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9.30 KB
- 文档页数:9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阅读下文,完成~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8.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5分) 9.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8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uó,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金农在酒席上替大盐商程雪门解围的故事,语言平淡自然,人物形象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B.小说开篇十分别致,把金农的各种头衔列了一大串,目的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以突出他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C.金冬心被程雪门请去陪席,却等主人催请了三次才登轿前往,体现了他的清高和内心对盐商的轻视。
D.铁保珊对金冬心吟咏的诗心生疑虑,拈须沉吟后恍然大悟却没有点破,体现出他胸有城府,老于世故。
E.作品的主人公是金冬心,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袁枚文采出众、高雅脱俗、平民化的名士形象。
(2)汪曾祺笔下的“金冬心”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反复提到金冬心感到“无聊”,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陈聋子听见金冬心骂道:“斯文走狗!”金冬心是在骂谁?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于文无据。
2.【答案】B【解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错,这句话将伊壁鸠鲁的观点和约喻·穆勒的观点混为一谈。
3.【答案】B【解析】“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错,原文是“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4.【答案】A【解析】厉:勇敢,勇猛。
5.【答案】A【解析】③的陈述对象为“壮士”;④是说赵立杀死金军的使者,不能表明其“敢勇”;⑤说的是赵立入楚的原因。
6.【答案】B【解析】“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和“扰民”无关,而是表明他们被围困时的窘境。
7.【答案】(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8.【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约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10.【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答案】(1)AB(2)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辽宁沈阳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抽空的空间在城市里,生活的空间正在被抽空,曾经具有地方特性的空间正在通过复制和标准化而成为空洞的空间。
已经20多年的城市扩展过程就是一个时没有本源的、抽象的和标准的“现代城市”的复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不符合它抽象化、标准化这一原则的地方建筑语汇及其民族风格都被抽空了。
比如这个夏天,进入乌鲁木齐,或者你也可以说,进入任何一个地方,尤其是城市,这种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使人失望的经验:只有城市的名称是异质的。
一切都曾经在别处见过。
面对这种情境,人所体验的首先是“失去现实感”。
它随着失去陌生感一同到来。
你看到的是没有本源的复制品,不只是一座建筑物,而是全部城市空间都成了移植过来的二手货。
在乌鲁木齐,除了二道桥一一但它现在已经远不如小南门的一座数百年前的清真寺——一个勉强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大巴扎”,勉为其难地支撑着人们到这里来寻求异质性的事物与空间的意愿。
然而这个空间已经不是异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空间,它是按照商业和旅游需求建筑起来的,它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外地游客,为了购物和观光。
它只不过是模仿了宗教建筑风格,然而却是一个十足的商业场所。
它不再是原先的二道桥,不再是一个原住民的日常生活空间,虽然以商业方式复制了其自身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物质利益,人们失去的会更多,而且无以补偿。
世界随着城市的空洞化而空洞化。
随之丧失的不只是我们关于地方的知识,还有记忆、信念、感知力与想象力。
本雅明曾经分析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怎样使艺术作品失去了唯一性和围绕着的“灵韵”,而今天,机械复制时代的城市也正在使城市失去它自身的独特空间,失去其地方所特有的“灵韵”与“氛围”。
它正在成为我们文明空洞化的见证,成为我们自身空洞化的一种形式。
在日常世界里,几乎没有人去想我们在获得了舒适的居住条件之外,失去了什么东西。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高三语文组 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高考语文2014-04-2014 201412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屏(bǐng)弃解(xiè)数轧(zhá)钢 ` 心广体胖(pán)B. 给(gěi)予请帖(tiě)犄(jī)角呼天抢地(qiāng)C. 庇(pì)佑角(jué)色粘(nián)稠自出机杼(zhù)D. 抹布(mā)连累(lèi)扁(piān)舟翘(qiáo)首以待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B.毕业时,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的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了。
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
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户籍制度是依法确认、收集、提供人口基本信息的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人口统计和社会控制的管理功能。
B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C.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D.今年辽宁旅游将以做精旅游产品、做强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服务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园林多么繁华都靠不住,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园林反而耐看耐读。
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其实那座园很小,园中读书堂也小,浇花亭尤小。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
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
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年级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试卷综析】本套试题特点:依纲、平实稳定、可借鉴。
严格依据高考考纲的精神。
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相应学科能力、试卷的长度、需要阅读的文字总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字数、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题干的表述、试题的难中易及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等方面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
试卷总体设计似曾相识,稳字当先。
基本保持了20014年高考试卷的风格,其中不乏变革、创新的成分。
试题中蕴涵的考纲理念,无形之中将中学语文教学纳入“有据可依”的轨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
”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合要求,则须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
