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人教B版必修1学案对数及其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5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概念.2.理解指数式和对数式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3.了解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恒等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明确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用相互转化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2.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N >0”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地分析问题的意识.3.通过探究、思考、反思、完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引出对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数概念理解,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对数的发展史”不断了解数学、走进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1.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2.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符号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计算器或计算机、打印好的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投影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分析图,并显示如下材料)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师:设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经过x 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 亿,则y =13×1.01x .我们能从这个关系式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 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生思考,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由y =1.01x 的图象可求出当y =1318、1320、1330时,相应的x 的值,实际上就是从1.01x =1318,1.01x =1320,1.01x =1330……中分别求出x . 师:根据指数的有关知识,在关系式1.01x =1318中,要我们求解的量在什么位置? 生:在等式左边的指数位置上.师:那么,要求x 的值,也就是让我们求指数式中的哪一个量?生:求指数x .师:这样,就出现了与前面学习指数时不同的一类问题——已知指数式的底数和幂值,求指数式的指数,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对数问题.(引入新课,书写课题——对数)二、讲解新课(一)介绍对数的概念合作探究:若1.01x =1318,则x 称作是以1.01为底的1318的对数.你能否据此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生合作探究,师适时归纳总结,引出对数的定义并板书)一般地,如果a x =N (a >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log a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合作探究:根据对数的概念写出几个对数式,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写法是否正确.师:你如何理解“log ”和log a N ?(生探讨,得出如下结论)知识拓展:符号“log ”与“+,”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log a N 是一个整体,表示以a 为底N 的对数,不表示log 、a 、N 三者的乘积.读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注意a 应写在右下方.(二)概念理解合作探究:对数和指数幂之间有何关系?(生交流探讨得出如下结论)说明:括号内属填空、选择的题目.合作探究: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在对数式log a N =b 中,真数N 可以取哪些值?为什么? (生讨论,结合指数式加以解释)∵在指数式中幂N =a b >0,∴在对数式中,真数N >0.(师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示范)可以发现真数为负数时,计算器会提示出错信息.师:条件N >0说明了什么?生: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合作探究: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关系,试求log a 1和log a a (a >0,且a ≠1)的值. (生根据对数式和指数式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对任意a >0且a ≠1,都有a 0=1,∴log a 1=0.同样,∵对任意a >0且a ≠1,都有a 1=a ,∴log a a =1.合作探究:a N a log =N 、log a a b =b 是否成立?(师生共同讨论,给出如下解释)(1)设a N a log =x ,则log a N =log a x ,所以x =N ,即a Na log =N .(2)∵a b =a b ,∴log a a b =b (对数恒等式).师:对数运算在研究科学和了解自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两类对数贡献最大,它们就是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7页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和记法,然后板书)(三)常用对数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如log 102、log 1012等,并把对数log 10N 简记为lg N ,如lg2、lg12等.(四)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 (e=2.71828…是一个无理数)为底的对数,这种对数称为自然对数.正数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一般简记为ln N ,如ln2、ln15等.(五)例题讲解师:我们已经对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你能快速地完成下面练习吗?(投影显示如下例题)【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54=625;(2)2-6=641;(3)(31)m =5.73;(4)log 2116=-4;(5)lg0.01=-2; (6)ln10=2.303.方法引导:进行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抓住对数与指数幂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量在对应式子中扮演的角色.(生口答,师板书)解:(1)log 5625=4;(2)log 2641=-6;(3)log 315.73=m ;(4)(21)-4=16;(5)10-2=0.01;(6)e 2.303=10. 【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1)log 64x =-32;(2)log x 8=6;(3)lg100=x ;(4)-lne 2=x . (师生共同讨论,师板书)解:(1)因为log 64x =-32,所以x =6432-=(43)32-=4-2=161; (2)因为log x 8=6,所以x 6=8,x =861=(23)61=221=2; (3)因为lg100=x ,所以10x =100,10x =102,于是x =2;(4)因为-lne 2=x ,所以lne 2=-x ,e 2=e -x ,于是x =-2.方法小结:在解决对数式求值问题时,若不能一下子看出结果,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首先将其转化为指数式,进一步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出结果.(六)目标检测课本P 74练习第1,2,3,4题.(生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解答:1.