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系统走进畲村开展活动
- 格式:docx
- 大小:7.78 KB
- 文档页数:1
《走进畲乡》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老师探讨地方课程的教学,希望今天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畲乡》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走进畲乡》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的第15课内容,是一篇典型的了解一个地方民俗风情的课例。
本课先简介畲族分布概况,再从畲民的服饰、歌声、编织工艺、节日以及畲乡名产五个方面来介绍畲族的特色文化。
这些畲乡特色,反映在我们的课本教材上就是几幅分类的图片,以及几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内容有趣。
其次,说学情:我设想,在学完《家乡物产》《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但考虑到我们虽同为浙江人,可是对畲族不甚了解,周围也很难遇到畲族的同胞,所以对畲族的了解有限,只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期待有条件的学生能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一些知识,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再次说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畲乡人们的民俗、风情、特产,感受畲族人们的文化生活魅力。
2、培养尊重与热爱畲族人们的感情。
3、关注少数民族,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对畲族的民俗风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借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带领学生旅游的形式展开教学。
除此以外,课堂中我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评价激励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
然后我来说说教学流程:依据“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生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我设计的这节课有以下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谈话激情,导入新课·上课问好时,我会用奢语与同学们打招呼,让学生立即进入一个奇妙的感情世界。
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课文化内涵一、课堂实录师:这是一个伴随着歌声走来的民族,这是一曲在历史长河中悠悠飘来的歌,他们的歌沉淀着几多磨难,留下了馥郁醇香的故事和传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畲乡,一起去领略民歌民谣的神韵。
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就是语文综合实践课——《民歌民谣采风》。
师:“畲”字,意为“刀耕火种”,畲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畲族民歌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在采风之前都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哪位同学能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说一下?生:畲族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许多民族历史、传说、故事都以山歌的形式流传下来,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体现。
师: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民歌民谣采风》,我们选择了畲族民歌采风,这是因为闽东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聚居地。
大山深处的畲族聚居区山清水秀,这些灵山秀水造就了畲家人优美的唱腔,畲族民歌的“双音”、歌言、小说歌,入选民间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师:本次采风,我们分成三组,下面由三组同学现场展示采风成果,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实践奖、最佳展示奖和最佳热情奖。
生:我们是第一组,采风的地点是宁德市金涵畲族乡,在宁德畲族宫,拜访了畲族歌言传承人雷仙梅,学唱《祖宗颂》。
我们选定的采风小论文题目是《试析畲族民歌与<诗经>的对比》,本次采风活动,让我们了解畲族民歌的特点,感受畲族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情感和给我们的启迪。
下面由我们组的同学对我们的小论文做个陈述。
生:《诗经》的国风和畲族民歌的杂歌等同,《雅》、《颂》和《祖宗颂》、《祭祖歌》相近,但畲族民歌的“小说歌”,以叙事歌的形式,充实了畲族民歌的内容。
“诗言志”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畲族民歌“歌言礼、歌言史、歌言情、歌言俗”,从内容上看,畲族民歌的容量比《诗经》大,它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更明显。
师:下面请第二组同学给大家展示采风成果。
女性视野下闽东畲族村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李益长【摘要】East Fujian is a major habitation of She ethnic group of China. Over the past thousand years,She people of east Fujian created their brilliant culture,and She women made their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in this process. However,in this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to realiz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feminine culture of She people and arouse the culture consciousness of She women,it is necessary to utilize the external force of the community and various media and transmission vehicles.%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而畲族女性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要实现畲族女性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外在力量,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唤醒畲族女性的文化自觉,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女性文化;现代性【作者】李益长【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女性研究是西方第二次妇女运动的产物,最早在美国掀起浪潮,并迅速传播到其他美欧国家。
