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公选课第二次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5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案编写人:[教师姓名]教案审核人:[审核人姓名]教案编写日期:[日期]一、课程概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入门,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2. 掌握供求关系、边际分析、成本与效益等经济学基本原理;3. 理解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对经济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探讨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决策制定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第二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解释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 探究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介绍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解析3. 第三章: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 分析市场结构与市场效率的关系;- 研究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的区别;-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4. 第四章:政府与市场- 掌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目的;- 了解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5. 第五章:经济增长与发展- 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概念和测度;- 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报告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 《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参考书目:- 《经济学概论》(作者:萨缪尔森)- 《经济学导论》(作者:布鲁尔)五、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根据每章内容设计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章节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课题(章节)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型授新课课时 3设计意图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肯于吃苦、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通过对商品、货币本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货币的本质,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专题知识是经济学选修知识中重要的一章,因此对于本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将会对以后专题产生影响,因此本章节讲解将本着扎实推进的方法而进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其实现方法。
○资本循环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资本周转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要求。
两个人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建立者)一个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危机爆发、阶级矛盾尖锐三个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四个意义:马政经及其三大理论意义本专题内容○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进行的分割。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与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商品、货币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教案:经济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经济学的基础认识,并培养其应用经济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系统、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并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领域。
2.掌握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学意识。
3.理解和应用供给与需求理论,解读市场运行机制。
4.学习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认识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调控。
5.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分类(1)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分类与分支领域(3)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供给与需求理论a.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b.供给的决定因素与供给曲线c.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d.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2)市场结构与竞争a.完全竞争市场与价格决定b.垄断市场与市场失灵c.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3.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1)国民经济核算a.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测算方法与意义b.常用经济指标的计算与解读(2)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a.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型b.经济周期及其特征(3)货币与金融市场a.货币的职能与货币供求关系b.金融市场的组成与功能(4)就业与失业a.就业与劳动力市场b.失业的类型与影响因素(5)通货膨胀与政府调控a.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b.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与目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法:结合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进行生动讲解。
2.讨论与研究:安排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与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个性化指导: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项目2习题和参考答案习题:一、名词解释1.需求;2.需求规律;3.供给规律;4.均衡价格;5.供需定理。
二、选择题:1.在下列所列举的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B.消费者偏好变化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D.商品价格下降2.需求规律表明()。
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3.价格上升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是因为()。
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C.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的便宜了D.这种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变的贵了4.蔬菜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
A.蔬菜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人们对蔬菜偏好的增加C.蔬菜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
A.供给量增加B.供给量减少C.供给增加D.供给减少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导致新建房屋()。
A.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B.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C.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D.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该商品()。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C.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8.下列有关供给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9.以下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10.一般情况下,均衡价格随着()。
国开经济学基础本形考任务二实训任务辅导答案任务要求任务二要求学生通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答一系列与经济相关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观点和论证。
具体要求如下:1. 根据所给数据和情景,回答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政策等相关的问题。
2. 合理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概念,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 提供清晰、准确的答案,并展示对经济问题的理解。
实训任务辅导答案问题一:根据所给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根据GDP增长率变化的趋势,分析当前经济景气状态,并给出理由。
答案:根据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的GD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正在稳步增长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这一趋势可以归因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减税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
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上升,预示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率对就业率的影响是怎样的?请简要解释。
答案:经济增长率对就业率有积极的影响。
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通常伴随着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经济状况的改善也会促使企业增加雇佣人数,直接提高就业率。
因此,经济增长率的上升通常会导致就业率的增加。
