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比研究(1)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3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并分别介绍了美国、挪威和新加坡等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的投资运营模式、资产配置情况和投资收益情况。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三个特点。
【关键词】基本养老基金;投资现状;对比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情况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
现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大板块构成。
近年来,随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从整体上看,基金收入是大于基金支出的,使得基金累计结余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已经高达69851.3亿元。
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看,基金支出增长率与基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差值由负变正,且两者间的速度差呈现扩大趋势,这就导致累计结余的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按照目前的变化趋势,基金累计结余的增速将越来越慢,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模式为:养老基金的投资委托人将资金划拨给受托机构,受托机构可对部分养老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其他养老基金资产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托管机构负责养老基金资产的保管。
基本养老基金仅限于境内投资,对于投资的具体产品及比例如表1所示。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现状各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地方社会保障机构负责投资管理,主要投资于银国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分析苏伟峰作者简介:苏伟峰(1990—),男,福建晋江人,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基金投资28Focus视点行存款和国债,并且银行存款占了大部分比例。
现代营销上旬刊引言在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劳动力由经济欠发达区域、农业产业向高经济发展区域、非农产业流动的普遍规律。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人口基数大、城乡收入差距大等多种综合因素,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从农村向中、大城市流动,从内陆向沿海城市流动的基本态势。
我国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关系与其劳动关系密不可分,其发展转移应与劳动关系同步进行,否则会造成参保人的权益损害。
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流动人口高达2.41亿人,人口的高流动性对养老保险关系的便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能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得到及时转移,会严重损害投保人的养老保险权益,这会打击广大劳动者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发展历程,从制度进程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996年,《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问题的通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企业职工流动时,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迁移的具体问题,并明确指出职工在统筹区域内实行流动时,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能得到迁移,但不能迁移其基金。
跨统筹区域人员流动时,个人所缴纳的部分可随养老保险关系一起实现划转。
在1997年,国务院首次确立了中国的养老保险模式。
将社会统筹管理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1999年也有相关通知再次进行强调。
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问题进行补充,职工流动也需要按国家规定不间断缴费。
2009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再次强调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流动就业时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明确提出养老保险基金可在劳动者跨地区流动就业时一起进行转移。
继《暂行办法》之后,中央又出台了相关通知落实政策的实施。
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城职保和城乡低保两类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发布了《关于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通知》。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简析——苏青2011.09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日益规范,其现实意义越来越明显,而每个公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养老保险政策的变动实施开始牵动每一个人的心。
2011年7月1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开始,标志着我国进入养老保险制度全民覆盖的新时代。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覆盖职工。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家比较熟悉,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主要论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什么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险?我们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作如下论述。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简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为解决农村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而之所以冠以“新”字是相对于过去开展的养老保险而言。
表一:新、旧农村养老保险对比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析为了对新农保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参照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有关规定,我们把目前新农保和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放在一个表格里,对比认识。
表二:三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三、养老保险种类的选择和转移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三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而参保人不能同时参加两种养老保险,需要根据每种保险制度规定和自身条件,投保收益最大的保险种类。
就如何参保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游钧表示,城镇居民有稳定的工作,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如果失业了,按照政策规定,可以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对灵活就业人员,按照《社会保险法》,既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
