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96 KB
- 文档页数:15
一、丙肝注意事项:•丙肝的注意事项是许多丙肝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注的话题,了解丙肝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
下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王天民主任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一般,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加工过的食物,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腌制的食物等。
•2、运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骑自行车、散步、慢跑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也是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之一。
3、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切勿轻信广告,偏方,私自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这是最重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4、心态:丙肝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丙肝患者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旦患上丙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是大家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加上这种疾病的病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们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都想要赶紧治愈疾病,但是不知道治疗丙肝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针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就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1、饮食上,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辅助丙肝的治疗。
吃合适的食物,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为肝脏恢复提供有利的帮助。
专家建议,丙肝患者应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和油腻的东西,要尽量选择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治疗。
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避免错过最佳的丙肝治疗时机。
另外,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权威、专业的医院。
这将对患者的心理上也会有所帮助。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病毒性肝炎教案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研究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2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教学重难点重点:1.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1.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资源: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总计(工夫:90分钟)【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5分钟)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 1.5cm,质软,压痛。
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
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10分钟)教师:1.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
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XXX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
7.28世界肝炎日宣传计划范文通过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可以让群众充分了解肝炎及其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预防肝炎重要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7.28世界肝炎日宣传计划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世界肝炎日宣传计划范文1今年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
为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关注肝炎防治工作,共同抗击肝炎,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疾控中心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肝炎防治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组织县医院以及我中心工作人员深入__镇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病毒性肝炎防治常识,提高公众对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不断提高我县居民肝炎防治意识,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传染病在我县的发生。
为使本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制作宣传展板3块。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现场讲解教育等宣传肝炎相关知识,营造全民抗击疾并维护生命健康的氛围。
使居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肝炎的传播情况以及预防措施,加强了防护意识以及对待肝炎的积极态度,现场宣传的气氛很融洽,不断的有群众询问肝炎的一些防控知识以及治疗情况,我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县医院医生都耐心的详细做了解答,群众对此次宣传活动评价很高,也更加的激励我们的工作热情。
本次活动共发放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手册400余份,宣传T恤50件,宣传手电40个,在人群较多的地点张贴肝炎宣传画20张。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对提高我县群众对肝炎防治知识等相关疾病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我中心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保护全县人民身心健康。
世界肝炎日宣传计划范文220__年_月28日是第_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这就是肝炎”。
甲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主要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经消化道或非消化道途径传播。
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至少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个型,另外尚有HGV、TTV等,但未最后定论。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疾病。
在《传染病防治法》中。
病毒性肝炎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1.病原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的嗜肝RNA病毒属。
病毒为无包膜(裸露)的直径27nm的球形颗粒,病毒颗粒呈20面体对称。
内含单股RNA,由约7500个核酸组成。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毒株呈同一血清型,即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HAV无脂蛋白外膜,对有机溶剂及理化的抵抗力较其它小RNA病毒强,特别是对热的抵抗能力。
56℃ 6小时部分灭活,60℃ 6小时才完全灭活,100℃ 5分钟可全部灭活;在一20℃长期稳定。
HAV在贝壳类(牡蛎、蛤)中置于冰箱4℃条件下24~28小时,仍然稳定,但在60℃42分钟大部分灭活。
HAV对紫外线照射敏感,依照照射条件不同在1一5分钟内完全灭活。
HAV 可被70%乙醇和5%~8%的甲醛灭活。
1:4000的福尔马林(37℃)72h,可以使其失去感染性而保持免疫原性。
能抵抗2%~5%的来苏尔和2000ppm的有效氯达1h以上,因此在常规消毒中要考虑氯的有效含量和作用时间。
HAV的易感动物为狨猴和黑猩猩,且可传代。
在多种人或猴细胞中可以生长、复制和传代,我国浙江、昆明、长春等地采用细胞培养制备了甲肝减毒活疫苗。
2.临床表现甲肝病毒潜伏期为14—49天,平均为28~30天。
大多急性起病,典型患者有发热畏寒、厌食纳减,乏力,恶心,呕吐,关节酸痛及上腹不适等症状,持续数日至2周。
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肝肿大,一般为肋下1~2指,质软。
约1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少数有关节酸痛,皮疹,荨麻疹,出血倾向和心率异常。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正文:----------------------------------------------------------------------------------------------------------------------------------------------------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卫生部发布)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防止病毒性肝炎感染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粪—一口途径,乙型肝炎和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切断肠道外如经血传播等途径为主。
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疫点,以防止流行,提高疗效,要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疾病发生。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人员对疑似、确诊、住院、出院、死亡的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均应作传染病报告,专册登记和统计。
报告卡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疑似或输血后肝炎。
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病例,应在报告卡上注明阳性或阴性。
各省、市、自治区应创造条件设点试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每个病例尽可能经抗--HAV(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免疫球旦白M)HBsAg、抗--HBs(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检测,分成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未定型。
