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8.中华少年(1)(配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少年【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诗歌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历史事件。
搜集课外爱国诗歌和歌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旧课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知道了我们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给予我们血肉之躯的亲生母亲;一个是哺育、滋养我们的祖国母亲。
今天,我们将借李少白的一首诗《中华少年》来表达我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板书课题)二、诵读诗歌1、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2、标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读的最好的段落。
3、把自己选择的段落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其他成员给予指导意见。
4、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教师适当指导和点拨。
三、悟读诗歌1、祖国母亲用什么哺育滋养着我们?(锦绣山川、悠久的文化、民族传统风俗)2、从文中哪几个小节体现出来的?(2、3、4小节)学生从中选择喜欢的一节诗进行朗读,教师给予指导。
读后谈谈对这节诗的理解(可以就整节诗歌品析,也可以就其中一两句进行品读)。
3、祖国母亲用她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哺育出了怎样的中华少年?文中哪一节体现出来?(学习第1节)理解几个意象的比喻意:雪莲——纯洁乳燕——勇敢乐观雏鹰——抱负远大山丹丹——热烈顽强4、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在查找的资料的基础上理解下面几句诗。
①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②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③“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本段诗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中华少年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中华少年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阅读本首诗,着力引导学生多层次、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中华少年胸中真挚的爱国热情,读出中华少年欲投身祖国建设的坚强之心,还要读出中华少年内心的自豪与坚定。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莽莽、立地顶天、阳关道、艳阳天”等词语,掌握多音字“劲、哈”。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
3、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独特感受,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与本首诗相关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等资料。
2、学生准备:2、学习第2、3、4节诗。
(3)中少年都出了怎的誓言?些誓言要用怎的朗形式来表达?(4)指名学生朗,生共同。
5、引:我的祖国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你听(生:芦笙和就是中的少年!)体会歌首尾照的表达方法。
意:以生本,以主。
通不同形式的朗,引学生走的情感世界,感受中丰富的情感,想的意境,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与作者的情感生共,从而更好地悟的真正内涵。
四、朗比,升情感1、各分工,朗,准比。
2、朗活,各上台朗,可以一个小朗一个小来比。
3、生后出四名同学,全班合作配朗英雄的黎明。
意:文程准指出:有丰富的累和良好的感,注重情感体,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日常的志,能初步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另外,提出:第三学段要展面。
本引学生通欣英雄的黎明,拓学生的野,增加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巩固,快关打开“基-中少年”,一起来关吧!六、布置作外搜集美祖国、美少年等相关主的,抄写最精彩的部分。
意:拓展学生的外延,引学生以教材例子,开展更泛的学,把课内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8课《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课题:《中华少年》教材分析:《中华少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
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
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
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
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
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
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诗歌只读是不行的,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形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以形象贯穿全诗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学习借“形象”表达情感。
3.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学习借“形象”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借“形象”表达情感。
2.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陶冶法学法:读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
六年级上语文教课设计8中华少年_人教新课标8* 中华少年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心里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经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领会。
教课要点:在频频的朗读中,领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课难点: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感情和骄傲感。
教课准备:自由朗读教课时间:1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揭露课题。
2.指导读题。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足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骄傲、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纳不一样形式的读,而后沟通读后的领会。
三、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犯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2.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够在小组内相互沟通。
四、议论沟通1.指名读诗,读后评论能否正确流畅。
2.相互沟通:认识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整体掌握,难句理解1.读第 1 自然段,想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 2、 3、 4、 5 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培育滋润了中华少年?(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读第 6、 7 自然段,感觉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亮对照,它们表达了如何的感情?(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毅信心。
)4.齐读第 8 自然段,领会诗歌首尾照顾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沟通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心里感情体验。
)六、朗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读。
以充足的感情读出心里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读:三个小队为一组。
3.表演朗读。
4.在他们激情满怀的朗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呢?七、板书设计:8* 中华少年伟大祖国→骄傲骄傲第1页/共1页。
8.中华少年(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三、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