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来源有:坑木腐烂,含硫矿水解,井下大小便,老窑水, 煤中涌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井下硫化氢浓度不允许超过0· 00066%
矿井通风系统
•6、二氧化硫(SO2) 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易溶于水,相对密度为2.32 (常常积聚在井下巷道的底部),剧毒。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瞎眼气体”。对呼吸道的粘膜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喉 炎和肺水肿,呼吸麻痹。
进风流中二氧化碳不超过0.5%。 总回风流中,二氧化碳不超过1%。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超过1.5%时,都必须停 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矿井通风系统 •4、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无臭,相对密度0· 97,微溶于水,可燃可爆 (爆炸浓度13~75%),剧毒(与血亲和力比氧气大250~300 倍,人体一旦吸入,将使血液缺氧“窒息”和中毒)。 中毒特征——中毒者粘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中毒浓度:
矿井通风系统
•8、氢气(H2)
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相对密度为0.07,是井下最轻的 有害气体。空气中氢气浓度达到4%~74%时具有爆炸危险。 主要来源:火灾、爆炸、井下充电。 主要危害:井下发生火灾,抢险救灾中用水灭火时,极易 造成烧伤、灼伤事故。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井下氢气浓度不允许超过0· 5%。
•
• • • • •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内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含量 不得低于20%。
矿井通风系统
•2、氮气(N2)
无色、无味、无臭,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 当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 主要来源:煤中固有,有机物腐烂,井下大小便。
•3、二氧化碳(CO2)
混合式通风来平衡矿内外风压力,控制漏风。