浅析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养老保险论文-保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生产社会化、城市化、社会生活日渐现代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与农村;社会差距;未来方向一、城乡养老的现状对比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来比较,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在城镇开展并逐步完善,国家承担一部分财政责任,城镇大部分劳动者都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能够维持参保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金稳定且可靠。
而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大部分地区农村施行效果不理想。
此外,资金主要由个人缴纳为主,实质是农民自我储蓄、保障水平很低。
城乡养老保险存在明显的二次元性。
再从城乡养老保障水平来比较。
我国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障水平已经比较高,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较完善的多层次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开展过程中强调以农民自身力量来保障,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制度的保障水平普遍偏低。
从城乡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来分析,自从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管城市的社会保障事务,结束了以往城镇“多头管理”的局面。
而农村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
不同的保障项目属于不同部门管理。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实行县级统筹的,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而且由于分散管理,基金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现实情况目前农村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
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耕种土地的不断减少,单纯的土地养老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需求。
家庭养老随着家庭结构的缩小,家庭保障功能明显弱化。
从制度设计方面来分析。
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制度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该制度过于强调个人自助,在实践中,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而政府扶持集中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的养老保险中,大部分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享受不到这个优惠措施,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无法体现互助共济的特征,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
以下我给大家提供了3个部分:《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三》最新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这次给大家分享下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要如何去写好,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了解其他专业的可以找我。
下面我也有最新的论文题目可供同学们参考和选择《但必须与本专业有关方可》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
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
《一》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一)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
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
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
收稿日期:2021-01-11修回日期:2021-02-1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段小萍高诚(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摘要:财务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险制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保证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有效运转以及区域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严峻任务。
本文使用2012—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度量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泰尔指数法度量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并运用面板模型来探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覆盖面、养老负担、居民收入、养老金替代率和基金率是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比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东、中、西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统筹层次、激励机制、人口结构及差异化策略组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影响因素;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1)05-0059-09DOI :10.19647/ki.37-1462/f.2021.05.009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养老保险的发展与完善关键在于财务方面的可持续性。
在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源于2009年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2011年试点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标志着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然而,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面临着巨大的养老负担。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结项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4.25•【字号】冀人社字[2013]123号•【施行日期】2013.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结项目录》的通知(冀人社字〔2013〕123号)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经专家组评审,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有279项符合结项要求,现将课题目录予以发布。