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
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将祠堂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
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
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
在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
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一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
2014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语文参考答案:1.B (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是改头换面前的作品。
)2.A (“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错,原文说“元代稍有衰落”。
)3.D (偷换概念,文中“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作伪这一整体现象,而非单指“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这一具体内容。
)4.B (亡叛:叛逃者,名词)5.A(⑤是对国事的忧虑,非英武勇敢;③⑥是侧面描写)6.B (“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不是击败三戍的战果,是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获得的)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
(“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8.(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 “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10.(1)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11.(1)D3分,C2分,E1分。
(A项阿宠的躁动和嘶鸣不是因为失明的恐惧,而是预感到了塌方的危险。
B项说一匹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言过其实。
E项“表现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表述不准确,主要是批判人性的自私和冷酷,故给1分)(2)①善良有爱心。
绝密★启封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辽宁省沈阳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4年高三上一模数学(文)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5⨯12=60)1.设I 为全集,S 1,S 2,S 3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 1∪S 2∪S 3=I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A .C I S 1∩(S 2∪S 3)=Φ B .S 1⊆(C I S 2∩C I S 3) C .C I S 1∩C I S 2∩C I S 3)=Φ D .S 1⊆(C I S 2∪C I S 3)2.已知复数()11aiz a R i +=∈-,若1z =,则a =A. 0B. 1C.1-D.1±3.已知点()()1,1,5,2A B -,则与向量AB 垂直的单位向量为A. 3455⎛⎫ ⎪⎝⎭,-或3455⎛⎫- ⎪⎝⎭,B. 4355⎛⎫ ⎪⎝⎭,-或4355⎛⎫- ⎪⎝⎭,C. 3455⎛⎫- ⎪⎝⎭,-或3455⎛⎫ ⎪⎝⎭,D. 4355⎛⎫- ⎪⎝⎭,-或4355⎛⎫ ⎪⎝⎭,4.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SS = A.310 B.13 C.18 D.195. 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在[)50,60的汽车大约有6.已知点A (3,4),现将射线OA 绕坐标原点O 顺时针旋转4π至OB 处,若角α以x 轴非负半轴为始边、以射线OB 为终边,则3tan 2πα⎛⎫-= ⎪⎝⎭A. 7-B. 7C. 17-D. 177. 已知函数()222014120141x xxf x e -=++,则()1ln 2ln 2f f ⎛⎫+= ⎪⎝⎭A. 52B. 32C. 12D. 08.计算机执行下图中的程序框图,为使输出的S 值等于111124618++++,则判断框内应该填入A. 8i <B. 8i ≥C. 9i >D. 9i <9.如图,随机向大圆内投掷一点,记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1p ;记从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为奇数的两位数中任取一个,其个位数为0的概率为2p . 则12p p +=A. 21192π+-B. 1219π+-C. 329π+D. 419π+10. 函数()1312xf x x ⎛⎫=- ⎪⎝⎭的零点0x 属于区间A. 10,3⎛⎫ ⎪⎝⎭B. 11,32⎛⎫ ⎪⎝⎭C. 12,23⎛⎫ ⎪⎝⎭D. 2,13⎛⎫ ⎪⎝⎭11.已知函数()f x 满足:()()()()4f x f y f x y f x y =++-(),x y R ∈且()114f =,则()2014f = A.14- B.14 C.12- D.1212.如果关于x 的方程24xkx x =+有4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10,4⎛⎫ ⎪⎝⎭ B.1,14⎛⎫ ⎪⎝⎭ C.()1,+∞ D.1,4⎛⎫+∞ ⎪⎝⎭二、填空题(5⨯4=20)13. 如果实数1,,,,9a b c --成等比数列,则b = .14. 已知有5个幂函数的图像如下图——其中它们的指数来源于集合221555,,,,,552322⎧⎫---⎨⎬⎩⎭,则其指数从(a )到(e )依次为 .15. 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多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 ___.16.设方程3405x x -+=的实数根为1x ,方程3405x x ⎛⎫-+= ⎪⎝⎭的实数根为2x ,则12x x += .三、解答题(10+12⨯5=70)17. 对定义域分别为f D 、g D 的函数()y f x =、()y g x =,规定:函数()()()()()(); (); ().f g f g f g f x g x x D x D h x f x x D x D g x x D x D ⎧⋅∈∈⎪⎪=∈∉⎨⎪∉∈⎪⎩且且且(1)若函数()11f x x =-,()2g x x =,写出函数()h x 的解析式; (2)求(1)问中函数()h x 的值域.18. 如图所示的是函数()()sin f x A x B ωϕ=++0,0,0,2A πωϕ⎛⎫⎛⎫>>∈ ⎪ ⎪⎝⎭⎝⎭图象的一部分.(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求函数()f x 在y 轴右侧的第二个对称中心的坐标.19.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1)记x 为a 在a b +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y 为b 在a b +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 试比较x 与y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31,2a b ⎛⎫+= ⎪⎪⎭,求向量a 与b .20.设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项数为偶数,又知该数列的所有项的和等于所有偶数项和的4倍,而且第二项与第四项的积是第三项与第四项和的9倍.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lg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使n S 值最大的正整数n 的值. (其中lg 20.3 lg 30.4==,)21.已知函数24x y =的图像为1C ,过定点()01A ,的直线l 与1C 交于B 、C 两点,过B 、C 所作1C 的切线分别为1l 、2l . (1)求证:1l ⊥2l ;(2)记线段BC 中点为M ,求M 的轨迹方程.22. 已知函数()()2ln f x x x ax a R =+-∈.(1)若()f x 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若()f x 存在极值,试求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所有极值之和小于13ln 2-+; (3)(附加5分)设()11n a n N n*=+∈,求证: ()()()22212123ln 12n n a a a a a a n n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17.18.19.20.21.22.一、单项选择(5⨯12=60)1. C;2. D;3. A;4. A;5. D;6. B;7. A;8. C;9. B;10. B;11. A;12. D二、填空题(5⨯4=20)13. -3;14. 