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务员考试:常识速记之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doc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
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1)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二字奖励给一个女儿。
赞美的话语是精致的,不可更改的。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解释:比喻奖励对自己好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解读: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意图显露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解读:纸上谈兵。
比喻空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也是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读:荆棘背后向对方道歉。
表示向别人道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横行无忌(郭圯)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
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10.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东窗事发(秦桧)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
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
比喻阴谋已败露。
12.如鱼得水(刘备)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
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公共基础知识之典故背后的历史人物(二)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宋爽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里,历史人文部分是必考常识。
而在历史人文部分的考查内容里有关于历史人物与其背后典故对映关系的考查。
本篇继续为考生总结一些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
6.东山再起——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是关于东晋时期的谢安的。
这个成语原用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
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
东山再起是一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归来,下面这个成语故事就是讲的好人和好事。
而如果形容坏人坏事的时候往往使用“卷土重来”,所以二者虽然是近义词但是褒贬有别。
7.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最早是说东汉时期的班超。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8.凿壁偷光——匡衡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却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都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资助给他读,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9.曲高和寡——宋玉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
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意谓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成语典故及相关人物B投笔从戎—班超司马青衫—白居易C煮豆燃萁—曹植七步之才—曹植八斗之才—曹植一鼓作气—曹刿再衰三竭—曹刿老骥伏枥—曹操望梅止渴--曹操程门立雪--杨时接竿而起—陈胜囊萤照读--车胤讳疾忌医_蔡桓公病入膏肓—蔡桓公沆瀣一气_崔沆、崔瀣萧规曹随—萧何、曹参退避三舍_重耳秋毫无犯—岑彭篝火狐鸣—陈胜D二碑纪功—杜预桃李满天下—狄仁杰F草木皆兵—符坚风声鹤唳--苻坚狡兔三窟--冯煖近水楼台—范仲淹G卧薪尝胆—勾践老马识途—管仲千金买骨—郭隗单刀赴会---关羽管鲍之交__管仲、鲍叔牙H一饭千金--韩信暗渡陈仓—韩信背水一战--韩信多多益善—韩信好大喜功—汉武帝宝刀未老--黄忠泰山北斗--韩愈不学无术—霍光J江郎才尽—江淹图穷匕见—荆轲退避三舍—晋文公梦笔生花--纪少瑜旁若无人--荆轲一诺千金—季布K凿壁偷光—匡衡木牛流马—孔明鞠躬尽瘁—孔明韦编三绝—孔子初出茅庐—孔明七擒七纵—孔明L请君入翁(瓮)—来俊臣乐不思蜀—刘禅负荆请罪—廉颇毛遂自荐—毛遂金屋藏娇—刘彻口蜜腹剑—李林甫手不释卷--吕蒙刮目相看—吕蒙鸡犬升天--刘安口蜜腹剑--李林甫一字千金—吕不韦呕心沥血—李贺三顾茅庐—刘备约法三章—刘邦司空见惯--刘禹锡梦笔生花—李白铁杵成针—李白陆海潘江—陆机、潘岳M鸡鸣狗盗—孟尝君墨守成规--墨翟老当益壮—马援马革裹尸—马援举案齐眉__孟光、梁鸿N完璧归赵—蔺相如滥竽充数--南郭怒发冲冠--蔺相如Q嗟来之食--黔敖焚书坑儒__秦始皇东窗事发—秦桧王前土后__齐宣王、颜斤蜀S围魏救赵—孙膑悬梁刺股—苏秦前倨后恭—苏秦罄竹难书—隋炀帝暴殄天物--商王悬梁刺骨_ 苏秦、孙敬三令五申--孙武成竹在胸--苏轼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曲高和寡—宋玉开卷有益—宋太宗T世外桃源—陶渊明W入木三分--王羲之暴殄天物—武丁成竹在胸—文与可X投鞭断流—谢安东山再起—谢安拔山扛鼎—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四面楚歌—项羽无面见江东父老—项羽赤膊上阵--许褚Y怒发冲冠—岳飞力透纸背--颜真卿程门立雪—杨时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颜筋柳骨__颜真卿、柳公权Z指鹿为马—赵高闻鸡起舞--祖逖纸上谈兵—赵括黄袍加身—赵匡胤孺子可教—张良洛阳纸贵—左思孺子可教--张良洛阳纸贵--左思偃旗息鼓--赵云一字之师—郑谷五月飞雪—邹衍不贪为宝—子罕杀彘教子_曾子燕瘦环肥__赵飞燕、杨玉环画龙点睛—张僧繇。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人物博报编辑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王松兴)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历史成语故事对应人物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鞠躬尽瘁——诸葛亮完璧归赵——蔺相如破釜成舟——项羽凿壁偷光——匡衡入木三分——王羲之乐不思蜀——刘禅纸上谈兵赵括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煮豆燃萁曹植曹丕卧薪尝胆勾践完壁归赵蔺相如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三顾茅庐刘备鞠躬尽瘁诸葛亮南柯一梦---淳于棼东施效颦---东施,西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安赴汤蹈火---韩嵩江郎才尽---江淹鹤立鸡群---嵇延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投笔从戎---班超四面楚歌---项羽煮豆燃萁---曹植背水一战---韩信指鹿为马---赵高入木三分---王羲之纸上谈兵---赵括完璧归赵---蔺相如鞠躬尽瘁---诸葛亮卧薪尝胆--- 越王勾建破釜沉舟--- 项羽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鞠躬尽瘁---鞠躬尽瘁完璧归赵---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凿壁偷光---匡衡入木三分---张怀瓘,王羲之乐不思蜀---陈寿,刘禅图穷匕见_____ 破釜沉舟_____ 纸上谈兵_____ 初出茅庐_____百步穿杨_____ 卧薪尝胆_____ 凿壁偷光_____ 四面楚歌_____ 答案:荆轲项羽赵括诸葛亮养由基勾践匡衡项羽写历史成语故事对应人物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典故及其对应人物:1. 