(1)log 28=3;(2)log 232=5;(3)log 221=-1;(4)log 2731=-31. 2.(1)32=9;(2)53=125;(3)2-2=41;(4)3-4=811. 3.(1)设x =log 525,则5x =25=52,所以x =2;(2)设x =log 2161,则2x =161=2-4,所以x =-4; (3)设x =lg1000,则10x =1000=103,所以x =3; (4)设x =lg0.001,则10x =0.001=10-3,所以x =-3.4.(1)1;(2)0;(3)2;(4)2;(5)3;(6)5.三、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你觉得哪些知识你已经掌握?哪些东西你还没有掌握? (生总结,并互相交流讨论,师投影显示本课重点知识)1.对数的定义及其记法;2.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关系;3.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1)1.对数的定义2.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关系3.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一、例题解析及学生练习例1例2二、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3.2.1对数及其运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1重点是对数定义的理解2在指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类比联想,互动探究的方式来引出对数定义。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知识背景,从学生的角度来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进一步理解数学中规定的合理性三、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学习知识2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联想类比。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概念、性质抽象严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发现新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学生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
“水涨船高”,通过小组协商、讨论;使原来相互矛盾的意见、模糊不清的知识逐渐变得明朗、一致,使问题顺利解决。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关对数的相关信息。
对数的应用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整合各学科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仿照初中如何引入根式定义的方式来导入]资料:布尔基与耐普尔数学史册上的对数发明者是两个人:英国的约翰·耐普尔(Joh n Na ei p r,1550-1617)和瑞士的乔伯斯特·布尔基(Jo b st Bürgi,1552-1632).布尔基原是个钟表技师,1603年被选为布拉格宫庭技师后,开始与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接触,了解到天文学计算的一些具体情况.他体察天文学家的辛劳,并决定为他们提供简便的计算方法.布尔基所提出的简便计算方法就是一张实用的对数表.从原则上说,史提非已经解决了将乘(除)运算转为加(减)运算的途径.但是史提非所给出的两个数列中的数字十分有限,它不能付之于实用,实用的对数表必须包括所有要乘的数在内.耐普尔原是苏格兰的贵族.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十二岁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斯帕希杰尔学院学习.十六岁大学尚未毕业时又到欧洲大陆旅行和游学,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耐普尔虽不是专业数学家,但酷爱数学,他在一个需要改革计算技术的时代里尽心尽力.正如他所说:“我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精力和才能去摆脱麻烦而单调的计算,因为这种令人厌烦的计算常使学习者望而生畏.”耐普尔一生先后为改进计算得出了球面三角中的“耐普尔比拟式”、“耐普尔圆部法则”以及作乘除用的“耐普尔算筹”,而为制作对数表他花了整整20年时间.对数产生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微积分学的创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3.2.1对数及其运算(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2)掌握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3)知道对数运算性质的实质:把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运算,从而降低了运算难度,加快了运算速度,简化了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再次强调真数大于零(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运算性质的研究,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设计【预期目标】1 通过观察实例,初步形成对数的印象;2 通过任务系统的引领,建立指数式和对数式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对数的定义及符号,认识对数是一种数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确定的值,总结出对数恒等式;3 通过对数的定义,借助符号、式子之间的关系,证明得到对数的运算法则、运算技巧(化同底); 4 在对数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的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基础知识我准备】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以此类推,写出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N与的函数解析式 ;不考虑细胞死亡,分裂4次之后共有 个细胞;若细胞总数为4096个,则是由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了 次得到的呢?以旧(指数) 带新(对数),感知对数出现的必要性。
【本课新知我探究】 阅读课本,其计算公式定义为: 0lg lg A A M -= 其中A 是被测地震距离震中100公里远处由地震仪测为学生提供指数式这一脚手架,帮助其突破推证,n m n m a a a +=n m a a ==N M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55721002241lg log )()()(⨯z y x a a a log ,log ,log z y x a a 3221log z yx log 2)()()10(3303.210273.5311≠>===a a y a a m且)()())((log ln x a ===16354log t log x 2 x 3Nlog 2)()()(得的最大振幅,A 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也称0度地震的振幅,A 0=),振幅单位:毫米。
备注: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
阅读材料二: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权威数据:2021年7月2日15时26分0秒,我国台湾省嘉义县发生地震,震中为渔村公园附近,一个位于台中市区的测振仪(距离震中约100公里)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21。
课题 §3.2.1 对数及其运算(一)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能根据对数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理解对数恒等式及对数性质;熟练运用计算器求一个正实数的常用对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维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的定义难点:对数的概念、对数的符号表示(三)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引入细胞分裂x 次后,细胞个数为2x y =;给定分裂次数x ,可求出细胞分裂后的个数y ,实际问题中,常需要由细胞分裂后的个数y ,计算分裂的次数x ,又如指数式9x y =中,已知底数9和幂y 的值,求指数x ,怎样求呢?2.新授内容在指数函数x y a =()0,1a a >≠中,对实数集R 内的每一个值x ,在正实数集内都有唯一的值y 和它对应;反之,对正实数集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在R 内都有唯一的值x 和它对应;我们把幂指数x 叫做以a 为底 y 的对数。