22155,,,,55222---;15. 17π;16.45三、解答题(10+12⨯5=70)17. (1)()2(1);11 (1).x x h x x x ⎧≠⎪=-⎨⎪=⎩[创新定义的理解](2)(]{}[),014,-∞+∞.[分段函数的值域,分离常数及对号函数]18.(1)22sin 136x π⎛⎫++ ⎪⎝⎭;(2)11,14π⎛⎫⎪⎝⎭.得1ω<,而且0ω>,所以23ω=.19.⑴由x =y =11 则=-yx -=0=,所以y x =.⑵()0,1和12⎫-⎪⎪⎭. 20.(1)11,1083q a ==,所以111083n n a -⎛⎫= ⎪⎝⎭;(2)5n =.21.(1)设直线:1l y kx =+,点()11,A x y 、()22,B x y ,则214y kx x y =+⎧⎪⎨=⎪⎩⇒2440x kx --=,∴124x x =-.22. (1)函数的定义域为()0,+∞.()12f x x a x'=+-. 法一:∵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120x a x +->12a x x⇔<+,而min12x x ⎛⎫+= ⎪⎝⎭,所以只需a ≤法二:()21212x ax f x x a x x-+'=+-=,∵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只需2210x ax -+≥对任意()0,x ∈+∞恒成立.设函数()221g x x ax =-+考虑函数函数的图像得:①04a ≤或②040a ⎧>⎪⎨⎪∆≤⎩⇒a ≤(2)若()f x 存在极值,则只需()221g x x ax =-+在()0,+∞上有变号零点,即040a a ⎧>⎪⇒>⎨⎪∆>⎩.设函数的零点为12,x x ,则12121,22a x x x x +=⋅=. ()()2212111222ln ln f x f x x x ax x x ax +=+-++-()()212121212ln 2x x x x x x a x x =++--+ 221ln 1242a a =+--21ln 124a =--由28a a >⇒>得2111ln 1ln 123ln 2422a --<--=-+. (3)分析:不等式的左边无法求和,转向对式子整体的观察:()()()22212123ln 12n n a a a a a a n n +++-+++<++右边可否拆成n 项?答案是肯定的——()12ln 12ln ln ln 222n n n n a a a ++=+++++++个所以考虑能否证明不等式23ln 2n n n a a a -<+之后在利用同向相加原理证明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证明:设函数()2ln 32F x x x x =+-+,(]1,2x ∈则当(]1,2x ∈时,()22312123148230x x x F x x x x x ⎛⎫-- ⎪-+⎝⎭'=+-==>。
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自主练习试题命题:语文组审题:高一语文组练习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
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
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
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
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
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
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
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
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
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左传》自成一体。
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
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
2014-2015学年度东北育才高中部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校对人:高三语文备课组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4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
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
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
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小题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
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
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
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
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
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
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
迁河南按察使。
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
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
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迁湖广右布政使。
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
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
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
”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卒不受。
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
不得,输之于库。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
”不许。
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
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
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
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
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
”事竟寝。
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
明年赐谥文肃。
(选自《明史》,有删改)【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是犹岁课其租课:征收赋税B.谓秋成可仰也仰:依靠C.疑旌贤之典旌:表扬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3分)①募兵击擒其魁②振贷迄秋止③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④不得,输之于库⑤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⑥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A ①②⑤B ①③④ C②④⑤ D 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
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
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
C.何乔新罢归后,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
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
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卒不受。
(5分)(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5分)【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6分)四、句子默写4. 名篇名句默写(12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小楼昨夜又东风,。
(7)羽扇纶巾,谈笑间,。
(8)舞榭歌台,。
(9),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受上赏。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2),用之如泥沙?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