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经济生活易错点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0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
高三治经济生活易错点总结高三治经济生活易错点(一)易错观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易错观点2、商品价值量(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易错观点3、货币(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的产物.(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易错观点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高二必修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
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同时产生。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一般等价物,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3、商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天生是货币。
4、货币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商品与商品交换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商品流通。
5、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购物。
6、外汇是用本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7、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8、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
9、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时间增加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11、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内容。
12、等价交换的次数从理论上讲比不等价交换的次数要多。
13、消费者通常的消费心理是买涨不买跌。
14、价格变动对于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很大,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活必需品的弹性需求比较大。
15、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动,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成正比。
16、互补商品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君成正比。
17、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同时会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
18、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9、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0、按交易方式划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按交易的目的划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1、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体现了要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2、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二单元1、生产是消费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所以说消费和生产互为动力。
2、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价值才是)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4.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使用价值不同。
(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的是观念中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按各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一般等价物)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观念的货币)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价值量不变)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
(不一定)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比较大)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扩大生产)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消费水平会提高)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等同)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经济生活》易错点分析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
(提醒: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提醒: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提醒: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
)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提醒: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块。
)5.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提醒: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必然联系。
)6.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提醒: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7.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提醒: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纪念币是纸币。
(提醒:金银纪念币不同于纸币,金银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流通;而纸币没有价值。
)8.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提醒: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提醒: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10.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提醒: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国家虽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1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提醒: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12.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提醒: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1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政治必修一)易错明辨1——1.劳动产品一定有价值。
(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劳动产品。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商品,因为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值也大。
( )不同种类的商品,使用价值无法比较大小(如馒头和斧子),但可以比较价值大小。
同一种类商品,使用价值大(质量好、性能多样等)往往会耗费更多人类劳动,因而价值也会较大;但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用价值好的商品价值也会不断下降(如手机等变得更便宜了)。
可见,使用价值大与价值大二者无必然关系。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5.金银就是货币。
( )金银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但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商品,而非货币。
6.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没有明显区别。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债务等时,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
执行这两项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产生而出现的,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或租赁等活动中使用价值或商品使用权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7.将货币存入银行,此时的货币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 )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8.外汇有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 )外汇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什么情况下也不执行流通手段。
9.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能够跟一切商品相交换,这就是说流通中货币越多越好。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典型误区】★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典例1 2010年4月23日,卫生部监督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将三聚氰胺人为地添加到食品中,市场上销售的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食品A. 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劳动B. 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再具有正常的使用价值C. 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D. 不是商品,因为国家已禁止销售拓展延伸对商品的判断1. 判断一种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其次要看它是否用于交换,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
(此为定义法)2. 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
(此为属性法)3. 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它不具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
因此,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无合格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等一些权利开始进行市场化流转,其目的在于通过资源的合理配臵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使用权本身成为商品。
(特殊情况)★易错点2 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典例2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 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 凡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 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拓展延伸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并不意味着一般等价物只能是货币。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切商品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只是金银具备了其他商品并不具备的优点,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
因此,笼统说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把一般等价物与货币完全等同起来是片面的。
★易错点3 对货币的职能辨别不清典例3 作为“起点中文网”的付费用户,小杨同学总能在第一时间读到最新的网络文学作品。
2013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易错点归纳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
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其自身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才成为货币,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5.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9.武广高铁一等座车票价为780元,二等座车票价为490元。
这里的货币是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在车票定价过程中的货币是观念中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在购买车票过程中的货币是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0.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1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2.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1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
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
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
通货膨紧缩时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增加国债的发行量。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纸币发行量,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14.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5.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
(这是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6.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
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7.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
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8.“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9.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但是,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具有价格优势;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21.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2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3.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
(×)(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24.粮食、蔬菜、食用油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
(×)(粮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不会大幅下跌.汽车、珠宝首饰等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
)25.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
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
(×)(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
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26.如果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而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生产者将会扩大生产,增加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规模)。
(√)27.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28.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外观、质量。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9.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措施及依据(1)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依据:生产决定消费。
(2)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依据: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实施积极地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依据: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的影响。
(4)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依据: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
(5)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科学、理性消费。
依据: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
(6)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
依据: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30.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标准: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交易完成,所有权和使用权由买主自己享有)、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租赁消费(不改变商品的所有权,获得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家政、维修、旅游等);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31.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扩大内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贷款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的消费,而贷款消费是针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且没有太多积蓄的人开设的。
)32.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都是生存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是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消费。
)33.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3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家庭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应该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5.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6.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
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风斗。
(×)(我们要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7.随大流跟风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只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8.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39.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0、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41.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
(×)(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42.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制经济。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只能说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股份制企业如果是国家或集体控股,就带有明显的公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