海丰县鹅埠镇上北红罗畲族村畲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五省,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畲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山地民族。
红罗畲族村,是汕尾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人民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畲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被人看不起的畲族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也当家作主,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如今,村里有中共党员十多人,各级人大、政协有畲族的代表、委员,与汉族兄弟一道参政议政,共商国是。
一、发展史红罗畲族村现在人口近二百人,二十九户,一九六八年以前,全村只有一个姓,蓝姓。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从惠东县多祝镇的坪顶村和陈湖村迁来两户雷姓和一户黎姓畲族同胞,所以现在村中有三个姓,蓝、雷、黎姓。
红罗畲族村最早从何迁来?已没有详实的文字资料记载。
笔者从多方面的调查和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从村中老人根据他们父辈的口头传说,得到一条比较清楚的线索:明未清初年间从惠东迁至海丰,在嶂背居住(现园墩林场四工区所在地)。
嶂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的峡谷,山高林密,水资源丰富,谷中有几处平坦的坡地,就是我畲族人在海丰最早的居住地。
后由于连年战乱,盗匪四起,谷中族人被连连洗动,遂在清后期从嶂背迁至罗裙山的半山腰处聚居,因为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且又靠近汉族的两个村庄——上径村和南坑尾村。
几个村庄联合起来对付土匪,就像现在的联防一样。
从惠东迁来至今大约四百年左右,是上北村委比较早的原居民。
在漫长的岁月中,红罗畲族人民饱受封建统治者的歧视与压迫,人口变化也大起大落,最鼎盛的时候全村人口近三百人,但五0年建国初期,全村只有八户,三十二人。
二、文化教育建国前,我畲族村人民绝大多数人家世代文盲,只有极个别人在当地汉族私塾里读过一年半载的夜校,因此,畲族人世代都靠画符号、结绳记事;解放后,党和政府首先在村中办起识字扫盲夜校,请邻村小学的一位汉族教师为村民们上课。
畲族民俗文化畲族民俗文化畲族的人们关于在习俗上有着比较多的繁琐,而这些也正是因为一些历史上的推移还有地理上的不同所形成的,畲族的人们在禁忌中也是有着比较多,对此畲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屏南畲族的凤凰茶道"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
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浇熟,沏出"艾蛋茶'。
每逢村中男人办大事、干重活,或身有小恙时必饮此茶艾叶可祛痧解毒避邪气,蛋可进补,故奉蛋茶又成为迎宾待客的上等礼节。
畲族人民崇尚凤凰可追溯该民族的产生之时。
凤凰崇拜的遗风一直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畲族妇女的头髻叫"凤头髻',衣饰花纹叫"凤挑',花鞋上有"凤尾纹',全身装束叫"凤凰装'。
而在日常民事活动中,每逢喜庆,畲民总是庄重地在居屋正厅的壁上或梁上贴上"凤凰来仪'、"凤凰至此'的字条,或"凤凰朝阳'的图画。
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畲族人民已将自己的精神与信仰与凤凰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而凤凰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征。
在茶艺表演中用来浇沏的红蛋叫"凤凰蛋'。
蛋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深入的象征意义。
从神话学的角度上看,"蛋'与人类的繁衍有象征同构的关系。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中,自然的混沌状态是一个"宇宙蛋'一个孕育生命的大子宫。
民间中,女子出嫁时,陪嫁的被服箱里塞有煮熟染红的红蛋(凤凰蛋),这与生命的观念是联在一起的。
整套茶具分为盆、盏、杯、壶、通、炉等,造型上制定成凤凰的各种形象与图案;凤凰精神品质高洁,故用纯银来精心打造畲民把银看作高贵的象征,用它来塑形,很能体现茶艺的审美特征。
我们无妨设想一个:一个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少女用这样的茶具将"凤凰茶'恭奉在贵客面前,不正是应验着畲民们喜爱的那句著名的吉语:"凤凰至此'吗?再设想一下,当客人手捧银杯轻嗅,蛋香、茶香中交杂着艾叶的苦凉之气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旷神怡吗?背景音乐采纳了福建屏南地区音协主席、作曲家丁献芝先生特地为茶艺表演创作的"银芽留芳'。
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内容摘要】畲族先民在宗教信仰上,同样都曾经历自然的原始崇拜阶段,相信万物有灵,拜祭山神、水神、石神、树神、田头伯爷、土地爷、门神、灶君等。
“招兵节”是凤凰山畲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福为主要形式的图腾崇拜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传统民俗活动,反映了植根于畲族的祖先崇拜。
其历史久远,世代相传,是凤凰山畲族文化的亮点。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处理好民间信仰问题,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没有民间信仰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畲族祖地民间信仰文化思考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历史神话传说“盘瓠”崇拜更是独具特色。
