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3
氟工业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氟工业个人职业病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随着氟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个人职业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氟化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药品等众多行业的物质,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氟工业个人职业病的概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障从事氟工作岗位上员工们的身体健康。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包括引言、氟工业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装备选用、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共五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首先将对本文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结构。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氟工业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然后,我们将讨论防护设备和装备的选用原则以及常见的防护装备。
随后,我们将探讨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方法,包括监测人员选择与训练要求、检测项目和方法介绍以及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氟工业个人职业病防护领域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氟工业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概述说明,加强对该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阐述病害概述、危害因素分析以及职业病防护要点等相关内容,帮助从事氟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危害和风险,并学习并掌握相应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为相关行业提供具体有效的防控指导,并促进氟工业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的提升。
2. 氟工业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2.1 病害概述氟工业是指与氟化物相关的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其中包括氟化铝、氟化钾等生产工艺。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接触到一系列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一旦暴露在这些环境中,劳动者容易出现各种职业病,比如氟中毒、揮发性骨髓抑制等。
2.2 危害因素分析在氟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危害因素。
首先,氟化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高浓度的氟化物可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造成直接伤害。
制衣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制衣行业和其他的行业一样,同样存在职业危害。
引起的常见的相关疾病包括:肌骨失调、职业性哮喘、接触性皮炎、眼、鼻咽炎症、肺、鼻咽和膀胱癌、以及噪声引起的失聪。
制衣行业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一、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有害因素1.服装加工主要有裁剪、缝纫和熨烫三个工序,成批生产多采用流水作业。
2.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机器愈密、噪声愈强。
3.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
4.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
5.如照明不足,可影响视力。
二、化学危害因素需进行耐久压烫整理的服装,其面料需要经过树脂处理。
这种面料会散发甲醛气体。
受其污染最严重的首先是裁剪车间,因为织物在这里首次退卷展开,甲醛散发量最多,其次是熨烫车间,因为热量促进了残余树脂成分中的甲醛的挥发,还有大量使用布匹的生产车间以及仓库和零售区。
许多服装店通风不畅,环境温度亦无法控制。
随着温度升高,毒气散发也会加剧,而通风不畅又使大气中甲醛浓度逐渐增大。
甲醛是一种人所共知的对眼、鼻、咽喉、上下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气体。
由于其刺激作用易诱发职业性哮喘病。
很多研究表明,暴露于甲醛可导致肺癌与鼻咽癌,还能导致接触性皮炎。
服装工人还容易在手和手臂部位得一种慢性的类似湿疹的皮炎,其原因亦可能与甲醛的致敏作用有关。
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和采用替代产品,可将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刺激性及其他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然而,较低水平的暴露仍有可能导致过敏。
服装工人一旦患上此病症,就可能需要脱离暴露环境。
甲醛中毒者需每年去职业病诊治专门机构进行体检。
纺织成品业的工人会暴露于有机溶剂。
如整理车间常用全氯乙烯、三氯乙烯等清除污点。
此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引起中枢神经抑郁症、周边神经病、皮炎以及较少见的肝毒症。
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特别危险的溶剂,它常用于织物的防水处理。
使用这种溶剂会导致服装工人患上职业性肝炎。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在职业上,许多工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这些危害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空和电离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感觉不适、致病或职业病。
预防方法:1)在符合安全标准的环境下工作,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2)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3)加强劳动保护,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和传播;4)加强环境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并采取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毒性物质、化学品等。
有些化学物质会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的器官、内分泌系统进行损害,导致职业病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方法:1)强制涉及化学危害职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对可燃、爆炸危险的化学品进行专门的存储、管理和运输;3)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是可以引发传染病疫情的危险因素。
在一些行业领域,如医疗、畜牧业、养殖业等,这种危害更加常见。
预防方法:1)建立和完善疫情防控系统,加强对工人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2)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预防方法:1)建立健康管理机制,对从事在工作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员工进行心理评估;2)进行职业心理援助,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高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
职业健康问题是一个兼顾人和企业双方的问题。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企业要在职业危害预防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常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行业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威胁着工人和员工的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防尘装置许多行业中,尘埃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
例如,在建筑工地、矿山和木材加工厂等场所,工人会长时间接触到大量的粉尘,吸入过多的灰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在这些工作场所应安装防尘装置,如粉尘收集器和高效过滤器,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保护工人的呼吸系统健康。
二、防噪装置噪音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源。
例如,在机械制造和建筑行业中,高噪音水平会对听力产生损害,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睡眠障碍。
为了减少工人的噪音暴露,应该在工作场所中安装有效的隔音设备,例如声屏障和降噪耳塞,以控制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和整体健康。