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4月25日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结项目录一、系统内课题(18项)(一)就业类(4项)1、课题编号:JRS-2012-1002课题名称:易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易县就业服务局课题负责人:牛晓骞课题组成员:郝玮华、赵晓辉2、课题编号:JRS-2012-1003课题名称:公益性岗位正常进出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高润茹课题组成员:高春华、孔玮、胡建峰、冯志坤3、课题编号:JRS-2012-1004课题名称: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状况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沧州高级技工学校课题负责人:张国树课题组成员:杨树新、仝莉、仝伟4、课题编号:JRS-2012-1005课题名称:公益性岗位正常进出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邢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田朝辉课题组成员:樊汉五、穆延云、翟高杰(二)社会保障类(6项)1、课题编号:JRS-2012-2002课题名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研究课题负责单位: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课题负责人:刘宾志课题组成员:张军田、李金海、郑亚敏2、课题编号:JRS-2012-2003课题名称: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浅析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孙江课题组成员:杜洪利、孟慧军3、课题编号:JRS-2012-2004课题名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管理服务衔接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武昌明课题组成员:江长华、董红军、李虹4、课题编号:JRS-2012-2005课题名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相关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保定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所课题负责人:董秀华课题组成员:李国喜、刘琦、张大军5、课题编号:JRS-2012-2006课题名称:衡水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调查研究课题负责单位:衡水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课题负责人:田占强课题组成员:安秀文、王永景、梅如卿6、课题编号:JRS-2012-2007课题名称:完善河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政策制度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南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鲍昕课题组成员:张均、孟令今、张盛江、廖小菲、张津玮、王旭彤(三)人才队伍建设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2-3002课题名称: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发展问题研究课题负责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李佳课题组成员:王缘缘、董浩洁(四)公务员管理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2-4001课题名称:基层公务员年龄及学历结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何跃田课题组成员:李瑞荣(五)人事制度改革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2-5001课题名称:转业干部安置制度建设研究课题负责单位:邢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李增义课题组成员:王爱朝、刘登子、李刚、李兵(六)收入分配类(2项)1、课题编号:JRS-2012-6001课题名称: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陈登务课题组成员:宗炜2、课题编号:JRS-2012-6002课题名称:最低工资标准设定问题研究课题负责单位:邢台市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郭岳峰课题组成员:陈燕林(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类(3项)1、课题编号:JRS-2012-7001课题名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运行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姚长友课题组成员:朱亚群2、课题编号:JRS-2012-7002课题名称: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衔接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定州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课题负责人:曹亚光课题组成员:潘振英、赵丰、李锋、王志昌、刘明珠3、课题编号:JRS-2012-7004课题名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运行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建国课题组成员:许士领、李小如二、系统外课题(218项)(一)就业类(119项)1、课题编号:JRS-2012-1006课题名称: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李宏课题组成员:何春晖、鲁凡、杨卫洲2、课题编号:JRS-2012-1008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刘继坤课题组成员:寇跃灵、白彦民、寇改红3、课题编号:JRS-2012-1010课题名称: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马昭课题组成员:崔美凌、于晓芳、崔丽4、课题编号:JRS-2012-1011课题名称:环工类近十届毕业生发展现状调研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卢春艳课题组成员:魏俊玲、刘佳、卢宏伟、李桂侠5、课题编号:JRS-2012-1012课题名称:河北省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袁美课题组成员:王欣欣、左洁6、课题编号:JRS-2012-1013课题名称: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现状与国外汉教需求比较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吴增辉课题组成员:张飞龙、李晓鹏、王威7、课题编号:JRS-2012-1016课题名称: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秦乐乐课题组成员:刘海平、刘金英、赵晖、刘泽玲8、课题编号:JRS-2012-1017课题名称:基于河北省传媒人才需求调查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途径探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刘冠群课题组成员:戈广安、赵凤华、徐永赞、谢正宇9、课题编号:JRS-2012-1018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楚静课题组成员:徐洁、丁海艳、纪媛、梁丽10、课题编号:JRS-2012-1019课题名称: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问题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国俭课题组成员:贾宁、徐洁、杨梅、刘保娟11、课题编号:JRS-2012-1021课题名称:外向型经济发展视角下河北省外语人才需求研究及对策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杨波课题组成员:梁皓、邸玉敏、李莎12、课题编号:JRS-2012-1022课题名称:河北省蔚县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何珊课题组成员:张会蔚、曾凡锋、许敬辉13、课题编号:JRS-2012-1024课题名称:河北省服装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刘立军课题组成人员:乔南、胡玉良、金玉、任红霞、李敏14、课题编号:JRS-2012-1027课题名称:河北省法语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刘碧霞课题组成员:宋立平、何雯雯、张英姿、张桂琴、王芳15、课题编号:JRS-2012-1028课题名称:河北省医疗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张岭泉课题组成员:李旸、谢春荣、马昕、王晶晶、王欢16、课题编号:JRS-2012-1029课题名称:河北大学工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马潇颖课题组成员:王军超、许文杰、齐文杰、张博昱17、课题编号:JRS-2012-1030课题名称:河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刘红保课题组成员:林鹏、王雷、马宁华、