它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交织的产物,核心是先祖崇拜。
畲族崇拜的“盘瓠”——龙麒,是他们最早的先祖神。
他们以祭祖祈福消灾,祈求安康长寿。
畲族祖图被誉为本民族的“族宝” 在祭祖中展祖图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凤凰山区各畲族村历史上都有“祖图”。
其形制基本上都是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50多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
畲族民间还有长篇叙事史诗“高皇歌”。
“高皇歌”记述的是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高风亮节、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
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
意溪镇雷厝山畲族自然村则一直沿袭“春秋两祭”,即在每年农历的春分和秋分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这显然是沿袭了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遗风。
凤凰山畲族同胞的“多神”崇拜,以信仰道教为主,也信仰佛教和其它世俗神灵。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他们一直沿袭着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招兵节”。
畲民举行“招兵节”这一民俗活动,旨在纪念先祖驸马王的垂世功勋。
通过这样的活动祈祷驸王在天之灵下凡,并请天兵神将庇佑畲村安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平安,并籍此增强民族凝聚力。
福州最美文化村连江天竹村畲家文化馆畲家文化馆。
村里有棵300多年历史的大榕树。
在连江县东湖镇北部的半山区,有一个风景秀丽的畲族行政村——天竹,这里群山环峙,碧湖漾波,茂林修竹,田舍俨然,宛若世外桃源。
最特别的是,这个几十户人家、不足三百人口的小村子,却建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畲家文化馆,200多件(种)藏品向世人展示着连罗畲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2010年,天竹被列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综合示范村。
百多年前,天竹的名称还叫“仙宿”。
村里的山上有块巨石,传说留下了仙人脚印,又因此地景色如画,足以吸引仙人驻足,所以得名“仙宿”。
了解天竹的人都说,天竹最美的时候是在春天的雨后,满目的青翠欲滴,满怀的清新怡人。
我们的记者组在12月走进天竹,虽然不是这个村落的最美时节,但冬日里依然浓绿的竹林、黛色的远山、引颈欢歌的鸭鹅,都让人鲜活地感受到天竹之美有超越季节的魅力。
天竹距离连江县城仅10公里,东靠罗长高速公路,西接104国道,南连西绕城高速公路,北与丹阳镇交界,是连江19个畲族行政村之一。
全村总户数68户,人口287人,耕地面积285亩,山地面积1500亩,是一个以耕种为主的纯农业村。
近年来,天竹开始渐渐意识到自身在民族特色上的“矿藏”,走上一条新农村建设的转型之路。
天竹村村口。
畲村小楼和对歌台。
来到天竹村的人,都不能不被入村即见的特色建筑——畲家文化馆(村史馆)所吸引。
这座粉墙黛瓦的两层小楼矗立在村子中央,是外人读懂天竹不可错过的“扉页”。
入馆抬头可见一幅长卷,上书“天竹畲寨赋”,赋里这样描述天竹:温麻之地曰天竹,群山环抱,青竹林立,炊烟袅袅,畲寨俨然……这是对天竹这个村子外观的速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馆藏对这一小畲村的起源与发展的记述。
虽然村史并不长,可脉络清晰的记录足以令人感受到这里的畲家人对于祖先的敬重和对人文传承的珍视。
三百多年前,一支畲族先民从广东潮州迁徙而来,“勤恳治山融田,谋致富开民智”,绵延发展至今。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07•【字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民宗委(局):经研究,现将《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2024年3月7日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抓好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因普通话交流障碍导致的掌握政策难、沟通交流难、学习技能难等难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创新方法举措,帮助存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学好普通话,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五个认同”,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主要目标高质量实施“推普兴乡”行动,采取普通话+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民族地区存在普通话交流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持续学习、使用普通话,倡导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文化自信和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切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
