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7.93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感受光的刺激的是()A、角膜B、虹膜C、视网膜D、巩膜2、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3、不同的人种,眼睛的颜色会有不同,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这是因为()A、虹膜的颜色不同B、巩膜的颜色不同C、视网膜的颜色不同D、脉胳膜的颜色不同4、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C、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D、咽鼓管属于中耳的一部分,能够传导声波5、中耳的组成()A、耳郭和外耳道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蜗和听小骨D、鼓膜、鼓室和听小骨6、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振动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在()。
A、鼓膜和大脑皮层B、听神经和耳蜗C、耳蜗和大脑皮层D、鼓膜和耳蜗7、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A、瞳孔、晶状体、角膜、玻璃体B、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8、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A、晶状体的曲度过小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9、瞳孔位于()A、角膜B、虹膜C、巩膜D、脉络膜10、你认为眼球中的()相当于相机中的胶卷。
A、视网膜B、晶状体C、角膜D、以上都不是11、当猫处于黑暗处时,眼睛的变化()A、瞳孔放大B、视网膜不可以成像C、瞳孔缩小D、光线不能通过角膜12、一名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导致耳聋的结构是()A、外耳道B、听小骨C、鼓膜D、耳蜗13、鼓膜的作用是()。
A、接受振动,将震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14、从光线进入角膜到形成听觉形成需经过()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④玻璃体⑤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⑥视觉神经A、角膜→①→②→④→③→⑥→⑤B、角膜→④→②→①→③→⑤→⑥C、角膜→④→①→②→③→⑤→⑥D、角膜→④→③→①→②→⑤→⑥二、非选择题15、当你从阳光灿烂的环境进入黑暗的环境,瞳孔由变.16、对比人的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眼球中的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光圈,相当于胶卷.17、视觉的形成:光线依次经过、、玻璃体、、视觉神经、七个阶段.18、耳廓通过收集的通过,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能引起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内耳中的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传到,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19、旅客坐在火车或汽车上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够准确辨别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20、根据图写出各个结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视力良好的人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比较清晰,图中参与该过程调节的结构主要有A. ②和③B. ④和⑤C. ①和④D. ③和④2. 当你注视同学时,看到同学眼球的白色部分是()A. 角膜B. 巩膜C. 虹膜D. 晶状体3. 沉迷手机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也会导致近视眼。
下列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以及矫正视力所需配戴的镜片,正确的是A. 晶状体曲度变大,配戴凹透镜矫正________B. 晶状体曲度变大,配戴凸透镜矫正C. 晶状体曲度变小,配戴凹透镜矫正________D. 晶状体曲度变小,配戴凸透镜矫正4. 坐车下山,有时耳朵会像堵住一样,此时可通过打哈欠来缓解。
打哈欠起到的作用是A. 保证声波传至内耳________B. 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C. 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________D. 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5. 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今年我国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以下说法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做法是A. 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________B. 看书时间长了,抬眼向远处眺望C. 发现视力下降,立即配戴近视眼镜________D. 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6. 物体在眼睛内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
下列结构中,相当于相机中胶卷作用的是A. 角膜________B. 瞳孔________C. 晶状体________D. 视网膜7. 真性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是()A. 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凹透镜________B. 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凸透镜C.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凸透镜________D.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凹透镜8. 有关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 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过小B.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到了视网膜的后方C. 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 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可以预防近视9.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较大,乘务员有时会提醒乘客做咀嚼动作。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D.前庭→耳蜗→半规管2.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A.鼓膜B.咽鼓管C.耳蜗D.听小骨3.某跳水运动员从游泳池中出來后,由于皮肤上水分的蒸发,他的身体会打寒颤.此时,该运动员的体温与耗氧量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增加B.升高、减少C.不变、增加D.升高、增加4.“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A.玻璃体、瞳孔、大脑B.角膜、视网膜、大脑C.晶状体、视网膜、大脑D.虹膜、玻璃体、视网膜5.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7.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你会迅速走进教室做上课准备.下列有关耳的知识,你不认同的是()A.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C.声波经鼓膜转变为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膜8.下列人体感觉与相应感受器匹配错误的一组是()A.听觉﹣前庭和半规管B.视觉﹣视网膜C.味觉﹣味蕾D.嗅觉﹣嗅黏膜9.燃放爆竹和礼花时,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10.医生对某患者的耳进行检查时发现,此人不能听到医生的说话声,但能听到医生手指在此人头部的敲击声,则推断此人最有可能损伤的结构是()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听觉中枢1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者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内耳1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13.视觉让你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知美好的世界.人的视觉形成于()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特定区域14.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5.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前庭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D.听小骨、耳蜗二非选择题1. 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光线进人眼球的途径为:角膜→玻璃体→晶状体B.因瞳孔大小可以调节,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D.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解答】A、根据视觉的形成:即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A错误;B、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B错误;C、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错误;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房水,由[3]进入眼里,再经过[2]折射作用,穿过玻璃体,在[8]上形成物像,请问[8]结构的名称是()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视网膜【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2晶状体和9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
