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象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7.53 MB
- 文档页数:46
古诗中花的意象在古诗中,花被诗人赋予各种意向,或傲气、或高洁、或隐忍、或富贵。
1、梅花古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前,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
梅花象征着坚毅高洁。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香气飘散,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齐己《早梅》:“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深雪中梅花傲然独放2、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的,却不为淤泥所染,象征志趣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外在的修饰来象征内在的修养,以此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新准则和儒家君子人格的象征。
白居易《感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贏。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以白莲花的遗世独立来喻自己不屈的人格。
3、菊花临秋而开,凌冰傲霜;淡泊名利,不求闻达。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4、桃花桃花的花朵不大,其淡淡的粉桃红色,总是給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
自古以来,桃花象征阳春、愛情与婚姻。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众芳归隐后,桃花方始盛开,给人以美好的延续。
刘灏《广群芳谱》“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隐喻了美好的爱情和对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以其优美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众多诗作中,花意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白居易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将花的美丽和情感相结合,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几首代表性的诗歌出发,对白居易的花意象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赋得杏花》一诗:“瘦尽樱桃脸,穷露杏花心。
桃李争春色,蚕眠卧绿阴。
薰腴夜雨气,烟淡夕阳阴。
杏花最可羡,无事对花吟。
”这首诗以杏花为主题,描绘了杏花纤细的枝干和鲜艳的花朵,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通过杏花的形容,白居易传达了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白居易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的花意象出现在第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这里洛阳可指代玉树临风、貌美如花的女子,把她们与花朵相比,突显出她们的美丽和高雅。
通过运用花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于美丽女子的无尽赞美和思念之情。
进一步,我们欣赏白居易的《花非花》一诗:“更薄弱,愈无由,斗杓寻香蕈掇留。
不挨不踏,远远宛朦。
几夕眠书雪,勒马驱霜昼。
冷风概小掌,溅剧碎华冰稍浮。
青青尔庐,凡芳之尔庐。
”诗中的“花非花”暗指昙花,昙花一出即凋,而白居易借此意象表达自己对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中的该意象被运用得非常巧妙,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动。
最后,我们欣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为意象,表达了生命的摇曳不定。
草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给人以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警示。
通过赏析这几首代表性的白居易诗歌中的花意象,我们看到了白居易深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性。
他通过花的形象来转达自己对人生、情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白居易的花意象描写准确而细腻,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古代梅花意象的鉴赏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推崇的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诗词歌赋中绽放了千年的芬芳。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花卉,更是文人墨客情感与志向的寄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梅花的自然之美首先令人陶醉。
它在严寒的冬季独自绽放,花朵娇小玲珑,花瓣粉嫩或洁白,花蕊纤细而娇艳。
其形态优美,枝干苍劲有力,曲折多姿,或横斜而出,或挺拔向上,给人以一种坚韧而又婉约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丽成为了诗人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也为梅花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它于寒冬中傲雪凌霜,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被诗人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通过描写梅花即使凋零飘落,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依然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自喻,抒发自己虽遭遇坎坷但坚守志节的决心。
梅花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在寒冷的冬日,大多数花卉都已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盛开。
这种孤独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在梅花的陪伴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愈发深沉。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描绘梅花稀疏的影子和清幽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梅花还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它的花朵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香气清幽淡雅,不事张扬。
因此,梅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纯洁品质和高雅气质。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梅花置于冰雪之中,突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之美。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用“玉骨”和“冰姿”形容梅花,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姿态。
古诗词中花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的诗词中,花常常被用作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各种不同的情感、美好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梅花被认为是冬季中的瑞雪,常被用来象征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它经受住寒冷的考验,代表了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
荷花:荷花具有清雅、高洁的形象,象征纯洁、高尚和无畏。
它在污浊的水中生长,但花瓣上却不沾污,被视为崇高品格的象征。
莲花: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但花朵却洁白无瑕。
它象征着超脱世俗、洁身自好、精神的沉淀和升华。
紫藤花:紫藤花被认为是友谊和忠诚的象征。
它生长在藤蔓上,指引着人们前进,并代表了长久的情谊。
牡丹花:牡丹花被视为富贵、高贵和繁荣的象征。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花,代表着华丽、荣耀和地位。
桃花:桃花是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象征。
桃树盛开的花朵预示着幸福、爱情和浪漫。
菊花: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在古代诗词中被赞扬为坚强、久远和忠诚的象征。
