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术操作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法【吸痰前评估】评估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等判断有无痰潴留。
提倡适时吸痰。
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痰:1.病人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时;2.可在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3.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时;4.氧分压或SpO2突然降低时。
【操作方法】1.用物准备:吸引器、吸氧装置、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20ml 注射器、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导管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为20―40Kpa(-150―-300mmHg)。
3.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4.打开生理盐水瓶。
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将吸痰管根部与负压管相连,一只手持吸痰管根部,另一只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前端放入生理盐水中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并润滑吸痰管前端。
5.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管路用无菌纱布包裹好或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导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6.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先进行气管内滴注盐水或按医嘱加入药物(RICU 常用0.9%盐水140ml+5%碳酸氢纳60ml),于患者吸气时缓慢滴注5―10ml,待几次通气后立即吸痰。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
8.吸痰完毕将用物分类处理,吸痰所用手套及吸痰管按医疗废物处理。
9.记录吸痰次数、痰液性状、颜色和量、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吸痰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2.负压不可过大,进管时不可施压,以免损伤气道;拔管时应持续施压,否则会造成无效吸引。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规程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 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或仍继续恶化。
2. 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差。
3. 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
4.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 次/分或<6~8 次/分,呼吸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5.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 动态下降。
(二)禁忌症有创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症,但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未经处理行有创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1. 气胸及纵膈气肿未行引流。
2. 肺大泡和肺囊肿。
3.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
4. 严重 DIC 有出血倾向、大咯血、呼吸道积血等肺出血症状。
5. 气管-食管瘘。
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或心率紊乱者等。
二、操作原则1. 掌握有创呼吸机应用前的物品准备。
2. 所有物品包装完整,无过期,无污染、破损、漏气。
3. 安装全程注意手卫生,防止机械通气用品污染。
三、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是否有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
2. 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3.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
4. 确定机械通气方式(IPPV、PCV、VCV、PSV、SIMV、BIPAP)。
5. 潮气量(VT)和通气频率(f):成人预设 VT一般为 5~15ml/kg,f 为15~25 次/分钟。
6. 吸气时间或吸呼气时间比。
I:E 时间比通常设置为 1:1.5~2.5,平均1:2。
7. 吸气流速。
定容型通气模式需要设置吸气流速,成人吸气流速为 30~100L/分,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8. 设定 FiO2。
初始设置为 1.0,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逐渐调整吸氧浓度。
9. 设置呼气末正压(PEEP)。
常规初始 PEEP 设置为 3~5cmH2O,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
ICU经口气管插管术操作规程1.备齐用物推至床旁2.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一个功能垫(小枕,抬高约10cm )。
操作者站床头用右手压患者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使口、咽、喉在一条直线上3.检查口腔(口述取出异物及活动义齿、无舌后坠等),戴手套4.试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插入导管芯,用石蜡油纱布润滑导管前端及喉镜末端5.右手拇、食、中三指分开上、下唇,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用镜片侧翼将舌体左推,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然后左臂用力上提暴露咽腔(不能以牙做支点上撬,以免损伤牙齿)6.看到咽腔后镜片继续向前,可见如小舌样会厌,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插入气管内7.在气管导管的气囊过声门后,将导管芯拔出,继续插至所需深度(成年女性插管深度距门齿约22皿,成年男性约24cm)8.放入牙垫,退出喉镜,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气管导管(由助手协助挤压气囊),听诊双肺,确定导管在气管内9.固定导管及牙垫,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气约5〜10ml,密闭气道10.口述拔管要点(清除口腔、咽腔及导管内分泌物;放导管气囊,边吸引,边拔管)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规程(一)适应症1.喉阻塞。
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痹,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可做气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3.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可行气管切开。
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二)禁忌症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术,小儿禁用。
1.绝对禁忌证(1 )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
(2 )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
(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
机械通气操作规程一、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正确的机械通气操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通气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
二、设备准备1. 准备呼吸机: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管路和连接口的密封性。
2. 准备呼吸机面罩或插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
3. 准备氧气: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并连接到呼吸机或面罩。
三、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a. 将患者放置在舒适且安全的位置上,保持头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
