCD ∠=︒,所以//FG CD ,因为23DE DF EF AD OD AO ===,则312,,233AO EF OF DF ===,所以BF GF BD CD=,则112323GF +==,所以23EF GF ==,则312AO EF ==,所以1113113326A BCD BCD V S AO -∆=⋅=⨯⨯⨯=.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D ⊥底面ABCD ,1PD DC ==,M 为BC 中点,且PB AM ⊥.(1)求BC ;(2)求二面角A PM B --的正弦值.【解答】解:(1)连结BD ,因为PD ⊥底面ABCD ,且AM ⊂平面ABCD ,则AM PD ⊥,又AM PB ⊥,PB PD P = ,PB ,PD ⊂平面PBD ,所以AM ⊥平面PBD ,又BD ⊂平面PBD ,则AM BD ⊥,所以90ABD ADB ∠+∠=︒,又90ABD MAB ∠+∠=︒,则有ADB MAB ∠=∠,所以Rt DAB Rt ABM ∆∆∽,。
专题09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选择填空题历年考题细目表
题型年份考点试题位置
单选题2019 表面积与体积2019年新课标1理科12 单选题2018 几何体的结构特征2018年新课标1理科07 单选题2018 表面积与体积2018年新课标1理科12 单选题2017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7年新课标1理科07 单选题2016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6年新课标1理科06
单选题2016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
用2016年新课标1理科11
单选题2015 表面积与体积2015年新课标1理科06
单选题2015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5年新课标1理科11
单选题2014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4年新课标1理科12
单选题2013 表面积与体积2013年新课标1理科06
单选题2013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3年新课标1理科08
单选题2012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2年新课标1理科07
单选题2012 表面积与体积2012年新课标1理科11
单选题2011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1年新课标1理科06
单选题2010 表面积与体积2010年新课标1理科10
填空题2017 表面积与体积2017年新课标1理科16
填空题2011 表面积与体积2011年新课标1理科15
填空题2010 三视图与直观图2010年新课标1理科14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1.【2019年新课标1理科12】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 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 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A.8πB.4πC.2πD.π
2.【2018年新课标1理科0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