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核桃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47.55 KB
- 文档页数:13
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1优良品种的选择品种选择时,除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和气候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品种的抗逆性能,如抗旱、抗病虫害和抗低温霜冻等。
由于凤县的核桃园大多选择在山坡地,基本没有完整的灌溉设施,一旦遇到长时间没有有效的降雨,核桃的正常生长就会受到胁迫[4],降低产量和品质。
在对果品质量安全关注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核桃一旦发生病虫害,要求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从相反面考虑,选择品种时就要选择那些虫害发生少、抗病虫害的品种,降低农药的喷施量,实现核桃的绿色生产。
由于凤县特殊的山地气候,春季很容易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低温霜冻是核桃生长中遇到的另一问题[5],调查发现,一些品种抗“倒春寒”的能力较弱,造成枝条、花蕊受冻,使得核桃园减产甚至绝收[6],所以,选择品种时,要选择可以抗低温的品种,以减少低温灾害对核桃生产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凤县气候、地理生态环境,参照《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3],凤县宜选择香玲、鲁光、辽核1号、辽核3号等优良品种建园。
在海拔较高、易受冻害影响的地方,可以选择强特勒、维纳等引进品种[7]。
核桃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树种,雌雄花的花期不一致,具有传粉距离短、座果率差异大、风媒传份等特征[2],栽植时易配置中林1号、薄壳香等品种,但是如果建园面积小,地头附近有实生大树,可不再栽植授粉树,依靠实生大树授粉。
2推广精细化栽培技术对于核桃的日常栽培管理,很多农民认为核桃是“懒庄家”,不用太多管理,或者认为只要施好肥就行,其他就不用管也没法管,这种思想认识是不正确的。
要实现核桃的优质丰产,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延长核桃园丰产时间,就需要对核桃园采取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耕作。
具体通过适地建园、配方施肥、适时灌溉、绿色防虫等精细的栽培技术实现。
2.1适地建园核桃是喜温树种[8],对养分、水分比较敏感。
凤县耕地大多是浅山坡地或山间台地,所以,核桃建园时宜选择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坡地或山间地,尽可能选择有灌溉条件或灌溉潜力的土地。
2024年核桃种植深加工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核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核桃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核桃种植深加工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市场决策参考。
核桃种植市场核桃种植规模与产量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核桃生产和消费国家,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总产量超过500万吨。
同时,核桃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成为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之一。
核桃种植区域和主要品种核桃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因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宜,成为核桃的主要产区。
主要的核桃品种有欧美核桃、中亚核桃和华北核桃等。
核桃种植技术和管理核桃种植技术和管理的不断改进,为核桃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有机栽培、害虫防治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应用到核桃种植实践中,提高了核桃的品质和产量。
核桃深加工市场核桃仁产品核桃仁是核桃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膳食补充。
目前,市场上的核桃仁产品多种多样,包括生核桃仁、炒核桃仁、糖蜜核桃仁等,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
核桃油产品核桃油是核桃深加工的重要产品,具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核桃油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核桃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核桃壳和核桃衣产品核桃壳和核桃衣是核桃深加工的副产品,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核桃壳可以用于动物饲料、木质板材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核桃衣可以应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生产。
这些产品的综合利用对核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现状与趋势市场竞争格局核桃深加工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品牌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竞争。
一些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取得了市场优势,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通过创新产品和区域特色发展自身。
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措施作者:张洪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本文针对四川省某市核桃产业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并详细研究核桃种植期间不落果的对策,同时介绍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与髙接换种等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产业;发展前景;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全国大力推动退耕还林政策,各地政府部门纷纷抓住转型期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主打绿色生态经济招牌,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核桃种植,成为农民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手段。