三、工作原则(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实行省级统筹、市州推进、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开展挂钩帮扶民族村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25•【字号】宁政办〔2016〕60号•【施行日期】2016.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开展挂钩帮扶民族村活动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的通知》(闽委办〔2016〕1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若干意见》(宁委发〔2015〕19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继续开展市直23个民族工作协调委成员单位挂钩帮扶民族村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帮扶对象重点帮扶列入市精准扶贫民族村和民族乡外民族村,由市民族工作协调委23个成员单位挂钩帮扶23个民族村(具体名单见附件),帮扶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二、帮扶任务各挂钩单位要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五年帮扶计划,推进民族村各项事业发展,确保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实现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和民族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帮扶要求挂钩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挂钩民族村工作,同时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每月至少1次以上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落实精准扶贫对象帮扶措施,扶持民族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各县(市、区)要积极配合市挂钩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各挂钩单位要及时报送帮扶工作信息,年底报送全年挂钩帮扶开展情况。
各挂钩单位于4月10日前将挂钩帮扶民族乡村的安排方案及分管领导、联系人名单、联系方式报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25日附件1市民族工作协调委成员单位挂钩民族村安排市政府办挂钩帮扶蕉城区八都镇南岗民族村市水利局挂钩帮扶蕉城区九都镇柴坑民族村市财政局挂钩帮扶蕉城区飞鸾镇向阳里民族村市林业局挂钩帮扶福安市甘棠镇山头庄民族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钩帮扶福安市溪柄镇东坪民族村市公安局挂钩帮扶福安市溪潭镇下庄民族村市交通运输局挂钩帮扶福安市社口镇潘洋民族村市规划局挂钩帮扶福安市上白石镇南山头民族村市经信委挂钩帮扶福安市湾坞镇福岭民族村市人社局挂钩帮扶福安市下白石镇通湾洋民族村市科技局挂钩帮扶福安市潭头镇鹅山民族村市卫计委挂钩帮扶福鼎市磻溪镇油坑民族村市民族宗教局挂钩帮扶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双华民族村市旅游局挂钩帮扶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民族村市住建局挂钩帮扶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民族村市民政局挂钩帮扶霞浦县沙江镇炉坑民族村市体育局挂钩帮扶霞浦县松城街道马洋民族村市农业局挂钩帮扶霞浦县长春镇法华民族村市海洋与渔业局挂钩帮扶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民族村市教育局挂钩帮扶古田县城东街道仕坂民族村市国土资源局挂钩帮扶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民族村市发改委挂钩帮扶周宁县玛坑乡灵凤山民族村市统计局柘荣县楮坪乡茶湾民族村。
23神州文化浅谈新时代闽东畲族民歌的传承发展郭少平宁德市艺术馆摘要:闽东畲族民歌作为闽东畲族文化的“活化石”,伴随着闽东畲族群众走过了4000多年的风雨,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正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就结合在闽东畲族民歌保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索新时代闽东畲族民歌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畲族;民歌;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指出“畲族文化系列就是闽东文艺特色之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使之具有闽东地方特色。
”畲族民歌作为闽东畲族文化的“活化石”,是畲族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宁德市艺术馆在推进闽东畲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中,发现畲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畲族民歌传承方式的落后和传承群体的缺失。
一、畲族民歌亟需增加传承群体和创新传承方式1、增加传承群体。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福建省的二分之一。
我们在进行畲族民歌田野调查的时候发现,现在闽东畲村中第一代第二代人尚会唱畲歌,第三代人已经完全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较少说畲语,对畲歌不熟悉、不喜欢,第四代人已经彻底与畲语、畲歌绝缘了。
只有少数七八十岁的老人会唱,珍贵的山歌本不是出现在畲民家里,而是在旧废纸报摊。
畲歌面临着传承断裂的危险。
如今畲族民歌的传播者都已经迈入老年,有的甚至已经相继离世。
在流行文化和经济大潮冲击下,畲族民歌传承面临很大困难,目前闽东畲族民歌传承范围和人群呈现逐步缩小和和人口缩减的趋势。
传承和发展畲族民歌,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人”这个核心。
畲族民歌传承群体增加的责任必须要由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文化部门担当。
可以采取相应办法和措施如:一是为畲歌老艺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在开展畲族民歌传承时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处理好艺术传承和文化生态的关系。
畲歌是在动态中传承的,必须尊重原生状态的艺术标准,做到对原生形态不篡改、不扭曲、不牵强的原则,就能最大限度本真地传承原有的艺术形态。
畲族村三月三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三月三,作为畲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欢乐、富有文化内涵的日子。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村民的凝聚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特别策划了这次三月三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的文化,感受到畲族人民的热情和团结,同时也希望能够带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畲族村的影响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三月初三地点:畲族村广场及周边村寨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祭祖仪式:在村广场举行祭祖仪式,向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2. 民俗表演:邀请畲族村民进行民俗表演,如山歌对唱、舞蹈表演等。
