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需求和供给曲线
- 格式:pptx
- 大小:804.56 KB
- 文档页数:9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说,消费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总之,无论是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建立在“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这个基础之上的。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
由于一般均衡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的收入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8.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品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
9.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知识点:1.影响需求和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政府消费政策2.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①|Ed|=0,即完全无弹性。
这种情况下,因Q固定不变,总收益(TR)与价格(P)按同同方向、同比例的增减。
供求关系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情况。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之一,对于理解价格形成、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供求关系进行详细解释和论述。
一、供求关系的定义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或劳务,而需求则表示买方愿意以某个价格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决定市场上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和数量。
二、供需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分析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供给曲线表示供应者愿意以不同价格提供不同数量的商品或劳务,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涨时,供给数量也会增加;价格下跌时,供给数量会减少。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以不同价格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或劳务,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涨时,需求数量会减少;价格下跌时,需求数量会增加。
供需曲线的交点称为市场均衡点,此时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三、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影响因素:1.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供求关系。
价格上涨会刺激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2. 产品质量和特性:产品的质量、特性以及差异化程度会影响供需关系。
高品质或具有特殊特性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需求。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变动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4. 人口变动: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动会对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人口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加。
5. 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以及税收等政策都会对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四、供求关系的作用和意义供求关系对市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市场上的价格能够自动达到均衡水平。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2.1 判断题:2.11 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会使该商品短缺现象发生。
( ) 2.12 价格呈发散型蛛网波动,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绝对值。
( )2.13 对所有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数量都会下降。
( ) 2.14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 ) 2.15 X 商品价格下降导致Y 商品需求数量上升,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 ) 2.16 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 2.17 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
( ) 2.18 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 ) 2.19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其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 2.110 从供给的角度看,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取利润的机会就越多。
( ) 2.111 生产环境的改善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 2.112 原油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别的替代能源的开发。
( ) 2.113 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
( )2.114 如果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直,征收单位销售税的结果是使消费者负担更大比例的税收。
( )2.115 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 ) 2.116 线性的需求曲线的上半部分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总是大于1。
( ) 2.117 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 ) 2.118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就会增加销售收入,而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 ) 2.119 在价格缺乏弹性时,价格变化的方向与销售收入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2.120 只要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边际销售收入一定大于1。
( ) 2.121 如果某种商品很容易被别的商品替代,则该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
2.122 高档商品因占人们的收入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它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1、局部均衡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局部均衡用来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2、一般均衡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受它本身供求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其它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的影响。
亦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
一般均衡用来分析市场上所有各个市场、所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
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取决于供需双方。
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这个市场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而与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称之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廊悔格是猜其神商品的市场A求宜利用场p',纭量相尊门怛怖供绪和需求的*曲找柑交之表咽此尉需或金零于拱焙员・也即畫明磁込种忧怪成交能務住供需取丹都満事.达到迖具狀崙炳,仞圮价咯背高均倉畅格”就有口胡恢更钊均斷必丿卜保打均赢的魁均.脚2・72、均衡价格形成过程。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就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状态。
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少,供给多,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必将导致价格下跌。
在此过程中,只要供求曲线不发生移动,价格就会一直下跌到P 0为止,从而使供求量相等,又恢复了均衡。
(2)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 下列各事件对x 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 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 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对x 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 y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用y 商品替代x 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各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 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 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 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 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 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价格水平下,户都会大棉花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