b. 评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记录基础数据。
2. 通气方式选择a. 面罩通气:适用于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能力较强的患者。
b. 插管通气:适用于呼吸道受阻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
3. 呼吸参数设置a. 呼吸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需求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
b. 潮气量:根据患者的身体大小和通气需求设置适当的潮气量。
c. 氧浓度: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需要调整合适的氧浓度。
d. 正压终末呼气压(PEEP):根据患者的肺压力和氧合情况设置适当的PEEP水平。
4. 启动机械通气a. 打开呼吸机电源,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b. 将呼吸机与面罩或插管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c. 调整呼吸机参数至预设的值。
d. 启动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5. 监测与调整a. 监测呼吸机的参数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
b.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持合适的通气支持。
6. 定期评估a.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通气效果,包括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b.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和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患者安全: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意识水平和通气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 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分泌物潴留和气道阻塞。
3. 感染控制:遵守洗手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呼吸机和面罩的管路等部件。
实施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在重症监护环境中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实施机械通气的具体操作步骤,以供参考。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干扰。
–准备好机械通气设备并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查看医嘱,确认机械通气的设置参数。
2.患者准备–保持患者舒适,调整仰卧位或者半侧卧位。
–搭配合适大小的面罩或防护咬板,确保其与患者面部的贴合度。
–将患者的鼻腔清理干净,以确保通气道的畅通。
3.设置通气参数–将机械通气设备连接到患者的通气管道上。
–根据医嘱,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等)和相应的参数。
–设置合适的潮气量(TV)、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气流速等。
4.监测和调整–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音等生理指标。
–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和机械通气参数,及时调整通气参数,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定期检查通气设备的功能和连接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5.废气处理–确保通气管道与废气处理装置的连接畅通。
–定期更换和清洁废气处理装置,以确保废气的有效处理和排出。
6.监护和护理–提供密切监护,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
–定期翻身和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注意通气管道和面罩的固定,避免脱落或移位。
7.解除机械通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适时进行机械通气的解除。
–缓慢地降低通气参数,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在解除机械通气后,提供持续监测和支持,确保患者的安全。
结论实施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所介绍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患者准备、通气参数的设置、监测和调整、废气处理、监护和护理以及机械通气的解除等。
当然,实施机械通气也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团队的合作,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一、机械通气操作前准备
1、检查机械通气系统:检查机械通气管路,灭菌,排空和机械通气机等,确保机械通气系统正常;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机械通气;
3、设置机械通气参数:结合患者特殊情况,由专业人员设置机械通气的参数,如吸气时限,气道压力,通气模式等;
4、准备换气装置: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准备相应的换气装置,如有活动型功能的气道器,静止式气道器,气道压力控制器等;
5、准备呼吸机连接器和气源:检查连接管,准备正压气源,并将连接器连接到气源和呼吸机上;
6、术前检查:检查呼吸机,确保呼吸机正常。
1、连接机械通气机:将机械通气机连接到电源,呼吸机,气源和换气装置;
2、调整参数:调整机械通气机的参数,如吸气时限,通气模式,气道压力等;
3、检查机械通气机:检查机械通气机的正常工作,如振动,气流,呼吸等;
4、给患者氧气:给患者启动氧气,监测其呼吸机参数变化,如呼吸频率,肺泡气压,潮气量,气流。
有创机械通气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有创机械通气操作流程与评估标准详解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主要用于帮助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患者。
有创呼吸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有创呼吸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创呼吸机已成为重症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有创呼吸机具备强大的辅助呼吸功能,能够提供有效的通气和氧合支持,并且能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然而,由于其操作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正确地操作和管理有创呼吸机对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概述和目录介绍。
接下来是有创呼吸机操作流程部分,详细介绍了从准备设备、操作步骤到结束使用的全过程。
然后是有创呼吸机操作考核标准部分,列出了评估医务人员操作技能水平的具体指标和要求。
之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
最后是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文章撰写过程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旨在系统地介绍有创呼吸机操作流程,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提高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其次,目标是规范有创呼吸机操作考核标准,为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评估提供明确的指导准则和标准化要求。
通过本文的撰写与阅读,希望能够促进医务人员在有创呼吸机操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并且加强安全、高效地运用有创呼吸机来保障重症患者生命健康。
2. 有创呼吸机操作流程:有创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使用有创呼吸机前,操作人员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准备和操作。
1. 确认患者适宜使用有创呼吸机:在决定使用有创呼吸机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以及是否符合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条件。
2. 准备设备和环境:确保有创呼吸机设备已经正常连接并处于工作状态。
同时,检查管路、连接器和面罩等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调整环境温度和湿度,确保患者周围环境舒适。
3. 消毒与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范要求正确洗手。