问题二: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回答以下问题:1.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央行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答案: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货膨胀。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的贷款成本增加,借款和消费减少,从而减少总需求。
2. 通货膨胀对消费者有何影响?请简要解释。
答案:通货膨胀对消费者有负面影响。
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物价普遍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相同数量的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减少支出和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以上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回答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学科背景和观点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该文档内容总结了任务二的题目要求和提供了可能的解答。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实训有所帮助!*注:以上内容为个人独立创作,无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时分配第1章认识经济学(6学时)课题1.1 什么是经济学(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前提2.掌握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3.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模型4.计算机会成本5.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节约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2经济体制(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市场机制及市场经济运行模型2.掌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等基本概念3.能画出具体情况下的市场运行图4.能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5.提升竞争意识、节约意识、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6.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难点: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分析方法2.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3.提升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2.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复习与测试资料。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与课件项目二需求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与课件项目二需求项目名称: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与课件项目二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为提高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电子教案与课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具有交互性、可视化和多媒体功能的电子教案与课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基础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1. 设计并制作一套电子教案,包括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表、案例分析、动画等形式展示经济学基础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3. 提供学生互动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如练习题、测验和在线辅导等。
项目内容:1. 教案设计1.1 课程大纲- 简要介绍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
- 列出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和核心内容。
1.2 教学内容- 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 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
1.3 学习目标- 阐明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和理解要点。
1.4 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如何使用教案和课件进行教学。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 课件制作2.1 多媒体展示- 使用图表、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展示经济学基础概念和理论。
- 制作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视频。
2.2 互动功能- 设计练习题和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提供在线辅导平台,供学生随时与教师互动交流。
项目交付物:1. 电子教案- 包括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等。
- 提供电子文档格式,方便教师和学生下载和使用。
2. 多媒体课件- 包括图表、图像、动画和案例分析等多媒体内容。
- 提供可执行文件,方便教师在电脑或投影仪上展示,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3. 在线学习平台- 包括练习题、测验和在线辅导功能。
- 提供网页或APP形式,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项目进度计划:1. 需求分析与设计(2周)- 确定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和需求。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与课件项目二需求一、项目背景与概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学科,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计划开发一套《经济学基础》的电子教案与课件,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项目旨在通过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开发,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项目目标:1. 设计并开发一套电子教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等内容,以便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并提供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2. 制作相应的课件,通过图表、动画和多媒体等方式,将抽象和复杂的经济学概念可视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提供互动式教学功能,包括讨论、答题和辅助练习等,以便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提供个性化指导;4. 通过电子教案与课件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传播,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
三、项目内容:1. 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a. 教学大纲:完整地阐述整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安排,包括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和相关案例;b. 教学活动: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便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c. 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和制作教学参考资料,如学习笔记、课程复习资料等,便于学生的巩固和复习;d. 评估与反馈:提供课程评价和学生成绩反馈的机制,包括作业、测验和课程项目等。
2. 课件的制作与展示:a. 主题页面:为每个单元设计独特的主题页面,包括单元名称、学习目标和导航菜单,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b. 概念解释:通过图表、动画和实例,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和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c. 基础知识:提供经济学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实际案例和数据,增加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和理解;d. 案例分析:提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分析和思考能力;e. 多媒体资源:整合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f. 互动功能:提供互动式学习功能,包括在线答题、讨论和练习,以便测试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重庆工程学院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代码:任课教师:授课班级:_______ 授课时间:重庆工程学院教案第三节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产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价格下的产量(交易量),也称均衡交易量。
图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D 上升=> P 上升;Q 上升 -D 下降=> P 下降;Q 下降 -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减少对均衡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变动-S 上升=> P 下降;Q 上升-S 下降=> P 上升;Q 下降 -供给增加对均衡的影响-供给减少对均衡的影响30·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需求同时变动•S ↑+ D ↑=> Q ↑ ; P ? •S ↓+ D ↓=> Q ↓ ; P ? •S ↑+ D ↓=> P ↓ ; Q ? •S ↓+ D ↑=> P ↑ ; Q ? -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对均衡的影响(1)-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对均衡的影响(2)-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对均衡的影响(3)45S D PE Q EO Q 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P EP2SD P 1Q EO Q P超额供给超额需求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E 0Q1Q 0DP 0SD 1P 1E1O Q P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E 0S 0P 0E 1DO QPS 1P 1Q 0Q 1供给增加对均衡的影响重庆工程学院教案重庆工程学院教案重庆工程学院教案《经济价值的来源及基本规律》。
-欧根·庞巴维克(1851-1914)最全面、最系统地论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1889,《资本实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