阆中全市栽植核桃4万余亩,前期主要品种有:香玲、辽核、云南博壳、日本清香等品种,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薄壳、早熟,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近几年,由于广元市朝天区的核桃发展比较成功,我们又在引进朝天区核桃品种的同时,选育本地优良品种,目前挂果现象比较好,但落果现象非常严重,故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有效对策。
一、核桃产业的优势及其发展状况1.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近几年来,国家对核桃产业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督促有关政府部门做好产业扶持工作,鼓励农户套种核桃。
例如很多地区都将核桃种植技术列入扶贫计划之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各个环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2.产业资源丰富核桃适合在海拔较高、光照充裕的地区进行种植。
我国幅员辽阔,山地地势较多,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适宜种植的地区。
在国家和地区政府扶持下,已经建成了许多核桃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这些示范基地大多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高海波低纬度地区,干湿季分明,气候比较适合核桃生长。
3.产业发展规模概况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对于退耕还林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某些乡村一年退耕还林面积超过几千亩,核桃种植面积几百亩,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例如:地方政府重点扶持核桃种植的广元市朝天区,在2017年全区核桃年产量接近8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上亿元,取得了远超传统农业作物种植的惊人成果。
二、强化核桃种植产业发展的要点1.引进优良品种若想提高核桃的平均产量,改良种植品种是基础中的基础。
当前核桃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杨晓梅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7期宁夏属西北黄土区,是核桃生产的适生区,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有发展核桃的良好条件,特别是山区和岭区,核桃收入历来就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国家农业、林业项目实施中,都把核桃作为一种果材兼用树种大力推广,核桃的种植面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近几年来,栽植的核桃一部分已经见效,但目前还有一大部分仍未取得好的效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栽植分散,小户经营的园子,管理粗放,品种选择不合理。
相对而言,大户管理精细,效益较好;二是栽植的核桃苗大多为实生苗,挂果晚,见效慢,群众不重视。
个别条件好的地块栽植嫁接苗则见效快;三是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滞后,缺乏对农户的引导,农民缺乏对早果丰产新品种的认识,更谈不上管理技术;四是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工作不够,嫁接成活率差,而一些先进的经验、方法没有推广应用,小树不结果,大树果实品质差,枯枝、干梢、病虫危害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外和大中城市,需要的则是品质优良的优质核桃。
相对而言,一般老品种由于果个小、壳厚,难取仁,整齐度差,很难挤入大城市的商场超市,只能在农村的集贸市场销售,价格相差几倍。
因此,尽快改善核桃品质,已成为核桃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品种一般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旱塬地带,选择核桃早实品种,具有早实、优质、适应性强的特点,见效快、效益高,但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土壤条件一般的地方应以优质中、晚实品种为主,促进树体生长,为丰产打好基础。
科技部门应该在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方面加大力度,建成几个品种示范园,再把切实可行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及时地普及推广,以点带面,早日实现我区核桃的优质丰产。
2.培训核桃生产技术人才由于优质新品种核桃在栽培管理方面对技术要求较高,科技人员应该首先通过外出考查或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由所建的示范园管理中认真总结、分析出一套栽培管理技术,然后由科技部门下属单位(林业科技中心、农技中心、园艺站等)定期举办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班,并且结合已建的示范园,现场边观察总结,边宣传扩大技术推广,通过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提高果农管理积极性。
发展山核桃产业的措施站长申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山核桃的产量较低,主要是因为种植技术不够先进,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我们可以引进新的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如精准农业、智能种植等,以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还可以加强山核桃的品种改良,培育出更耐贮性、更抗病虫害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要加强山核桃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只有建立起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产品包装、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提升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品牌影响力。
要加强山核桃产业的合作模式,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山核桃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只有通过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才能实现山核桃产业的长期发展。
我们可以积极组织生产者、加工企业、经销商等各方参与者,建立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和提升。
发展山核桃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链、加强政府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实现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山核桃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您的观看,请多提意见,谢谢】。
第二篇示例:应加大对山核桃的科研和技术支持。