8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故选:D。
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耳蜗、大脑C.听小骨、大脑D.鼓膜、大脑【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D.视网膜发炎2.中耳炎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原因是()A.位听神经损伤B.听觉中枢损伤C.听觉感受器损伤D.鼓膜、听小骨损伤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4.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鼓膜D.大脑听觉中枢5.有些人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室D.鼓室和耳蜗6.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A.晶状体曲度太大且不能恢复B.瞳孔变小且不能恢复C.眼球前后径过短且不能恢复D.晶状体曲度变小且不能恢复7.人的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B.声波→耳蜗内听觉感受器→鼓膜→听小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8.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者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内耳9.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前庭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D.听小骨、耳蜗10.“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A.玻璃体、瞳孔、大脑B.角膜、视网膜、大脑C.晶状体、视网膜、大脑D.虹膜、玻璃体、视网膜11.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A.鼓膜B.咽鼓管C.耳蜗D.听小骨12.球场上,初三的同学们正在打篮球,他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抢,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现象出现皮肤的功能有()①保护②调节体温③排泄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如图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是[______]______、房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______]______形成物像.(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__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______]______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3)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发生了病变.14.如图是眼球的基本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标号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在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上形成物像.(3)同学们从教室走到有阳光的室外做操,这时图中标号②所示的结构瞳孔(“变小”或“变大”).(4)将照相机与眼球类比,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类似眼球结构中标号④(填名称)的作用.(5)某同学因长期玩网络游戏导致近视,需配戴透镜矫正.15.某同学对模拟眼球成像比较感兴趣,以下甲、乙、丙三幅图为此同学用双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进行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使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白纸板相当于,透镜相当于 .(2)蜡烛、透镜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如乙图),此时白纸板上的物像还清晰吗?(填“清晰”或“不清晰”).此时若向(填“左”或“右”)移动白纸板,可以在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3)不移动白纸板,在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前加一个适当的透镜,也可以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如丙图).(4)以上实验模拟了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填“近”或“远”)视.参考答案1.答案为:A;2.答案为:D;3.答案为:A;4.答案为:D;5.答案为:B;6.答案为:A;7.答案为:A;8.答案为:C;9.答案为:B;10.答案为:C;11.答案为:A;12.答案为:B;13.答案为:(1)1角膜;2晶状体;9玻璃体;8视网膜(2)4睫状体;2晶状体(3)大脑中产生视觉的部位(视觉中枢);视神经14.答案为:角膜;⑧;变小;晶状体;凹;15.答案为:视网膜;晶状体;不清晰;左;凹;近;。
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A.角膜、晶状体 B.虹膜、视网膜C.晶状体、视网膜D.角膜、虹膜2、下面有关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C.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D.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3、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B.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C.认真做眼保健操D.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4、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B. 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C.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D. 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5、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6、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 D.视网膜发炎7、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8、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9、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A.视觉中枢B.视网膜C.视神经D.晶状体10、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11、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学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4]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2]的曲度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3]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D.丁同学认为,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6]的后方12、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13、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 酸、甜、苦、咸B. 酸、甜、苦、辣C. 甜、咸、苦、辣D. 麻、酸、甜、咸14、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半规管15、很多动物的皮都可用于加工皮带、皮衣、皮手套等,这些产品都能够经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主要是由于皮肤()A.角质层的细胞已经角质化 B.生发层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C.真皮里有许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真皮里有丰富的血管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眼球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2]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A.角膜、晶状体 B.虹膜、视网膜C.晶状体、视网膜D.角膜、虹膜2、下面有关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C.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D.