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16 KB
- 文档页数:5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2、以下哪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酸雨引起的?()A 土壤酸化B 臭氧层破坏C 水体富营养化D 沙尘暴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D 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4、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5、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依存B 相互独立C 生产者依赖消费者和分解者D 消费者依赖生产者和分解者6、以下哪种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汞D 氧气7、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水污染治理的方法?()A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B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 禁止工业废水排放D 增加河流的流量8、以下哪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 牛B 狼C 蘑菇D 草9、以下哪种环境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而制定的?()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基础标准D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A 热带雨林B 草原C 荒漠D 农田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_____和交通运输。
3、水的自净作用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_____。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_____状态。
5、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_____。
6、噪音的度量单位是_____。
7、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_____和农药污染。
8、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_____和报告书编制阶段。
10、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_____的产生。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4、TOC 总有机碳5、TOD 总需氧量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12、酸沉降四、问答题(共35分)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化学与环境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环境学导论》试卷(A)年级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圈、圈和圈。
2.人口特征包括______率、______率、比和________等指标。
3.化石原料对环境影响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等四个过程。
4.硫酸型烟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水化学三大平衡是指________ 、________ 和。
6.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八大污染事件”( )A、日本水俣病B、日本富山痛痛病C、美国多诺拉D、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核能3.光化学烟雾现象中,在上午上班时间(8点左右)浓度达到最高值的是( )A、O3B、HCC、醛类D、NO4.大气层结构中气温随高度迅速上升的是( )A、对流层B、热层C、平流层D、中间层5.下列湖泊中哪个不属于中国水污染重点控制工程“331111”规划( )A、滇池B、太湖C、巢湖D、鄱阳湖6.猎德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日处理量是多少( )A、64万吨B、64吨C、22万吨D、22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BOD2.水污染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说明一级和二级废水处理每一步骤发生什么?除去了什么污染物?五、把下列词汇译成中文专业术语(每小题1分,共10分)1.Acid Deposition2.Water Crisis3.Species extinction4.Soil erosion5.Global Warming。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环境学导论试卷〔课程代码272338〕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 1 页,总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学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8 分〕1、环境保护答: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而实行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治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固体废物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治理的物品,物质。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
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一般归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3、土壤环境背景值答: 土壤背景值指的是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少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水体富养分化答: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生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5、环境要素答: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听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骨痛病答:骨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局部镉污染地区的一种公害病,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病症而得名。
7、环境治理答:运用打算、组织、协调、把握、监视等手段,为到达预期环境目标而进展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缘由。
答:主要缘由: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峻的根本缘由;2.能源铺张严峻,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3.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的不够合理等。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1.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的总悬浮微粒,其次是 SO2 说明以粉尘和 SO2 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2.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尤以冬季为甚,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是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3.产煤区污染严峻,尤以高硫煤区为甚,是大气污染的区域性问题。
《环境科学导论》习题测验闭卷考试,请在45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的回答。
姓名:填空题]*1.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单选题]*酸雨全球温室效应海啸正确答案)骨痛病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单选题]*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正确答案)3.噪声污染的特点,不包括:单选题]*主观性局部性和多发性不积累、不持久危害较小正确答案)4.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单选题]*去除有机物去除无机物去除颗粒物去除氮、磷正确答案)5.在自然界中,被污染水体的自净作用主要取决于水体的:革选题]*BODCODDO正确答案)TOD6.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不包括:革选题]*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经济化正确答案)7.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措施是:单选题]*环境保护目标防护选用低噪声设备正确答案)将噪声置于地下调整声源与敏感目标的距离8.按物理性质分类,水体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三类的是:单选题]*I悬浮物胶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正确答案)溶解性污染物9.能源的利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革选题]*天然气I氢能正确答案)核能生物能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革选题]*就地保护正确答案)迁地保护离体保护收集基因资源11.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有多少流入到第五营养级?单选题]* 1/101/1正确答案)1/11/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革选题]*盐度是指10g海水中所含NaCl的量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是35%四大洋中北冰洋的盐度最低正确答案)海水盐度高低主要受水温影响13.下列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弃物的是:革选题]*刨花废乳胶废聚酯漆纤维板正确答案)14.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革选题]*第五第二正确答案)第三第四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革选题]*赤道处地心引力最小,两极处地心引力最大正确答案)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第一环境问题地球大气层结构从低到高分别由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中间层和散逸层构成在水稻一鼠一蛇一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属于第三营养级1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革选题]*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正确答案)软流层是液体的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17.柱浓度法的单位为()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革选题]*多普森;3D.U.多布森;3D.U. 正确答案)多布森;3DU.多普森;3DU.18.一般认为,(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废水的土地处理经常设置于二级处理之后,将出水以一种传统灌注方式注入土壤中。
2、NOx的控制技术分为两类:一类预防;另一类是后燃烧。
3、土地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慢速率、地表水流、快速渗入。
4、污泥稳定有两种基本方式: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
5、污泥的浓缩是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可以采用气浮或重力浓缩的方法实现。
6、污泥焚烧必须设置空气污染防治设备,以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7、微生物停留在系统中的平均时间,称为细胞停留时间或固体停留时间或污泥龄。
8、脉冲噪声的特点是持续时间小于1s ,且在 0.5s内其声压变化大于或等于 40dB 。