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山核桃品种,提高山核桃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山核桃种植的技术含量,提高产量。
应加强山核桃产业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产品的灵魂。
建设山核桃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山核桃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山核桃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需求。
应加强山核桃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山核桃产业链涉及到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核桃品质不稳定是当前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金
寨县需要建立完善的品种选育和优化种植结构的体系,引进高产优质的核桃品种,提高核
桃的产量和品质。
还需要加强对核桃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从而提高核桃的
质量稳定性。
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也是制约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生产
技术水平,金寨县需要大力推进核桃产业的科技创新。
通过研究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在核桃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创新,提
高核桃产业的效率和质量。
市场开发不足也是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
寨县需要加强核桃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核桃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还需要
拓宽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提升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以上的问题和对策,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发展中还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
目前,大多数核桃种植户仅仅是简单地种植核桃树,缺乏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等环节。
需
要建立完整的核桃产业链,包括核桃种植、产品采摘、加工、包装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从
而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
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对策包括品种选育和优化种植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发以及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这些努力,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产业有望取得
更好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破解镇巴县核桃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为中国重要的核桃产区之一,镇巴县核桃产业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镇巴县核桃产业却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制约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破解镇巴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推动核桃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种植技术1. 水土条件不佳镇巴县地处秦岭腹地,地势较为险峻,风景秀丽,但土地条件相对较差,这就给核桃的种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调整核桃种植的技术手段,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对策:针对镇巴县的水土条件,可以引进优质的核桃品种,适当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核桃的生长。
加强对核桃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增加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2. 病虫害防治不力在核桃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将直接影响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对策: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保障核桃的质量和安全。
二、市场营销1. 产销对接不畅由于农民的信息不对称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镇巴县核桃产销对接不畅,产量过剩、销售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对策:建立健全的核桃产销对接平台,整合资源,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核桃的销售与出口。
引进一些大型的商贸企业,促进镇巴县核桃的市场开拓,提供更大的销售渠道。
2. 品牌营销不足目前,镇巴县的核桃销售大多是散货销售,缺乏统一的品牌和包装,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声誉,影响了核桃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对策: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核桃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品牌推广和宣传活动,提高核桃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核桃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三、产业协同1. 产业链条不完整目前,镇巴县核桃产业链条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的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匹配度不高。