定义:一般地,对于指数式 N a b = ()0,1a a >≠,我们把数 b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log a b N =,读作“数 b 等于以a 为底 N 的对数”,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学生举例例如:1642= ⇔ 216log 4= ; 100102=⇔2100log 10=2421= ⇔212log 4=; 01.0102=-⇔201.0log 10-= 探究: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⑵01log =a ,1log =a a∵对任意 0>a 且 1≠a , 都有 10=a ∴01log =a 同样易知: 1log =a a ⑶对数恒等式如果把 N a b = 中的 b 写成 N a log , 则有 N a N a =log ⑷底数的取值范围),1()1,0(+∞ ;真数的取值范围范围),0(+∞。
4.3.2 对数的运算学习目标 1.掌握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性质,理解其推导过程和成立条件.2.掌握换底公式及其推论.3.能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知识点一 对数运算性质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 (1)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 (2)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3)log a M n =n log a M (n ∈R ). 知识点二 换底公式1.log a b =log c blog c a (a >0,且a ≠1;c >0,且c ≠1;b >0).2.对数换底公式的重要推论:(1)log a N =1log N a (N >0,且N ≠1;a >0,且a ≠1);(2)log n m a b =mnlog a b (a >0,且a ≠1,b >0);(3)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a >0,b >0,c >0,d >0,且a ≠1,b ≠1,c ≠1). 预习小测 自我检验1.计算log 84+log 82=________. 『答 案』 12.计算log 510-log 52________. 『答 案』 13.(1)lg 10=________;(2)已知ln a =0.2,则ln ea =________.『答 案』 (1)12 (2)0.84.log 29log 23=________. 『答 案』 2一、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例1 计算下列各式: (1)log 53625;(2)log 2(32×42); (3)log 535-2log 573+log 57-log 595.解 (1)原式=13log 5625=13log 554=43.(2)原式=log 232+log 242=5+4=9.(3)原式=log 5(5×7)-2(log 57-log 53)+log 57-log 595=log 55+log 57-2log 57+2log 53+log 57-2log 53+log 55=2log 55=2. 反思感悟 对数式化简与求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对数式的化简求值一般是正用或逆用公式,对真数进行处理,选哪种策略化简,取决于问题的实际情况,一般本着便于真数化简的原则进行. (2)两种常用的方法①“收”,将同底的两对数的和(差)收成积(商)的对数; ②“拆”,将积(商)的对数拆成同底的两对数的和(差). 跟踪训练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lg5)2+2lg2-(lg2)2; (2)lg3+25lg9-35lg 27lg81-lg27.解 (1)原式=(lg5+lg2)(lg5-lg2)+2lg2 =lg10(lg5-lg2)+2lg2 =lg5-lg2+2lg2 =lg5+lg2=1.(2)原式=lg3+45lg3-910lg34lg3-3lg3=⎝⎛⎭⎫1+45-910lg3(4-3)lg3=910. 二、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例2 (1)计算:(log 43+log 83)log 32=________. 『答 案』 56『解 析』 原式=⎝⎛⎭⎫1log 34+1log 38log 32 =⎝⎛⎭⎫12log 32+13log 32log 32 =12+13=56. (2)已知log 189=a ,18b =5,求log 3645.(用a ,b 表示) 解 因为18b =5,所以b =log 185. 所以log 3645=log 1845log 1836=log 18(5×9)log 18(2×18)=log 185+log 189log 182+log 1818=a +b 1+log 182=a +b 1+log 18189=a +b 2-log 189=a +b 2-a .延伸探究若本例(2)条件不变,求log 915.(用a ,b 表示) 解 因为18b =5,所以log 185=b . 所以log 915=log 1815log 189=log 18(3×5)log 189=log 183+log 185a =log 189+ba=1218log9ba=12log189+ba=12a+ba=a+2b2a.反思感悟 利用换底公式化简与求值的思路跟踪训练2 (1)log 89log 23的值是( )A.23B.32C .1D .2 『答 案』 A『解 析』 方法一 将分子、分母利用换底公式转化为常用对数, 即log 89log 23=lg9lg8lg3lg2=2lg33lg2·lg2lg3=23. 方法二 将分子利用换底公式转化为以2为底的对数, 即log 89log 23=log 29log 28log 23=2log 233log 23=23. (2)计算:log 52·log 79log 513·log 734.解 原式=log 52log 513·log 79log 73423122114233log 2log log 23log 3==⋅=-12·log 32·3log 23=-32.三、对数的综合应用例3 201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平均每年增长8%,估计约经过多少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2倍?(lg2≈0.3010,lg1.08≈0.0334,精确到1年) 解 设经过x 年后国民生产总值为2018年的2倍. 经过1年,国民生产总值为a (1+8%), 经过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a (1+8%)2, …,经过x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a (1+8%)x =2a , 所以1.08x =2,所以x =log 1.082=lg2lg1.08=0.30100.0334≈9,故约经过9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2018年的2倍. 反思感悟 解决对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跟踪训练3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火箭的最大速度v (单位:m/s)和燃料的质量M (单位:kg),火箭(除燃料外)的质量m (单位:kg)满足e v =⎝⎛⎭⎫1+Mm 2000(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ln3≈1.099).当燃料质量M 为火箭(除燃料外)质量m 的两倍时,求火箭的最大速度(单位:m/s).解 因为v =ln ⎝⎛⎭⎫1+Mm 2000 =2000·ln ⎝⎛⎭⎫1+M m , 所以v =2000·ln3≈2000×1.099=2198(m/s).故当燃料质量M 为火箭质量m 的两倍时,火箭的最大速度为2198m/s.1.计算:log 123+log 124等于( ) A .1B .2C .3D .4 『答 案』 A2.若lg2=m ,则lg5等于( ) A .m B.1m C .1-m D.10m『答 案』 C 『解 析』 lg 5=lg102=lg 10-lg 2=1-m . 3.化简12log 612-2log 62的结果为( )A .62B .122C .log 63D.12『答 案』 C『解 析』 原式=log 612-log 62=log 6122=log 6 3. 4.下列各等式正确的为( ) A .log 23·log 25=log 2(3×5) B .lg3+lg4=lg(3+4) C .log 2xy=log 2x -log 2yD .lg nm =1n lg m (m >0,n >1,n ∈N *)『答 案』 D『解 析』 A ,B 显然错误,C 中,当x ,y 均为负数时,等式右边无意义. 5.计算:log 513·log 36·log 6125=________.『答 案』 2『解 析』 原式=lg 13lg5·lg6lg3·lg 125lg6=-lg3lg5·lg6lg3·-2lg5lg6=2.1.