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3、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B.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C.认真做眼保健操D.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4、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B. 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C.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D. 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5、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6、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 D.视网膜发炎7、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8、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9、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A.视觉中枢B.视网膜C.视神经D.晶状体10、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11、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学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4]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2]的曲度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3]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D.丁同学认为,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6]的后方12、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13、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 酸、甜、苦、咸B. 酸、甜、苦、辣C. 甜、咸、苦、辣D. 麻、酸、甜、咸14、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半规管。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球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2.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3.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调节鼓膜两侧气压B.防止打瞌睡C.帮助呼吸D.保持口腔卫生4.几天不洗头会掉一些“头皮屑”。
“头皮屑”的细胞是脱落于皮肤的()A.附属物B.角质层C.生发层D.真皮5.今年的热门电影《夺冠》中,我们见证了女排姑娘们为了祖国荣誉勇于拼搏、绝不言败的中国精神!赛场上她们满脸通红,挥洒汗水,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A.保护和排泄B.排泄和调节体温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6.人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眼球内的主要变化是()A.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增大B.瞳孔逐渐扩大C.不断移动黄斑的位置,使物像落在黄斑上D.视神经不断把冲动传向大脑皮层7.当一只蜜蜂嗡嗡的飞来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
能接收到嗡嗡声音的刺激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A.鼓膜、外耳道B.耳蜗、听觉中枢C.听小骨、耳蜗D.咽鼓管、听觉中枢8.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A.角膜B.巩膜C.虹膜D.脉络膜9.有些人乘车、乘船容易晕车、晕船,这与耳的结构有关。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耳结构是()A.外耳和中耳B.鼓膜和外耳道C.听小骨和耳蜗D.半规管和前庭10.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先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
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11.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基础演练1.人的视觉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A. 晶状体B. 玻璃体C.视网膜D. 大脑某区域2.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A. 角膜B. 晶状体C. 巩膜D.虹膜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 巩膜C. 脉络膜D.视网膜4.人走进黑暗的电影院后,瞳孔会()A.不变B.扩大C.缩小D.不知道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视网膜、视网膜C.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网膜D.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6.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
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下图结构[1]发生的变化是。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9]的传导在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
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 变大。
二、拔高过关7.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8.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角膜、虹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C.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调节晶状体曲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分布有感光细胞的是脉络膜9.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这与哪个结构有关?()A. 鼓膜B. 耳蜗C. 前庭与半规管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10.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C.减缓紧张的情绪D.避免出现呕吐11. 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第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视觉健康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都容易形成近视,通过屏蔽蓝光可降低电子屏幕辐射对眼球成像部位的影响,导致近视的主要结构和形成物像的部位依次是()A.晶状体视网膜B.晶状体视觉中枢C.玻璃体大脑皮层D.睫状体脉络膜2.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旨在保护青少年的视力。
下列关于眼球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可以形成视觉B.若光线变暗瞳孔会收缩C.脉络膜使眼球内形成一个“暗室”D.虹膜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3.“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的救助制度”是2019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呼吁人们重视听力健康。
关于耳的各部分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咽喉有炎症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B.耳郭可以收集声波C.声波作用于鼓膜可以产生神经冲动D.听小骨可以把振动传导到内耳4.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人的听觉是在耳蜗上形成的C.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5.2017年爱眼日的宣传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如图为某宣传板中关于近视、远视及矫正眼镜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配戴的矫正眼镜依次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6.下列关于眼结构与功能解释不正确的是()A.视神经——人体产生视觉的部位B.视网膜——将光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C.瞳孔——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量D.晶状体——折射光线聚焦成像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B.红眼病常发生于虹膜上C.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近视眼D.晕车常与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有关系二、综合题8.考场上,小兰同学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A. 视网膜B. 视神经C. 大脑皮层D. 