三、防护眼镜在化工、建筑和实验室等环境中,眼部受到化学品和飞溅物的伤害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工人的眼睛,必须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抗冲击眼镜和化学护目镜。
这些防护眼镜可以阻挡眼睛遭受外来物体的损害,并减少与有害物质接触时的风险。
四、防护手套许多行业中,如化工、医疗服务和农业等,工人的手部容易受到化学品、细菌和刺激物的伤害。
因此,在这些环境中,必须配备适当的防护手套,以减少对手部的损害。
不同的工作场所需要不同类型的手套,例如橡胶手套、耐酸碱手套、防静电手套等,以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五、通风系统在一些密闭或有害气体积聚的工作场所,必须配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的流通和净化。
例如,在化工厂和实验室中,存在着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有害气体和蒸汽。
通过恰当的通风系统,将这些有害物质稀释并排除,以保护工人的呼吸系统和整体健康。
六、个体防护装备尽管各种工作场所中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职业病危害,但还是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风险因素。
因此,工人还应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
建筑装修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室内装修过程中存在哪些危害因素呢?能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呢?由于室内装修使用的装修材料、作业工具及作业环境的不同,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强度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1.甲醛主要存在于由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制成的装饰材料中,特别是人造板材、粘胶剂含量较多。
装修木工在工作过程中徒手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组装或粘结,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到较高浓度的甲醛。
易引起头痛、头昏、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2.苯及同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
主要存在于装修使用的油漆、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各种粘胶剂、防水材料等。
易挥发,尤其是夏季挥发更为严重。
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轻者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和乏力等症状,重者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出现造血障碍,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3.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随着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增高。
另外,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含有氨水,这种叠加情况下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比较高,对装修人员危害较大。
主要对人的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性损害,引起流泪、咽痛、咳嗽、恶心,甚至呼吸困难、肺水肿。
4.放射性物质——氡主要来自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建筑陶瓷、瓷砖等。
一般来说,红色、绿色和花斑系列的花岗岩类石材放射性活度偏高,如杜鹃红、印度红等。
大理石类、绝大多数的板石类,暗色系列(包括黑色、蓝色和暗色中的棕色)和灰色系列的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较低(如蒙古黑、西班牙米黄等)。
长期接触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中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放射线和放射性气体氡,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肺癌的发生。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模版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工人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噪音、高温度、高压力等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一系列职业病。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业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1. 噪音机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是一项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音会引起听力损害,同时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
2. 有机溶剂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会引起头晕、恶心、嗜睡、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 金属粉尘机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中含有一定的有毒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长期吸入金属粉尘会引起铅中毒、汞中毒等疾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4. 高温机械制造车间内温度较高,特别是一些高温炉膛工作环境,容易引起中暑、热射病等。
5. 机械振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机械设备会产生较强的振动,长期接触振动会引起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职业病防护措施1. 声学防护措施在机械制造车间内应安装吸声装置,减少噪音污染。
工人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时,应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进行保护。
2. 化学防护措施机械制造过程中应选用低毒无害的溶剂,并采取有效的通风设施把有机溶剂排除车间外部。
操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3. 粉尘防护措施机械制造过程中应设置封闭式操作台,并安装抽风装置,及时排出车间内产生的粉尘。
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进行保护,注意个人卫生。
4. 温度调控措施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车间应安装冷却设备,保持车间的温度适宜。
同时,工人应适时补充水分,保持适当的体温。
5. 振动防护措施对于产生较强振动的机械设备,应采取隔振措施,减少振动对工人的影响。
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减少手部的振动受力。
6. 健康教育和监测企业应对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工人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职业病的定义、症状及预防控制措施(一)尘肺病1.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包括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等。
主要发生在石料开采、煤炭、水泥、陶瓷、珠宝钻磨、切石、抛光及五金行业打磨等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工种。
2.尘肺病的症状有:咳嗽、咯痰、气促、胸痛、胸闷等,最终可因肺的广泛纤维化出现呼吸衰竭合并感染、气胸而死亡。
尘肺发病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力。
3.尘肺病的预防:(1)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如有肺结核病、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不得从事接触粉尘工作。
(2)坚持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上岗。
(3)工人就业后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二)噪声病1.在生产过程中由噪声引起的疾病称为噪声病。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内耳损伤,造成噪声性耳聋。
可引起噪声病的工种:操作机床、耙斗机、伞钻、风钻、风镐、压风机、绞车、局部风机等能发出强噪声(85分贝以上)的工种。
2.预防:(1)用人单位改善设备,降低噪声强度;(2)工作场所采取隔声措施;(3)工人佩戴耳塞或耳罩;(4)工人定期体检和进行听力检查,上岗前如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从事强噪声工作。
(三)振动损伤1.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返震荡的运动。
2.振动的危害:(1)局部振动。
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后,可发生手与臂的触觉、痛觉及温热感觉迟钝,手部皮肤温度下降,手指发白,手臂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
