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上海) 专题02 诗歌鉴赏 Word版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5.43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02 诗歌鉴赏(原卷版)
一、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②,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①逡巡:宋时俗语,一会儿。②厮酿:相互融合。
13. 下列对本作品语言特点的分析,不贴切的一项是( )
A. 字无虚设,形神兼备。 B. 巧用俗语,化俚为雅。
C. 词句流畅,承转自然。 D. 笔调舒缓,词藻绚丽。
14. 作品紧扣“饮酒逗乐”对采莲女群像展开描写,请对此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咏月①
(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菩萨蛮
(南宋)朱淑真②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12.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 )
A. 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B. 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C. 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D. 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
13. 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 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 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 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14. 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招吕望之使君①
王安石
潮沟②直上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第二次罢相后,退居钟山期间。②潮沟,江宁城外所开引水道。
13. 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可以归为( )
A. 山水田园类 B. 送别类 C. 咏怀类 D. 咏物类
14. 本诗没有用到的表现手法是( )
A. 虚实结合 B. 借物喻人 C. 对比映衬 D. 直抒胸臆 15. 联系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1-2022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红楼梦》(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10. 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 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 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 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
11. 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
12. 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12. 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 B. 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
C. 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 D. 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
13. 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B. “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
C. 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
D. “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14. 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大堤曲
[唐] 李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① 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②。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有删节)
【注释】①绾:系结。音wǎn。 ②珰:古代妇女的耳饰。音dāng。
12. 下面的诗歌与本诗形式上完全不同的是( )
A. 李贺《李凭箜篌引》 B. 白居易《琵琶行》
C. 高适《燕歌行》 D. 李商隐《锦瑟》
13. 下面对本诗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 本诗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她所挽留的“北人”就是后文去往襄阳道之人。
B. 本诗描写人物之美的手法,有视觉、嗅觉,有比喻,有比拟,角度多变。
C. 本诗“江畔春”与“绿浦归帆”相呼应,既点出时令,也表达了思想内容。
D. 本诗中“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通过主人公之口真切地表达了挽留之意。
14. 请联系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两句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21-2022学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①,脉脉蒹葭逋。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
【注】①水芝:荷花的别名。②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后多指美酒。
卜算子·为人赋荷花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①。 【注】①更衬句:《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
‘此步步生莲华。’”
12. 根据两首词的字数,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
A. 长调 B. 中调 C. 小令 D. 双调
13.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质朴苍劲 C. 慷慨激昂 D. 深沉婉转
14. 两词都写“荷”,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请围绕“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21-2022学年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①,欲归道无因。
【注】①思还故里闾:“还”通“环”,“环绕”的意思;故里闾,指故居。
32. 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
A. 《李凭箜篌引》 B. 《春江花月夜》
C. 《迢迢牵牛星》 D. 《登岳阳楼》
33. 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猛挥雷霆万钧之笔,乍一开头,就写下了苍苍莽莽、跨越古今、隐含着人世间无限悲欢离合之情。
B. 七、八句借用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萧萧”不仅仅是悲风之声,又有墓中死者如白杨树的哭泣之声。
C. “一去一来”属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