这些花的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广泛运用,使得诗词更富有感情和意境。
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种情感、美德或价值观,通过与花的形象的交融,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经》花意象浅析王安石(1012-1086 年)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元丰三年(1080)受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故亦称荆公、舒王、王文公、王临川。
王安石一生从事政治、学术、文学的时期,是北宋王朝逐渐陷于贫困弱境的时代。
王安石作为北宋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启了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是宋诗发展一代面目的成就者。
欧阳修曾用“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①,高度赞誉了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高度评价王安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顾即以文学论,则荆公于中国数千年文学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②,对其诗歌的评价尤为甚高,“荆公之诗,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
在中国文学史上,其绩尤伟且大,是又不可不尸祝也。
”③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上用力甚勤,笔者据《临川先生文集》与《王荆文公诗笺注》统计,现存诗歌共有一千六百五十二首,可见其诗作十分浩博。
宋代诗家勇于创新,宋诗继唐之后,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推向新的发展天地,创造出有别于唐诗的独特风韵,表现出与唐迥异的宋调。
诚如明代胡应麟《诗薮》云:“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格调,始一大变。
”④近年来学界也多关注王安石诗歌,据《宋代文学研究·王安石研究》一文可知,当今学界对王安石诗歌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如下三个方面:“王荆公体”研究、荆公体的源流以及一些具体作品的辨说。
学界在王安石诗歌研究上涉及到意象时未能将其作为整体的一个理论地系统加以阐释。
故此,笔者将把王安石诗歌“意象”,作为研究主体,对王安石诗集中的“意象”进行详尽地分析梳理,探索其主要诗歌意象与诗境、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的关系,从侧面进一步展示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韵。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王安石一生诗作颇丰,学界不乏对其诗歌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王安石的研究逐渐深入,有专著,更有大量的期刊论文。
现将已有研究成果简要梳理如下。
古文中花的意象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的意象及其代表含义:
梅花:坚强、忠诚、高雅。
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象征着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梅花也是忠诚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品格。
此外,梅花的高雅气质也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在秋天盛开,不与群芳争艳,因此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品格。
菊花也常被用来表达脱俗的情趣和独特的个性。
桃花:美丽、爱情、幸福。
桃花盛开时娇艳欲滴,因此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爱情。
在古代诗词中,桃花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牡丹:富贵、繁荣、华丽。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盛开的花朵富丽堂皇,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因此,牡丹也常被用来表达华丽和盛大的场面。
兰花:清雅、高洁、幽静。
兰花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幽雅的气质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
在古文中,兰花常被用来象征清雅高洁的品格和幽静的生活态度。
这些花的意象只是古文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古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花的意象,这些意象丰富了古文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
诗词中的花意象赏析花,在诗词中常常被用作意象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花作为一种普遍的意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诗词中的花意象进行赏析,探讨花在古代诗词中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首先,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美好。
在许多诗词中,花被描述为娇艳动人,代表着美好和浪漫。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地上霜”就是对花的形象描绘,通过花来传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花语既美丽又富有感情色彩,深受古代诗人的喜爱。
其次,花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许多诗人在描写花时,会选择描绘花的凋零和枯萎,来反衬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比如杜甫的《赠花卿》中“良人自别离,将酒贱且贫。
昨来病从军,一夜忆田家。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弯刀。
花倾黄金酒,敛笑二毛髭。
”,通过描绘花的凋零和酒的尽散来表达对友人别离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最后,花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暗示政治和社会意义。
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风云的诗词中,花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社会的批判。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欲别,故作泪阑干。
秋月春风夜,开帘见梨花。
手种梨花三百树,不待东风归去来。
”,通过“梨花”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政治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综上所述,花在古代诗词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表达爱情和美好,也可以折射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甚至可以暗示政治和社会的意义。
诗人们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得花在诗词中成为独特而美丽的意象,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诗词中那些关于花的美丽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关于花的意象花的意象探究桃花1 抚媚之花桃花花色艳丽,花朵大而多,显示的是娇艳,柔媚的形象,这种自然特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春女子。
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抚媚羞容,“人面”“桃花”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2 隐逸之花桃源即是桃花源,最早我了解到桃花源是通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构造的世外仙境,那是一个和现实对立的世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这样的仙境一直令人向往。
所以提到桃花,我总会把它和桃花源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以及文人骚客想要隐居的地方。
宋末的谢枋得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把自己隐居地庆泉庵比作桃花源,将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像桃花源中那样不计时日,看到桃花绽放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来。