李海峰、曹永姝、叶小倩18、课题编号:JRS-2012-1031课题名称:外向型农民工英语培训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赵玉珍课题组成员:刘奉越、闫小丽、刘晓丽、张俊红19、课题编号:JRS-2012-1032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李林课题组成员:丁月、马占威20、课题编号:JRS-2012-1034课题名称:以提高河北省大学生就业优势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曹霄燕课题组成员:李卫森、赵春晓、李华、郭娜、崔立杰21、课题编号:JRS-2012-1035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大学生户籍转移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王丽文课题组成员:刘辉兰、姜宇婷、李冰、马荣娟、杨红娜22、课题编号:JRS-2012-1036课题名称:易县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商闯课题组成员:张薇、赵璞、潘砚青、张英姿、陈寒光、吕静23、课题编号:JRS-2012-1037课题名称: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及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思路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杨文杰课题组成员:韦玮、谷彦芳、陈丽莎、李庄园、孙媛萌、宋凤轩、孙健夫24、课题编号:JRS-2012-1038课题名称: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与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对比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姚伟课题组成人员:高银玲、张科、王昭、姜雨婷、齐钰、李文博25、课题编号:JRS-2012-1039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范晓梅课题组成员:袁永军、王广友、和淑兰、康晓梅、张敏丽、刘斌、柳瑞武、贾渝彬26、课题编号:JRS-2012-1040课题名称:河北省农产品经纪人状况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路剑课题组成员:杜英娜、张旺、王晓燕、邵红岭、申鹏、卢鹏飞、刘丽影、关延鑫27、课题编号:JRS-2012-1041课题名称:保定市西部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与途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郝鹏飞课题组成员:王爱民、贾琳、王洁、焦伟伟、赵卫红、王东平28、课题编号:JRS-2012-1042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分化状况调查与促进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李逸波课题组成员:胡建、刘跃发、权聪娜、彭建强、闫飞龙、胡庆红、冯晓明、李晋、陈宇29、课题编号:JRS-2012-1043课题名称:发展低碳经济对林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戴芳课题组成员:王爱民、刘冬蕾、胡建、李晋、杨香合、薛宝颖30、课题编号:JRS-2012-1044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调查及社会效益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赵伟课题组成员:段清伟、李琳、王娟、李红梅、靳博、谢佳奇、袁蕊、赵凌云、赵晓晓31、课题编号:JRS-2012-1046课题名称:河北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春雨课题组成员:张玲、柴江、高崴、钟秀芬、贾启建、张静32、课题编号:JRS-2012-1047课题名称:河北省“90后”农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及对策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竞乾课题组成员:赵娜、高峰、宗雪红、张文俐、张泉、王坤、李琳、苗爱军、33、课题编号:JRS-2012-1048课题名称: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研究与解决对策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李颖课题组成员:周永杰、王娟、师博成、杨微、杨江澜、李杰、翟广运34、课题编号:JRS-2012-1049课题名称:基于沧州渤海新区产业调整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建省课题组成员:陈亚楠、冯圣东、孟辉、孙宁、齐静35、课题编号:JRS-2012-1050课题名称: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杨海波课题组成员:左永强、尹彦品、高强、程征、杨小波、付昊、李琳、冯海婧、宋华36、课题编号:JRS-2012-1051课题名称: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刘丽课题组成员:程玉英、张鹏辉、周晓辉、邓郁、张伟37、课题编号:JRS-2012-1052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锐课题组成员:马凤奎、薛菜欣、张琳、何丽英38、课题编号:JRS-2012-1053课题名称:从促进河北创意产业升级出发的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结构高级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陈亚楠课题组成员:张建省、韩亚坤、李宏威、马越颖、齐静39、课题编号:JRS-2012-1054课题名称:传统民间手工艺作为拓宽高校艺术人才就业途径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谭海平课题组成员:丁崇琼、崔伊飞40、课题编号:JRS-2012-1055课题名称:实践教学促进农业院校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郭涛课题组成员:杨断利、李亮、张磊、程茂、魏东蕊、张迪、张珺41、课题编号:JRS-2012-1056课题名称:河北省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建议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杜磊课题组成员:朱玉涛、冯晨静、宋晓慧、许月明、袁永军、张曦、宋雪红42、课题编号:JRS-2012-1057课题名称:学生综合素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陈棉课题组成员:齐磊、张伟、冉冉、符玉43、课题编号:JRS-2012-1058课题名称:高校就业服务中的创业帮扶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李云飞课题组成员:王文显、赵悦平、闫雯、周燕、黄少英、李爱民、刘娇44、课题编号:JRS-2012-1059课题名称:基于扶贫规划导向的环京津贫困带农村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冯晓明课题组成员:白兰、张玲、李逸波、马丽岩、宋晓慧、张亮45、课题编号:JRS-2012-1060课题名称:留学人员回冀创业发展状况研究及跨文化交际培训方案设计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任红川课题组成员:郑卓、刘东彪、宫雪芳、伦瑞、侯彦宾、马红军46、课题编号:JRS-2012-1061课题名称:河北省农科专业招生比例与发展需求结构对比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高强课题组成员:杨晓星、李红梅、安涛、左永强、冯晨静、杨胜勇、付昊、宋华、陈苗苗、赵明媚47、课题编号:JRS-2012-1062课题名称:河北省林学学科大学生就业结构调查与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杨胜勇课题组成员:曹秀芬、江书平、赵刚、高强、蒋洪甫、张丽芳48、课题编号:JRS-2012-1064课题名称:基于知识管理体系下的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国磊课题组成人员:夏鑫、张迪、付纲举、刘永智、左永强、高强、付昊、路佳49、课题编号:JRS-2012-1066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杨会芹课题组成员:刘晖、石岩、崔淳熙、王文静、李瑗、魏改然50、课题编号:JRS-2012-1067课题名称: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河北省县域就业结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安林丽课题组成员:宋艳涛、王艳青、马向梅、宋万杰、梁军峰51、课题编号:JRS-2012-1069课题名称:河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及化娟课题组成员:魏孟田、王丽霞、柳新