知识清单: (1)对数的运算性质. (2)换底公式. (3)对数的实际应用. 2.方法归纳:(1)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可以把乘、除、乘方运算转化为加、减、乘的运算,加快计算速度. (2)利用结论log a b ·log b a =1,log n m a b =m n log a b 化简求值更方便.3.常见误区:要注意对数的运算性质(1)(2)的结构形式,易混淆.。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自主学习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推导.2.能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0,a ≠1,M >0,N >0,那么,(1)log a (MN )=______________;(2)log a M N=____________;(3)log a M n =__________(n ∈R ).2.对数换底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讲练正确理解对数运算性质【例1】 若a >0,a ≠1,x >0,y >0,x >y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log a x + log a y =log a (x +y ); ②log a x -log a y =log a (x -y );③log a x y=log a x ÷log a y ; ④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规律方法 正确理解对数运算性质公式,是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公式解题的前提条件.使用运算性质时,应牢记公式的形式及公式成立的条件.变式迁移1 (1)若a >0且a ≠1,x >0,n ∈N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log a x =-log a 1xB .(log a x )n =n log a xC .(log a x )n =log a x nD .log a x =log a 1x(2)对于a >0且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M =N ,则log a M =log a N ;②若log a M =log a N ,则M =N ;③若log a M 2=log a N 2,则M =N ;④若M =N ,则log a M 2=log a N 2.A .①③B .②④C .②D .①②③④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例2】 计算:(1)log 535-2log 573+log 57-log 51.8; (2)2(lg 2)2+lg 2·lg 5+(lg 2)2-lg 2+1.变式迁移2 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 535+2log 122-log 5150-log 514; (2)(lg 5)2+lg 2·lg 50.换底公式的应用【例3】 设3x =4y =36,求2x +1y的值.规律方法 换底公式的本质是化同底,这是解决对数问题的基本方法.解题过程中换什么样的底应结合题目条件,并非一定用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变式迁移3 (1)设log 34·log 48·log 8m =log 416,求m ; (2)已知log 142=a ,用a 表示log 27.1.对于同底的对数的化简要用的方法是:(1)“收”,将同底的两对数的和(差)收成积(商)的对数;(2)“拆”,将积(商)的对数拆成两对数的和(差).2.对于常用对数的化简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lg 5+lg 2=1”来解题.3.对于多重对数符号对数的化简,应从内向外逐层化简求值.4.要充分运用“1”的对数等于0,底的对数等于“1”等对数的运算性质.5.两个常用的推论:(1)log a b ·log b a =1;(2)log am b n =n mlog a b (a 、b >0且均不为1).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lg 8+3lg 5的值为( )A .-3B .-1C .1D .32.已知lg 2=a ,lg 3=b ,则log 36等于( )A.a +b aB.a +b bC.a a +bD.b a +b3.若lg a ,lg b 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lg a b 2的值等于( ) A .2 B.12 C .4 D.144.若2.5x =1 000,0.25y =1 000,则1x -1y等于( ) A.13 B .3 C .-13D .-3 5.计算2log 525+3log 264-8log 71的值为( )A .14B .8C .22D .27二、填空题6.设lg 2=a ,lg 3=b ,那么lg 1.8=______________.7.已知log 63=0.613 1,log 6x =0.386 9,则x =____________.三、解答题8.求下列各式的值:(1)12lg 3249-43lg 8+lg 245; (2)(lg 5)2+2lg 2-(lg 2)2.9.已知log 189=a,18b =5,试用a ,b 表示log 365.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 答案自学导引1.(1)log a M +log a N (2)log a M -log a N(3)n log a M2.log a b =log c b log c a对点讲练【例1】 A [对数的运算实质是把积、商、幂的对数运算分别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的运算.在运算中要注意不能把对数的符号当作表示数的字母参与运算,如log a x ≠log a ·x ,log a x 是不可分开的一个整体.四个选项都把对数符号当作字母参与运算,因而都是错误的.] 变式迁移1 (1)A(2)C [在①中,当M =N ≤0时,log a M 与log a N 均无意义,因此log a M =log a N 不成立. 在②中,当log a M =log a N 时,必有M >0,N >0,且M =N ,因此M =N 成立. 在③中,当log a M 2=log a N 2时,有M ≠0,N ≠0,且M 2=N 2,即|M |=|N |,但未必有 M =N .例如,M =2,N =-2时,也有log a M 2=log a N 2,但M ≠N .在④中,若M =N =0,则log a M 2与log a N 2均无意义,因此log a M 2=log a N 2不成立. 所以,只有②成立.]【例2】 解 (1)原式=log 5(5×7)-2(log 57-log 53)+log 57-log 595=log 55+log 57-2log 57+2log 53+log 57-2log 53+log 55=2log 55=2.(2)原式=lg 2(2lg 2+lg 5)+(lg 2-1)2=lg 2(lg 2+lg 5)+1-lg 2=lg 2+1-lg 2=1.变式迁移2 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 535+2log 122-log 5150-log 514; (2)(lg 5)2+lg 2·lg 50.解 (1)原式=log 5(5×7)-2log 2212+log 5(52×2)-log 5(2×7) =1+log 57-1+2+log 52-log 52-log 57=2.(2)原式=(lg 5)2+lg 2·(lg 2+2lg 5)=(lg 5)2+2lg 5·lg 2+(lg 2)2=(lg 5+lg 2)2=1.【例3】 解 由已知分别求出x 和y .∵3x =36,4y =36,∴x =log 336,y =log 436,由换底公式得:x =log 3636log 363=1log 363,y =log 3636log 364=1log 364, ∴1x =log 363,1y=log 364, ∴2x +1y=2log 363+log 364 =log 36(32×4)=log 3636=1.变式迁移3 解 (1)利用换底公式,得lg 4lg 3·lg 8lg 4·lg m lg 8=2, ∴lg m =2lg 3,于是m =9.(2)由对数换底公式,得log 27=log 27log 22=log 2712=2log 27=2(log 214-log 22) =2(1a -1)=2(1-a )a. 课时作业1.D [lg 8+3lg 5=lg 8+lg 53=lg 1 000=3.]2.B [log 36=lg 6lg 3=lg 2+lg 3lg 3=a +b b.] 3.A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lg a +lg b =2,lg a ·lg b =12, ∴⎝⎛⎭⎫lg a b 2=(lg a -lg b )2 =(lg a +lg b )2-4lg a ·lg b=22-4×12=2.] 4.A [由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x =log 2.51 000,y =log 0.251 000,则1x -1y =log 1 0002.5-log 1 0000.25=log 1 00010=13.] 5.C6.a +2b -12解析 lg 1.8=12lg 1.8 =12lg 1810=12lg 2×910=12(lg 2+lg 9-1)=12(a +2b -1). 7.2解析 由log 63+log 6x=0.613 1+0.386 9=1.