3. 传统手工艺展示:展示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编织等。
4. 美食节:邀请村民制作畲族特色美食,如畲族粽子、糍粑等,供游客品尝。
5. 体育比赛:组织村民进行拔河、接力赛等体育比赛,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
6. 儿童游乐园:为小朋友们准备各种有趣的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等。
7. 互动环节: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猜灯谜、抽奖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8. 篝火晚会:在村广场点燃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共享欢乐时光。
9. 夜间活动:在夜间安排一些夜间娱乐活动,如露天电影、烧烤等。
四、活动宣传与参与1. 利用社交媒体、宣传栏、村广播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加。
2. 邀请本地媒体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知名度。
3. 鼓励村民参与活动,共同庆祝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4. 鼓励游客参与,感受畲族文化,体验畲族生活。
五、活动预算与资源需求1. 人员:活动需要志愿者协助进行,招募本地村民和游客作为志愿者。
2. 物资:需要准备一些物资,如帐篷、篝火设备、食品、饮料等。
3. 场地:活动需要在村广场及周边村寨进行,需要提前申请并清理场地。
4. 资金: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宣传费用、物资费用、志愿者费用等。
六、活动效果评估与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课时工作计划【新课导入】畲乡之窗图片介绍。
【新课讲解】“畲乡之窗”景点导游词畲族文化陈列馆各位团友,请随我进入陈列馆,了解畲族文化。
畲族婚俗、宗教信仰、山歌、舞蹈、服饰、禁忌、饮食等别具一格,传师学师、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畲族医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畲族婚俗、畲族服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列馆分畲族服饰区、织布彩带区、畲族居室区、香菇茶叶区、农耕展区、生活文化区等六个主题文化展区,多角度展示畲族文化。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畲族彩带和畲族“三月三”。
【畲族彩带】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必需有自己织的彩带。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彩带有图案带、符号带和字带三大类。
第一类:图案带。
畲族人民的崇拜信仰、生活习俗等都在彩带上以图案的方式表现出来。
根据纹样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三种:1. 写实纹样。
主要有凤鸟纹样、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蜓纹、蝙蝠纹、水竹花、铜钱花等,纹样处理手法概括夸张。
2. 会意纹样。
畲族是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系统文字的民族。
畲族在历史上曾度过漫长的狩猎生活和“刀耕火种”的年代。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一些会意图形,在他们传承下来的彩带纹样里就能看到:以象形的麦穗表示谷物,以两线交叉(即“×”)表示阳光照耀,以弩机的象形画表示狩猎,以鱼的简笔画表示鱼和渔,以菱形中有一点表示怀孕等。
3. 几何纹样。
以三角纹、菱形纹、直线纹样为主,线条朴拙,纹样大方,用纹样的反复出现来表示时间的漫长、空间的广大。
第二类:符号带。
畲族彩带上还有些看似汉字却又不是汉字的符号,畲民认为那是祖传的字,是吉祥祈福的。
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意符文字”,是“活”着的畲族“文物”,它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息。
走进畲乡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概述畲乡是指以畲族文化为特色,以畲族聚居地为活动地点,以畲族传统民俗活动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体验、交流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畲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1. 让更多的人了解畲族文化,增强对畲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 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畲族传统民俗活动的理解和体验;3. 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三、活动内容1. 参观传统畲族聚居地:安排专人带领参观畲族聚居地,介绍畲族居住的环境、特点和传统风俗;2. 观赏畲族传统民俗表演:安排畲族传统歌舞表演,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和体验畲族的音乐与舞蹈艺术;3. 体验畲族传统手工艺:安排畲族手工艺师傅教授参与者制作畲族特色手工艺品,增加参与者对畲族手工艺的了解和体验;4. 举办传统畲族游戏比赛:组织畲族传统游戏比赛,让参与者亲自参与并体验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5. 举办畲服秀和畲族文化展览:组织参与者表演畲族传统服饰,并展示畲族文化的展览,增加参与者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四、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2) 筹备展览资料和展览布置;(3) 活动宣传和邀请参与者;(4) 安排专业人员组织和指导活动。