(2)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多为大幅度的低频振动,如行驶中的船舶、飞机及电梯升降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下肢酸痛等症状。
3.控制措施:(1)进行工艺改革,消除或减轻振动源。
(2)根据振动工具的种类对工人接触振动的时间给以限制。
(3)改善作业环境,寒冷季节要加强工作环境防寒保暖,控制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的噪声等危害因素,对防止振动危害有一定的作用。
化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措施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各种化学化工的工艺、技术、设备也不断更新,对化工工人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化工生产不同于其他的行业,有着很大的危险及危害,多年来化工生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伤亡。
而化工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长期在这种场所工作,会对化工工人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化工职业危害及生产危险做出深入剖析,并给出相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工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措施主要内容1、化工行业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因为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与产品都是有毒物质,加之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辅助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等,也均可能是有毒物质,因此作业人员在化工生产中大多会接触到毒物;同时许多作业都会接触到粉尘;噪声对工人的影响也很大。
化学工业中的几种主要化工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1)有毒气体酸、碱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例如:纯碱工业生产中可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化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磷化氢等;染料、涂料、有机合成溶剂助剂工业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及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例如,染料生产的原料(苯等)多从煤焦油提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苯、硫化氢、氮氧化等;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中在原料、中间体及成品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毒物及其这些毒物例如在其生产过程中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毒物有三氯化磷、三氯乙醛、氯、氮氧化物、三磷化氢、氯化氢、光气、硫化氢等。
某县13家工厂的化学物品种类繁杂,通过检测对其中的混苯、硫化氢、氨气、氯气、甲醛及氯乙烯进行了卫生监测,共计检测76点次,合格17点次,合格率仅为22.4%。
这说明我国很多化工厂对有毒气体的处理不到位[1]。
(2)粉尘在化工生产中,许多作业都会接触到粉尘,例如:化工机械制造的选型,电焊、研磨,树脂、染料的干燥、包装与储运等;以及上述讲座中提到的化学矿山生产中的凿岩、爆破、运输、选矿等作业;橡胶加工中炭黑、滑石粉的使用,以及其他操作如粉碎、拌和等生产中,都会有粉尘飞散到空气中[2]。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前卫化病变,合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1.2、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是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趁粉极细(5um)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容器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um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卡率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拆方便。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危害形式、途径、防治措施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
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因为职业病一旦形成,很难治愈所以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从致病源头抓起,采取前期预防。
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由于造成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很多种,其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职业病防治管理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才能达到立法的目的。
二危害形式或因素1生产性粉尘⑴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工程技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研磨、切削,矿石粉碎、筛分、配料,打孔,爆破,耐火材料、水泥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固体原料的加工处理,物质加热生产的蒸汽,有机粉末及二次扬尘等⑵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与危害程度的关系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粉尘的化学性质的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同一种粉尘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⑶生产性粉尘治理工程技术措施①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②湿式作业③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系统,该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部分④注意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2腐蚀品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和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
按化学性质分为以下3项⑴酸性腐蚀品。
如H2SO4、 HNO3、HCL⑵碱性腐蚀品。
如NaOH 、 KOH 、乙醇钠⑶其他腐蚀品。
如CuCI2、ZnCI23生产性毒物⑴有毒物质(毒害品)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积累到一定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改变,严重损害人体健,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⑵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生产性毒物4职业中毒概念由尘毒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尘毒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职业病是由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经常性接触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病的类型和危害因素也有所不同。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防护措施。
1.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健康教育:通过加强职业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岗位监测:对各类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工作方式改变: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监测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和排放。
-职业病防治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和标准,确保企业和雇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职业病防护措施:-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职工应自觉学习和遵守相关的职业病防护政策和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根据个人工作环境和接触有害物质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如呼吸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隔离措施:对接触有害物质较为频繁的工作岗位,应采取隔离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定期体检:经常性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3.针对特定行业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需要针对具体行业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行业的防护措施示例:-矿业: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使用合适的防尘和防毒面具。