9、污泥的厌氧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酸性发酵;第二阶段为甲烷发酵10、甲烷发酵通常是厌氧分解的速率限制步骤。
11、废水处理过程中,无法在二级处理中去除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过滤方法过程去除。
12、废水中氮的去除方法有生物法和化学法。
13、污泥的最后处置,是将污泥所含的各种物质移转至土壤、大气或水体中。
14、空气污染防治最佳的和首要的措施是将污染物在源头的产生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15、去除难分解有机物实际可行的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16、气态有机化合物参与的最重要的转化过程是光解以及与臭氧、羟基自由基(OH●)、硝酸盐自由基发生的化学反应。
17、污泥处理的基本流程(1)浓缩(2)稳定(3)调理(4)脱水 (5)减量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悬浮固体:从废水带入受纳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称为悬浮固体。
2、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
3、好氧物质:在受纳水体中可被氧化并消化溶解性分子氧的物质。
4、光解:是指化合物在吸收适当波长的辐射后发生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重组。
5、等效连续声级(Leq):在声场中一定点位置上,用某一段时间内能量平均的方法,将间歇暴露的几个不同声级的噪声,以一个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环境科学导论试卷一、简答题1. 什么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知识的学科,研究与环境保护、优化和改善相关的自然和人造环境的科学。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并保护生态系统,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3. 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科学的跨学科特点。
环境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如生态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学科,也涉及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
因此,环境科学有着较强的跨学科特点,需要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上有所涉猎。
4. 描述一下环境科学与环保工程的区别。
环境科学注重对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环保工程则注重实际的环境治理、减排技术研究和环保设备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两者相辅相成,环保工程实施需要在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下进行。
5. 为什么说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环境科学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因此被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论述题1. 为什么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二是国际贸易的增加导致环境传统问题的跨国跨区污染;三是气候变化和大气、水体、土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加剧。
我们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度。
同时,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共同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2. 请简要阐述一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物种分布范围和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二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三是农业和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增加;四是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活动C. 家庭生活D. 自然灾害答案:D2.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全部都是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答案:C5.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臭氧层破坏B. 森林砍伐C. 温室气体排放D. 核能发电答案:C6.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 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全部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化肥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全部都是答案:D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B.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汽车尾气B. 工业排放C. 焚烧垃圾D. 全部都是答案:D10.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A.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容纳能力B. 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C. 环境对资源的供应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大气污染的类型?A. 颗粒物污染B. 光化学污染C. 酸雨D. 温室效应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减少农药使用C. 垃圾分类D. 减少工业排放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核能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环境保护的措施?A. 植树造林B. 节能减排C. 循环利用D. 垃圾分类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B2. 环境问题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人口增长D. 自然灾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物质循环D. 工业生产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可行性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D.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 温室气体排放B. 火山活动C. 太阳辐射变化D. 森林砍伐答案:ABCD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环境优先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C. 限制农药使用D. 河道疏浚答案:ABCD4.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哪些?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气候条件D. 人类活动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核能D. 地热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
(√)4.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2.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答案: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最大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可持续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4、BOD5、土壤背景值6、可持续发展7、循环经济8、TSP二、问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3、水体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4、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5、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是如何分类的?6、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7、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有哪些?分别可用何提取?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三、论述题1、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论述环境保护在你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包括制订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单个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4、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是指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5、土壤背景值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8、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µm。
二、问答题略三、论述题略。
一、名词解说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含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四周事物的总和,包含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所有。
2.可连续发展:既知足今世人的需要,又不对后辈知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连续发展的思想本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花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引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惹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忽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扰乱胚胎的正常发育,以致先本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论: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论或环境质量展望评论。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要工程建设、地区开发建设及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余全部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行进行检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惹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展望和评定,为防备和减少这类影响拟订最正确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地区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备一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纳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举措,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备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均衡,扩大实用自然资源的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平时生活和其余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荒弃物质。
