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麻雀在猎狗的追赶下,得到了老麻雀的保护,最终猎狗放弃追赶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情感丰富,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体会课文中母爱的伟大,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体验其中的情感;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掌握生字词。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关表格,巩固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麻雀来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麻雀。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进行准确描述。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 或黑板、彩色粉笔。
2.包含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准备好的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先介绍麻雀这种鸟类,引导学生对麻雀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麻雀是什么样的鸟?它们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吃什么?”激发学生思考。
2. 观察麻雀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分组观察麻雀,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在观察记录表上做出标记和描述。
4. 展示与总结各小组展示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观察到了什么?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什么特点?”5. 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和提出问题。
6.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课堂作业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写一篇关于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短文。
2.鼓励学生带相机或手机拍摄麻雀的照片,带回来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反思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观察和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培养他们对身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6麻雀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课文《16麻雀》的后续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麻雀的特点,掌握麻雀的生活习性,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麻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麻雀的生活习性的理解和记忆。
2. 描写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16麻雀》第二课时PPT、麻雀图片、麻雀生活习性视频。
2. 学生准备:课文《16麻雀》第二课时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麻雀的特点。
b. 出示麻雀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16麻雀》第二课时,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句子。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a.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麻雀的生活习性和描写方法。
b. 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a.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描写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5. 课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麻雀的短文。
b.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学生作业。
6.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麻雀的生活习性和描写方法。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1. 麻雀的特点2. 麻雀的生活习性3. 描写方法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麻雀的短文。
2. 课后阅读:阅读关于麻雀的其他文章,了解更多麻雀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麻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
本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老麻雀的勇敢和伟大,以及生命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悟,以读促悟,以读促写,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懂得热爱生命。
教学难点:1. 理解老麻雀在庞大猎狗面前,为拯救小麻雀奋不顾身的行为。
2. 抓住文中对老麻雀的描写,体会其爱的力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麻雀》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 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庞大”、“拯救”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付出的努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克服困境的经历。
6.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勇敢、关爱的文章或书籍,如《狮子王》、《爱心树》等。
7.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麻雀》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朗读课文三、理解词语四、课堂讨论五、情感体验六、拓展阅读七、小结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结合生活实际,用“庞大”、“拯救”等词语造句。
4. 想象自己是文中的小麻雀,给老麻雀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5. 阅读一篇关于勇敢、关爱的文章或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 麻雀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的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课文《麻雀》的深入解读,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对麻雀的生动描绘,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背诵重要段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小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作者对麻雀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
2. 体会作者通过麻雀这一形象所传达的深层情感和哲理。
3.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和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仿写或创造性写作。
5. 分享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课文标题《麻雀》- 生字词及其释义- 课文结构框架- 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或段落-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至少包含三个段落,分别描述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仿写练习,教师提供指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6《麻雀》第二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界中动物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一只小麻雀在寒冷的冬天里,得到一只猎狗的保护而幸存下来的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关爱和保护的美好情感。
文章语言优美,情节感人,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同时,本文也涉及到一些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含义,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寓意。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寓意。
2.能够掌握和运用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含义。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含义的掌握和运用。
2.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懂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PPT或其他的教学辅助工具。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寒冷的冬天里,遇到一只小麻雀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同情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僻的字词和难懂的含义,通过实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麻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主题;能够朗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麻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主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讲述故事。
•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独特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描写麻雀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麻雀的兴趣,导入课文《麻雀》。
2. 学习课文1.首先,带领学生快速通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2.分段深入学习,让学生逐段朗读,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3.分角色对话,小组合作,演绎课文情节,增强理解和记忆。
3.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小鸟?为什么麻雀在《麻雀》中是主人公?2.进行情感回应:写下自己心中对小鸟的感受或绘制小鸟的图片。
4. 学习诗歌1.教师讲解诗歌《小小麻雀》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带领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之美。
5. 课文感悟学生针对《麻雀》故事和《小小麻雀》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感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板书设计•课文标题《麻雀》•诗歌标题《小小麻雀》•保护小麻雀,珍惜自然资源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和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情境设置和互动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麻雀》这篇故事和相关主题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麻雀》的重点内容。
2.结合小麻雀的故事,写一篇寓言故事展示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写一首简短的诗歌,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打猎途中,遇到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要咬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麻雀母爱的伟大。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需要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语句的翻译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等方面仍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实践,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翻译和理解。
3.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情景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插图。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模仿。
同时,展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跟读。
对难读、难写的字词,教师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3.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运用生字词造句。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4. 巩固(10分钟)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
16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麻雀》。
2. 教学课件。
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学习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分析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麻雀》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语,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复述课文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写一段话。
3. 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麻雀》,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困难,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难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
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简笔画:林阴路
板书:猎狗小麻雀麻雀)
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了什么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
2、议一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等词的作用,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3、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三、读议课文四、五自然段
1、引读:在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四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时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
2 、比较句子领会含义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自读二、三两句你发现了什么?(既然落字写出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4、看图说说课文内容,分角色读。
(读出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5、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6、小组讨论解疑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发出嘶哑的声音说明什么?
师述:老麻雀明知自己决不是庞大凶狠猎狗的对手,与它搏斗自己是不堪一击,但是它还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做好了与猎狗决一死战牺牲自己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老麻雀什么精神?
7、指名读一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使它飞了下来后讨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
8、***点拨: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
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
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激发学生看填空熟读成诵)
四、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自由读六七自然段)
2、谈谈自己读后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还有什么疑问?
3、如果你是猎人你是怎么想?
4、读课文完成下面小练笔:
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我被老麻雀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
想到这儿,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