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孟 军(毕节市土肥站,贵州 毕节 551700)[摘 要]农产品加工是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对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参考,从产品品类、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品牌培育方面分析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及其带动能力、品牌竞争力、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优化产业布局、引企强企、加强技术支持、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对策;毕节[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5-0133-0102-03农产品加工业由种养业延伸,是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是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抓手[1−2]。
近年来,毕节市立足产业基础、抢抓政策机遇、深挖市场潜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加工转化率不高,尚未形成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农产品加工链条。
因此,对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毕节市农产品加工转化优势及制约因素提出对策措施,为推进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毕节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1.1 加工品类不断增加全市已基本形成以生态特色食品为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产业发展格局。
主要覆盖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茶叶、蛋品、中药材等产业,其中粮食类加工主体426家,油料加工主体72家,蔬菜加工主体315家(其中辣椒加工主体106家、食用菌加工主体71家)、水果加工主体120家(其中刺梨加工主体17家)、肉类加工主体55家(其中生猪加工主体39家、肉牛加工主体7家、家禽加工主体7家)、茶叶加工主体71家、蛋品加工主体36家、中药材加工主体74家。
核桃产业低迷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隆阳区为例摘要本文以隆阳区为例,探讨了核桃产业低迷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过去的几年中,核桃产业经历了巨大的价格波动,从17年之前的繁荣到目前的低迷期。
由于价格下降,许多农户考虑砍掉他们的核桃树。
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核桃产业;低迷期;对策建议;隆阳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隆阳区是我国核桃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核桃产业是该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核桃市场出现了低迷的情况,价格下跌,给隆阳区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许多农户开始考虑砍掉核桃树以减少损失。
这种低迷期不仅对农户的收入产生了影响,也对整个核桃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研究核桃产业低迷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核桃产业低迷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可以促进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户的收益和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为其他农业产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核桃产业概述及隆阳区核桃产业发展历程2.1 核桃产业概述核桃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的坚果,被誉为“营养之王”。
在全球范围内,核桃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核桃产业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具有适宜核桃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核桃产业成为了隆阳区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隆阳区的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也不断提高。
目前,隆阳区已经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核桃产区之一,其核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隆阳区核桃产业发展历程在核桃种植的早期阶段,主要呈现出零星分布的特点,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隆阳区在核桃产业的发展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栽培技术山东省平阴山区面积大,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习惯。
多年来,群众发展核桃的热情高涨,孔村、洪范池等镇的多数山村栽植了大量核桃,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效果不太理想。
核桃园中出现了部分实生核桃,严重影响了核桃园的产量和效益。
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问题成因调查1.1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核桃树根系强大,分布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但需要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才能保证正常生长。
在发展核桃时,如果在一些没有进行土壤改良的瘠薄的山坡上栽植核桃,就会降低成活率。
调查发现,栽植到土层厚度30厘米左右的虽然80%以上成活了,但有50%变为了实生核桃。
1.2栽植不科学调查发现,栽时浇水太少,此后由于浇水困难不再浇水;栽后不覆盖地膜;种高秆间作物不留树盘或者树盘留的小;造成了嫁接部位以上抽干,嫁接部位以下发芽,从而使嫁接苗转为实生苗。
1.3没有把好苗木质量关由于当地提供的苗木不足,需要到外地购进苗木,导致苗木质量差。
有的苗木看似嫁接苗实为实生苗;有的苗木经长途运输或者苗木运到后栽植不及时而失水抽干;有的苗木弱小。
调查发现,凡嫁接部位以上高度低于50厘米、直径在1厘米以下、比较细弱的苗木,组织不充实,易抽干失水,多数抽干到嫁接口以下,即使成活也只是一棵实生苗。
1.4忽视栽培管理有些人认为,核桃树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管理省工,不进行施肥、浇水、修剪、打药等管理也有收成,特别是在见效前为不影响间作物的收入甚至不留树盘树带,严重影响了核桃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2改进对策2.1选定改接树在改接前,对立地条件差的核桃园进行土壤改良,加强肥水管理,待树势健旺时再进行改接。
如果树势弱、不健壮就改接的话,不仅成活率低,且新梢生长慢,难以恢复树冠。
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园片,结果期仔细甄别,做好标记,来年对实生核桃进行改接(图1)。
图1核桃良种改接成活率高2.2准备良种接穗发芽前采集接穗。
接穗可采自本地优质高产的健壮核桃树。