瞳孔2.某同学坐客车时,晕车,呕吐不止,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听小骨D. 鼓膜3.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A.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B. 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C. 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D. 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4.“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对听觉产生和爱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B.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C. 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主要对外耳道和听小骨造成损伤5.如果鼻、咽、喉等受到感染,其中的病菌可能通过什么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A. 外耳道B. 鼓膜C. 咽鼓管D. 听小骨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象是()A. B. C. D.7.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书本会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A.1角膜B. 2晶状体C. 3视网膜D. 4玻璃体8.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娇正办法分别是()A.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9.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A. 由大变小B. 由小变大C. 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 无法确定10.当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使下列何种结构两侧的大气压保持平衡()A. 耳廓B. 咽鼓管C. 鼓膜D. 半规管二、填空题11.下图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1)反射能进行要依靠反射弧。
其5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按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2)“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
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⑤玻璃体7(3)能将物像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________。
(要求填名称)(4)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_______神经中枢(写出一项即可)参与了该反射。
三、识图作答题12.下面是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其调节的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视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
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_________形成视觉。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___________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2)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________。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________流入膀胱。
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4)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分别是位于 A上的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13.从2016年起,足球成为北京市体育中考测试项目。
考生听到发令后,需要向前带球,依次绕杆,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至少触球一次并继续带球通过终点线。
每人可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
请回答问题:(1)听到发令后,考生立刻向前带球。
这种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被称为______。
(2)以下流程图解释了这种现象,请将下列结构名称的代号填入该流程图中。
①支配肌肉的神经②耳蜗③听觉神经发令声波→鼓膜→听小骨→______→______→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脊髓→______→相关肌肉收缩与舒张(3)在带球过程中,帮助考生对触球角度和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位于图的[ ]______中。
图中的[ ]______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
在带球绕杆过程中,考生的呼吸会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图的[ ]______中。
(4)当第二次测试成绩更好时,考生会十分激动,欢呼雀跃,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故选:C.2.【答案】B【解析】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选:B。
3.【答案】B【解析】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造成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解除不适.因此,“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故选:B.4.【答案】D【解析】解:A、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A正确;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B正确;C、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C正确;D、鼓膜内外的气压要保持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使鼓膜受损。
D错误;故选:D。
5.【答案】C【解析】解: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
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
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
故选:C。
6.【答案】D【解析】解: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因此D正确。
故选:D。
7.【答案】B【解析】解: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2晶状体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时戴凹透镜。
因此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书本会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而形成近视眼,该结构是2晶状体。
故选:B。
8.【答案】D【解析】解: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因此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是视网膜后,凸透镜.故选:D9.【答案】A【解析】解: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由暗室到阳光下,瞳孔缩小,这是因为虹膜内有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平滑肌。
故选:A。
10.【答案】C【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C。
11.【答案】(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①④②⑤③(3)视网膜(4)视觉中枢或运动中枢【解析】【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反射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解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时,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①角膜→④瞳孔→②晶状体→玻璃体→③视网膜。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12.【答案】(1)③视网膜 A 大脑皮层①晶状体(2)神经元细胞体灰质(3)④输尿管⑤→⑦→B→⑧→⑥(4)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关的基础内容。
【解答】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下行的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可见,视觉感受器位于③视网膜,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A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因此,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灰质。
(3)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