得log 6(3x )=1.故3x =6,x =2.8.解 (1)方法一 原式=12(5 lg 2-2lg 7)-43·32lg 2+12(2lg 7+lg 5) =52lg 2-lg 7-2lg 2+lg 7+12lg 5 =12lg 2+12lg 5=12(lg 2+lg 5) =12lg 10=12. 方法二 原式=lg 427-lg 4+lg 7 5 =lg 42×757×4=lg(2·5)=lg 10=12. (2)方法一 原式=(lg 5+lg 2)(lg 5-lg 2)+2lg 2=lg 10·lg 52+lg 4=lg ⎝⎛⎭⎫52×4=lg 10=1. 方法二 原式=(lg 10-lg 2)2+2lg 2-lg 22=1-2lg 2+lg 22+2lg 2-lg 22=1.9.解 ∵18b =5,∴log 185=b,又∵log 189=a ,∴log 365=log 185lg 1836=b log 18(18×2) =b 1+log 182=b 1+log 18189 =b 1+(1-log 189)=b 2-a.。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所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概念,并会用它求一些特殊对数式的值2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互逆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推导对数概念及其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运算思想”和“函数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数学发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初步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黑板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11、折纸游戏: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4次折纸次数x的取值:1 2 3 4 ┉┉层数N的取值: 2 4 8 16 ┉┉探究:(1)折纸次数和层数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我已经知道一共有128层,你能计算折了多少次吗?(3)这个问题又可以转化为为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概括抽象、符号表示等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你能找到类似的问题吗?学生:(细胞分裂)教师:古代有位儒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找学生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 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尺探究:(1)你们能将其抽象出数学问题吗?(2)若我们还剩下、、尺呢?(3)两个例子最后的本质都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的构建,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已知底数和幂值,来求指数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庄子的名言,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运算的有关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1) 图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提问法: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 探究法: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中多媒体投影为师生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运用,利用性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回顾指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01a a >≠且x y x y a a a +÷=x y x y a a a-÷= ()x y xy a a= log (0,1,0)b a N b a N a a N =⇔=>≠>(二 )新课讲解 222lg 2lg 5lg 7log 8log 2log 6+=-=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成立?(错)(错)那正确的是怎么样呢?教师给出答案,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有对数运算的性质决定的。
(这样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直接给出三个运算性质,让学生思考。
过一会,教师在黑板上求证第一个运算性质,余下几个让学生在自己纸上做。
0,1,0,0,1()log log ;(2)log log log ;(3)log log ().a a a aa a n a a a a M N MN M N M M N NM n M n R >≠>>=+=-=∈如果那么()log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p q p q p qa a a a M P N q M a N a MN a a a MN P q MN M N+====∴==∴=+=+现在来证明性质()证明:设,,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即证得对于性质2可以让一名学生上来板演。
课后训练1.若ln x -ln y =a ,则33ln ln 22x y ⎛⎫⎛⎫- ⎪ ⎪⎝⎭⎝⎭等于( ) A .2a B .a C .32a D .3a 2.若a >0,a ≠1,x >y >0,n ∈N +,下列各式:①(log a x )n =n ·log a x ;②(log a x )n =log a x n ;③1log log a ax x =-;④log log log a a a x x y y =;1log a x n =⋅;⑥1log log a x n=;⑦log a x =log an x n ; ⑧log log a a x y x y x y x y-+=-+-. 其中成立的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3.如果方程lg 2x +(lg 2+lg 3)lg x +lg 2·lg 3=0的两根为lg x 1,lg x 2,那么x 1·x 2的值为( )A .lg 2·lg 3B .lg 2+lg 3C .16D .-6 4.已知函数2log ,0,()3,0,x x x f x x >⎧=⎨≤⎩则14f f ⎡⎤⎛⎫ ⎪⎢⎥⎝⎭⎣⎦的值是( )A .8B .18C .9D .19 5.若x ·log 32 011=1,则2 011x +2 011-x 等于( ) A .103 B .6 C .83 D .1636.已知1log 416x =-,则x =________. 7.计算:11341(0.0081)100.027lg lg254--⨯+-=__________. 8.已知log a 2=m ,log a 3=n ,则a 2m +n =__________.9.已知正数a ,b ,c 满足a 2+b 2=c 2. 求证:22log 1log 11b c a c a b +-⎛⎫⎛⎫+++= ⎪ ⎪⎝⎭⎝⎭. 10.已知lg a 和lg b 是关于x 的方程x 2-x +m =0的两个根,而关于x 的方程x 2-(lg a )x -(1+lg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a ,b 和m 的值.11.设a >0,a ≠1,x ,y 满足log a x +3log x a -log x y =3,用log a x 表示log a y ,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log a y 取得最小值.参考答案1. 答案:D 33ln ln 3ln ln 2222x y x y ⎛⎫⎛⎫⎛⎫-=- ⎪ ⎪ ⎪⎝⎭⎝⎭⎝⎭=3(ln x -ln 2-ln y +ln 2)=3(ln x -ln y )=3a .2. 答案:B 其中③⑥⑦⑧正确.①式中n log a x =log a x n ;②式中log a x n =n ·log a x ;④式中log a x y =log a x -log a y ;⑤式中1log log a x n=. 3. 答案:C 由已知,得lg x 1=-lg 2,lg x 2=-lg 3, ∴112x =,213x =,∴1216x x ⋅=. 4. 答案:D 22211log (log 2)44f f f f -⎡⎤⎛⎫⎛⎫== ⎪ ⎪⎢⎥⎝⎭⎝⎭⎣⎦=f (-2)=3-2=19. 5. 答案:A ∵x ·log 32 011=1,∴x =log 2 0113,则2 011x +2 011-x = 2 011 2 011log 3log 31102 011 2 011333-+=+=. 6. 答案:2 ∵1log 416x =-,∴4116x -=. ∴x 4=16=24.又x >0且x ≠1,∴x =2.7. 答案:53- 1031105=10lg 3231010033-⨯+=--=-原式. 8. 答案:12 ∵log a 2=m ,log a 3=n ,∴a m =2,a n =3.∴a 2m +n =(a m )2·a n =22×3=12.9. 答案:证明:22=log log a b c a b c a b+++-+左边 =2222()()()log log a b c a b c a b c ab ab+++-+-= =22222log a b c ab ab +-+=log 22=1=右边, ∴原式成立.10. 答案:解:由题意,得2lg lg 1, lg lg , (lg )4(1lg )0. a b a b m a a +=⎧⎪⋅=⎨⎪++=⎩①②③由③,得(lg a +2)2=0,∴lg a =-2. ∴1100a =. 代入①,得lgb =1-lg a =3,∴b =103=1 000.代入②,得m =lg a ·lg b =(-2)×3=-6.∴1100a =,b =1 000,m =-6. 11. 答案:解:由换底公式,得log 1log 33log log a a a a y x x x+⋅-=, 整理得2log a x +3-log a y =3log a x , ∴log a y =2log a x -3log a x +3=233log 24a x ⎛⎫-+ ⎪⎝⎭. ∴当3log 2a x =,即32x a =时,log a y 取最小值34.。