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技术要点分析摘要:核桃栽植过程中普遍存在产量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推进核桃产业的稳步发展。
有鉴于此,文中选择核桃为对象,分析核桃低质低效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核桃提质增效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核桃产业是很多地区脱贫致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核桃产业稳步发展,但工作中受管理水平、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部分地区核桃经济效益不高,需要做好深入分析,落实提质增效技术措施,增加核桃产量、效益。
一、核桃低质低效的主要原因传统核桃种植过程中存在“重栽培、轻管理”的问题,种植户完成核桃栽植后,不重视科学管理,加之核桃苗木品种凌乱、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出现结果晚、产量低及品质差等问题。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连片核桃培育主要是依托防护林、省级生态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建设项目,为达到项目密度要求,栽植时人为加大了栽植密度,密度达到每公顷2500株。
但是核桃树是喜光树种,在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的情况下,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极差,导致核桃树生长不良,挂果率低。
(二)认识不足,宣传误导核桃树本身是乔木,结果较晚,通过嫁接、改良等技术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早挂果,但要实现丰产,还需要时间。
同时受散生大树不需要管理就可以自然结果的习惯思维影响,不少人认为核桃是“懒汉树”,不管也能结果。
在推动核桃产业发展时,宣传核桃“一年开花三年挂果五年丰产”,实际三五年过后,核桃刚开花、才挂果,没收益,林农开始着急;每亩投入2000多元,亩产20㎏干核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林农信心不足。
(三)政策缺失,管理粗放部分区县核桃产业发展利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等项目完成了种苗、栽植扶持,但后期管理没跟上,许多农民难以承担长期投入又无收成的“空窗期”,致使部分地方将核桃园改种了其他作物。
在推进核桃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中,良种壮苗、栽培管护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高其富,刘兰杰,满化明来源:《果农之友》 2016年第11期核桃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随着支持核桃产业发展政策的大力实施,章丘市发展核桃6 000 多公顷,大部分已进入结果期,曹范镇被授予核桃之乡,核桃已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但是,在核桃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品种问题、标准化管理问题、病虫害问题等等,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科学的调查研究,找出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 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 品种混乱,实生建园前几年,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较高,需苗量大,但苗木短缺,价格奇高;农户分散培育了大量的实生苗,没有专门的育苗基地,也没有专门的采穗圃,优良品种接穗短缺,为了及时嫁接,不管啥品种,到处胡乱采集接穗,一块育苗地里啥品种都有,造成了优良品种核桃苗木短缺,品种混乱。
人们在购苗时也不注重品种的选择,有的听说是好品种,不管是否适应本地,没有试种,引进后就大面积改接,造成一块地里有多个品种;有的地方,为了达到少花钱的目的,购置实生苗栽植;有的树栽植管理不到位,苗木嫁接部位以上死亡,下部发芽,而成了实生树。
1.2 大小不一,园相不整齐由于栽植不科学、管护不到位、天气干旱等原因,造成成活率低(特别是山区),保存率低,每年都需要进行补植,3~4 年才能达到合理密度。
因此,造成一个核桃园内,有大树,也有小树,有的已经开始结果,有的才刚栽上,大小不一,园相不整齐,不便于管理。
1.3 分散经营,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由于事先没有科学规划,虽然集中连片,但大户承包或公司化经营的极少,多数是群众分散种植,分散管理;还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管理果园的多是家庭妇女和老人,无法采取统一、综合的管理方式,而且管理技术落后,造成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70核桃的发展现状和栽培管理技术◎赵亚平摘要:在林业发展进程中,核桃产业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核桃作为人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其发展现状备受人们的关注。
为此,本篇文章认真分析当前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为优化核桃产业种植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规范核桃栽培管理技术提出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手段,希望为促进核桃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核桃;发展现状;栽培管理核桃树不仅有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性,还具有防尘、固土等积极性作用。
核桃树是众多生态树种中尤为重要的一种,其果实既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可对人类身体具有保健功能,因此,核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核桃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范围也逐渐增大,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认真分析核桃种植产业的存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而为人们带来优产、优质的核桃品种。
一、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现如今,大多数地区都有着较为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随着核桃栽培范围的日益扩大,诸多地区已经形成核桃林,使核桃产业具备经济及生态双重效益。
但是,目前核桃栽培技术还未取得重大突破,核桃树的分布情况过于分散,其种植面积与种植株数量间缺乏平衡性。
(一)种植种类核桃的种植种类较多,在种植环节中,应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核桃种植类型,进而提高核桃对各地区地理及水环境的适应性,一般成片分布的核桃类型主要包括野核桃和山核桃,而普通核桃是人类常栽品种[1]。
目前,根据核桃生长情况来看,核桃品种分别包括厚皮、薄皮、露仁、穗状等多个品系,随着核桃栽培手段的优化,核桃的结果率及生长品质也得以明显提升,并且已形成初具规模化的核桃种植产业园。
