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案【篇一:《_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一、课前“热身”,背诵古诗词。
二、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我们中考的一道必考题。
并且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分值为6分。
从历次考试的得分来看,我们同学的分数都较低。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1、答非所问;2、审题不当,任意发挥;3生搬硬套术语;4、不能迁移,弄错诗意;5、漏掉答题要点,答题不完整;6、答题不规范,表达不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三考点归纳(5点)①鉴赏语言②鉴赏表达技巧③点评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④点评作者观点态度⑤鉴赏形象(意象)四近几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顾:10年中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名句赏析)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09年中考(内容、名句赏析)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诗词曲的起源,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古诗词曲的分类:讲解古诗词曲的分类,包括诗、词、曲等,以及各类型的特点。
3. 古诗词曲的欣赏方法:教授学生欣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如关注字词的选择、句式结构、意境创设等。
4. 经典古诗词曲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曲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古诗词曲的欣赏方法;经典古诗词曲的解析。
2. 教学难点:古诗词曲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创作实践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曲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古诗词曲的解析和创作实践。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曲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古代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
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
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的复习。
2. 各类题型的示例及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诗鉴赏呢?二、复习古诗鉴赏基本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三、复习各类题型及训练(15分钟)1. 题型一: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题型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示例:次北固山下王湾提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3. 题型三:品析诗歌语言示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提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四、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古诗鉴赏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词曲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古诗词曲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曲,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古诗词曲。
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古诗词曲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诗词曲概述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词和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古诗词曲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章:古诗词曲的韵律与节奏诗的韵律和节奏类型词的韵律和节奏特点曲的韵律和节奏变化3. 第三章:古诗词曲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和情感表达词曲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4. 第四章:古诗词曲的意象与情感意象的分类和作用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词曲中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5. 第五章:古诗词曲的欣赏与评价诗歌的阅读方法和欣赏角度词曲的鉴赏技巧和评价标准案例分析:古诗词曲的评价与欣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古诗词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韵律、意象和情感。
4. 创作表演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古诗词曲文本: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曲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2. 参考书籍:教师推荐一些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曲的艺术特点。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
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
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8分,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1-2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引导和训练学生分析题型,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学生背诵诗词二、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并攻下中考语文古诗阅读理解这个难点。
三、考情分析四、诗歌基本知识点:(生快速的浏览、回顾,由学生简要地讲讲。
)1、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按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行旅诗、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等。
2、诗歌中常见的传统意象及特定含义: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五、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五类常见的题型答题技巧(一)、意象意境类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生齐读两首诗,思考,回答)真题再现:(2012·临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习题训练: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
(二)、情感主旨类学生强调答题技巧(生齐背两首诗)真题再现:(2014·临沂)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习题训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几年内江市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题型。
2、让学生明确内江市近几年中考中古诗词鉴赏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3、让学生学会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古诗词技巧,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重点难点】1、结合实例对近几年的古诗词进行题型归类。
2、让学生通过拟题方式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不少诗词,它一般是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近几年内江市古诗词的中考题型吧!二、结合以下四则材料分析近几年内江市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材料1、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5—6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下阕表达梅花的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材料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答:材料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8.诗歌后两句借景抒情。
这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答:19.诗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请写出一句“逢秋悲寂寥”的古诗词名句。
答:材料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学、练、命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是情至极点的产物,充满着意境美和流畅的画面美。
多读诗词,能使人灵秀,使人聪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诗词来变得更加灵秀,更加聪慧。
1、读词:让我们一起先看一下这首词,【生自由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灵秀的你,聪慧的你,告诉我,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抽1—2名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读诗词,懂得关注……,这是我们读懂诗词的重要步骤。
根据同学们刚才读这首词的方法,我们总结一下读懂一首诗词的步基本骤:(1)读标题,看作者、注释,知人论世。
(2)读诗歌,想象画面,整体感知思想感情。
(3)抓关键字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答题:读懂了诗歌,那做题对我们来说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题看看。
提示:请仔细看题。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分)提示:关注“卧”的主语,形容的是谁?体现了什么特点?给出答案,快速念。
点评:答题,简洁明了,抓住重点,就可能得满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关键:引导学生说出“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点评: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我们读懂的内容,所以说,掌握读懂诗歌的步骤很重要。