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对数函数定义域、值域问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y=log 2(x 2-4x-5);(2)y=log 3(9-x 2); (3)y=32x log ; (4)y=)34(log 5.0-x .思路分析:(1)(2)题,用y=log a x 的定义域来求它们的定义域,即相当于利用y=log a x 中的x 的代数式大于0即可求得;(3)(4)题,对数要有意义并且根式也要有意义,结合对数函数的图象求定义域比较直观、好理解.解:(1)∵x 2-4x-5>0,∴x<-1或x>5.∴y=log 2(x 2-4x-5)的定义域是{x|x<-1或x>5}.又令g(x)=(x-2)2-9,∵g(x)在定义域内恒有g(x)>0,∴函数值域为R .(2)由9-x 2>0,得-3<x<3,∴y=log 3(9-x 2)的定义域为{x|-3<x<3}.又知0<9-x 2≤9且y=log 3x 是增函数,∴y=log 3(9-x 2)≤log 39=2.∴y=log 3(9-x 2)的值域为(-∞,2].(3)∵该函数有奇次根式,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对数的真数是正数,∴所求定义域是{x|x>0},值域为R .(4)要使函数y=)34(log 5.0-x 有意义,必须log 0.5(4x-3)≥0=log 0.51.∴0<4x-3≤1.∴43<x≤1. ∴所求定义域是{x|43<x≤1},值域为[0,+∞). 二、比较大小问题【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 310.3,log 20.8;(2)log a 5.1,log a 5.9;(3)log 67,log 76.思路分析:对于底数相同的两个对数值比较大小,可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对于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值比较大小,要换底或在两个对数值之间搭一个“桥梁”,如“0”和“1”,间接地比较大小.解:(1)由对数的性质,知 log 310.3>0,log 20.8<0,∴log 310.3>log 20.8.(2)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取决于对数的底数是大于1还是在0与1之间,而已知条件中并未明确指出底数a 与1哪个大,因此需要对底数a 进行讨论.当a>1时,函数y=log a x 在(0,+∞)上是增函数,5.1<5.9,∴log a 5.1<log a 5.9;当0<a<1时,函数y=log a x 在(0,+∞)上是减函数,5.1<5.9,∴log a 5.1>log a 5.9.(3)∵log 67>1,log 76<log 77=1,∴log 67>log 76.三、函数单调性的判定与单调区间的求法【例3】(1)求证:函数f(x)=-log 51x 在(0,+∞)上是增函数;(2)求函数f(x)=log 2(x 2-1)的单调区间.(1)证明:在(0,+∞)上任取x 1、x 2,且0<x 1<x 2,则f(x 1)-f(x 2)=(-log 51x 1)-(-log 51x 2)=log 51x 2-log 51x 1.又y=log 51x 在(0,+∞)上是减函数,有log 51x 2<log 51x 1,∴log 51x 2-log 51x 1<0,即f(x 1)-f(x 2)<0.∴f(x 1)<f(x 2).∴f(x)=-log 51x 在(0,+∞)上是增函数.(2)解析:由x 2-1>0得x>1或x<-1,∴f(x)定义域为(1,+∞)∪(-∞,-1).令g(x)=x 2-1,知g(x)在(1,+∞)上递增,在(-∞,-1)上递减且f(x)=log 2x 为增函数.故f(x)的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1).温馨提示(1)要熟练地应用增、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对数函数y=log a x 的单调性来证明复合函数单调性.(2)G(x)=f [g(x)],若g(x)与f(x)同增(或同减),则G(x)为增;若g(x)与f(x)一增一减,则G(x)为减,可据此来求单调区间.各个击破类题演练1已知函数y=log a (a-a x )(其中a>1),求它的定义域和值域.解析:根据题意a-a x >0,∴a x <a.又∵a>1,y=a x 是增函数,∴x<1.∵a x <a,且a x >0,0<a-a x <a,∴log a (a-a x )<1.∴函数y=log a (a-a x )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x|x<1}和{y|y<1}.变式提升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log 7x311-; (2)y=)32lg(422-+-x x x ;(3)y=log (x+1)(16-4x ).解析:(1)由⎪⎩⎪⎨⎧≠->-,031,0311x x 得x<31, ∴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31}. (2)由⎪⎩⎪⎨⎧≠-+>-+≥-.0)32lg(,032,04222x x x x x 即⎩⎨⎧±-≠-<≥⇔⎪⎩⎪⎨⎧≠-+>-<-≤≥.51,63213213222x x x x x x x x x 或或或∴函数y=)32lg(422-+-x x x 的定义域为{x|x≥2或x<-3且x≠-15-}. (3)由⎪⎩⎪⎨⎧≠-><⎪⎩⎪⎨⎧≠-><⇔⎪⎩⎪⎨⎧≠+>+>-.0,1,2,0,1,44110104162x x x x x x x x x 得∴y=log (x+1)(16-4x )的定义域为{x|-1<x<2且x≠0}.类题演练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 213,log 513;(2)log 3π,log 20.8.解析:(1)∵在x ∈(1,+∞)上,y=log 51x 的图象在y=log 21x 图象的上方,∴log 513>log 213.(2)∵log 3π>log 31=0,log 20.8<log 21=0,∴log 3π>log 20.8.变式提升比较(lgm)1.9与(lgm)2.1(m>1)的大小.解析:把lgm 看作指数函数的底数,本题转化为比较一个指数函数的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于是应对底数lgm 进行讨论:当1>lgm>0,即1<m<10时,y=(lgm)x 在R 上是减函数,1.9<2.1,∴(lgm)1.9>(lgm)2.1;当lgm=1,即m=10时,(lgm)1.9=(lgm)2.1=1;当lgm>1,即m>10时,y=(lgm)x 在R 上是增函数,1.9<2.1,∴(lgm)1.9<(lgm)2.1.类题演练3求函数f(x)=log 0.5(x 2-2x-3)的单调区间.解析:由x 2-2x-3>0得x>3或x<-1,令g(x)=(x-1)2-4,知g(x)在(3,+∞)上递增,在(-∞,-1)上递减.又f(x)=log 0.5x 是减函数,故f(x)的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3,+∞).变式提升3判断f(x)=log a(x2-2x-3)在(3,+∞)上的单调性.解析:令g(x)=x2-2x-3,当x∈(3,+∞)时,有g(x)>0. 设x1、x2∈(3,+∞)且x1>x2,则g(x1)=x12-2x1-3,g(x2)=x22-2x2-3.∴g(x1)-g(x2)=(x12-x22)-2(x1-x2)=(x1-x2)(x1+x2-2). ∵x1>x2>3,∴x1-x2>0,x1+x2-2>0.∴g(x1)>g(x2).又当a>1时,f(x)=log a x是增函数,∴f(x1)=log a g(x1)>log a g(x2)=f(x2).∴当a>1时,f(x)在(3,+∞)上是增函数.同理可证,当0<a<1时,f(x)在(3,+∞)上是减函数.。
对数及其运算(三)
教学目标: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进程:
一、首先可以通过实例研究当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时,整个对数式会发生什么转变?