(二)政策的大力扶持相关部门越发重视林业种植,并在积极培育林业的基础上,加快核桃产业的发展步伐,为各大地区建立以核桃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各县区的特色化产业,带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核桃作为一种广域的经济树种,分布和栽培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澳洲等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林产业也随着飞速发展,而作为经济林产业之一的核桃产业发展较为迅速。
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核桃新品种繁育技术瓶颈的突破,也由于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和政府的大力资助,核桃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研究、实施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1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政府主导为主当前,丘陵山区的核桃产业发展大多以政府主导为主,个体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还远未发挥,核桃产业的市场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
在发展核桃产业中,政府的参与度过大,未能激发真正的市场活力,直接导致了核桃产业大多是政府层层下计划,由业务部门设计、组织实施,成效考核以造林成活率为主,忽视了成长率、挂果率等效益指标。
1.2产业带动能力弱当前,过分强调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下游产业链对上游产业无法发挥带动提升作用,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能力弱。
仅仅以销售坚果和核桃初级加工品为主,核桃产品附加值低。
1.3经营管理粗放优良品种选育、审定、扩繁滞后,以地方实生核桃农家品种为主,品种混杂,生产管理粗放,结果晚,单产低,质量参差不齐,平均单位面积效益低。
1.4群众生产积极性不够高由于核桃产业收益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很低,加之人多地少,核桃栽培仅属“副业”。
加之核桃产业生产周期长,社会服务又跟不上,风险大,因此多采取“靠天吃饭”、“自生自灭”的经营方式。
1.5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格局远未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它的合作组织的主要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
2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2.1搞好规划布局选择立地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管理技术成熟的县、乡、村,开展核桃产业示范建设工程,并在产业发展中把握好种植面积扩大与种植质量提升的发展关系,不应片面强调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而应增量与提质相结合。
毕节地区核桃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潘学军;曹景富;张文娥【摘要】毕节地区是我国乌蒙山区泡核桃种质资源的核心区,具有明显的种质资源、自然条件和科技支撑优势,近年来已逐步成为泡核桃种植的核心基地.针对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良种化程度不高、管理技术不到位、商品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毕节地区核桃良种繁育、强化核桃养分和虫害管理、加强核桃专业人才培养、打造龙头品牌与龙头企业等对策,助推该地区核桃产业健康发展.%Bijie is the key area for walnu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Juglans sigillata in Wumeng Mountains in China. It has obvious germplasm resources,natural condi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advan-tages. In recent years,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re base for Juglans sigillata plant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alnut industry in Bijie include low levelof seed production, inefficient management techniques,and low level of commercializ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walnut industry, it is proposed to intensify the breeding of walnut varieties in Bijie, strengthen walnut nutrients and pest manage-ment,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walnut professionals and build leading brand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These measures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alnut industry in the region.【期刊名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毕节地区;核桃;优势;存在问题;对策【作者】潘学军;曹景富;张文娥【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贵州赫章 553200;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中国是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的原产中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西南地区是我国铁核桃的原生中心,也是最大的栽培基地[1]。
其中,贵州省作为西南地区泡核桃资源与栽培主产区,核桃种植面积已近1000万亩,除低热河谷地区以外,全省78个县(市)有核桃分布,主要集中在黔西北高海拔冷凉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地区和黔西南地区的部分高海拔地区)和黔北高纬度冷凉区(遵义地区和铜仁地区的西部高海拔区域),尤其是位于乌蒙山区腹地的毕节地区,不仅是贵州核桃种质资源的核心分布区,近年来也逐步成为泡核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
为了推进毕节地区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山区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