海、赵喆52、课题编号:JRS-2012-1070课题名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石家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以人文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例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刘鸿燕课题组成员:吉玮、王文涛、杨东静、刘辉涛53、课题编号:JRS-2012-1071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王丽霞课题组成员:及化娟、孔宁宁、郭秀英、李敏、潘乐54、课题编号:JRS-2012-1075课题名称:我省高校大学生双语水平与就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孔莹课题组成员:廖亦斌、李景环55、课题编号:JRS-2012-1076课题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建议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弓小影课题组成员:黄学萍、段生贵、梁海燕、连季婷、王丹丹、李思勉、宋建民56、课题编号:JRS-2012-1077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王莉课题组成员:张丽娜、张彦、孟庆超、张利霞57、课题编号:JRS-2012-1078课题名称:基于独立学院学生软实力的就业竞争性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郭晓娜课题组成员:张耀东、王青、陈赟、赵显杰、杨文会58、课题编号:JRS-2012-1079课题名称:人口老龄化对河北省中小型餐饮服务企业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和文征课题组成员:郭爱英、白翠玲、武红、张启、杨春昭、王红宝、杨建朝59、课题编号:JRS-2012-1080课题名称:河北省石家庄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结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董志良课题组成员:冀宣、丁超、刘翠娥、陆刚、安海岗、张永礼60、课题编号:JRS-2012-1081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金源云课题组成员:李国强、陈玲、左彩金、杨华61、课题编号:JRS-2012-1083课题名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贾佳课题组成员:郄艳丽、常连玺、张凝宁、李蕊、董杨子、武星、吴聪聪62、课题编号:JRS-2012-1084课题名称:服务经济背景下石家庄员工制家庭服务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贾霄燕课题组成员:荣冀川、高艳、王纬、张亚军、孙英伟63、课题编号:JRS-2012-1085课题名称: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高峰课题组成人员:吴聪聪、张媛、马领弟、李仁杰、齐绩64、课题编号:JRS-2012-1086课题名称: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就业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金益多课题组成员:齐立强、王川、郝春新、王健、陆红、杨红梅65、课题编号:JRS-2012-1087课题名称:机械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李成课题组成员:张凌潇、任文营、董亚军、魏志强、宋博66、课题编号:JRS-2012-1088课题名称:教育部2004年公派赴日博士班河北籍毕业生2008-2012年回冀创业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吕黛课题组成员:王志青、张淑梅、曹润宇、刘瑞华67、课题编号:JRS-2012-1090课题名称: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张玲潇课题组成员:王晓阳、彭振芳、李成、刘宝成、刘毅、李胜斌68、课题编号:JRS-2012-1091课题名称:和谐文化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负责人:何磊课题组成员:王娜、封红梅、孙壮桥、高慧、李刚、董岩69、课题编号:JRS-2012-1093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负责人:王琳课题组成员:封红梅、张丽云、张静、张杰70、课题编号:JRS-2012-1094课题名称:河北省酒店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负责人:张海珍课题组成员:赵丽丽、李哲、张晓梅、张铁、米娜、霍蓉光71、课题编号:JRS-2012-1097课题名称: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张立志课题组成员:刘允华、黄海霞、彭鹏、郭晶、王振海、尹凤婷72、课题编号:JRS-2012-1098课题名称:石家庄市物流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调查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贾卫兰课题组成员:巩志娟、祁虹、闫葳、李超、王进永、陈惠财73、课题编号:JRS-2012-1099课题名称:女大学生就业性别因素实证分析--以河北省高校就业数据为基础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田晓丽课题组成员:晋颖、田必琴、薛晓静、王士心74、课题编号:JRS-2012-1100课题名称:基于GEM模型的留学人员回冀创业环境状况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张楠楠课题组成员:金纪玲、王宁、王子杰、闫文75、课题编号:JRS-2012-1101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河北金融学院的实证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孙玉课题组成员:吴娟频、安云芳、刘涛、石云生76、课题编号:JRS-2012-1104课题名称:秦皇岛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及建议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刘恩峰课题组成员:卢砚青、景勤娟、孙希爱、郭晶晶、常宇静、李志欣77、课题编号:JRS-2012-1105课题名称:职业培训机构的社会责任及规制建设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闫志利课题组成员:刘燕、藏臣、母华敏、刘恩峰、习丽丽、常有作78、课题编号:JRS-2012-1106课题名称:我省高校服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苏晓丽课题组成员:曹晔、唐代清、王向华、刘海华、赵巧香、薛枝梅、彭妍、张楠、蒋再松79、课题编号:JRS-2012-1108课题名称: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的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吴向宇课题组成员:樊东霞、张晓军、陈娜、田力、田秀云、吴子国、徐景升、于灏、许鸥80、课题编号:JRS-2012-1109课题名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状况的调查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赵艳萍课题组成员:吴子国、吴艳军、韩新宝81、课题编号:JRS-2012-1110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医科大学课题负责人:杨晓星课题组成员:张艳琼、范明丽、裴前方、石秀霞、冯晨静82、课题编号:JRS-2012-1111课题名称:医学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医科大学课题负责人:董旭课题组成员:梁丽、路晓延、王雪敏、张小皎、谢芸、刘春艳、梁小栋、武广庆83、课题编号:JRS-2012-1112课题名称:青县县域就业结构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雪莹课题组成员:张慧川、庞琳、宋晓萌、陈强、吴涛、戎贤、马建龙84、课题编号:JRS-2012-1113课题名称: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互动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领取系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转续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保障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时养老保险的转续,尤其是基于领取系数的转续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转续路径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存在着转续难、领取难等问题。
