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旅行者》2012摄影比赛作品精选
- 格式:docx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5
史蒂夫·麦凯瑞史蒂夫·麦凯瑞,美国摄影师。
1985年因成绩优秀,被聘为签约摄影师。
主要拍摄东南亚地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
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史蒂夫·麦凯瑞,1950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197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取得摄影及历史学士学位。
1980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专题照片。
1985年因成绩优秀,被聘为签约摄影师。
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
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
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
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史蒂夫·麦凯瑞,1950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197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取得摄影及历史学士学位。
1980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专题照片。
1985年因成绩优秀,被聘为签约摄影师。
主要拍摄东南亚地区和伊斯兰国家的专题。
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
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
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
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2004年4月10日,史蒂夫·麦凯瑞个人摄影展在京亮相。
观众在欣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的个人摄影作品展。
史蒂夫·麦凯瑞出生于美国费城,其作品被美国《国家地理》及其它许多杂志广泛采用。
史蒂夫·麦凯瑞有着特别过硬的基本功。
摄影技术十分精湛。
无论在什么不利的环境里,他都能拍到瓷实清晰的影纹。
他喜欢在真实环境里拍摄纪实人物肖像。
他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别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
喀斯特地貌文化·生活 TRAVELED神州揽胜喀斯特地貌是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点,在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
一般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地,在这些地方,我们熟知的许多风景名胜其实都是因喀斯特地貌而形成的。
例如,九寨沟钙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等。
而在广西,除了桂林山水之外,还有许多由喀斯特地貌铸成的自然景观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天窗中的绿色之眼近年来,广西有一处风景可谓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了。
每一位游客都会被它的绿色所吸引,它的天窗的构造不仅是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新族,更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圣潭,那就是三门海景区的天窗。
这里的天窗数目多达七个,并且是串珠式天窗群,它们排成七星状,这种盛世奇观在世界旅游资源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意大利著名的科考探险家诺萨里奥卢基里曾评价道:“凤山三门海天窗群奇观,串珠式塌陷,兴山、水、洞、天浑然一体,时属世界罕见,独一无二”。
三门海是目前世界洞穴协会唯一确认的水游天坑,可供人们乘船观赏。
这里的七个岩溶天窗与坡心地下河出口洞段形成的数平方公里面积的明湖、暗湖串在一起,而目前可乘船入内的天窗共有三个,每每进入天坑深处都会使人感受到山中有海、海上有门的神秘之感,因此以“三门海”而命名。
在三门海,周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层层峰峦,山脚悬崖下隐藏着一汪碧蓝,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碧蓝的湖水一闪一闪的似小姑娘的眼睛泛着光。
那水更是充满了神秘,不似蓝也不似绿,却透着一种清澈柔腻的色泽,让人忍不住想上前一亲芳泽。