如求设,写成指数式是,取以为底的对数得
即.
在这个等式中,底数3变成后对数式将变成等式右边的式子.
一般地
关于对数换底公式的证明方式有很多,这里可以仿照适才具体的例子计算进程证明对数换底公式,证明的大体思路就是借助指数式.
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可将不同底问题化为同底,便于利用运算法则.
由换底公式可得:
(1).
(2).(
二、例题:
1、证明:
证明:设,,,则:,
,,
∴,从而;∵,
∴,
即:。
(获证)
二、已知:
求证:
证明:由换底公式,由等比定理得:
,∴,
∴。
3、设,且,
1求证:;2比较的大小。
1证明:设,∵,∴,取对数得:,,,∴
;
2
,∴,又
,∴,∴。
课堂练习:教材第109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对数的换底公式
课后作业:
P习题3—2B,一、2
115。
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指数形式与对数形式互化【例1】(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①54=625;②3-2=91;③(41)-2=16. (2)将下列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①lg100=2;②log 3127=-3;③logx 3=6;④log x 64=-6.解析:(1)①∵54=625,∴log 5625=4.②∵3-2=91,∴log 391=-2. ③∵(41)-2=16,∴log 4116=-2. (2)①102=100.②(31)-3=27.③(3)6=x. ④x -6=64.温馨提示对数的定义是对数形式和指数形式互化的依据,而对数形式与指数形式的互化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二、求值问题【例2】(1)求log 84的值;(2)求下列各式中的x:①log 8x=32-;②log x 27=43;③log 2(log 5x)=0;④log 3(lgx)=1. 解析:(1)设log 84=x,根据对数的定义有8x =4,即23x =22.∴3x=2,x=32∴log 84=32. (2)①由log 8x=32-, 得x=832-=(23)32-=2-2=41.∴x=41. ②由log x 27=43,得x 43=27,x 43=33. ∴x=(33)43=34=81.③由log 2(log 5x)=0,得log 5x=1.∴x=5.④由log 3(lgx)=1,得lgx=3,x=103=1000.三、条件求值问题【例3】已知x=log 23,求x x xx ----223233的值. 思路分析:已知中有对数式,而所求的式子中没有对数式,只有指数式,所以要先把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再设法求值.解:∵x=log 23,∴2x =3,2-x =31. ∴x x x x ----223233=xx x x x x ----++-22)212)(22(22 =22x +1+2-2x =32+1+231=991, 或原式=313)31(333--=991. 温馨提示条件求值问题,关键是如何利用条件,直接用不上时,要变形后再用,或条件与所求值的式子同时变形,找到共同点.各个击破类题演练1解析:(1)lg1 000=3;(2)32=9;(3)2x =10;(4)log πx=3.变式提升1 若log a 7b =c,则a 、b 、c 满足( )A.b 7=a cB.b=a 7cC.b=7a cD.b=c 7a解析:由对数的定义知7b =a c ,∴b=(a c )7=a 7c .答案:B类题演练2(1)已知(log x 4)2=9,求x 的值;(2)已知log 2[log 21(log 2x)]=0,求x 的值.解析:(1)由(log x 4)2=9,得log x 4=±3,∴x 3=4或x -3=4.∴x=34或x=341. (2)由log 2[log 21(log 2x)]=0,得log 21(log 2x)=20=1. ∴log 2x=21. ∴x=221=2.变式提升已知log a 2=m,log a 3=n,求a 2m+n . 解析:log a 2=m,log a 3=n,由对数定义知a m =2,a n =3, ∴(a m )2=4,即a 2m =4.∴a 2m+n =a 2m ·a n =4×3=12.类题演练3已知x=21log a (2+1),求x x x x a a a a --++33的值. 解析:由条件知a 2x =2+1, ∴x x x x a a a a --++33=x x x x x x aa a a a a ---++-+)1)((22 =a 2x +a -2x -1=a 2x +x a21-1 =2+1+121+-1 =2+1+2-1-1 =22-1.变式提升3已知log x y=2,求y-x 的最小值. 解析:log x y=2,由对称定义知y=x 2(x>0且x≠1). ∴y-x=x 2-x=(x 21-)241-. ∴当x=21时,y-x 最小值为41-.。
3.2.1 对数及其运算(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对数换底公式所刻画的量关系。
熟练对数换底公式的正、逆用。
过程与方法: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换底公式的方法,借助化异为同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会换底公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换底公式的证明和应用教学难点:换底公式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积商幂的对数,其推导过程都是借助对数指数化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它们的运算法则:)(log MN a =______________;NM alog =______________;αM a log =________ 生:回答 师:利用法则迅速计算:8log 2,2log 4与8log 4的值,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38log 2=,2log 4=2,238log 4=;观察发现4log 8log 8log 224= 师:那大家思考a 4a log 8log 8=log 4与4lg8log 8=lg 4是否成立? 生:相等 师:如果把上述的两个式子定义成公式,你想怎样表述?生:(自由猜想)师:这几个对数都是比较特殊的,我们能够直接运算,若遇到对数值不是特殊的又该怎么计算呢?比如:已知lg50.6990,lg30.4771==,求3log 5(不通过计算器)。
(有的同学会说3lg 5log 5=lg 3,对,但是没有依据依据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换底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换底公式,是学生易于接受。
二、讲授新知1、请同学们再次看引例:已知lg50.6990,lg30.4771==,求3log 5(不通过计算器)我们要怎么求解3log 5的值呢?由前面所学已经知道对数式是由指数式互化得来的,故可由这一点入手:设3log 5=x 写成指数形式,得:35x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lg3lg5x =,即lg3lg5x = 解得lg50.6990 1.465lg30.4771x ===,即3lg5log 5 1.465lg3== 大家猜想N b log 可以等于什么吗? 学生猜到:lg log =lg b b N N 教师提示更一般的a a log log =log bb N N ,大家思考如何证明呢?(仿照引例证明,教师指导。