2. 活动流程安排:(1) 参观传统畲族聚居地:介绍畲族聚居地的特点和传统文化;(2) 观赏畲族传统民俗表演:欣赏畲族的歌舞表演,了解畲族音乐和舞蹈的特点;(3) 体验畲族传统手工艺:让畲族手工艺师傅教授参与者制作手工艺品,实践畲族的传统技艺;(4) 举办传统畲族游戏比赛:组织畲族传统游戏比赛,增加参与者的互动和乐趣;(5) 举办畲服秀和畲族文化展览:参与者表演畲族传统服饰,展示畲族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五、活动费用估算1. 场地租赁费用:xxx元;2. 摊位费用:xxx元;3. 活动宣传费用:xxx元;4. 工作人员薪酬费用:xxx元;5. 装备及材料费用:xxx元;6. 其他费用:xxx元;总费用:xxx元。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公布日期】2017.04.24•【字号】•【施行日期】2017.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的通知赣州、上饶、抚州市民宗局,南康区、信丰县、全南县、大余县、会昌县、资溪县、铅山县、三清山管委会民宗局:今年3月,国家民委下发通知(民委发[2017]34号),我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花园畲族村地前组等9个民族村(组)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附后)。
为做好命名挂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有关设区市民宗局于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挂牌工作,颁发牌匾(省民宗局统一制作),并将相关工作的资料和图片于6月30日前报送我局。
二、请市、县两级民族工作部门以此次村寨命名挂牌为契机,巩固成果,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做好特色村寨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好的村寨典型,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知名度,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要积极争取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支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齐抓共管、全力推进。
四、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村寨中长期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领导机制,加强资金整合,提升建设质量,特别是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纳入城镇化总体规划,保持民族特色,促进村寨可持续发展。
请以上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于6月30日前将十三五期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报送我局,如已纳入县总体规划,将相关材料报送即可。
联系人:民族经济发展处施莉文联系电话:88916935,137****1937附件: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单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2017年4月24日附件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单1、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花园畲族村地前组2、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球狮畲族村背村自然村3、赣州市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金田高村小组4、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高围组与白芒坑组)5、赣州市大余县青龙镇元龙畲族村蓝屋自然村6、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洞头畲族村(围背组、罗丁坝组和双合坵组)7、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新建村小组8、上饶市铅山县太源畲族乡太源村水美自然村9、上饶市三清山管委会枫林办事处引浆畲族村畲民新村。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对民族村民小组进行调查
摸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
•【公布日期】2016.04.06
•【字号】赣民宗字〔2016〕32号
•【施行日期】2016.04.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对民族村民小组进行调查摸底的
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民宗局,宁都县民宗局:
为精准掌握我省少数民族村民小组基本情况,请你们就此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
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本次调查摸底的对象是民族乡村之外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30%以上的村民小组,不包括民族乡、民族村所属村民小组。
二、调查摸底内容主要包括总户数人口数、少数民族户数人口数、道路建设等情况(具体见附表)。
三、少数民族户数人口数要依据公安机关户籍登计数据,各县(市、区)要加强协调、认真核实。
四、调查摸底情况请于6月10日前汇总报省局民族经济发展处,电子邮箱:******************。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6年4月6日附件
民族村民小组调查摸底表。
市民宗系统走进畲村开展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 2015年第2期
通讯员洪亮
2015年伊始,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就拉开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序幕,组织杭州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和杭州同心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赴桐庐县横村镇湾下畲族村开展“送书籍、送健康、送文艺”活动。
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向湾下畲族村赠送了500余册书籍,杭州各大医院的名医们组织开展了针灸理疗、儿科、内科、妇科、心血管科、妇科、骨伤科等多个科室的义诊咨询活动,免费义诊100余人,赠送药品200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