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物质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摘要:苯胺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而生成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合物。
氨基决定了苯胺的特征化学性质,包括与它相连的苯环(苯基)受氨基的影响而表现出的一些特征性质。
很多有机化合物都属于路易斯碱,如醇、酯、烯烃等,但是有显著碱性的化合物乃是胺,它可以使石蕊变蓝。
苯胺同时具有碱性和亲核性,但还属于一种弱碱性化合物,其衍生物的性质同样应予以关注。
关键词:苯胺;碱性;供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杂化1.引言苯胺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
在染料工业中是很重要的中间体,可用于制造酸性墨水蓝G、酸性嫩黄等[2];在有机颜料方面有用于制造金光红、大红粉等[3-4];在农药工业中用于生产许多杀虫剂,如除草醚、毒草胺等[5-6];也是生产香料、塑料、清漆等的中间体;并可作为炸药中的稳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等。
碱性在胺的分离、提纯和鉴定等方面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芳香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比较,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由于芳香胺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产生不同碱性强弱顺序,所以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难以准确进行判断[7]。
此探究总结出了一些简单的判断新方法,此方法在判别时易于掌握,且不易产生混淆,并且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对芳香胺类化合物的碱性强弱又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2.苯胺的结构实验证明,胺和氨分子具有棱锥形结构,氮原子为sp3杂化,键角约109°。
在胺分子中,三个sp3轨道分别与氢原子的s轨道或碳原子的杂化轨道重叠形成三个σ键,剩下一对孤电子占据第四个sp3轨道,位于棱锥体的顶端。
而在苯胺中,C—N键键长为0.1400nm,比正常的C—N键(0.1470nm)短,N—H键(0.1000nm)也比NH3中的N—H键(0.1008nm)短;∠HNH为113.9°,HNH平面与苯环平面的二面角为39.4°(图1)。
说明苯胺中氮原子的杂化与酚中氧原子(sp2杂化)的杂化方式不同,属于sp3杂化。
议论文结构模式第一种:核心万能类(一)并列平面式稳中求胜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却以宋江为首;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
由此可见:为人沉稳,才能稳中求胜。
那么沉稳从何处来呢?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论文结构框架怎么写及写作技巧论文结构框架怎么写及写作技巧Academic 论文是为交换学术新理论,新成就,新思想和新方法而编写的。
创新是学者论文价值的根源,也是学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可以说,“创新”是学者论文的生命。
语文作文结构框架怎么写对通用标题进行了补充和说明,以指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并且有些论文还可以添加字幕。
特别地,一些协商论文通常具有字幕。
例如,在常规标题下,添加副标题,例如“与XX讨论”。
该论证的写事作文结构框架部分是直接使用材料来证明该论点的部分。
论点是论文的灵魂,物质是论文的鲜肉和鲜血,内部逻辑关系是论文的骨头。
良品论文,它的灵魂与鲜肉和血液是完美和谐的。
自变量命令材料,解释自变量的材料以及详细,详细,逻辑和分层自变量可以使论文主题清晰明了。
毕业论文结构框架所写的文字意味着,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准备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表达过程,就像烹制一道菜一样,所有准备工作和配料均已准备就绪,可以随时进行烹饪。
只有在完成大纲,设置草稿,选择主题以及准备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源的前提下,才能编写文本。
实际上,一旦完成了这些初步工作,编写生物化学是正常的,不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块有价值且有代表性的本科生论文必须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写作格式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它需要线之间无可挑剔的精度,并且没有漏洞和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您对主题的语言描述不要太浮华。
要严格遵守科学技术风格,叙事风格要平坦直接,必须严格杜绝不符合学术语言的写作风格,如粗俗的写作风格和感叹号。
除非与政治问题有关,否则请避免在论文的任何部分中使用与领导权总称相关的词。
故事框架怎么写个级别混乱且无序。
在安排级别时,作者不确定材料的性质。
应该放在前面的东西放在后面,应该放在后面的东西放在前面;前面提到了一些内容,但是仍然要说,请在前后重复。
其他论文段太长,很难阅读。
造成层次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心目中缺乏总体布局,而书中写有马有言。
原子的原理试析论文原子是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了原子的本质和结构,形成了一些基础理论。
然而,这些理论中仍存在一些未知和争议的领域。
本文将试析这些领域。
一、原子的基本组成尽管原子是无形且微小的物质,但其基本构成已经被科学家们完全掌握。
所有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而中子则是中性的。
在中性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所以总电荷为零。
原子的重量主要由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贡献,电子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
二、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理论当原子的基本构成被完全掌握时,科学家们转向了解原子的结构和行为。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发了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理论的核心是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物质既可以看作粒子,也可以看作波。
这种结论彻底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的经典物质和粒子理论。
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例如,最早的原子理论是卢瑟福模型,该模型将电子看作围绕核旋转的粒子。
虽然该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它不能解释原子的许多现象。
后来,玻尔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想法,将电子看作围绕核旋转的定量跃迁。
这种理论被称为玻尔理论,它提供了更好的解释,但它也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现象。
在现代量子力学中,原子结构被描述为一组电子在确定能级上的波函数。
这样的波函数可以描述出电子的质量、位置和动力学行为。
三、量子力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尽管量子力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原子结构的解释,但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例如,根据传统的玻尔理论,电子既有粒子性质又有波动性质。
但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它们的轨迹非常难以掌握和预测。
这种情况被称为“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此外,在量子力学中,电子在原子中的状态被描述为一组波函数,该状态是精确的,但在测量时电子状态会被“塌缩”,变成确定的位置。
议论文五种常见结构
一、六字连珠式结构
六字连珠式结构,由“点、正、反、深、联、总”六部分构成,综合运用了议论文结构的对比式和层进式,结构严谨且富有变化,说理论证,透彻深入,且便于考生掌握和运用。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揭示议论文的论点或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正:正面举例论证。
既可以摆事实,又可以讲道理。
反:反面举例论证。
