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
- 格式:doc
- 大小:136.69 KB
- 文档页数:10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1、说出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5、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验设施,实验结果的交流【教学难点】1、实验中的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夏天去海边洗海澡时,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一、提出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事例,你有如何猜想?将猜想写在空白处2、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二、猜想和假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三、设计实验1、要求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
2、教师点拨: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①如何才能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②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哪个升温快?③实验时要注意沙子和水的哪些条件相同?(注意控制变量法)31、教师点明: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
五、分析与结论1、小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2、学生总结,小组展示:(1)比热容定义:(2)单位:,符号。
(3)水的比热较大,为。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结论结论:(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初三物理比热容及热量的计算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比热容及热量的计算二、知识地位: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是《内能与热机》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各地市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在各地市的中考中,涉及“比热和热量的计算”的考题,主要围绕以下知识点:(1)比热容的概念;(2)物质的比热值表示的物理意义;(3)运用热量公式求解比热容、质量、热量及物体的初温和末温等。
下面归类进行解析。
三、知识归纳: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1℃(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物理量符号:C 单位:焦/千克·℃(J/kg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对应的比热,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
比热与物质的热量、温度、温度变化和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比热的大小标志着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3、热量的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对应温度变化的关系:Q 吸=Cm (t —t 0);Q 放=Cm (t 0 —t )对于固、液、气三种物质形态,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问题均能用上式处理。
4、由Q=Cm (t —t 0)可得 )t t (m Q C 0-= 此式给出了如何利用实验方法求出物质的比热。
但比热与物体的质量及初温、末温及吸收的热量均无关。
四、知识强调: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物质不同,比热一般不同。
2、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和吸热放热的多少均无关。
同种物质(状态相同)的比热容相同。
3、tm Q C ∆=,这个公式是比热容的计算式,但不是决定式。
也就是说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比热容的大小,但比热容C 的大小与Q 、m 、△t 无关。
4、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强弱。
比热大,吸热(或放热)本领强。
5、Q 吸 =Cm △t=Cm(t 初—t 末)6、Q 放=Cm △t=Cm(t 末—t 初)7、绝热:Q 吸=Q 放 (热平衡方程)五、跨越障碍(一)比热容知识的应用类考题例1、沙漠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气温变化较大的现象?而沿海地区有这种现象吗?解析:沙漠地区砂石多,跟水相比砂石的比热小,夜间砂石温度高于气温,砂石放热,在质量、放热相同的情况下,跟水相比较砂石温度降低得较多。
初三物理初学比热容讲解
比热容是指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物理学中,通常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质在变温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对于不同的物质,比热容通常是不同的。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18J/kg·℃,而铁的比热容为0.45J/kg·℃。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相同数量的能量时,温度变化可能会不同的原因。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将能量和温度的单位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我们想计算将200J的能量加热1kg的水时,水的温度变化应为:
ΔT=Q/Cm=200J/(4.18J/kg·℃ × 1kg)=47.8℃
这意味着将200J的能量加热水可以使其温度升高47.8℃。
除此之外,比热容还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例如,当冰化为水时,它会吸收大约334J/kg的热量,这种热量也称为融化热。
总之,比热容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础内涵丰富的物理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它,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解读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本文库为大家准备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知识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一)热量1.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1)热传递现象:热传递是指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度部分的现象。
(2)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只要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并且将一直持续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
(3)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方式相同点不同点热沿着物体传递,但物质本身不流动都属于热传递现象传导 1.2. 发生条件都是存在温度差热随着液体或气体的流动而传递对流热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3. 热不依靠物质沿直线向外射出辐射不能说物体具有多是一个过程量,注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少热量。
热”的含义:☆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温度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B. A. 温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量少的物体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 D. C. 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降低】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2【例实验:在四个相同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分质量(克末温(℃初温(℃液烧杯620200050131000502203202000503煤1.5504201000煤油(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在质量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1(和温度变化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2(2、1)分析比较有关。
______的热量多少与(二)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Q?c 2. 公式:m?t3. 单位:焦/(千克·℃)[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焦/(千克·℃)--------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4. 意义(例)c=4.2×101℃时,吸收或水3焦的热量。
10 放出4.2×注意事项:①比热容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但是它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均无关。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由物质本身决定;②不同物质,比热容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在同一状态下是一定的;③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例: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3J/(kg·℃);冰为2.1×10?t:℃;m:千克,/(千克·℃),c④公式中的单位要统一,Q:焦耳,:焦⑤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慢。