二、归纳中考考题类型其实我们刚才所做的是2009年泸州市的中考真题。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诗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2)能够分析并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够默写指定的古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古诗词,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2)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古诗词的默写。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如何评价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3)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抒发爱国情怀、描绘山水美景、反映民间疾苦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规律。
4. 课堂练习:(1)默写指定古诗词;(2)赏析给定的古诗词,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分析赏析,体会古诗词的魅力;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古诗词赏析复习的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古诗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赏析方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古代诗词赏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准确赏析古代诗词。
2、掌握古代诗词赏析方法以及古代诗词赏析试题的解题得分技巧,不断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总结常见的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反复练习以准确翻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古代诗词赏析技巧的积累,提升自己对古代诗词赏析的能力。
(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提升自身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得到美的熏陶。
(五)安全目标:乘坐汽车、火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加强练习,积累古代诗词赏析经验,掌握记忆技巧。
(二)教学难点:1、通过练习和总结,加强对古代诗词赏析方法的积累,提高古代诗词赏析的能力。
2、总结归纳平时容易考查的古代诗词赏析试题,集中进行反复练习。
三、教学方法:讲解、练习相结合四、教具准备:文字资料五、学情分析:纵观近几年来的中招试题,古诗词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考查内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仔细分析古诗词赏析题的设题角度、考点分布,对我们的复习和备考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第一课时一、形象意境类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二、情感主旨类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体裁、特点、发展历程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曲的韵律、意境、情感等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古诗词曲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诗、词、曲的定义及特点;古诗词曲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 古诗词曲的韵律特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词的词牌、韵脚、句式;曲的宫调、曲牌、韵脚。
3. 古诗词曲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典型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曲的意境美、情感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意境与情感。
2. 教学难点:古诗词曲的韵律特点、意境与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意境与情感。
2. 示范法:以经典作品为例,示范分析古诗词曲的特点。
3. 对比法: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曲的理解。
4. 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古诗词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意境与情感。
3. 示范:以经典作品为例,示范分析古诗词曲的特点。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古诗词曲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赏析文章:阅读学生的赏析文章,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古诗词赏析教学: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步:营造浸润式的诗歌氛围】
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学生们首先需要进入一个营造浸润式的诗歌氛围的学习环境。
要安排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古诗词作品,用心感受其中的优美之处,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中分析诗词的意境、形式、内涵和风格,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步:诗词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我们将逐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会给学生一定的素材和题材指导,要求他们动手创作符合现代语境下的精简诗词。
【第三步:经典名句浅析】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在赏析古典文献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其中的经典名句,此外对比各种形式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其演变以及与当代的联系。
【第四步:古诗词朗读】
朗读是赏析古诗词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与音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根据古
诗词的韵律和夸张手法,进行配乐、音效、语音模仿等形式的娱乐创新。
以上就是我们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的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更好的前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语文复习一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升鉴赏的综合水平。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实战演练(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升)”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协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水平。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意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很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正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鉴赏古诗词,能够提升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实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协助。
二、课前“热身”: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背诵古诗词三、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1、把握情感2、感知意象3、品析语言4、品味技巧本节课着重针对前三个考点实行复习。
四、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完成一个考点的古诗鉴赏知识的整理归类任务。
学生完成在导学案上。
老师将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再次提炼,归类如下:(一)理解主旨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马致远、崔额)送别诗: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恋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写景诗: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白易)咏物(志)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志向追求。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马蕴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钱权熙,他的语文分数在70到90之间,成绩不稳定,分析过他的试卷和学习情况后,发现他的基础题部分基本不扣分,失分主要在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钱权熙的诗歌鉴赏只能得1分,基础比较差,但提分空间较大,因此,我选择先从诗歌鉴赏开始辅导。
[教学目标]
1.明确中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2.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提高得分率。
[教学过程]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复习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8、哲理诗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三、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
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
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四、个性拓展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
”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
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