举事例可以,假设推理也可以。
深:就上文的正反论证进行深入分析,以明辨是非,挖掘根源;或变换角度,从另一个层面展开论述,从而使文章说理全面,论证清晰。
联: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或列举不良现象揭示其危害,或正面引导树立标杆,目的在于揭示论证的现实意义。
总: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呼应开篇。
模板范文
时代的需要
①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大跨越,“被需要”的精神世界却无比空虚。
“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自己被认可的外化形式。
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而是人们的相互扶持、相互认可,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交织穿梭,抵达生命的终点。
②从古至今,被时代需要是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世人需要他们以黎民苍生为己任,兼济天下。
古有宋儒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哈佛学子甘当村干部,黑土麦田公益帮民脱困,心怀天下,能从容说出“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寒窗十几载,受光于天下,又将个人的微光照亮他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他们为世人所需要,他们的存在又为世人所认可。
高考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应用范例】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
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
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
化学导论论文以下是一篇化学导论论文的例子:标题:化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回顾了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研究,探讨了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化学在未来的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探索自然界的方法。
化学从古希腊时代的四元素理论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基础与应用化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
这篇论文将回顾化学的历史,讨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发展历程: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时代,炼金术士试图将基本金属转化为贵金属。
然而,直到18世纪,化学才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发展。
随着近代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化学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应用领域:化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领域,化学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设计和合成新的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
在材料科学中,化学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合成方法,如纳米材料和新型聚合物。
在环境保护中,化学可以通过研发新型清洁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化学还在食品科学、农业和能源领域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并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创新的材料和应用。
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也将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设计和基因治疗。
此外,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旨在开发更环保和可再生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结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从过去的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研究,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发现,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论文【1】【关键词】黄芪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一、黄芪的物质分子结构与化学成分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黄芪为我国历来最被推崇的补气药之一,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传统中医认为。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周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芪黄酮类成分是黄芪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如能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黄芪黄酮进行进一步分离精制,并对所含有效成分加以鉴定,将有助于阐明黄芪黄酮的作用机制,为黄芪黄酮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黄芪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乙酰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异黄芪皂苷Ⅰ,异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甲苷。
黄芪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6'-O-乙酰基芒柄花苷,芒柄花苷,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
另外尚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绿原酸等有机酸、植物甾醇等成分。
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增强免疫力、抗病毒以及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同时,黄芪存在的有害残留物易被人体摄入,极大的限制了黄芪的功能性作用,因此如何提取黄芪活性成分就成为影响黄芪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本研究提取的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如图。
(A)刺芒柄花素结构式(B)毛蕊异黄酮结构式(C)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D)芒柄花苷二、分子印迹技术在黄酮类物质研究中的现状目前,对黄芪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多集中在多糖和皂苷的研究方面,对黄芪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较少。
物质结构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偃师市第一职业高中高洪祥
邮政编码471921
内容摘要: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物质结构的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就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教与学相一致,使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相一致。
关键词:物质结构形象思维化学概念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本身包括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两个方面,教法源于学法,学法又依靠于教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致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即使“挥汗如雨”也只是事倍功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常处于被动状态,形象思维更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而形象思维的特征是用形象材料来思维,而形象材料的最主要特征是直观性和具体性。