基于领取系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转续路径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民工的养老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二是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续机制;三是基于领取系数的养老保险研究。
前人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与理论;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续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基于领取系数的转续路径。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统计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续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时,其养老保险存在转续难的问题。
转续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多、流程复杂、时间长,导致许多农民工放弃转续或无法成功转续。
2. 基于领取系数的转续路径分析领取系数是指农民工人均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领取系数与农民工人均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于领取系数的转续路径,应当考虑农民工的历史缴费情况、预期领取金额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转续政策。
3.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简化养老保险转续流程,降低转续难度;二是根据农民工的历史缴费情况和预期领取金额,制定合理的转续政策;三是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四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比研究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2003年以后许多地方通过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
经过了四年的时间,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在养老社会保险初显成效后,我们积极总结经验,结合推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将新型养老保险推进全民化。
新形势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意味着国家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养老保险机制是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镇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城镇居民的体系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走向完善。
综合比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在保障群体,缴费机制,缴费数额,保障范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对比研究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二)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1)(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四)创新点 (1)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容研究 (2)(一)十七大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关注 (2)(二)具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容 (2)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 (3)(一)我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层面 (3)(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历史 (3)(三)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内容 (4)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比研 (5)(一)征缴范围的对比 (5)(二)缴费机制的对比 (5)(三)缴费数额的对比 (5)(四)保障范围的对比 (6)(五)案例分析 (6)(六) 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五、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英文摘要 (11)致谢 (12)一、引言(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加,还是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雄厚国力。
同时,在民生方面,国家也加大了资金投入,相应的政策颁布,也表现出国家关注民生。
农村与城镇养老社会保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惠农,惠民的一个重要表现。
人口老龄化的标志是,社会平均年龄超过28岁,60岁的人占全部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5%。
早在2000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增加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2.1%,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快的,而且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抚养比1980年为13:1(即平均13个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1990年为6:1,现在为2.7:1,预计到2020年实现小康的时候,抚养比将变成2.5:1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极为迅猛。
因此,老年保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1]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和城市地区都需要加强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实施力度,它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经济水平的逐年增加。
(二)国外养老保险现状欧美等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
国家为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制度,因此他们的养老保险制度也相对完善。
广大经济欠发达的亚非拉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养老保险业相对欠缺。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分析,准确的归纳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对两者的异点展开不同程度的分析,并且联系中国国情,进行经济与制度的链接。
以安徽省淮北市城镇和农村为案例,剖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比本养老保险的不同。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养老保险现存的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联合国家文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创新点以事实案例为比较依据,以具体文献为内容支持,点线面全面结合,对比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综合国情,分析养老保险的落实于贯彻,给出自己的建议。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容研究(一)十七大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作出了系统论述。