站在旁边的峰峦上往天坑中望去,那一汪湖水便似一块碧玉,一汪清水远观它似静止不前,但当看到水上飘落的树叶随波逐流,便可知它在涌动。
三门海百魔洞221巴马瑶族之景广西的巴马同样有几处游玩胜地,神秘的长寿村、稀有的水晶宫和百魔洞,都是不错的游玩推荐。
长寿村,应该是每一位去巴马的人都会去的地方,因为在这里被称作长寿之乡,虽然村子里人口只有500多个人,但是100岁以上的老人却有7个之多,是“世界长寿之乡”的200倍。
《国家地理》杂志收录的沙漠(高清组图)日落美景,皇家巴德纳斯沙漠(西班牙)2013-12-31 星期二作者:David Kster这是一张长曝光图片,展示的是西班牙皇家巴德纳斯沙漠(Bardenas Reales)的日落美景。
纳米布(那米比)沙漠鸟瞰图,纳米比亚,非洲2013-12-17 星期二作者:Chris Schmid从空中俯瞰非洲纳米比亚境内纳米布沙漠的壮丽景观。
纳米布沙漠(Namib )亦译那米比沙漠;纳米布沙漠是一个凉快的沿海沙漠,全长1,900公里,是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干燥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
纳米布沙漠于2013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大沙丘国家公园时间:2012-02-05 星期日作者:David Bassett位于科罗拉多南边的大沙丘国家公园是目前最年轻的国家公园。
它在2004年才刚从国家保护区(National Monument)升格,公园里很多地方都还来不及正名,连游客中心卖的纪念T-Shirt上印的都还是National Monument。
这里的主要景观也只有一种:你应该猜得到的。
以能够到得了的地方而言,这个公园也不大。
能去的地方不多,除了走路,能从事的活动也很少。
听起来有没有乏善可陈?你如果觉得无趣而不想来,很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当然,所谓特别是对那些没看过撒哈拉或戈壁沙漠的人而言。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高的沙丘,第一次去爬沙丘,更不用说看到沙丘与背后积雪的山的对比,或是沙丘与前方小溪的对比。
这一切都是很新鲜的事。
以常识判断,在科罗拉多的高山地带根本不应该会有那多沙,更别提如何形成两百公尺高的大沙丘。
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超现实,要不是沙丘上的游客提醒我现实的环境,几乎会让我以为在沙丘上该看到骆驼。
沙丘溜狗的夫妇,大沙丘国家公园时间:2012-01-27 星期五作者:Nasim Mansurov大沙丘国家公园:位于科罗拉多南边的大沙丘国家公园是目前最年轻的国家公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至今已走过了115年的历史,这个著名的黄色方框是它在全球通行的标志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两名飞行员在执行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任务时,不幸被日军击中,他们的飞机被迫降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万分紧张地刚从残破的飞机里钻出来,一群服色奇异的人就围了上来,他们迅速地掏出了枪,但他们很快又轻松了下来。
因为他们曾经在他们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这个民族的介绍,它属于他们的盟国——中国。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梅纳德·威廉斯(MaynardOwenWilliams)在给美国《国家地理》的主编葛罗夫纳(GilbertH.Grosvenor)的信中这样写道:“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记者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然后对他们说:尽管看吧,要不是因为我,你们无法看到这一切。
”这一段话后来被《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广为引用,并成为他们激情和骄傲的工作理由。
这两个故事的价值在于,它形象地描述了《国家地理》所能给公众带来的一切:实用性。
地理知识的价值,以及它被赋予的浪漫、激情。
创刊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至今已走过了115年的历史,它由美国的一家非盈利科学教育组织——“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创办,它的创办人之一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
它问世的时候正值人类历史由于科技发明的巨大进步而揭开新的篇章之际。
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惊奇,更是革命。
诞生在这样的时代似乎注定了它永远追求革新的品质。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它的视角立足全球,从极地到内陆,从海底到月球,从草原森林中残存的原始部落,到现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
它不但记录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