经对毕节地区各个县区核桃产业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全市核桃产业的发展优势、制约瓶颈,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区域和贵州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毕节地区核桃产业优势1.1 自然条件优势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干夏湿,气候温凉,季风气候比较明显,立体气候突出,全市各县区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年日照数在1096~1769 h之间,无霜期245~290 d,年均降水量849~1399 mm之间,雨热同季,独特的小气候非常适宜泡核桃种群的生长。
全市各县区海拔在1200~2200 m的地块,是比较适宜核桃种植的区域,核桃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1.2 核桃资源优势毕节市范围内的原生核桃资源丰富,位于乌蒙山区腹地的赫章县、威宁县等核桃主产区域,百年核桃古树较为常见,核桃栽培历史悠久。
在全省各市州中,毕节市核桃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已超过400万亩)、产量最高,尤其是赫章县的核桃规模位居全国县区之首(累计核桃面积166万亩)。
毕节核桃果实生长周期长、干物质积累丰富,比较典型的“赫章核桃”壳厚适中、核仁色浅、含油量高、口感细腻、味香纯、香而不腻、略带回甜,最为突出的是“黔核7号”本地优良品种,理化指标超过了国际特级商品核桃标准。
表1 毕节地区核桃良种坚果品质特征Tab.1 Quality characters of walnut varieties in Bijie指标黔核6号黔核7号国际特级标准核仁颜色浅黄白浅白黄白单果重(g)11.09.9≥12.0壳厚(mm)0.710.700.6~1.2出仁率(%)55.058.0≥53.0脂肪含量(%)67.067.9≥65.0蛋白质含量(%)15.816.7≥14.01.3 科技支撑优势近年来,部分县区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核桃产业科技含量。
比如:赫章县与贵州大学、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贵州省核桃研究所、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鉴别和选育出“黔核5号、6号、7号、8号”四个本地优良品种,“黔核6号、黔核7号”通过了省级优良品种认定;研究总结的“九个一”核桃种植技术标准在全省和广西河池市等地广泛推广;研发的核桃高位嫁接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2],在全省和四川凉山、广西河池等地应用;正在研发和优化核桃专用肥、核桃成花机理与调控、核桃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技课题等。
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赫章县被国家林业局选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核桃良种基地”,“赫章核桃”率先被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
1.4 产业发展优势核桃是毕节的传统干果产品,群众具有种植核桃的传统,并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毕节核桃优良品质和安全品质(表2)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3-4]。
近三年来,全国核桃坚果价格不断下滑,但毕节市本地核桃坚果价格稳中有升,尤其良种核桃价格逐年攀升。
比如:赫章的“黔核7号”核桃干果,从2015年的25元/斤上升到2017年的35元/斤。
赫章县组建了全省唯一、全国第二个“核桃局”,赫章核桃产业从“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全产业链的构架已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发展体系和运作模式不断完善、日趋成熟,在全省各县区中,赫章核桃产业综合实力位居首位,为打造全市核桃产业升级探索了一批宝贵经验。
表2 黔西北高原核桃的安全性分析Tab.2 Safety analysis of walnuts in plateau of northwest Guizhou检测指标赫章罗州乡赫章财神乡赫章朱明乡规定值酸价(mg/g)1.41.51.2≤4过氧化值(g/100g)0.040.0410.00036≤0.08砷(mg/kg)未检出(<0.005)未检出(<0.005)0.027≤0.5汞(mg/kg)0.00430.0026未检出(<0.0004)≤0.02铅(mg/kg)0.32未检出(<0.005)0.3≤0.5镉(mg/kg)0.0080.0140.008≤0.1氟(mg/kg)0.0450.0571≤1.0马拉硫磷(mg/kg)未检出(<0.017)未检出(<0.017)未检出(<0.017)≤0.5二嗪磷(mg/kg)未检出(<0.0025)未检出(<0.0025)未检出(<0.0025)≤0.01多菌灵(mg/kg)0.0640.048未检出(<0.02)≤0.1甲萘威(mg/kg)未检出(<0.50)未检出(<0.50)未检出(<0.50)≤1.0氰戊菊酯(mg/kg)未检出(<0.02)未检出(<0.02)未检出(<0.02)≤0.2氯氰菊酯(mg/kg)未检出(<0.02)未检出(<0.02)未检出(<0.02)≤0.05黄曲霉毒素B1(μg/kg)0.90.593≤5二氧化硫(mg/kg)19.718.222.9≤302 制约毕节地区核桃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从全省来看,毕节地区核桃产业发展虽然具有较强优势,但总的来看,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山东、河北等地的核桃产业相比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制约瓶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核桃优势资源挖掘与利用不充分毕节虽然核桃种质资源丰富,但优良品种的鉴选力度和开发深度不够。
截止2017年,全市被省级认定的优良品种只有“黔核6号”、“黔核7号”、“毕林核1号”、“毕林核2号”,乌米核桃、串核桃等特色本地优势品种没有得到鉴定和选育利用,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
全市核桃投产林中, 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低产低效林占总面积的60%以上,生产的核桃坚果价格不高、品质不统一,商品化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2.2 核桃品种化、良种化程度较低全市已选育认定的“黔核6号”、“黔核7号”、“毕林核1号”、“毕林核2号”的繁育和推广力度不够。
贵州大学与赫章县联合选育的“黔核系列”核桃良种在赫章已建立采穗圃2600亩,每年可满足赫章县范围内适合嫁接核桃基地的穗条需要,在赫章已嫁接推广使用15万亩(全省最大),仅占赫章需嫁接改良连片核桃基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市林科所选育的“毕林核系列”已建采穗圃20亩左右,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全市的实生苗核桃生产基地,只有赫章县启动大规模嫁接改良品种,百里杜鹃、威宁、大方、织金等部分县区从赫章引进品种,做了几十亩到几百亩的品改示范。
除赫章外,其他各县区嫁接改良品种的困难和问题是没有选育认定的优良品种、没有嫁接队伍等。
2.3 核桃专业化、专职化的人才团队较为短缺在全市各县区中,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以下简称“赫章县核桃局”)负责全县核桃全产业链发展,专业、专职人才团队13名,但要发展好百万亩核桃基地及中游、下游产业,团队人才数量远远不足,专业结构也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