此中包含从废气中分别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损坏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当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己的化学元素的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自己的化学元素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往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关闭性和半关闭性水体中,采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升,某些特色性藻类(主假如蓝藻、绿藻 )异样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排放行为 B. 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过程 C. 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 D.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方式2、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保护的意义? A. 维护生态平衡 B.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C. 保障人类健康 D. 增加经济收益3、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A. 汽车尾气 B. 工业废气 C. 家庭生活废气 D. 森林火灾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污染物?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可吸入颗粒物 D. 氮氧化物5、水体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什么? A. 工业废水 B. 农业废水 C. 生活废水 D. 雨雪水二、简答题6、请简述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61、请阐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611、请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阐述如何防止和缓解这些影响。
6111、请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1111、请解释“绿色生活”的含义,并给出实践绿色生活的建议。
三、论述题11、请论述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111、请以家乡的一条河流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1111、请阐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给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1111、请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途径。
111111、请就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论述城市规划中应如何贯彻环境保护理念。
四、综合题16、请结合环境学导论的学习内容,谈一谈你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环境伦理。
161、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你的家乡制定一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1611、请就全球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16111、请以“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倡导环境保护的演讲稿。
161111、请以“未来的环境”为题,写一篇科幻小说,描绘出你心目中理想的环境状况以及实现这一理想所需的科技手段和生活方式。
环境学导论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_______是导致湖泊、水库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参考答案:氮和磷2._____是大气圈最下一层,虽然很薄,但占质量的四分之三。
参考答案:对流层3.“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参考答案: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参考答案:①②③④5.“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参考答案:全过程管理6.“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参考答案: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7.“里约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全称?( )参考答案: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8.()是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力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上层建筑,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果。
参考答案:社会环境9.()和()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稀释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风10.( )属于最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对策与措施。
参考答案: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11.()是宏观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参考答案:地方政府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以无害化、减量化为应对固体废物的主要思想。
参考答案:错13.《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是在哪一年发表的?( )参考答案:1996年6月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海水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参考答案:错15.《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循环经济的有三大主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其中()。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或改造的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社会环境则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
2、环境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按照环境的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消耗能源、过度开垦土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1. 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什么?
a) 气候变化
b) 水污染
c) 生物多样性丧失
d) 土地退化
答案:a) 气候变化
2. 以下哪项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a)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森林砍伐
c) 工业排放
d) 农业活动
答案:b) 森林砍伐
3. 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a) 煤炭
b) 天然气
c) 风能
d) 石油
答案:c) 风能
4.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a) 一个地区生存的物种数量
b) 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
c) 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总和
d) 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c) 地球上所有物种的总和
5. 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a) 每年购买大量新鲜海鲜
b) 大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
c) 支持自然保护区
d) 乱丢垃圾
答案:c) 支持自然保护区
第二部分:解答题
1. 请简要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影响非常广泛。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温度上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如干旱、暴雨等,对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地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存在。
此外,气
候变化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并适应其影响。
2. 请列举3种可再生能源,并解释它们的应用领域。
答案:三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太阳能广泛应
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转化阳光直接为电能,并用于家庭、工业以
及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
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主
要用于发电,并可为城市和乡村地区提供电力。
水能通常通过水力发
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电和供应电力。
3. 请解释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并提供一个例子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取得平衡,以确
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例如,可持续农业的实践确保农田的耕
作方式不会破坏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健康。
这样的农业模式可以满足当前的食品需求,并为未来的农业提
供良好的土壤和水资源。
4.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并提供一个例子。
答案: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多样性的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所导致。
例如,亚马逊雨林的砍伐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导致它们灭绝或数量显著减少。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第三部分:应用题
1. 请提供三条你认为可以保护环境的措施,并解释其重要性。
答案:三条保护环境的措施包括: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 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并减少环境污染。
c)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提供动植物的栖息地。
2. 请描述一个你个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经历,并说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答案:我曾参与组织一次清洁活动,清理沿海地区的垃圾。
我们集体去海滩,清理沙滩上散落的塑料瓶、包装纸等垃圾。
通过这个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并且小小的行动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
从中学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承诺自己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努力推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环境保护。
以上是环境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