大师谈数码影像世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
史蒂夫麦凯瑞谈数码摄影
佚名
【期刊名称】《数字生活》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4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中国国际照相机械摄影器材与技术博览会”(即P&E展),此次展会云集了众多的数码相机厂商,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则是索尼公司邀请了全球知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携其作品来华。
在展会上,史蒂夫大师展出了用索尼F828数码相机在吴哥窟拍摄的作品,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和国内的摄影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师是如何看待数码摄影的。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41
【相关文献】
1.谈数码摄影实验室的设计与构建 [J], 张凌;王亚平
2.谈数码摄影创作中技法严谨性的缺失 [J], 阚青
3.史蒂夫·麦奎因谈《为奴十二载》 [J], Rush(编译);
4.与花的亲密接触——谈花卉数码摄影 [J], yeahning
5.方便适用经济实惠—报社配置轻便数码摄影采访系统经验谈 [J], 陆晓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擅长利用机动滑翔伞从空中捕捉最遥远、最壮观的地球美景。
他所拍摄的美轮美奂的地球航拍图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比此前所知道或想象到的更加美丽、多变、迷人的世界。
1. 暴雨过后的玻利维亚盐湖暴雨过后的玻利维亚盐湖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
经过数场暴雨,乌尤尼盐湖水位高涨。
本图中,两艘探险船正划过盐湖的东部边缘。
2. 玻利维亚詹姆士火烈鸟群玻利维亚詹姆士火烈鸟群在玻利维亚红湖的浅水中,生活着大量的詹姆士火烈鸟。
由于炎热的春季给红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因此湖水呈现出奇特的砖橙色。
全世界只有5万只詹姆士火烈鸟,其中有3万只每年夏季会在这里安家。
3. 澳大利亚大堡礁澳大利亚大堡礁一架满载旅客的水上飞机正低空飞越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空。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也是从外太空看地球唯一能看到的生物群。
大堡礁长约2300公里。
这里生活着1500多种鱼类、4000多种软体动物和500多种海藻。
因此,大堡礁也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一。
4. 澳大利亚白沙天堂湾澳大利亚白沙天堂湾一艘小型摩托艇正划过澳大利亚白沙天堂湾绿宝石颜色的海面。
在白沙天堂湾,由于潮汐和洋流的作用,形成了一片片纯净、洁白的沙滩。
洁白的沙滩和宝石绿海面形成一幅迷人的画卷。
圣灵群岛位于大堡礁的中心部位。
5. 沙特圆形灌溉区沙特圆形灌溉区这是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的圆形轴心灌溉区。
这些灌溉区都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6. 美国犹他州螺旋形防波堤美国犹他州螺旋形防波堤这是位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东北岸边的螺旋形防波堤。
这个特殊的土方雕塑是由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于1970年用6650吨玄武岩建造而成,螺旋长约1500英尺(约合457米),一直延伸到湖泊深处。
只有当天气干旱造成湖泊水位下降时,才有可能看得到这个螺旋形防波堤。
7. 美国黄石公园大棱镜泉美国黄石公园大棱镜泉游客们正沿着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大棱镜泉边的木板路参观。
在水池的中心,温度可达93摄氏度,越靠近岸边水温越低。
全球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然美景奇观组图近日,一张拍摄于江西庐山风景区的照片引发网友围观。
在江西庐山风景区锦绣谷至仙人洞的途中,游客可以看到一处酷似人物头像的危崖峭壁,眉眼口鼻下巴等五官轮廓清晰,尖尖的鼻子正是镌刻锦绣谷三个大字的巨石。
据导游讲,当地人把这块像巨人鼻子的石头称为“猪头石”;头顶上的松树恰似头发,红色售货亭像一顶小红帽;头部以下的悬崖峭壁像巨人的身躯。
其实,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盘点全球七大自然奇观1、会漂移的石头在美国死亡谷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神秘的石头会在充满泥泞的荒滩沙漠上“漂移”,这一现象在科学界已争辩了数十年。
数百磅重的石头也能够漂移至数百米远,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强风和沙漠表面的冰层结合作用下促进石头出现移动。