凿壁借光:出自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讲述了匡衡克服艰苦的学习条件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对应人物:匡衡。
2.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谋权篡位诬陷丞相李斯,企图篡位的故事。
对应人物:赵高和李斯。
3.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下令破掉了自己军队的鼓,烧掉自己的船只,表示不回头、不后退的决心。
对应人物:项羽。
4. 卧薪尝胆:出自《左传》,讲述了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卧薪尝胆,不忘国耻,最终成功复国的励志故事。
对应人物:越王勾践。
5.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宽容大度地原谅了曾经冒犯他的廉颇的故事。
对应人物:蔺相如和廉颇。
6. 破竹之势:出自《晋书·杜预传》,比喻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犹如破竹一般。
对应人物:杜预。
7.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一个人画蛇时不小心多添了脚,导致失败的故事。
对应人物:某人。
8.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实际战斗中却一败涂地的事。
对应人物:赵括。
9.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巧妙地保护了和氏璧,最终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的故事。
对应人物:蔺相如。
10.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士兵听信谣言,导致楚军士气崩溃的故事。
对应人物:楚军士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及其对应人物,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和一种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19年公考笔试行测——常见成语典故及释义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公务员行测考试成语人物盘点公务员行测考试成语人物盘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考察的五个部分包括: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
虽然资料分析被安排在试卷的最后,但是实质上资料分析对行测笔试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成语人物盘点。
公务员行测考试成语人物盘点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行测考试电子商务法考点一、对经营者的规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法条: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备考之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行测常识判断测查范围较广,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积累,扩充自己。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看一下常识典故。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大家加油啦!一鼓作气——曹刿这个典故对应长勺之战,齐国伐鲁国,齐国国君是齐桓公(春秋五霸第一霸),鲁国国君是鲁庄公,齐国指挥的将领是鲍叔牙(管鲍之交),鲁国指挥的将领是曹刿。
曹刿论战,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想要迎敌,曹刿说“等一等,先不要迎敌,现在齐国擂了第一次鼓,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齐军擂完第三次鼓后,士气衰落,鲁国迎敌,最终取得胜利。
老马识途——管仲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当时孤竹国入侵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士兵帮助燕国对抗孤竹国,但在打仗途中迷路了,管仲建议跟着老马走,果然跟着老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一鸣惊人——楚庄王楚庄王一开始继承王位后三年不理朝政,大臣非常忧心,伍举给楚庄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是怎么回事”,楚庄王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又过了半年楚庄王开始亲政,采取很多改革措施,诛杀了当时楚国的五个奸臣,对外战争连败齐、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晋文公晋文公姬重耳早年流亡到楚国,为了得到楚成王的帮助,表示“如果你帮我,以后一旦两国交战,主动后退九十里”(一舍30里,三舍90里)。
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两国发生城濮之战,在战役中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是信守承诺,实则是诱敌深入之计,最终晋文公取得胜利。
高山流水——伯牙此处人物名称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说叫伯牙,有人说叫俞伯牙,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伯牙(抚琴)与钟子期(听琴)是知己,钟子期可以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高山和江河的声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很伤心,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
卧薪尝胆——勾践勾践的国家被夫差所灭,勾践一度想自杀,后被劝住,服软“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放松警惕将其放回国,勾践为了记住耻辱,每天睡在柴火上舔苦胆,勾践励精图治,最终复国成功。
2019山西公务员考试:常识速记之成语典故
相关的人物
对于行测考试常识而言,提前进行知识积累储备对于大家拿到一个好成绩是非常有利的,公务员考试中涉及到常识和需要积累的内容要从日常开始。
今天就中国成语中主人公与其对应故事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