急危重症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上机技术规范【名词定义】有创机械通气是指应用有创的方法(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套管),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方法。
【适应证】1.通气异常。
(1)呼吸肌功能障碍或衰竭。
(2)通气驱动降低。
(3)气道阻力增加和(或)阻塞。
2.氧合异常。
(1)顽固性低氧血症。
(2)需要呼气末气道正压。
(3)呼吸功明显增加。
3.需要使用镇静剂和(或)肌松剂。
4.需要降低全身或心肌氧耗。
5.需要适当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6.需要肺复张,防止肺不张。
【禁忌证】机械通气没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有一些特殊疾病,如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肺大疱和肺囊肿,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严重肺出血,气管食管疹等。
1.张力性气胸或气胸。
2.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3.伴肺大疱的呼吸衰竭。
4.严重的心力衰竭。
【目的】生理目标1.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
2.支持肺泡通气。
3.维持或增加肺容积。
4.减少呼吸功。
临床目标1.纠正低氧血症。
2.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3.缓解呼吸窘迫。
4.防止或改善肺不张。
5.防止或改善呼吸肌疲劳。
6.保证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安全性。
7•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
8,通过控制性的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9.促进胸壁的稳定。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杨毅、黄英姿主编,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
该书是ICU专科医师文库,由30余位常年在临床一线从事危重患者救治工作的医生共同编著。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唐维新主编,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和哈美顿G5呼吸机使用说明书。
《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于2004年3月出版第1版,由江苏省部分护理专家、骨干共同编著。
【准备】1.用物准备:呼吸机、消毒好的管路或一次性呼吸回路、湿化罐、湿化灌温度表、灭菌蒸僮水、一次性可吸痰延长管、流量传感器、模拟肺、听诊器、简易呼吸器、护理记录单。
呼吸机机械通气操作流程英文回答:Mechanical ventilation, also known as ventilator support or life support, is a medical intervention used to assist or replace a patient's breathing. It is commonly us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o support patients who are unable to breathe adequately on their own. The process of operating a mechanical ventilator involves several steps and considerations.1. Assessment and preparation: Before initia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must be assessed thoroughly. This includes evaluating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status, vital signs, and overall clinical condition. The ventilator settings and mode of ventilation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specific needs and the underlying respiratory pathology.2. Airway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a secure airway is crucial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r the use of a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 Proper positioning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or airway device is essential to ensure effective ventilation.3. Ventilator setup: Once the airway is secured, the ventilator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patient. The ventilator settings should be adjust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parameters, such as tidal volume, respiratory rate, and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The mode of ventilation, such as volume-controlled or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4. Monitoring and adjustment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parameters is necessary to ensure adequate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This includes monitoring the patient's tidal volume, oxygen saturation,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levels, and airway pressures. Any abnormalities or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should bepromptly addressed by adjusting the ventilator settings.5. Weaning and extubation: Onc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s and they are able to breathe spontaneously,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be initiated. This involves gradually reducing the level of ventilator support and monitoring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maintain adequate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If the patient meets the criteria for successful weaning, extubation can be performed.6. Complications and troubleshoot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barotrauma, and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these complications are essential. In case of any issues or alarms from the ventilator, troubleshooting should be done promptly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中文回答:机械通气,也称为呼吸机支持或生命支持,是一种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呼吸的医疗干预措施。
有创呼吸机使用操纵规程之袁州冬雪创作
一、操纵流程
开机自检→毗连摹拟肺→初步设定通气参数→毗连人工气道→通气→观察疗效→1小时后做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再次调节呼吸机参数.
二、操纵惯例
1. 毗连电源、空气源、氧气源.
2. 毗连消毒好的呼吸机管路.
3. 向湿化器罐内加注无菌蒸馏水至标记线,调节湿化器温度,预设吸气气流温度35~38℃.
4. 开机,并停止使用前自检.
5. 自检竣事后,尊医嘱设定各项参数.
6. 毗连呼吸机与人工气道,按下开启键开启呼吸机.
7. 停止使用呼吸机时,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断开,关闭呼吸机和湿化罐电源,脱开气源,机器概况擦拭,管道消毒后放置备用.
三、注意事项
1. 只有颠末培训的人员才干操纵呼吸机.
2. 装置及装配病人呼吸管路时应轻拿轻放.
3. 湿化罐进气口转接头应先与硅胶管毗连好之后再与湿化罐毗连.
4. 天天使用之前必须做使用前检测,即使电池项也不克不及跳过.在任何一项检测没有通过的情况下都不准使用该呼吸机,并应及时通知医疗设备部分.
5. 不克不及使用测试管以外的任何管路停止使用前检测.