Q?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例3】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m(t?t)21A. 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比热容就越大B. 物体的质量越小,比热容就越大C. 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小,比热容就越大D. 物体的比热容与热量、质量及温度变化均无关【例4】质量相同且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铝块(铜比热小于铝),使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再接触,则()A. 热量由铝块传给铜块B. 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C. 它们间不发生热传递D. 接触前铜块温度高于铝块温度,接触后铜块温度低于铝块温度类题变换:c<c)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如果在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迅速放在一起,那么铁铜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是铁块把热量传给铜块B. 一定是铜块把热量传给铁块C. 可能不发生热传递D. 以上答案都不对巩固练习:1. 质量相同的两个物质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为A. 3∶4B. 4∶3C. 1∶3D. 3∶12.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b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是(a的比热大,是水A.a的比热大,是酒精B.C. b的比热大,是水D. b的比热大,是酒精33,则下面说kg·℃)J/kg·℃),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J/()法中正确的是(30倍A. 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1/30 B. 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是水银的30℃C. 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升高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要30kg1kgD. 若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升高1 ) 4. 铝比铜的比热容大,这说明(铝块一定比铜块具有的热量多A.铝块一定比铜块具有的内能多B.铝块的温度一定比铜块的温度高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升高相等的温度时,铝块比铜块吸收的热量多D.)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比热容不等。
当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时(5.A. 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B. 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多C. 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 两物体的初温不知道,无法判断吸热的多少】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例5点的物或Ⅱ)图中A ;(填写I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
若水的质量为1.5kg,理意义是。
的热量是5 101.68×的热量。
问:J的水加热到【例6】把500g100℃,需要吸收)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15。
求这壶水的质量。
8.4×100202()把一壶水从℃加热到℃,水吸收的热量是10J巩固练习3J的热量后温度变为多少?10 ℃的冰块放出质量为800g、温度为-28.4×1.3J/(kg·℃)2. 小明学习了热学的有关知识后,知道水的比热容是4.2×10,他想估算一下自己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的热量,于是小明仔细记录了他家每天烧水、煮饭、炒菜需要的时间,并把它折算成烧水时间,相当于每天将30kg20℃的水烧开。
求小明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多少热量?【例7】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20 21 泡沫塑料组水温50 64 80 55 /T℃41 (120)20棉絮组水温 (28)T32435680℃/2后,泡沫塑料包的40min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
经过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了降水烧包棉而絮的瓶温低_____,论结是验的出得可由此以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3____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三)内能分子动理论1.)分子之间有相互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1(.作用力。
又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不同所决定的势能。
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2.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不论大小、温度高低,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3.)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对应1(物体的温度)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对应物体的状态)有关;)当物体的温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发生变化。
(2 一个物体,它的温度升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物体的内能就增加。
单位:焦耳4.5.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1)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而构成球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热运动,且分子之间还有相互作用,因此球还具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球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它是由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2 互作用情况来决定的。
6.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1)做功: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可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实质: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例如:用锯锯木头,是用做功的方法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其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内能转化为燃气膨胀做功后温度降机械能;内燃机气缸内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低,内能减少。
)热传递(2特点: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份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认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抵温部分的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如: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可能是由于摩擦生热,也可能是放在火上烤的结果。
如果没有看见内能改变的过程,就无法判断内能改变的原因。
(四)温度、热量、内能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热量:是一个过程。
2.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3.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例8】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 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例9】在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跳动,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光能【例10】下列现象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 磨刀时,刀发热B. 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烫D. 从高空落下的雨温度变高【例11】下列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扬B. 用盐水腌蛋,过一段时间后蛋变咸C.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D. 木头放在户外,长时间后会腐烂【例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0℃的物体没有内能B.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内能也越大D. 物体的密度越大,内能也越大巩固训练(一)填空题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