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井点降水工作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69 KB
- 文档页数:2
喷射井点降水工作原理
喷射井点降水是一种人工降水的方法,通过运用云物理化学原理和冰冻物理化学原理,利用云中已有的水汽形成云滴或冰晶,在云中产生降水的过程。
喷射井点降水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云诱发:选择适合降水的云,通常是具有一定垂直发展的云团。根据云形态和传感器数据,通过云图解析判断云的类型和特性。
2. 开展作业:确定好工作区域后,派遣飞机或地面设备进入云体内,实施喷射井点降水作业。
3. 云颗粒激发:利用云颗粒激发技术,给云颗粒带负电荷,形成可互相碰撞的雷云颗粒。
4. 云颗粒结合:通过云颗粒碰撞、凝结、冷却等作用,使云颗粒聚集形成更大的云滴或冰晶。
5. 云滴增长:云滴或冰晶进一步增长,形成降水颗粒。
6. 降水过程:云滴或冰晶由于自身重力而下坠,与云中水汽不断碰撞,并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水,即雨滴或雪花。
7. 云微区降水:云滴或冰晶在云体内形成降水,下落至地面时遇到较高湿度的大气层,会进一步增大并逐渐凝结成为可见的降水。
总结:喷射井点降水是通过改变云体内的云颗粒的电荷状态,激发颗粒自由碰撞和结合,从而促使云滴或冰晶形成和增大,并最终形成降水。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一些需要增加降水量的地区,但也需要注意其环境影响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