6. 雾化时务必关闭湿化器,并在呼出盒停止端接上细菌过滤器.
7. 管路装配后温度探头及加热丝毗连务必妥善收藏.
8. 呼吸机在使用之前必须自检.。
有创通气技术及操作规程【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具有有创通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1)心、肺、脑复苏患者。
2)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3)困镇静药过量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
4)ARDS患者(PaC02>45mmHg>Pa02>60mmHg›pH值V7.3)。
5)重症哮喘(PaC()2升高、pH值下降、神志改变、呼吸抑制和呼吸肌疲劳)。
6)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pH值V7.2〜7.3、呼吸>30〜40次/min、神志障碍、Pa02<35-45mmHg)o7)各种大手术后需要辅助呼吸者。
(2)禁忌证1)严重肺大泡。
2)高压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
3)大咯血或者严重误吸患者呼吸道未通畅前。
4)支气管胸膜瘦。
5)急性心肌梗死。
6)休克未纠正。
2.了解患者是否建立人工呼吸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是否合作。
对于昏迷、躁动的患者,应予适当的镇静或约束。
3.对于清醒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目的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顾虑,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
4.操作者自身评估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机的性能及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5.环境评估环境必须具备机械通气的条件,洁净、宽敞、明亮,最好最在监护中进行操作。
6.用物评估用物准备完全,呼吸机及完整的供气设备,监护仪,吸引装置及用物,抢救用物抢救药物、灭菌注射用水400mL等。
【实施步骤】L将有创通气用物携带至患者床旁,安抚患者,准备上呼吸机。
2.建立人工呼吸道。
3.上呼吸机连接好管道和氧气,开呼吸机电源开关,开湿化器开关(保持蒸汽加温时吸入的气体温度在30°C~35°C),连接模拟肺,呼吸机自检后,根据患者需要调节好通气的模式和参数。
在模拟肺上呼吸机运转一切正常后接患者人工呼吸道进行通气。
4,正确选择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开始时,最常用辅助控制通气(A/CV),让患者的呼吸肌休息。
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站立在头前,用抬颏推额法使患者头部充分往后仰假设口腔无异物,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注意动作温柔、一步到位,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通气与插管过程中,应全程保持患者头后仰的体位稳定,始终无回位需助手从旁协助,以便充分开放气道;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加压给氧通气2次,要求“E-C”手法规范,球囊固定位置适当、密闭无漏气,先完成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可见双侧模拟肺膨胀;然后将面罩-球囊交予助手,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在交换面罩-球囊过程中,术者与助手之间必须先采取“E-C”手法过渡,固定好氧气面罩,然后右手旋转复苏球囊进行交接,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保证头后仰位置正确和稳固,无明显回位、也不能反复做开放气道动作;三准备物品:准备工作要求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继续人工通气准备顺序依次为:①在患者头部的右侧,分别放置2个器械盘;②选择成人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一根要求内径7.5 mm -8.0 mm;③用10 ml 注射器检查导管套囊是否漏气;④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确认导丝距管口至少有1.0 cm距离;在气管导管前1/3段包括尖端和套囊处涂好无菌润滑油,沿上下左右和斜面充分涂抹,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⑤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⑥牙垫放置于右侧器械盘内备用;⑦二根固定胶布,撕好两条长度适宜的胶布备用;操作者在胸前挂上听诊器;从接触物品开始秒表计时,到最后挂好听诊器、大声报告“物品准备完毕”结束,整个准备过程限时2分钟以内完成、延迟扣分;物品准备顺序不能颠倒,要求动作轻柔,摆放整齐有序;注意无菌操作,不能污染气管导管;四开始插管操作:当物品准备完毕以后,术者吩咐助手“准备插管,暂停通气,开放气道”;助手回应医嘱、放下面罩-球囊,用“压头抬颏”法全程协助开放气道;然后,术者左手拿起喉镜,一旦打开喉镜并且亮灯,即秒表开始操作计时;五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六插入气管导管:术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七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用听诊器听诊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