遇到急性肝炎暴发时,应先电话报告,然后填写卡片报告;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也可作病原学分型报告。
对疑似肝炎病例,应尽快确诊,或否定诊断后,作更正报告。
对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复发一次,报告一次。
各级卫生防疫站应做好疫情统计,各类肝炎应分别进行登记(包括按病原学分类登记),重复报告者剔除,其中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一年只登记一次,一年复发跨两个年度者只在第一年登记。
为了提高诊断质量,各级医院应开设肝炎门诊。
2.隔离和消毒: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3周,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不同,可不定隔离日期,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HBsAg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
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隔离可暂同甲型肝炎,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处理同乙型肝炎。
条件具备时,甲、乙和非甲非乙三型肝炎宜分室住院治疗。
对留家病例,可开设家庭病床,由街道医院或公社卫生院负责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治疗后,对其居住、活动地区(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由城区卫生防疫站和农村卫生院负责进行。
对日常性消毒工作和留家病人的家庭消毒隔离,由基层医疗机构和病人所在单位或家庭其他成员共同进行。
各级基层卫生防疫站要进行肝炎病例个案和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3.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对生产、经营饮食品单位的直接接触入口饮食品的人员、职工食堂全体工作人员、食品商贩以及保育人员等,每年应作健康检查,发现肝炎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急性肝炎患者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可恢复不接触食品、食具或幼儿的工作。
痊愈后观察半年,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每隔三个月作肝功能检查,连续三次均正常时,方可恢复原工作。
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者,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食具或幼儿工作。
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或排除前,应暂时停止原工作。
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幼托机构中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幼托机构发现急性甲型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后,除患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5天。
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以患儿所在班级为主。
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对出院的肝炎患儿。
尚需继续观察一个月,并需持有区、县级或街道、公社级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所。
对与急性肝炎密切接触的儿童,自最后一次接触日起,医学观察45天(如系留家病人的接触者,则延长至75天)未发病者方可回班。
5.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及HBsAg(采用RPHA或ELISA)。
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
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开展抗--HBc测定(采用ELISA)抗HBc 阳性者不得献血。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管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系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与健康人分开。
HBsAg携带者如系保育员应进一步检查HBeAg,如属阳性,则不宜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
在人群中不宜无目的地进行HBsAg普查。
(二)切断传播途径:1.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利用黑板报、小报、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以把住“病从口入关”为中心内容的卫生宣传教育。
各企业单位应创造条件,提供流动水,供洗手及洗餐具,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饮食行业(包括个体开业户)及集体食堂都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
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
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掌握产地病毒性肝炎流行和水域水的污染情况,以及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一旦发现有污染可能,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于短时期内供应大量贝类水生动物时,应留样以便查考。
要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
对甲型肝炎流行区的井水或缸水,须用漂白粉消毒,余氯保持在0.3毫克/升。
对甲型肝炎暴发点,水余氯应保持在1.0毫克/升。
中、小学校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
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医疗单位中的粪便及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排入下水道,废弃物应及时焚毁。
3.加强幼托卫生: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对食具及便器消毒的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认真执行晨检或午检制。
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
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
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对所有班进行消毒及医学观察。
要重视农忙期间设立的临时托儿所的卫生管理,掌握保育员的健康状况,增添必要的消毒设备。
4.各服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面巾和理发、刮脸、修脚的用具,均应做好消毒处理。
5.加强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包括大队卫生室),均应加强消毒防护措施。
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试、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窥镜以及口腔科钻头等)。
尤其应严格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
对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6.各级综合医院均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肝炎专科门诊及肝炎病房,有关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
肝炎门诊及病房的病案、用具,应单独使用,各种诊治手段应单独施行。
大队卫生室还应严格分清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使用、存放。
7.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妇产科工作者应向HBsAg阳性育龄妇女,广泛宣传乙型肝炎的危害性,及预防乙型肝炎的注意事项,宣传优生优育。
应将HBsAg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为RPHA或ELISA。
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者,应设专床分娩。
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
有乳头裂和乳腺疥疮的HBsAg阳性产妇,应暂停哺乳。
对HBsAg阳性尤其HBeAg也呈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乙型肝炎疫苗加以阻断。
8.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血站和生物制品单位应按卫生部(82)卫防字第35号《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要求,生产和供应血液制品和含人体成份的生物制品,尤其要做好制品的HBsAg检测工作,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1.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有一定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
剂量每公斤体重0.02—一0.05毫升,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不宜迟于接触后7—14天。
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我国已小量生产,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可单独使用或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其次,可用于意外事故者的被动免疫。
3.血源性乙型肝炎灭活疫苗:我国在有关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中批量试生产,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
其他人群接种疫苗时,则需经HBsAg、抗--HBs和抗--HBc检查筛选,证明是易感者后方可使用。
(四)病毒性肝炎消毒方法(见附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门、窗、墙、|0.5%优氯净喷雾;|取原药0.5g,加水至100|地、家具、玩具、|3%氯亚明喷雾;|ml。
1|运送工具|2%过氧乙酸喷雾。
|取原药3g,加水至100ml。
|||取原药2ml,加水8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稠吐排物1份加10~||呕吐物、排泄物|20%漂白粉乳剂2份;较|消毒液与粪便必须充分搅拌。
2||稀吐排物加漂白粉干粉|||1/5份搅拌,置2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钠溶液喷雾;|取原药2ml,加水98ml。
3|厕所、垃圾、便具|3%漂白粉上清液喷雾;|取漂白粉3g(加少量水调匀)加|||水至100ml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便具用药液浸泡1小时。
|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优氯净,3%氯亚||食具、护理用具|明,2%过氧乙酸,2%次|4||氯酸钠或3%漂白粉浸泡1|||小时;煮沸10~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