-化工: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建立有效的泄漏和处理措施。
-印刷业:确保印刷车间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印刷液体和化学品的接触。
-建筑业: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对工地环境进行有效的尘埃和噪音控制。
-医疗行业:正确使用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监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在服装厂生产作业活动中,充斥着各种有害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化因素及其他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有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这些危害因素及预防伤害的措施。
气体检测仪1、服装面料本身对人体的损害。
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化学刺激和变-态反应,可致使人体皮肤发炎、湿疹等。
2、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危害。
机器愈密、噪声愈强,长期下去容易对人体听力及神经造成损伤。
3、空间密集,照明不足,可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4、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
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
以上就是服装厂作业常见的几种危害因素,下满我们针对这几种危害因素,来谈谈预防呼减轻职业病危害的办法。
工人在进入生产作业车间时,要佩服好专门的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服、眼罩、耳塞等,做好全面的身体防护措施。
必要时还可安装气体检测仪,对车间内空气环境质量做好检测。
保持作业车间卫生良好,经常消毒,开窗通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企业可适时地组织员工在休息期间做做保健操,预防职业病危害发生。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安全情况,如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佩戴,车间通风是否良好等。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篇2]企业职工对职业病的预防及措施一、电、气焊、气割中毒事故及其防止措施:电、气焊、气割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有毒气体,蒸气和烟尘,常见情况有:1、电、气焊接有色金属有时会产生有毒蒸气和烟尘。
焊铅时会产生铅蒸气,引起铅中毒。
焊黄铜时会产生锌蒸气,引起锌中毒;焊铝及铝合金时要用铝气焊熔剂,会产生氟化物烟尘,也会引起急性中毒。
阅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在狭小的作业空间焊接有涂层(涂漆、塑料或镀铅、锌等)的焊件时,由于涂层物质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气等。
3、在有毒介质的容器或环境中焊接时,没有采取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时,造成急性中毒。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行业资料: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单位:部门:日期:年月日第1页共11页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印刷行业是目前职业病多发的行业之一。
特殊是一些工厂追求利益,忽略安全生产、职业防护和国家卫生标准,给泛博打工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印刷行业中的诸多生产环节,从排字到订装成书,都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例如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的危害,印刷机械造成的噪声危害或者身体损伤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的印刷行业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印刷行业,特殊是彩印,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油墨、溶剂和各种重金属。
油墨——印刷油墨含多种化学品,时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虽然这些有机溶剂干燥后绝大部份都会挥发掉,但挥发前的溶剂,和挥发后的残留部份,仍会危害人体。
特别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残留的溶剂也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物质会污染空气、伤害人们的健康。
另一个大问题在于油墨中的颜料。
这些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其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
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
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铅毒对儿童智力有较大影响。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毒者早期常会浮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晚期会浮现全血细胞减少,或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严重者甚至第页共页会浮现白血病。
确诊慢性苯中毒的体检方法有二:血常规检验法;骨髓象检查。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中毒者会浮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肌肉偶尔跳动、手足发凉及指端出汗、感觉异常(如下肢有蚁走感、电感)等症状;严重者浮现行走艰难、肌肉萎缩。
专门检查项目为神经肌电图。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印刷行业较易浮现的急性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伤害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疾病。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
在不同的行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行业及其主要职业病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的介绍。
一、矿山行业
1. 煤矿工人:煤尘导致煤工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化学防尘剂、通风系统等措施进行预防。
2. 金属矿山工人:金属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导致肺癌、中毒等职业病,使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是必要的。
二、化工行业
1. 化工工人:接触化学物质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使用防护服、防护手套、呼吸器等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2. 印刷业工人:油墨和溶剂蒸气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应注意通风、戴口罩等防护。
三、农业行业
1. 农民工人:接触农药、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应注意戴口罩、防护服等措施。
2. 渔民:长期暴露在水中易导致皮肤、眼睛疾病,注意穿着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四、建筑行业
1. 建筑工人:长期吸入石尘、施工噪声等导致尘肺病、聋等职业病,应戴口罩、耳塞等防护设备。
2. 钢筋工人:长期负重、重复性动作导致慢性劳损,应适当安排工作时间,进行休息和体育锻炼。
五、医疗行业
1. 护士:长时间站立、接触病原体导致背痛、感染等职业病,应注意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佩戴防护衣、手套等。
2. 医生:长时间工作导致忧郁症、疲劳等职业病,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六、电子行业
1. 电焊工人:气体、粉尘、辐射等导致职业病,应注意戴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2. 半导体工人:化学药剂、有害气体等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应注意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七、食品行业
1. 厨师:长时间高温环境、油烟、重体力劳动导致中暑、皮肤病等职业病,应注意戴防护帽、口罩,加强体育锻炼。
2. 食品加工工人:长期接触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等职业病,应注意戴手套、口罩等。
在以上行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只是一部分,每个行业和岗位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于职业病防护,除了使用防护装备,还应加强职业健康知
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害因素,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