并将听诊器移至左右肺底和肺尖部,自下而上检查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对称一致共听诊5个点,一边检查一边口述报告,由此判断插管位置正确无误:“导管在气管内”;八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九准备机械通气物品:包括氧气瓶、流量表、通气连接管道、简易复苏器和模拟肺,检查无误;先将流量表安装在氧气瓶接口上,用通气连接管道依次把氧气瓶-简易复苏器-模拟肺连接在一起,要求安装有序、准确无误、动作轻柔、连接紧密,所有接头均无漏气;然后开启氧气瓶的气阀,选择复苏器工作参数,比赛设定为15/400模式;十开机试运行:打开流量表控制阀,检查并调节氧气流量,观察模拟肺膨胀是否满意,共观察三次模拟通气,确认“呼吸机运转正常、连接管道无漏气”;十一、呼吸机连接病人:检查无误后,去掉模拟肺,助手停止复苏球囊手动通气,正式将呼吸机与病人气道导管连接起来,转入呼吸机正压通气给氧治疗;再次判断气道导管插入深度是否有移位,评估胸廓动度和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一致,必要时监测吸入气氧浓度与呼出气二氧化碳峰值;最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通气改善情况,报告“通气改善”,操作完毕、结束比赛;。
有创机械通气术
一、适应证
1. 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 (≦10 次 /min) 。
2. 呼吸窘迫伴低氧血症 [Pa02<60 mmHg(7. 98 kPa)] 。
3. 肺性脑病 ( 强调意识障碍严重程度 ) 。
4. 呼吸道分泌物多 , 无力排出。
5. 胸部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
6. 心脏大手术后 , 尤其是接受体外循环的患者。
7. 胸部外伤致连枷胸和反常呼吸。
在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时 , 就应考虑机械通气。
如果实施机械通气过晚 , 患者会因严重低氧和 CO2 满留而出现多脏器受损 , 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
因此 , 机械通气宜早实施。
二、禁忌证
呼吸机治疗没有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如下。
1. 低血容量性体克患者在血容量未补足以前。
2. 严重肺大泡和未经引流的气胸。
3. 肺组织元功能。
4. 大咯血气道未通畅前。
5. 心肌梗死 ( 相对 ) 。
6. 支气管胸膜瘦。
7. 缺乏应用机械通气的基本知识或对机械通气机性能不了解。
三、术前准备
1. 详细了解病人情况 , 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以及其他参数。
2. 向病人详细解释呼吸机的作用以及如何配合呼吸机使用等。
3. 建立人工气道。
4. 呼吸机自检。
四.操作方法
1. 呼吸机模式选择。
2.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 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 )
(1) 潮气量的设定。
(2) 呼吸频率的设定。
(3) 流速调节。
(4) 吸 / 呼时间 ( I : E) 设置。
(5) 触发灵敏度调节。
(6) 吸入氧浓度 (FiO2) 。
(7) PEEP 的设定。
3. 报警参数设置和调节
(1) 容量 (TV 或 MV) 报警 : 临床意义是预防漏气和脱机。
多数呼吸机监测呼出气TV 、MV 或 TV 和 MV 同时监测。
设置依据如下 : 依 TV 或 MV 的水平不同而异 , 高水平设置与 TV 或 MV 的高水平相同;低水平能维持生命的最低 TV 或 MV 水平。
(2) 压力 ( 高、低 ) 报警 : 分上、下限 , 用于对气道压力的监测。
气道压力升高 , 超过上限水平时 , 高压报警;气道压力降低,低于低压水平时,低压报警装置被启用。
低压报警装置是对脱机的又一种保护措施 , 高压报警多提示咳嗽、分泌物堵塞、管道扭曲、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拮抗或不协调等。
高、低压报警参数设置依据正常情况下的气道压水平 , 高压报警参数设置为正常气道最高压 ( 峰压 ) 上 5-10 cmH2O 水平;低压报警参数设置为能保持吸气的最低压力水平。
(3) 低 PEEP 或 CPAP 水平报警 : 临床意义是保持 PEEP 或 CPAP 的压力在所要求的水平。
未应用 PEEP 或 CPAP 时 , 不需要设置。
(4)FiO2 报警 : 临床意义是保障 FiO2在所需要的水平。
设置依据是根据病情 , 一般高于或低于实际设置的 FiO2lO%-20% 即可。
五、正压通气相关并发症
( 一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指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或使已损伤的肺组织损伤加重。
包括气压伤、容积伤、萎陷伤和生物伤。
( 二 ) 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机械通气 48 小时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 三 ) 氧中毒
氧中毒即指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损伤。
FiO2越高 , 肺损伤越重。
目前尚无FiO2'≦ 50% 引起肺损伤的证据 , 即FiO2≦50%是安全的。
当患者病情严重必须吸高浓度氧时 , 应避免长时间吸入 , 尽量不超过 60%。
( 四 )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会
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特指在长时间机械通气过程中膈肌收缩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