3.2.1《对数及其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B版第三章第二节对数与对数函数中第一小节对数及其运算的第一课时。
对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习起来略显困难,不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和指数函数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章后面的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
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为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置通过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出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小组交流对对数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经历认知逐渐深入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生学情分析我校在营口市学生层次较好,我所授课的班级是我校的实验班,学生数学能力很强,思维较活跃。
我校的教学模式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学生已经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即学生通过预习,结合学案,自主学习、探究的模式。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和指数函数的有关知识。
在对教材和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后,我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人本教育,我校采用“主动、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学习,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讨论探究逐渐培养学生“会观察”、“会分析”、“会论证”、“会合作”的能力。
3.2.1对数及其运算
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定义及常用对数。
2、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3、掌握换底公式及对数式变形,理解自然对数。
重点:对数的定义及对数的运算性质。
难点:换底公式及对数式变形。
第1课时
二、知识梳理
1、 在指数函数(0,1)x y a a a =>≠中,幂指数x ,又叫做 。
2、 一般地,对于指数式a b =N (1,0≠>a a ),我们把“以a 为底N 的对数b ”记作 ,即:log a N (1,0≠>a a ),其中,数a 叫做 ,N 叫做 ,读作 。
3、对数恒等式: 。
4、对数log a N (1,0≠>a a )具有下列性质:
① ;② ; ③ 。
5、常用对数: 。
三、例题解析
题型一 对数的概念
例1、求2log 2,2log 1,2log 16,2
1log 2。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
①、3log 272x = ②、22log 3x =- ③、271log 9
x = ④、12
log 16x =
变式训练:课本97页练习A 第2题,第3题。
题型二 对数的性质
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2log 32 ②、2log 31()4 ③、3
3log 9
变式训练1:课本97页练习A 第4题
变式训练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23log 3log 44⋅ ②、log log log a b c b c N a ⋅⋅(a,b,c ∈()0,+∞,且均不等于1,N>0)
题型三 常用对数
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lg10 ②、lg100 ③、lg0.01
变式训练:课本课本97页练习A 第5题
限时训练
1、 若log (0a N b a =>≠且a 1),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2b N a =
B 2b N a =
C 2a N b =
D 2b N a =
2、 如果点P (lga ,lg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0,-1),则( )
A a=1,b=10
B a=1,b=0.1
C a=10,b=1
D a=0.1 b=1
3、求下列各式的值:
4 、(2006上海春招)方程3log (21)1x -=的解x= 。
5 、计算:
第2课时
一、知识梳理
1、知识再现 (1)、对数的概念 ,
(2)、对数的
性
质 ,
(3)、对数恒等式 。
2、对数的运算法则(1) (2)
(3)
二、例题解析
题型 对数的运算
例5、用log a x ,log a y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
(1)log a xy z (2)35log ()a x y (3)log a (4)log a
变式练习:课本99页练习A 第1题
例6、计算:
(1) (2)752log (42)⨯ (3)lg4+lg25 (4)(lg2)
2+lg20 lg5
变式练习:课本99页练习A 第2题
限时训练
课本99页练习A 第3、4题、练习B
1、(2008重庆高考)已知2
349a =(0)a >,则23
log a = 2、(2004全国文)已知函数1()lg 1x f x x -=+,若1()2
f a =,则()f a -=( ) A 12 B 12
- C 2 D -2 3、(2001上海)设函数9()log f x x =,则满足1()2f x =
的x 值为 。
4、 已知62()log f x x =,求(8)f 5、求值:
(1)、 (2)、
第3课时
一、知识梳理
1、知识再现(1) 对数的定义 。
(2)对数的运算法则。
2、 换底公式: 。
3、 叫自然对数。
4、几个重要的等式(1)(log )(log )1(,0,,1)a b b a a b a b ⋅=>≠
(2)
log log (,0,,1,,0,,)M N a a N b b a b a b M N M N Q M
=>≠≠∈ 二、例题解析
例7、求827log 9log 32⋅的值。
例8、求证log log log x y x y z z ⋅=。
例9、求证log log n n a a b b =
变式练习:课本101页练习A 第1、3题
限时训练
课本102页练习A 第2、4、5题、练习B
1、已知lg2=m ,lg3=n ,则5log 12= 。
2、设3436x y ==,求21x y
+的值。
3、已知14log 7a =,145b =,求35log 28。
4、 211log 522+⋅的值是 。
5、 56789log 6log 7log 8log 9log 10y =⋅⋅⋅⋅,则有( )
A (0,1)y ∈
B (1,2)y ∈
C (2,3)y ∈
D 1y =
6、 求28393(log 3log 9)(log 4log 8log 2)+++的值。
7、 设,且,
(1)、 求证:
;(2)、 比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