诗人看到落英缤纷,花落流水就会担心渔郎问津,这足以表现出作者隐居的心态。
梅花1不屈之花梅花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具有不畏严寒,独步春早的精神。
诗人词人常常借它傲雪凌霜的特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如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形象的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梅花倔强的风骨和不屈的精神。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土,只有春如故。
●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酷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冲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织转变,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常利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景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景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A.前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道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愈来愈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贵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0种关于花草的意象一、花开富贵花草是大自然的馈赠,其中有一些花朵的开放,常常被人们视为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牡丹花,它们的盛开往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传达着繁荣和富贵的寓意。
牡丹花的花瓣丰满,色彩艳丽,每朵花都像是一个盛开的福袋,象征着财富和好运的到来。
二、花香四溢花草的香气是它们的一大特点,很多花草散发出的芳香味道让人陶醉。
比如玫瑰花,它的香气浓郁而迷人,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具有舒缓放松的作用,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
三、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也寄托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比如樱花,它们的盛开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后迅速凋谢。
樱花的美丽正是因为它的短暂,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受生命的美好。
四、花语传情花草有着丰富的花语,可以通过花草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比如郁金香,它象征着浪漫和爱情,是表达爱意的佳选。
每一种花草都有着独特的花语,通过选择合适的花草来传达情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的心意。
五、花开花谢花草的生命周期中,花开花谢是一种自然的循环过程。
比如向日葵,它们的花朵会跟随太阳的移动,从早晨一直到傍晚才会闭合,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这种花开花谢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
六、花团锦簇花草的美丽往往是集体的,它们在一起形成了花团锦簇的景象。
比如郁金香花坛,各种颜色的郁金香花朵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绚丽而壮观的花海。
花团锦簇的美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七、花开蝶舞花草的开放往往会吸引蝴蝶和其他昆虫前来觅食和传播花粉,形成了花开蝶舞的美丽场景。
比如薰衣草,它们的紫色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花开蝶舞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互动。
八、花开叶绿花草的盛开往往伴随着叶绿,花叶相映成趣。
比如菊花,它们的花朵盛开时,周围的叶子也变得翠绿欲滴,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
花开叶绿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在古诗词中,花卉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们不仅装点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下面就以几种典型的花卉为例,解读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和表现。
梅花:梅花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常被用来表达坚韧不拔、傲骨铮铮的品质。
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就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孤傲气质。
莲花:莲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赋予纯洁、高雅的含义。
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就表达了莲花在污泥中仍能保持纯洁无暇的品质。
桃花:桃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爱情。
如“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就表现了桃花在春天中绽放的美丽和自由自在的姿态。
菊花:菊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就表现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反思。
除了以上几种花卉,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其他花卉的意象,如兰草、牡丹、杜鹃等等。
这些花卉在诗人笔下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总之,花卉在古诗词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意象,它们不仅装点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通过对古诗词中花卉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精神。
中国古诗中的花意象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多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
中国的花多,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人多。
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迈步咏花诗苑,试着把这些咏花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你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会享受到更多的趣味。
梅花宋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
梅的坚毅高洁历来被诗人所赞美,众多的咏梅诗脍炙人口。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
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句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孤梅独放,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一句句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读者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句则充满了理趣,作者认为梅花虽白,终归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梅雪均佳,各有千秋。
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优美的境界,古人称赞这两句是“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
”。
宋代诗人刘克庄《落梅》中的“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一句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此句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菊花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偏爱。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