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就可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使教与学相一致,使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相一致,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对学习化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可以直接利用感官接受具体形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直观的、且趣味性的概念,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
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
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
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
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学生就好象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由好奇,成功到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理论,推测实验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变成易学易懂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要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让其相信没有任何印象的东西。
而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
通过形象的类比,及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1) 精讲导思
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从根本上讲,决定于教师的引导。
教师讲课必须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讲要讲到点子上。
即讲重点和难点、疑点和盲点、知识点和考点等。
讲课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把重点引导到学生会学上来,做到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
讲课时思路要清晰,逻辑性强。
并经常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式,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进行发散思维,探究新的知识领域,教学过程是一项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上巧问善导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2)对化学抽象概念,特别是物质结构概念方面进行形象的类比,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
化学中的概念大都是抽象的,如何把它变成形象具体的语言呢?通过一些联想和比喻来达到我们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
如对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通过其形成过程,由门捷列夫最初按照原子量排列,到一种种元素性质的预测及其局限性,到最终形成的现在所运用的元素周期表。
通过发展史的介绍来深化和具体化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一类是离子之间的,另一类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根据形成过程的对比,再加之形象化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的对比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锻炼。
当然在这
个过程中也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其他方面的能力。
(3) 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术语特别是对于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符号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大都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但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和探索,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比如当我们在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作用很强时,我们可以运用离子化合物熔点来形象的讲述,对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即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离子键的键能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对氯化钠熔点的讲解,来说明破坏离子键是不易的,引出离子键有很强的作用,达到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把概念特性具体化。
再者对于我们遇到的一些分子式,也是很好的形象思维培养素材,分子式中原子间的结合一般是具体的,我们可以根据其分子式特点来对其结构、连接方式和形成元素间的质量比关系加深了解,形成表象,从而培养形象思维。
通过我们把化学用语的形象化,把概念本质的具体化,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
(4)由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本质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
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知觉进行整理,组织感觉信息,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
在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前将钠存放在煤油中,
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然后通过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使学生能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者通过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可以得到金属钠与氯气化合,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中讲到即有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才能使原物质的旧键断裂,促使新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形成新的物质,这时学生可能对活化分子及有效碰撞不易理解,这时我们可以用运动员打篮球时的投篮来做形象的比喻,即投篮时运动员不仅要有足够的力量把篮球投上去还要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把篮球投进篮筐,这里足够的力量就象活化分子必须是有足够能量的分子,而正确的方向即活化分子碰撞的方向要正确这种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这样就把抽象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易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丰富、复杂而深刻的。
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实际例子、自然现象,模型以及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同时形象思维能力的增强,会伴随和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提高,会使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生数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