一是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这实际上已经勾勒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包哦先制度的框架。
二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面推进这三项制度建设,在2010年之前就可以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三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城镇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农村地区也与2007年上半年初初步建立。
现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像两把双刃剑,支撑着我们过养老保险体制。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探索已有20多年的历史。
2003年以后许多地方通过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
经过了四年的时间,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在养老社会保险初显成效后,我们积极总结经验,结合推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将新型养老保险推进全民化。
新形势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三农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具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容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又称为“新农保”。
它在旧农保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投入,更深程度的普及养老保险。
在21实际的今天,中国三农实力的整体提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它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
这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一方面加强了对农村老人的保障。
相对于以往的农村社保而言,其方式新颖,层次增加,惠农覆盖面增广。
尤其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
[3]新农保在许多领域实施了突破式进展,无论是交款方式还是养老保障都在老农保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敢于更变,勇于升级。
此外,不同于老农保主要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
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按照原先计划的模式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成为我国农村摆脱老而无用的思想,拥有国家强有力的保障,就是人们生活最大的依靠。
在此前提下,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在2020前之前全面落实。
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研究(一)我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层面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意味着国家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养老保险机制是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镇养老保险作为保障城镇居民的体系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走向完善。
目前,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国家财政或单位负责养老的制度;二是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已经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农村的老年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地区试行了以个人缴费为主、乡村集体补助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前两个层面统称为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竞相关注,积极配合的制度,它的实施与完善也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来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历史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50多年历史,可以说在养老保险领域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前30年是“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宽福利”的国有企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国有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单位保障制度过渡到社会保障制度,职工也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开始进入到一个体制与制度创新的阶段:在体制上,围绕“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在制度创新方面,将个人账户引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形成“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基本思路。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也使多数城镇居民拥有相对稳定的养老制度,同时也对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体制的建立提供经验基础。
养老保险的改革是惠民工程,可是期间缴纳的费用是一个很大的天文数字。
养老保险体系要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意味着目前就业人口养老金缴纳的一部分要建立他们的个人账户,这部分养老金不做代际转移,这样会出现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转制成本。
据统计,2001年至2006年间的转制成本就高达5000亿,但由谁来支付呢?城镇就业人口的养老保障同这些数字息息相关,那么这个高额的费用应当如何解决,是现在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
(三)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内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根据其身份证号码设立的一个终身不变的账户。
个人账户记入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当年缴费本金;(2)当年本金生成的利息;(3)历年累计缴费储存额及其生成的利息。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每人只能办理一份,重复办理及缴费,也只能保留一份,另一份将被作废。
因此在办理参保手续前本人应核实是否已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含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外地基本养老保险),凡已参加养老保险者不能重复办理参保手续,只能办理续保手续。
有就业岗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不得采用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方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和城镇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全省上一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18%。
自由职业者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业主全部由本人缴纳,雇工由个体经济组织和本人共同缴纳(目前,雇工本人的缴纳比例为7%,以后随企业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调整而调整)。
参保人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满15年的,按月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