然而,这种解释并站不住脚,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大小的石头会并排以不同速率和截然不同的方向移动。
此外,物理学计算也不支持以上的解释,这需要至少数百英里每小时的风速才能将沙漠上的石头移动,也许强烈的风会吹到一些小石块,但数百磅重的石块是通过什么神秘力量移动的呢?2、柱状玄武岩浓密的熔岩流冷却,以垂直角度收缩,与熔岩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出现分解便形成与众不同的几何形状,这就是柱状玄武岩的形成过程。
这种岩石形式具有规则的六边形形状,甚至接近于人工制造的规格。
全球最著名的柱状玄武岩结构包括:爱尔兰海岸的“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最大和被公众广泛认可的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塔”(Devi l’s Tower)。
3、海洋蓝洞海洋蓝洞是海底巨大、突然下沉的“深洞”,其名字源于从海面之上观看对比周边的水域时,这个海底“深洞”呈现昏暗,具有不祥的蓝色调。
蓝洞有数百英尺深,当潜水员潜入海洋蓝洞进行勘测时才发现这里严重缺氧,可能是由于缺少水循环无法支持海洋生命存在。
但是海洋蓝洞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目前科学家在海洋蓝洞底部发现许多远古化石残骸。
中国云南省丽江市郊外虎跳峡的山脉里,有约为一英里高的瀑布,垂直地悬挂在长江边的悬崖上。
摄影:Alexander Steigerwald中国贵州省唐安村的稻田和房屋。
摄影:Alvin Cheah2010年2月在中国长城上所看到的童话般的景致。
摄影:Cathrine Koester中国云南省有200年历史的稻米梯田。
摄影:Priyanka Sah骑摩托车去巴基斯坦的10,000公里旅途中,我把车停在靠近西藏边境的四川省中途加油站上,好奇的孩子跳跃般地跨越场地朝我赶来。
摄影:Daniel Peters这张照片是中国桂林阳朔漓江岸边的日出。
阳朔因其有壮观的石灰岩山脉而闻名于世。
几个世纪以来,画家、诗人和哲人被其宏伟的景致所吸引。
摄影:Tatum Wulff2007年的夏天,我通过新疆省,沿着古丝绸之路旅行,尤其去了维吾尔族的城镇。
在到过了喀什葛尔之后,我去了靠近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边界的卡拉库尔湖,住在吉尔吉斯的圆顶帐篷里。
我还穿过沙漠,步行30公里来到两个吉尔吉斯的小村庄。
那里的湖泊被多雪又很高的山峰(约达6000米)所包围。
这是我所到过的最美丽地方中的一个,然而那里的人民还是比较贫困的。
摄影:William Goldman中国西部云南省乌蒙地区的农民在红色的土壤上收割土豆。
摄影:XD Luo农民在红色的土壤收割庄稼。
这个地方深藏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北面约180公里山的乌蒙地区。
摄影,XD Luo这张照片是在2009年春天所拍摄的,它反映了美丽色彩的对比和人民勤劳的工作。
撑开伞的彩色反衬着乌蒙蒙的天空。
摄影:Courtney Canino在北京天坛,有些人穿戴着中国历史王室的服装提前等待着即将举行的典礼。
摄影:Douglas Bakshian一个街头小贩与旱桥下面人行道上的想买东西的人讲价讨价还价。
这是外来工在中国大城市里生活的缩影。
在霓虹灯的后面,下层的劳动人民以各种方式谋求生计。
在这张照片里,立刻吸引我的是他们在雨水的映像。
在夏威夷火山旁的夫妇亲吻合照,现场有火红的熔岩伴着雨水。
摄影:Dallas Nagata White
早前提及过,《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 Magazine)在招募2012年的摄影比赛作品,现在已经结束,而且接受人们的投票,以下是今年部分参赛作品,非常精彩!
拍摄于北极湾附近,热气球看来飞在两座冰山中间,其实是同一座。
摄影:Michelle Valberg
拍摄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斯科卡地区。
摄影:Alessandro Cancian
在肯尼亚桑布鲁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树上跳跃的非洲豹。
摄影:Juan Hernandez
拍摄于“卡特里娜飓风”后的路易斯安那州,这里正兴建防洪墙。
摄影:Tom Walsdorf
拍摄于印尼峇里岛的Tamblian湖,湖边的寺庙因暴雨和洪水而被淹浸。
摄影:Agung
Krisprimandoyo
拍摄于波札那。
摄影:Cedrik Strahm
拍摄于菲律宾宿雾巿。
摄影:Mac Kwan
这是坐在斯里兰卡一座寺庙外的乞丐。
摄影:Sachi Wickramage
大象在看守同伴的尸首,驱赶了秃鹰和豺狼。
摄影:John Chaney
拍摄于堪萨斯州边境附近的巨大气旋。
摄影:Jennifer Brindley
拍摄于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摄影:Hong Zeng
在四川草原上,一名游牧妇女正在为牦牛挤奶。
摄影:John Quintero
拍摄于英国,跟在船后的座头鲸,看来就像飞行中的样子。
摄影:Matthew Thornton
拍摄于斐济。
摄影:Lucia Griggi
拍摄于南非西开普,是摄影师替WILD杂志拍摄时,所进行的自拍照,以现示世界之于她的伟大。
摄影:Karin Schermbr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